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81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辣木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辣木又称鼓槌树,原产印度北部,世界上已知有十多种品种,原产于印度,现在我国也有大量种植,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目前较常食用的品种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印度改良种辣木(印度 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早生且具高豆荚产量)和非洲辣木(原只产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辣木,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属乔木,树皮软木质;枝有明显的皮孔及叶痕,小枝有短柔毛;根有辛辣味,原产于印度,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但现有辣木种植装置,结构复杂,只能种植行间距固定的辣木。为此,我们提出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板,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车轮,且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种子箱,所述种子箱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相连接,且所述种子箱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应的滑槽,且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手柄,所述种子箱的底端设置有耧腿和排种管,且所述耧腿的下端安装有开沟器,且所述开沟器的后端设置有覆土器。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外侧套接有泡沫棉。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侧设置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种子箱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所述种子箱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种子箱的内侧设置有倾斜体,且所述倾斜体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设置有多组种子箱,能够加大一次性种植量,减少工作量,同时,每组种子箱的外侧都设置有滑块,且在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应的滑槽,种子箱可以滑块与连接板内侧的滑槽,并根据底座的外侧的刻度,调节辣木种植的行间距,且种子箱的内侧设置有倾斜体,倾斜体设置有一定的倾斜度,种子箱内的辣木种子可以通过倾斜体顺利进入排种管内,进行种植。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易于操作,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刻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连接板、3车轮、4种子箱、5耧腿、6 排种管、7开沟器、8覆土器、9手柄、10泡沫棉、11刻度、12滑槽、13滑块、14螺栓、15倾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包括底座1和连接板2,所述底座1的下端安装有车轮3,且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种子箱4,所述种子箱4通过螺栓14与连接板2相连接,且所述种子箱4的外侧设置有滑块13,所述连接板2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块13相配应的滑槽12,且所述连接板2的外侧安装有手柄9,所述种子箱4的底端设置有耧腿5和排种管6,且所述耧腿5的下端安装有开沟器7,且所述开沟器7的后端设置有覆土器8。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9的外侧套接有泡沫棉10,增加手柄9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的外侧设置有刻度11,可根据刻度11调节行间距,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箱4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所述种子箱4平行设置,调节种植量,且均匀种植。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箱4的内侧设置有倾斜体15,且所述倾斜体15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45度,通过倾斜体15,种子能够完全进入排种管6内进行种植。

该可调行间距的辣木种植装置,设置有多组种子箱4,能够加大一次性种植量,减少工作量,同时,每组种子箱4的外侧都设置有滑块13,且在连接板2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块13相配应的滑槽12,种子箱4可以滑块13与连接板2内侧的滑槽12,并根据底座1的外侧的刻度11,调节辣木种植的行间距,且种子箱4的内侧设置有倾斜体15,倾斜体15设置有一定的倾斜度,种子箱4内的辣木种子可以通过倾斜体15顺利进入排种管6内,进行种植。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易于操作,使用安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