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蛙喂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9032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蛙喂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喂食机。



背景技术:

石蛙,又名山鸡、石鸡等,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而且个大,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石蛙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石蛙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高,谷氨酸含量达11.9%。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石蛙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中医还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可见,石蛙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是其它动物所不能替代的,必将受到人们不断的青睐。

石蛙养殖有很多困难,其中之一就是石蛙的喂食。人工养殖的石蛙数量多,所以通常采用饲料作为石蛙的食物,石蛙进食时用舌头卷住饲料,再将饲料送入嘴中,所以饲料较大才能被石蛙卷住;而在体积相同时,球状的外形可以使饲料有最大的直径,更有利于石蛙卷住饲料。饲料直径过小,石蛙无法卷住饲料,饲料直径过大时,石蛙无法顺利将饲料吞下,所以直径为0.5-1cm的饲料最适合石蛙进食。与此同时只有运动的食物才会引起石蛙的注意,石蛙才会进食,所以还需要使饲料运动起来。

2014年8月6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41022947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青蛙喂食机,包括机体,机体的进食面设置有食料槽,食料槽内设置有食料传动带,机体设置有与食料传动带配合的传动系统。

在喂食时,将饲料放置在食料槽中,传送带带动食料槽中的饲料运动。由于这种喂食机是放置在水平面上,饲料也是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球状的饲料容易从食料槽中滚出,落到喂食机外,而当滚出的饲料静止时无法被石蛙注意到,所以石蛙不会食用滚出后静止的饲料;且养殖石蛙的蓄养池多为浅水池,饲料落入水中无法保持球状的外形,则同样无法继续被石蛙食用。其次,喂食机放置在水平面上,饲料直接放置在喂食机表面的水平的食料槽中,所以石蛙会跳到喂食机上,而此时石蛙直接站在饲料上,石蛙身上的水或者泥浆等杂质会落到饲料上,使饲料污染;且饲料被水沾湿后还容易变质以及无法保持球状的外形,则散开的饲料无法被石蛙卷起,且石蛙食用变质的饲料后会生病甚至死亡。另外,这种喂食机没有对未吃完的饲料进行回收,而是一直将饲料放置在喂食机中,目前一般使用内有浅水的池子养殖石蛙,所以喂食机中的饲料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变质,使食用后的石蛙生病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饲料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喂食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蛙喂食机,包括机体、底盘,机体转动连接在转盘上侧;机体侧面设有供饲料滑下的滑槽;机体上设有用于储存饲料的储料箱,储料箱与滑槽上端连通;底盘直径大于机体底部直径,底盘上设有用于收集饲料的收集槽,底盘内设有空腔,收集槽与空腔连通;机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空腔内的饲料送入储料箱的饲料提升机构。

喂食石蛙时,提前将饲料放置在储料箱中,采用电机驱动机体转动,储料箱随着机体一起转动,储料箱中的饲料从滑槽上端进入滑槽中。饲料进入滑槽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饲料从滑槽上端沿滑槽滑下,饲料相对于滑槽沿竖直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机体转动,故在滑槽中的饲料还要随着机体一起转动,所以最后石蛙看到的饲料是在滑槽中组成条状并沿水平方向转动的,而水平运动的条状物体对蛙类的视觉刺激最强,所以更容易吸引石蛙进食。饲料掉入滑槽中,若没有被石蛙吃掉就沿滑槽向下滑动,直到滑到滑槽底部,饲料随即落入收集槽,再进入空腔中,可以有效避免饲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避免饲料受潮变质。提升机构将空腔中的饲料送入储料箱,储料箱使收集到的饲料不断从槽体上端滑下,所以未被石蛙吃完的饲料不断从槽体上端滑下,饲料同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比单一的水平或者竖直运动更能吸引石蛙的注意。且饲料只在滑槽和收集槽中与外界空气接触,所以可以防止过多的饲料暴露在空气中,可以有效防止饲料变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在滑槽中的饲料相对滑槽沿竖直方向运动,同时还随机体转动,即沿水平方向运动,饲料连续不断从储料箱中滑出,所以在石蛙眼中饲料为长条形并做水平运动,而做水平运动的条状物体对蛙类的视觉刺激最强,所以落出的饲料更容易吸引石蛙进食,且石蛙增加进食后可以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石蛙的养殖时长。

