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吸式水稻育秧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812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吸式水稻育秧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播种机具领域。



背景技术:

气吸式播种器是一种公认的播量精确的播种器,在作物精量播种中被广泛地应用。但在水稻播种,由于为了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种子播种前需经过浸种催芽的过程,通常播种的种子带有短根芽。在使用气吸式播种机播种过程中,由于种子之间以及种子与播种装置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根芽很容易折断。而这些根芽的直径往往与气吸播种器的吸种孔直径相接近,因此折断后的根芽常常堵塞吸种口,从而使播种出现空穴现象,播种精度变差。这种堵塞若不使用强制清除便很难疏通,进而影响到后期的整个播种过程。尤其是在水稻育秧播种中,由于需要的播量较大、较密,因而这种堵塞现象更为严重,从而限制了气吸式播种器在育秧播种中的应用。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在气吸播种器外配备毛刷,在种子掉落的同时对吸种孔进行清理,然而仅靠毛刷的刷除可能仍有断根或杂物会嵌在吸种孔中,清理效果不理想;或是在播种机构中设置针式的通孔机构,但这种结构对于吸种孔密度大,圆筒式的水稻育秧播种器显然不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在吸种排种的同时还能自动清理陷于吸种孔内的杂质,解决堵塞问题,保证装置始终高效率运转的气吸式水稻育秧播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吸式水稻育秧播种器,包括供种箱、设有转轴的吸种滚筒及清孔装置,所述吸种滚筒设置在供种箱的种子出料口外,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种滚筒包括内滚筒、包裹在所述内滚筒外的薄壁外滚筒以及所述吸种滚筒的一端的固定端盖,所述吸种滚筒可与所述端盖相对转动,固定端盖和吸种滚筒之间密封,所述内滚筒上设有若干围绕吸种滚筒转轴均匀分布的轴向通孔,每个所述轴向通孔的壁上沿轴长方向还间隔地设有若干径向通孔;所述外滚筒设有若干吸种孔,所述吸种孔与所述径向通孔一一对应,并且,吸种孔小于径向通孔;

所述端盖包括与真空泵连通的吸气孔、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以及用于将所述吸种滚筒端面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区域的分割结构,其中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所述吸气孔和所述通气孔分别落于这两个独立区域中,从而形成负压区和正压区;

所述清孔装置设置在所述吸种滚筒外侧的排种后与吸种前的过渡区。

进一步的,所述清孔装置包括刮板和挤压辊,所述刮板和挤压辊沿吸种滚筒旋转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吸种滚筒外侧的排种后与吸种前的过渡区。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所述真空泵之间设有密闭的分离杯,所述分离杯中通向所述吸气孔的通气管端口较通向所述真空泵的通气管端口更接近所述分离杯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为长度与所述吸种滚筒的轴长适配的扁条状硬物;所述刮板设于所述吸种滚筒下方的所述吸种孔排种后刚进入负压区的位置且所述刮板的长边与所述吸种滚筒的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辊设于所述吸种滚筒下方的所述吸种孔开始吸种前的负压区位置;所述挤压辊的表面为弹性软材料且与所述吸种滚筒的表面形成挤压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和挤压辊均固定在所述供种箱上,并能通过固定位置上的长孔进行与所述吸种滚筒的距离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吸种滚筒与所述端盖接触的环形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嵌合的环形凸台,从而使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吸种滚筒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种滚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吸种滚筒连为一体的封盖;所述转轴依次穿过封盖、吸种滚筒以及端盖并与所述封盖和所述吸种滚筒固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出料口上远离所述吸种滚筒一侧的侧板向所述吸种滚筒弯折并水平延伸出一段距离,所述吸种滚筒的底侧面与所述侧板的末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紧凑,吸种孔易于疏通;在吸种排种的同时还能自动清理陷于吸种孔内的杂质,解决堵塞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漏播、少播的情况,不仅播种均匀而且使播种器能够连续稳定地维持最高效率的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种滚筒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种滚筒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滚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滚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设有包括供种箱2、设有转轴3的吸种滚筒1及清孔装置。吸种滚筒1设置在供种箱2中的种子出料口处。吸种滚筒1包括内滚筒11以及套在内滚筒外的外滚筒12。其中内滚筒11上设有若干围绕转轴3均匀分布的轴向通孔111。这些轴向通孔111的截面圆心连线与吸种滚筒1的同一截面的圆周是以转轴3截面的圆心为圆心的同心圆。每个轴向通孔111上沿轴长方向还间隔均匀地设有若干径向通孔112。每个径向通孔112的长度均为与其对应的轴向通孔111到内滚筒11外侧面的最短距离。外滚筒12为设有若干吸种孔121的薄壁硬质筒状体。吸种孔121与径向通孔112一一对应,且吸种孔121的直径小于径向通孔112的直径。即,吸种孔121、径向通孔112及轴向通孔111三者相互连通。外滚筒12的内径与内滚筒11的外径相同,使外滚筒12紧密地包裹在内滚筒11上,防止两者间的出现漏气现象。此外,这种外薄内厚的双层组合结构,使得吸种播种时被堵塞的部位仅为薄的吸种孔121,易于疏通,同时厚壁的内滚筒11则对外滚筒12起支撑作用,防止了外滚筒12因形变而影响吸种孔121的形状导致吸种失败。具体的,吸种孔121的个数可随着播种需求量的大小而改变,且径向通孔112和轴向通孔111应随吸种孔121的个数相应变化。

