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75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蘑菇栽培厂设在旧房屋、地下室、防空洞及干打垒栽培室、塑料薄膜房和甘蔗田菇棚等进行蘑菇栽培。但栽培的菇房应符合菇房结构要坚实,屋顶四壁不漏风,保温保湿性能好,四周墙壁及顶上能粉刷石灰水,以消灭害虫和防除杂菌;空气流通,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时,能在短时间内换进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又不使室内温度急剧变化。最好要设置固定通风窗;墙上设上窗,墙脚设地窗,地窗越低,通风情况越好。因二氧化碳较空气重,常沉积在低层,地窗高了就不易排出。要求菇房中二氧化碳的积累浓度不超过一定值,要靠近洁净水源,周围开阔,有充足的可供堆置培养料的场所,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并要求周围没有产生毒气的工厂等等的条件。传统栽培由于蘑菇生长的周期长,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故精细管理是取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应根据蘑菇各生育阶段的特点,做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对出菇前、出菇后、一次发酵、二次发酵的管理: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双孢菇的栽培方式正由传统的顺季节栽培向工厂化四季栽培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项目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长各阶段作温度控制。在菌种播种后,菌丝培养阶段温度需控制到24-26℃,以利于菌丝生长。覆土后需控制温度到26-28℃。在长菇时,需控制温度到16-18℃,当双孢蘑菇生长到直径8-10mm 时,需降温到13-14℃,用利于提高产量。在双孢蘑菇人工培育中需消耗氧气,当双孢蘑菇生长环境中的氧气和湿度降低时,不利于双孢蘑菇生长,对密封的生长环境需有补氧和加湿措施。由于自然环境温度不能满足双孢蘑菇生长需求,需对双孢蘑菇生长环境中增加空调系统。目前常用的空调系统一般不支撑大范围温度调节,同时无法满足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的补氧和加湿需求,因此,亟待针对双孢菇培育的空调系统更加深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范围的温度调节,可有效节省水源以及能源,同时可以对双孢蘑菇生产环境中的氧气和湿度进行补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包括水源热泵,储水池,太阳能板,热交换腔,进风机,压缩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包括导流板、加热器、冷凝器、混流腔,所述导流板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流板通过管道与储水池连接,所述加热器与太阳能板连接;所述加热器、冷凝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混流腔连接;所述热交换腔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热交换腔设有夹层,所述夹层的上方通过管道与混流腔连接,所述夹层的下方通过管道与储水池连接;所述热交换腔的一侧与进风机连接,所述热交换腔的另一侧与压缩机连接,所述进风机、压缩机分别与所述热交换腔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与加热器连接的管道设有自动流量调节阀;所述导流板与冷凝器连接的管道设有自动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机包括室外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储气腔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储气腔之间设有滤膜,所述储气腔连接有进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与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所述压缩机一侧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雾化器。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热交换腔夹层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与储水池之间设有抽泵,所述抽泵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依次由磁性石头层,KDF层,活性炭颗粒层,EC3000陶瓷珠层,活性炭颗粒层,大孔树脂层,陶瓷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器,能够对进入空调系统的水源的细菌杂质有效滤除,可进一步的保护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进气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导流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雾化器连接。通过控制器的作用,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氧气量、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准确控制。特别的,上述设备均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由储水池提供水源热泵的水源,通过过滤器对水源进行过滤,使水质达到室内直接雾化使用的要求,通过水源热泵的导流板的作用,再配合设置的自动流量调节阀,根据加热或冷凝的需求,自动控制水的流向,使水源进入到加热器/冷凝器中进行加热或冷凝,为避免过冷或过热,在通过后方的混流腔进一步控制水温。进一步的,热水或冷水进入到热交换腔的夹层中,对进风机输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加热或冷却的效果,再通过压缩机通过出风口输出热/冷空气。特别的,压缩机中有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能够辅助确保出风口空气的温度。热交换腔中完成热交换的水将回流至储水池中,实现水源的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太阳能供热的方式,提供为空调系统提供热源,节能环保;为保证空调系统的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凝器与压缩机结合的方式,确保大面积大范围的降温效果;为保证室内的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可直接将热水/冷凝水雾化喷洒在空气中,增加环境湿度;基于双孢菇的培育对于二氧化碳浓度有一定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将二氧化碳发生器与压缩机连接,首先根据室内的氧气量通过进风机中的进风阀控制进风量,再根据要求达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值由二氧化碳发生器提供二氧化碳,配合二氧化碳传感器的作用,能够达到精确控制室内氧气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包括水源热泵1,储水池2,太阳能板3,热交换腔4,进风机5,压缩机6,二氧化碳发生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包括导流板11、加热器12、冷凝器13、混流腔14,所述导流板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加热器、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流板通过管道与储水池连接,所述加热器与太阳能板连接;所述加热器、冷凝器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混流腔连接;所述热交换腔为中空腔体结构42,所述热交换腔设有夹层41,所述夹层的上方通过管道与混流腔连接,所述夹层的下方通过管道与储水池连接;所述热交换腔的一侧与进风机连接,所述热交换腔的另一侧与压缩机连接,所述进风机、压缩机分别与所述热交换腔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与加热器连接的管道设有自动流量调节阀;所述导流板与冷凝器连接的管道设有自动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机包括室外进风口51,所述进风口与储气腔53连通,所述进风口与储气腔之间设有滤膜52,所述储气腔连接有进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与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所述压缩机一侧设有室内出风口62,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雾化器61。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热交换腔夹层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与储水池之间设有抽泵21,所述抽泵的进水口处设有过滤器22。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22依次由磁性石头层221,KDF层222,活性炭颗粒层223,EC3000陶瓷珠层224,活性炭颗粒层225,大孔树脂层226,陶瓷层227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器,能够对进入空调系统的水源的细菌杂质有效滤除,可进一步的保护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节能型双孢菇培育厂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进气阀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导流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二氧化碳发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雾化器连接。通过控制器的作用,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氧气量、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准确控制。特别的,上述设备均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由储水池提供水源热泵的水源,通过过滤器对水源进行过滤,使水质达到室内直接雾化使用的要求,通过水源热泵的导流板的作用,再配合设置的自动流量调节阀,根据加热或冷凝的需求,自动控制水的流向,使水源进入到加热器/冷凝器中进行加热或冷凝,为避免过冷或过热,在通过后方的混流腔进一步控制水温。进一步的,热水或冷水进入到热交换腔的夹层中,对进风机输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加热或冷却的效果,再通过压缩机通过出风口输出热/冷空气。特别的,压缩机中有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能够辅助确保出风口空气的温度。热交换腔中完成热交换的水将回流至储水池中,实现水源的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太阳能供热的方式,提供为空调系统提供热源,节能环保;为保证空调系统的降温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凝器与压缩机结合的方式,确保大面积大范围的降温效果;为保证室内的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可直接将热水/冷凝水雾化喷洒在空气中,增加环境湿度;基于双孢菇的培育对于二氧化碳浓度有一定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将二氧化碳发生器与压缩机连接,首先根据室内的氧气量通过进风机中的进风阀控制进风量,再根据要求达到的二氧化碳浓度值由二氧化碳发生器提供二氧化碳,配合二氧化碳传感器的作用,能够达到精确控制室内氧气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效果。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的,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未详尽描述的技术方案,均可通过本领域内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