(2)饲料从滑槽上端滑下,此时饲料并非位于水平面上,所以石蛙无法直接跳到饲料上,所以从储料箱中落后的饲料不会被石蛙污染,可以避免饲料变质。(3)在滑槽中未被石蛙食用的饲料落入底盘中,继而被提升机构送入储料箱中,所以饲料可以在储料箱、滑槽、底盘中不断循环,饲料连续从滑槽上端滑下,不断吸引石蛙进食,且饲料不会长期与外界空气接触,可以避免饲料受潮变质。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饲料提升机构包括行星轮系、贯穿储料箱底部的提升轴和套设在提升轴外侧的进料管,行星轮系包括太阳轮、行星轮、齿圈和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转动连接在底盘上,行星架固定在底盘底部,提升轴固定在太阳轮上,机体底部固定在齿圈上,进料管固定在行星架上,机体底部和进料管上均设有分别贯穿机体底部侧壁和进料管侧壁的进料口。由于电机驱动机体转动,故齿圈随着机体转动,所以此时行星轮和太阳轮均转动,且太阳轮与齿圈转动方向相反,即提升轴与机体转动方向相反,而行星架固定在底盘底部,所以进料管不发生转动,所以当饲料落入底盘的空腔中后,可以通过进料口进入进料管和提升轴之间,继而进入提升轴表面的螺旋形槽中,并被提升轴提升至储料箱中。所以未被石蛙吃完的饲料可以不断在储料箱、滑槽和底盘空腔中循环,不断从滑槽上端滑下,从而吸引石蛙食用。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机体为上端直径较小的圆台形。圆台形的机体可以使滑槽的上端更靠近机体的中心轴,滑槽的下端远离机体的中心轴,即从上到下,滑槽倾斜往外。此时滑槽类似于滑梯,饲料既可以从滑槽的上端滑下,同时还不会直接从滑槽上掉落下来,所以可以保证饲料沿着滑槽向下运动,避免饲料掉落到养殖石蛙的水池中无法继续食用,避免浪费。其次,滑槽类似滑梯,此时滑槽的长度增加,且饲料在滑槽上滑动的速度比自由掉落的速度慢,故饲料停留在滑槽中的时间更长,有更多的时间吸引石蛙的注意。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改进,滑槽的宽度为0.6-1.4cm。滑槽较小,每个滑槽中只有一列饲料,可以避免落出的饲料过多石蛙无法及时吃完变质,也可以避免滑槽中的饲料过多,在机体转动的过程中从滑槽中掉落,进一步可以避免饲料掉入石蛙养殖池中,可以有效避免饲料浪费。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改进,储料箱设置在机体内,储料箱内设置有平行于储料箱底面的推板,推板与储料箱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进料管顶部设置有限位凸起。储料箱设置在机体内可以有效缩小喂食机的体积,增大机体的利用率;还可以避免储料箱过重造成喂食机重心不稳而发生倾倒,所以储料箱可以降低喂食机的重心,使喂食机受到轻微的撞击或者有轻微倾斜时不会侧倒,使喂食机可以保持正常工作。其次,当推板上侧的饲料减少时,弹簧即向上推动推板,推板带动饲料向上运动,可以保证储料箱中的饲料能够一直从出料口落入滑槽。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改进,进料管顶部设置有防止推板脱出的限位凸起。进料管顶部的限位凸起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储料箱中的饲料过少时,限位凸起可以避免推板被弹簧向上推动从而从进料管上端滑下。而在添加饲料时,推板沿进料管向下滑动,此时进料管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推板发生倾斜以及在水平方向滑动,保证能够正常添加饲料。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改进,空腔内设有干燥剂包。干燥剂包可以吸收空腔内的水蒸气,可以保持空腔内的饲料干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喂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喂食机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3的喂食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为:机体1、滑槽11、出料口12、弹簧13、推板14、底盘2、收集槽21、通孔22、驱动齿圈23、进料槽24、入料口25、饲料3、电机4、行星轮系5、提升轴6、螺旋形槽61、进料口62、进料管7。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石蛙喂食机,包括机体1、底盘2、储料箱、电机4,底盘2内设有空腔,且空腔上端开口,开口外侧一圈凹陷形成收集槽21。机体1下端从底盘2空腔开口处插入,且机体1下端外壁焊接有驱动齿圈23,底盘2上用螺钉固定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有与驱动齿圈23啮合的齿轮,电机2驱动机体1转动;机体1内设有空腔,储料箱设置在空腔内,储料箱内设置有平行于储料箱底面的推板14,推板14与储料箱底面之间设有四根能够使推板14水平向上运动的弹簧13,此时弹簧13为压簧;机体1外形为上端直径较小的圆台形,机体1外侧壁上开有刚好容纳一颗饲料落下的滑槽11,滑槽11顶端开有贯穿机体1侧壁并与储料箱连通的出料口12;机体1顶部为可以拆下的盖体。

