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5712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



背景技术:

科技农业的发展使得水稻培育幼苗改变传统的培育方式,增加生产量降低了劳动力输出。现有的水稻幼苗培育大棚采用全透明式或者全避光式,而且育苗盘采用平铺式,空间利用率较低,大棚内部的温度白天容易高温,晚上容易低温,不易控制,不能够稳定控制在30℃~32℃的最佳生长温度,氧气浓度的控制也不够及时,因采用平流式空气调节,所以空气流动慢,供氧不及时,因此幼苗根部易处于缺氧状态,造成腐烂。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包括棚体、氧气浓度控制装置和立式育苗架,所述棚体由骨架、透光膜和太阳能电板组成,多个所述骨架平行等间距并列固定,太阳能电板和透光膜交错式规定在相邻两个骨架之间,所述氧气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氧气浓度检测仪、换气风扇、换气扇、气体报警控制器和联动控制柜,多个所述氧气浓度检测仪按照空间分布均匀固定在棚体内部,所述换气扇固定在棚体的顶部,且与棚体内部连通,多个所述换气风扇固定在棚体的外部,且换气风扇的出风口连通棚体的内部,所述立式育苗架设置有多个,且等间距布置在棚体内部,所述棚体内部上方吊装有照明灯,所述棚体内部按空间均布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氧气浓度检测仪通过导线连接气体报警控制器,所述气体报警控制器外部设置连接端口通过导线连接联动控制柜,所述联动控制柜的控制端口通过导线连接换气风扇,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控制器连接加热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立式育苗架为角钢立架结构,且上下位置依次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育苗盘,所述育苗盘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板,所述立式育苗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废液收集管,且废液收集管连通集水板,立式育苗架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出水端设置有花洒喷头,进水端密封连接供水泵,所述供水泵进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水箱,所述花洒喷头位于育苗盘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育苗盘由侧板和底板组成,所述底板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育苗盘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控制器电性连接供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光膜内表面粘接固定有补偿加热阻丝,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电能转换器分别电性连接补偿加热阻丝、蓄电池、照明灯和供水泵。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半透半遮结构棚体,并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而且透光膜处有补偿加热阻丝,配合加热箱易于控制大棚内部昼夜温度恒定,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全自动式氧气浓度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氧气浓度,并且采用立式育苗架,充分利用空间,气流方式采用向上流动的方式替代平流式,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空气流动,保持氧气充足,而且氧气能够从立式的育苗盘底部流通,直接对幼苗根部供氧,提高幼苗成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棚体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立式育苗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育苗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氧气浓度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的透光膜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体;2-立式育苗架;3-换气风机;4-加热箱;5-氧气浓度检测仪;6-换气扇;7-温度传感器;8-照明灯;9-育苗盘;10-花洒喷头;11-供水泵;12-供水管;13-废液收集管;14-侧板;15-联动控制柜;16-底板;17-气体报警控制器;18-骨架;19-透光膜;20-太阳能电板;21-补偿加热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包括棚体1、氧气浓度控制装置和立式育苗架2,所述棚体1由骨架18、透光膜19和太阳能电板20组成,多个所述骨架18平行等间距并列固定,太阳能电板20和透光膜19交错式规定在相邻两个骨架18之间,所述氧气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氧气浓度检测仪5、换气风扇3、换气扇6、气体报警控制器17和联动控制柜15,多个所述氧气浓度检测仪5按照空间分布均匀固定在棚体1内部,所述换气扇6固定在棚体1的顶部,且与棚体1内部连通,多个所述换气风扇3固定在棚体1的外部,且换气风扇3的出风口连通棚体1的内部,改变换气方式,空气由下向上流动,换气更快,供氧更加及时,所述立式育苗架2设置有多个,且等间距布置在棚体1内部,所述棚体1内部上方吊装有照明灯8,所述棚体1内部按空间均布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7。改变棚体1的透光结构,更易于控制棚内温度波动,而且利用太阳能做为棚体1内部供水、照明、补偿加热使用,节省能耗;

将幼苗培育方式设计为立式结构,有效利用空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土地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氧气浓度检测仪5通过导线连接气体报警控制器17,所述气体报警控制器17外部设置连接端口通过导线连接联动控制柜15,所述联动控制柜15的控制端口通过导线连接换气风扇3,所述温度传感器7通过温度控制器连接加热箱4。氧气浓度检测仪5采用BS01-O2型号氧气探测器,气体报警控制器17采用KB2100Ⅱ型号气体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柜15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基本型即可,氧气浓度检测仪5检测棚体1内部氧气浓度,低于阀值时通过气体报警控制器17和联动控制柜15控制换气风扇3进行换气供氧,无需人为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式育苗架2为角钢立架结构,且上下位置依次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育苗盘9,所述育苗盘9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板,所述立式育苗架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废液收集管13,且废液收集管13连通集水板,立式育苗架2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供水管12,所述供水管12出水端设置有花洒喷头10,进水端密封连接供水泵11,所述供水泵11进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水箱,所述花洒喷头10位于育苗盘9的正上方,所述育苗盘9由侧板14和底板16组成,所述底板16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育苗盘9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且湿度传感器通过湿度控制器电性连接供水泵11。立式育苗架2节省空间,提高产量,而且底板16上的通孔一方面可以排除多余的水分,另一方面氧气可以直接向幼苗根部供氧,有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膜19内表面粘接固定有补偿加热阻丝21,所述太阳能电板20通过电能转换器分别电性连接补偿加热阻丝21、蓄电池、照明灯8和供水泵11。在夜间对棚体1内部温度进行补偿辐射式加热,既起到保温作用又起到加热作用,既节能又能辅助控制大棚内部温度恒定。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该种智能水稻幼苗大棚,通过采用半透半遮结构棚体1,并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而且透光膜19处有补偿加热阻丝21,配合加热箱4易于控制大棚内部昼夜温度恒定,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全自动式氧气浓度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氧气浓度,并且采用立式育苗架2,充分利用空间,气流方式采用向上流动的方式替代平流式,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空气流动,保持氧气充足,而且氧气能够从立式的育苗盘9底部流通,直接对幼苗根部供氧,提高幼苗成活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