在吸种滚筒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封盖14和一个端盖13,三者均穿套在转轴3上。封盖14为直径与吸种滚筒1直径相同的圆板。其中,吸种滚筒1和封盖14与转轴3固接为一体,随转轴3的转动而转动,而端盖13则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端盖13内设有一个环形凹槽133,使得端盖13与吸种滚筒1的端面卡嵌配合时,端盖13与吸种滚筒1的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且与各个轴向通孔111连通的环形空间10。在该环形凹槽133内还设有一个与真空泵5连通的吸气孔131、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孔132以及用于将环形空间10分隔成两个彼此独立区域的筋条134。其中,吸气孔131和通气孔132恰好分别落于这两个区域中,从而将环形空间10分为形成负压区和正压区。特别的,吸种滚筒1与端盖13接触的环形面上还设有与环形凹槽133相嵌合的环形凸台113,使得吸种滚筒1在转动时侧边密封;吸种滚筒1与筋条134及凸起中心均做密封处理,防止正负气压之间空气的流动。具体地,负压区和正压区的大小根据吸种孔121所需的吸种或排种的位置调整。

端盖13与真空泵5之间还设有密闭的分离杯4。其中,分离杯4中通向吸气孔131的通气管端口较通向真空泵5的通气管端口更接近分离杯4的底面。因此,被吸入的杂质会滞留在分离杯4内被分离而不会进入到真空泵5中。

使用过程中,吸种滚筒1不断相对端盖13转动,因此轴向通孔111会不断经过负压区-正压区-负压区,从而吸种孔121内的气压也随之不断变化。当吸种孔121转至种子出料口时,此时吸种孔121内为负压,带根种子即被准确地吸到各个吸种孔121中并随之转动;一旦相对应的轴向通孔111从负压区转至正压区,种子便不再被吸附而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掉落实现排种过程。因此,在负-正气压的不断交替下,本产品能够持续地完成吸种和排种过程。

然而,处于排种后和吸种前的阶段内的吸种孔121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空置状态。该状态的吸种孔121处于吸种滚筒1的底部过渡区。本产品的另一个创新之处,便是在该过渡区设置用于疏通吸种孔121、为一下轮的吸种做准备的清孔装置。

该清孔装置包括沿种子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吸种滚筒1下方的刮板6和挤压辊7。其中,刮板6对应吸种孔121排种后刚进入负压区的位置,而挤压辊7则对应于刮板6和种子出料口9之间的负压区位置。刮板6为长度与吸种滚筒1的轴长相同的扁条状硬物且长边与吸种滚筒1的表面相接触。当吸种滚筒1旋转经过刮板6时,刮板6凭借两者之间的刮擦作用,使堵塞在吸种孔121中的杂物显露于表面的部分被切断。挤压辊7则是一根表面包裹弹性软材料的硬圆轴且与吸种滚筒1的表面紧密接触。当吸种孔121被挤压辊7挤压时,挤压辊7发生形变从而将残留在吸种孔121中的杂物顶入径向通孔112,并在负压状态下被吸入到分离杯4中。因此,每一次吸种时,吸种孔121均保证畅通不堵塞,从而断绝了由于吸种孔的堵塞而出现的漏播、少播、播撒不均匀现象,以最高的效率进行育秧种的播撒。特别的,刮板6和挤压辊7均固定在供种箱2上,并能通过固定位置上的长孔8进行与吸种滚筒1之间的距离调节。

种子出料口9上远离吸种滚筒1一侧的侧板向吸种滚筒1弯折并水平延伸出一段距离;吸种滚筒1的底侧面与该侧板的末端相接触。因此,未能被吸附上的种子能够重新掉落回种子出料口9中等待下一轮的吸种。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