喂食石蛙时,将盖体拆下,从上方提前将饲料3放置在储料箱中,此时推板14和压簧13被向下压,电机4驱动机体1转动,储料箱随着机体1一起转动,储料箱中的饲料3从滑槽11上端的出料口12进入滑槽11中。饲料3从进入滑槽11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饲料3从滑槽11上端沿滑槽11滑下,饲料3做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此同时,机体1转动,所以在滑槽11中的饲料3还要随着机体1一起转动,最后石蛙看到的饲料3是做倾斜向下的运动。饲料3掉入滑槽11中,没有被石蛙吃掉就沿滑槽11向下滑动,直到滑到滑槽11底部,落到收集槽21中,并随机体1一起转动。上端的饲料3不断掉入滑槽11中,直到滑槽11中的饲料3的最上一颗堵住出料口12,则储料箱中的饲料3无法继续落出;此时滑槽11中的饲料3随机体1转动,所以此时落出的饲料3仍然是运动的,故仍然可以被石蛙发现。当石蛙吃掉一颗饲料3时,滑槽11中堵住储料箱的饲料3高度下降,储料箱继续落出一颗饲料3到滑槽11,落出的饲料3继续堵住储料箱,所以还可以防止过多的饲料3暴露在空气中,可以有效防止饲料3变质。

实施例2

如图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收集槽21底部设有刚好容纳饲料落入的通孔22,底盘2的空腔中放置有用于吸收空腔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铁粉包。饲料提升机构包括行星轮系、贯穿储料箱底部的提升轴6和套设在提升轴6外侧的进料管7,底盘2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行星轮系5,行星轮系5包括太阳轮、行星轮、齿圈、行星架,行星架,行星架下侧面焊接在底盘2底部,太阳轮和齿圈下表面的高度高于行星架下表面的高度,故太阳轮和齿圈均不与底盘2底部接触,太阳轮上表面焊接提升轴6,提升轴6表面设有螺旋形槽61,螺旋形槽61表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线状的防滑凸起;行星架上表面焊接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的进料管7,提升轴6和进料管7上端贯穿储料箱底部且提升轴6的顶部高于进料管7顶部,进料管7顶部设有防止推板14脱出的限位凸起;机体1下部焊接在齿圈上侧,机体1下部和进料管7下部均开有贯穿机体1和进料管7侧壁的容纳饲料3通过的进料口62。

在喂食石蛙时,在滑槽11中没有被石蛙吃掉的饲料3通过通孔22落入底盘2的空腔中,铁粉包保持空腔内的干燥,所以落入的饲料3不会与水蒸气接触,不容易变质。进入空腔内的饲料通过进料口62进入提升轴6与进料管7之间,再被提升轴6提升至储料箱中,如此实现饲料3在储料箱、滑槽21和空腔之间循环,不断吸引石蛙食用。

实施例3

如图3,与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饲料提升机构包括4个推板14,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推板、第二推板、第三推板、第四推板,第一推板14通过4根弹簧13与机体1顶部的盖体固定,此处弹簧13为拉簧;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第二推板与第三推板之间、第三推板与第四推板之间均通过四根拉簧连接,出料口12的高度高于第四推板能达到的最高高度,4个推板将未被石蛙食用的饲料3提升至出料口12处。

机体1下端设有用于通过饲料3的入料口25,入料口25的高度高于第一推板能达到的最低高度。底盘2下部设有空腔,空腔中用螺栓固定有电机4,电机4驱动机体1转动。底盘2上部设有贯穿底盘2的连通收集槽22和入料口25的进料槽24。

喂食石蛙时,先打开盖体,从上方将饲料3送入储料箱,此时饲料3位于第一推板上侧。打开电机4,电机4驱动机体1转动,饲料3通过出料口13落入滑槽11中,未被石蛙食用的饲料3落入收集槽21中,再通过通孔22进入进料槽24中,最后通过入料口25落到第一推板上。

第一推板中的饲料3逐渐减少,在拉簧13的作用下,第一推板向上运动,直到第一推板的高度高于入料口25,此后未被石蛙食用的饲料3通过入料口25落到第二推板上;第一推板继续向上运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的拉簧使第二推板向上运动,直到第二推板高度高于入料口25高度,此后未被石蛙食用的饲料3通过入料口25落到第三推板上;同理,当第三推板高度高于入料口25时,饲料3落到第四推板上。当第一推板上的饲料3全部落出时,此时第一推板的高度高于出料口12的高度,所以第二推板上的饲料继续通过出料口12落出到滑槽11中;当第二推板上的饲料3全部落出后,第三推板上的饲料3继续落出到滑槽11中;同理,最后第四推板上的饲料3落出到滑槽11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