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落式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8142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自落式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抛秧机。



背景技术:

多年以来,与传统种植相比抛秧具有以下优势:在育苗阶段节省种子50%左右,壮秧剂40%左右,营养土40%左右;移秧后返青快,分蘖多,提早成熟,干粒重大,增产20%以上,比人工插秧节约成本60%以上。

而现在的稻农们多采用人工抛秧,工作量大,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产、高效、降低成本、省时省力的自落式抛秧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落式抛秧机,包括车体,所述自落式抛秧机还包括分苗器、输苗器、连接板、链传动机构及多个秧苗定位筒;所述分苗器和输苗器均固定安装在车体上表面上,所述输苗器设置在分苗器后侧,所述多个竖直设置的秧苗定位筒均沿车体宽度方向排列,多个秧苗定位筒均与车体后侧面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车体上四个行走轮的其中一个行走轮通过链传动机构分别与输苗器的主动轴、分苗器的运盘器的主动轴和分苗器的主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大轮(轮外径1.5m~1.8m)高底盘四轮驱动系统,轻松穿越田埂等障碍,具备非常好的通过性,且本实用新型的分苗器、输苗器、秧苗定位筒的流水线作业实现水稻抛秧有序可控,一次装秧可抛2-3公顷,本实用新型高产、高效、降低成本、省时省力,且不受天气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分苗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搬运爪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分苗器;2-1-盒体;2-2-运盘器;2-3-秧盘;2-4-立柱;2-5-主轴;2-6-变速箱;2-7-偏心轮;2-8-三连杆;2-9-连接轴;2-10-搬运爪;2-11-支轴;2-12-边爪;2-13-中间爪;2-14-弹簧;2-15-电磁铁;2-16-衔铁;3-输苗器;4-连接板;5-秧苗定位筒;6-链传动机构;6-1-三排链轮;6-2-链轮一;6-3-链轮二;6-4-链轮三;6-5-链条一;6-6-链条二;6-7-链条三;6-8-转向链轮;7-平整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自落式抛秧机,包括车体1,所述自落式抛秧机还包括分苗器2、输苗器3、连接板4、链传动机构6及多个秧苗定位筒5;所述分苗器2和输苗器3均固定安装在车体1上表面上,所述输苗器3设置在分苗器2后侧,所述多个竖直设置的秧苗定位筒5均沿车体1宽度方向排列,多个秧苗定位筒5均与车体1后侧面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所述车体1上四个行走轮的其中一个行走轮通过链传动机构6分别带动输苗器3的主动轴、分苗器2的运盘器2-2的主动轴和分苗器2的主轴2-5转动。

所述分苗器2包括盒体2-1、运盘器2-2、秧盘2-3、立柱2-4、主轴2-5、变速箱2-6、偏心轮2-7、三连杆2-8、连接轴2-9及搬运爪2-10;所述运盘器2-2、秧盘2-3、立柱2-4、主轴2-5、三连杆2-8、连接轴2-9及搬运爪2-10均设置在盒体2-1内,所述变速箱2-6和偏心轮2-7均设置在盒体2-1外;所述运盘器2-2为皮带输送机构,运盘器2-2的主动轴两端和从动轴两端均与盒体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秧盘2-3放置在运盘器2-2上,所述输苗器3设置在运盘器2-2后侧,所述主轴2-5水平设置在秧盘2-3上方,所述立柱2-4设置在运盘器2-2与盒体2-1侧壁之间,立柱2-4与车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轴2-5一端与立柱2-4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立柱2-4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穿出盒体2-1侧壁,所述变速箱2-6的输入轴与主轴2-5所述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偏心轮2-7固定套装在变速箱2-6的输出轴上,所述三连杆2-8一端与偏心轮2-7外侧面固定连接,支轴2-11一端与三连杆2-8另一端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轴2-11上端与盒体2-1顶面固定连接,三连杆2-8另一端与竖直设置的连接轴2-9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2-9下端与搬运爪2-10的转动连接。

所述搬运爪2-10包括电磁铁2-15、衔铁2-16、两个边爪2-12、多个中间爪2-13及多个弹簧2-14;所述多个中间爪2-13均设置在两个边爪2-12之间,所述两个边爪2-12的爪柄和多个中间爪2-13的爪柄均通过轴承与连接轴2-9下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边爪2-12与相邻的中间爪2-13之间和每两个相邻中间爪2-13之间均连接有弹簧2-14,所述两个边爪2-12中的一个边爪2-12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铁2-15,两个边爪2-12中的另一个边爪2-12上固定安装有与电磁铁2-15磁性相吸的衔铁2-16。

所述输苗器3为多条皮带输送机。

所述自落式抛秧机还包括平整压板7,所述平整压板7沿车体1宽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多个秧苗定位筒5与车体1后侧面下端之间。其作用是:使稻田更加平整,有利于稻苗的生长。

所述车体1采用四轮驱动系统,车体1的四个行走轮均为齿形车轮。

所述链传动机构6包括三排链轮6-1、链轮一6-2、链轮二6-3、链轮三6-4、链条一6-5、链条二6-6、链条三6-7及三个转向链轮6-8;所述三排链轮6-1固定套装在四个行走轮中的任意一个行走轮的轮轴上,所述链轮一6-2固定套装在输苗器3的主动轴上,三排链轮6-1与链轮一6-2通过链条一6-5传动连接,所述链轮二6-3固定套装在所述主轴2-5一端上,三排链轮6-1与链轮二6-3通过链条二6-6传动连接,所述链轮三6-4固定套装在所述运盘器2-2的主动轴上,三排链轮6-1与链轮三6-4通过链条三6-7传动连接,所述链条一6-5、链条二6-6和链条三6-7各与一个转向链轮6-8传动连接,所述三个转向链轮6-8通过各自的轮轴与车体1外侧面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

将秧苗放到秧盘2-3内,在将秧盘2-2放到运盘器2-2上,行走轮行走并通过链传动机构6带动输苗器3的主动轴、分苗器2的运盘器2-2的主动轴及分苗器2的主轴2-5转动,分苗器2的主轴2-5通过变速箱2-6带动偏心轮2-7转动,偏心轮2-7带动三连杆2-8以支轴2-11为支点做水平摆动运动,三连杆2-8通过连接轴2-9带动搬运爪2-10水平方向转动,搬运爪2-10将秧苗从秧盘2-2上夹起放到输苗器3上,输苗器3将搬运爪2-10分隔好后的秧苗送入对应的秧苗定位筒5内,再由秧苗定位筒5抛入田间。

随着秧苗的拔取,分苗器2的运盘器2-2不断向后运输秧盘2-2。

秧苗的株距和行距由分苗器2的搬运爪2-10决定。

三连杆2-8由三个连杆首尾依次铰接构成。

搬运爪2-10的电磁铁2-15通电时,通过吸引衔铁2-16将两个边爪2-12一端靠近,由杠杆原理可知,两个边爪2-12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带动中间爪2-13之间的距离增大,此时将边爪2-12和中间爪2-13均插入秧盘2-3内并位于秧苗两侧,再将电磁铁2-15断电,边爪2-12和中间爪2-13距离减小,此时,用于拔取和搬运秧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