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46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需要施药、喷水的情况有很多,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喷洒机已开始普及,并逐渐代替人工作业。但是对于个体种植户而言,其水稻田之间的间距较窄,喷洒机无法有效通过,而采用人工背负药箱进行作业,这种作业方式效率太低,同时在农药喷洒时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个体种植水稻中喷洒机不适用、人工喷洒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一泵,所述泵的另一侧连接有一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通液管道,所述通液管道上向上凸出间隔设置有多个出口连接端,所述出口连接端上连接有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洒管的连接角度可旋转调节,所述泵还连接一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充放电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蓄电单元。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出口连接端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控制阀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喷头与所述喷洒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变速调节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储液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和净化装置。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铁网和清洗装置,所述过滤铁网横向固连于储水桶内部,所述清洗装置包括通孔顶针板,所述通孔顶针板平行设置于所述过滤铁网的下方,所述通孔顶针板上设置有若干顶针,所述顶针的排列方式与所述过滤铁网上的网孔的排列方式一致。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泵为农药泵或水泵或自吸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沿着水稻田的侧边地面铺设通液管道,通过泵将储液桶内的水或药液抽入通液管道内,结构简单;根据水稻田的实际面积,可在通液管道上加设多个出口连接端,并灵活旋转连接喷洒管,通过调节喷头与喷洒管的连接方向,实现对水稻田的全面积喷洒,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加设太阳能供电装置,有效替代了传统电线对泵提供电能的方式,操作安全,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堵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水稻种植中的太阳能供电喷洒装置,包括储液桶1,储液桶1的一侧通过管道连接有一泵2,泵2的另一侧连接有一喷洒装置,喷洒装置包括通液管道3,通液管道3上向上凸出间隔设置有多个出口连接端31,出口连接端31上连接有喷洒管32,喷洒管3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喷头33,喷头33与喷洒管32的连接角度可旋转调节,泵2还连接一太阳能供电装置4,太阳能供电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充放电控制单元和至少两个蓄电单元。沿着水稻田7的侧边地面铺设通液管道3,通过泵2将储液桶1内的水或药液抽入通液管道3内,结构简单;根据水稻田7的实际面积,可在通液管道3上加设多个出口连接端31,并灵活旋转连接喷洒管32,通过调节喷头33与喷洒管32的连接方向,实现对水稻田7的全面积喷洒,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加设太阳能供电装置4,有效替代了传统电线对泵2提供电能的方式,操作安全,节约能源。

出口连接端31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控制阀门。加设控制阀门,可单独调节每个出口连接端31的出水量,有效平衡水稻田7各处的喷水量。

喷头33与喷洒管32的连接处设置有变速调节器。加设变速调节器,可控制喷头33的喷水量和喷水距离,保证水稻田7全面积喷淋。

储液桶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5和净化装置6。当储液桶1内收集自然雨水时,可通过过滤装置5和净化装置6,使自然雨水转化为酸碱平衡的纯净水,有利于水稻的优良生长。

过滤装置5包括过滤铁网51和清洗装置,过滤铁网51横向固连于储液桶1的内部,清洗装置包括通孔顶针板53,通孔顶针板53平行设置于过滤铁网51的下方,通孔顶针板53上设置有若干顶针54,顶针54的排列方式与过滤铁网51上的网孔52的排列方式一致。上述结构的过滤装置5,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过滤铁网51被堵塞,保证储液桶1净化环节的有效运行。

泵2为农药泵或水泵或自吸泵。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连接对应泵2,提高装置的工作有效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