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813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播种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有的技术中,用于马铃薯播种的播种机主要应用在大田大面积播种作业,种薯主要为马铃薯原原种、原种和一级种薯,生产上没有适宜50-100mg试管薯级别的种薯播种作业的播种机。现有的马铃薯试管薯人工播种方式,主要采用手提式马铃薯试管薯点播器,播种需分两步完成,两人一组,一组打孔,一组丢种子;操作费力、费工、费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马铃薯试管薯人工播种方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时打孔、摆种分步作业时,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前方安装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的外侧焊接有前牙轮;

机架后方焊接安装有播种器,播种器设置有种箱,种箱的内壁上设置有毛刷,种箱的下端连通控种轮,控种轮的下端连通导种管;控种轮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下种孔,控种轮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部焊接有后牙轮;前牙轮通过链条与后牙轮齿接;

机架的后端焊接有操作柄,操作柄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刮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设置有龙骨条,龙骨条的周围套装有防滑条。

进一步,所述前牙轮设置有18个齿,后牙轮设置有13个齿。

进一步,所述控种轮横切面排列6个下种孔,下种孔的直径为8mm;控种轮周长打孔间隔1.67cm,播种器总长35cm,沿轴承排4个下种孔,间隔为8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解决温网室马铃薯试管薯一体化播种作业技术,把由原来需打孔、点播两步完成的试管薯播种作业改为一步作业,提高了试管薯播种效率,按130粒/m2密度折算,播种速度由原来3.25min/m2·人提高到3.9sec/m2·人,较原来播种作业提高了约50倍。播种作业由原来站立打孔,蹲下点播作业改为站立行走式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播种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播种器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驱动轮;1-1、龙骨条;1-2、防滑条;2、第二驱动轮;3、机架;4、前牙轮;5、播种器;5-1、轴承;5-2、下种孔;5-3、控种轮;5-4、种箱;5-5、毛刷;5-6、导种管;6、后牙轮;7、链条;8、刮板;9、操作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新型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设置有机架3,机架3的前方安装第一驱动轮1和第二驱动轮2,第一驱动轮1的外侧焊接有前牙轮4;

机架3后方焊接安装有播种器5,播种器5设置有种箱5-4,种箱5-4的内壁上设置有毛刷5-5,种箱5-4的下端连通控种轮5-3,控种轮5-3的下端连通导种管5-6;控种轮5-3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下种孔5-2,控种轮5-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轴承5-1,轴承5-1的外部焊接有后牙轮6;前牙轮4通过链条7与后牙轮6齿接;

机架3的后端焊接有操作柄9,操作柄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刮板8。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轮1和第二驱动轮2设置有龙骨条1-1,龙骨条1-1的周围套装有防滑条1-2。

进一步,所述前牙轮4设置有18个齿,后牙轮6设置有13个齿。

进一步,所述控种轮5-3横切面排列6个下种孔5-2,下种孔5-2的直径为8mm;控种轮5-3周长打孔间隔1.67cm,播种器5总长35cm,沿轴承5-1排4个下种孔5-2,间隔为8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机架3前方安装第一驱动轮1与第二驱动轮2,机架3采用φ2.5钢管,轴承5-1横穿机架3前方钢管,固定第一驱动轮1和第二驱动轮2,第二驱动轮2右外套设前牙轮4(18齿);第一驱动轮1与第二驱动轮2由半径为125mm龙骨条1-1和防滑条1-2组成;机架3后方钢管与播种器5中的控种轮5-3外侧导种道5-6相连接;播种器5包括轴承5-1安装在控种轮5-3中心,下种孔5-2在控种轮5-3正上方,下种孔5-2正上方套装种箱5-4,毛刷5-5装在种箱5-4前方底端,控种轮5-3外侧套装导种道5-6;

沿控种轮5-3横切面排列6个下种孔5-2,下种孔5-2直径为8mm,沿控种轮5-3周长打孔间隔1.67cm,播种器5总长35cm,沿6200轴承5-1排4个下种孔5-2,间隔为8cm;播种器5右端外侧套设后牙轮6(13齿),链条7链接前牙轮4(18齿)与后牙轮6(13齿);操作柄9上面有固定刮板8,安装在播种器5后面,操作柄9由2根1m长的φ2.5钢管和0.4mφ2.5钢管焊接组成,操作柄9靠近播种器5距离20cm处固定刮板8。播种器5后面链接操作柄9,靠近播种器5后面的操作柄9装有铁制镇压刮板8。

播种时,手握着操作柄9,使第一驱动轮1和第二驱动轮2转动,播种器5的导种管5-6接触蛭石基质表面,向前推动操作柄9,利用推力带动第二驱动轮2上的前牙轮4转动,通过链条7带动后牙轮6转动,后牙轮6带动控种轮5-3中的6200转轴5-1转动时,试管薯由种箱5-4进入下种孔5-2,由下种孔5-2通过控种轮5-3导入导种道5-6,通过导种道5-6进入基质中,刮板8完成基质覆盖镇压,即可一次完成试管薯播种,前方第一驱动轮1和第二驱动轮2每转动一圈,链条7带动控种轮5-3转动1.38圈,驱动轮平均50圈/min,完成13m2试管薯播种作业,每亩用工1小时。

主要解决温网室马铃薯试管薯一体化播种作业技术,把由原来需打孔、点播两步完成的试管薯播种作业改为一步作业,提高了试管薯播种效率,按130粒/m2密度折算,播种速度由原来3.25min/m2·人提高到3.9sec/m2·人,较原来播种作业提高了约50倍。播种作业由原来站立打孔,蹲下点播作业改为站立行走式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手推式马铃薯试管薯播种机全长1.3m,宽0.4m,具有制作结构简单、体积适中、便于携带等优点,保证马铃薯试管薯的播种质量,同时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劳动强度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温网室马铃薯试管薯播种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