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4009发布日期:2018-06-03 08:5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畜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是指将动物驯化,然后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这些动物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在集中饲养牲畜的过程中,需要饲养者为牲畜提供食物,对食草牲畜的养殖需要为其提供草料,在现在的饲养中,为了使得食草牲畜可以快速的成长,草料的使用经常和一些豆类或者玉米粉加水进行混合后对牲畜进行喂食,而如果将草料完全打碎成粉末后与玉米或者豆粉进行混合作为饲料,牲畜在吃食时,容易抛洒,造成浪费,而且牲畜在多次舔食后容易使得食物变味腐败,从而弃食造成浪费。而且传统的粉末混合,需要先将草料打碎成粉末,然后通过水和草料进行混合后进行喂食牲畜,过程较为繁琐,劳动量较大。而且草料在打粉的过程中灰尘较多,容易损害工人健康。在民间常常将秸秆类草料使用闸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后与玉米或者豆粉进行混合,喂食效果较好,但是在使用闸刀时较为危险,同时草料的处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将草料自动加工成小段,同时使得草料和其它粉类物料直接混合的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装配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部设计有向下伸进所述壳体内部的竖直的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下方装配有隔网,所述隔网与所述进料通道的下底边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网的前后位置装配有水平并列的轨道,所述轨道的两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轨道上装配有可以左右滑动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右侧装配有锯条,所述锯条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可以拉动所述锯条前后运动的拉块与滑动架相连;所述滑动架左侧固定装配有竖直向上的推板,所述推板左侧固定装配有输出轴水平向右伸出的推动电机,所述推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配有水平的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推板贯穿螺纹连接;所述隔网的下部装配有搅拌器,所述壳体的右边装配有食料箱,所述食料箱内装有清水与粉料混合的添加料,所述食料箱上部装配有将添加料抽入所述搅拌器的料泵;所述壳体的左侧放置有取料箱,所述搅拌器的出料口伸出到所述取料箱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倾斜设计,所述搅拌器的上部为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隔网的下部,所述搅拌器的出料口向下倾斜伸出到所述取料箱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拉块设计为轴向竖直的带轮结构,所述拉块的上部设计有与轴心错开的连接块,成对使用的两个拉块上部的连接块分别与锯条的两端可旋转装配;所述滑动架左侧的下部装配有拉锯电机,所述拉锯电机的输出轴端伸出滑动架上部装配有传动带轮,所述传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拉块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通道的截面为方形,所述进料通道的右侧壁加工有右开口,所述右开口的右侧装配有水平的进料辊,所述进料辊上装配有向外伸出的拨料杆,所述拨料杆深入所述进料通道内,所述进料辊的轴端与传动结构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通道的右侧装配有上下两个平行的进料辊。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通道的左侧壁加工有左开口,所述左开口内装配有倾斜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的外侧通过弹簧与固定块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隔网的侧边装配有控制隔网左右运动的震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主要用来对秸秆类的牲畜饲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料斗放入成捆的秸秆原料,所述秸秆原料通过竖直的进料通道落入到所述隔网的上部,所述推动电机启动,带动螺杆旋转,从而使得推板带动滑动架左右运动,在滑动架带动锯条向隔网上部的秸秆运动,同时锯条在拉块带动下前后移动,形成拉锯动作,将秸秆锯断,这时下部散落的小段秸秆从隔网掉落到下部的搅拌器内,同时料泵将食料箱内的添加料水混合物泵入所述搅拌器,在搅拌器内小段秸秆与粉料和水混合物进一步充分混合,然后通过出料口送入到所述取料箱内。这样只要将秸秆放入所述料斗和进料通道内就可以自动的通过所述取料箱将切段后的秸秆混合料取走。该装置使用方便,可以将秸秆直接制作成小段的混合饲料,使用方便,而且这种秸秆的混合料便于牲畜吃食,浪费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拉块与锯条连接位置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实施例所示,本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部装配有进料斗11,所述进料斗11的下部设计有向下伸进所述壳体1内部的竖直的进料通道12,所述进料通道12的下方装配有隔网 13,所述隔网13与所述进料通道12的下底边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网13 的前后位置装配有水平并列的轨道2,所述轨道2的两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轨道2上装配有可以左右滑动的滑动架3,所述滑动架3的右侧装配有锯条31,所述锯条31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可以拉动所述锯条31前后运动的拉块32与滑动架3相连;所述滑动架3左侧固定装配有竖直向上的推板33,所述推板33左侧固定装配有输出轴水平向右伸出的推动电机 34,所述推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上装配有水平的传动螺杆35,所述传动螺杆 35与所述推板33贯穿螺纹连接;所述隔网13的下部装配有搅拌器4,所述壳体1的右边装配有食料箱5,所述食料箱5内装有清水与粉料混合的添加料,所述食料箱5上部装配有将添加料抽入所述搅拌器4的料泵51;所述壳体1的左侧放置有取料箱6,所述搅拌器4的出料口伸出到所述取料箱 6的上部。

该牲畜饲料切割搅拌混合装置主要用来对秸秆类的牲畜饲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料斗放入成捆的秸秆原料,所述秸秆原料通过竖直的进料通道12落入到所述隔网13的上部,所述推动电机34启动,带动螺杆35旋转,由于推板33固定在滑动架3上被轨道2前后限位,从而使得推板33带动滑动架3左右运动,在滑动架3带动锯条31向隔网13上部的秸秆运动,同时锯条31在拉块32带动下前后移动,形成拉锯动作,将秸秆锯断,这时下部散落的小段秸秆从隔网13掉落到下部的搅拌器4内,同时料泵51将食料箱5内的添加料水混合物泵入所述搅拌器4,所述搅拌器4内设计有搅拌结构,使得搅拌器4内的小段秸秆与粉料和水混合物进一步充分混合,然后搅拌后的物料通过出料口送入到所述取料箱6内。所述取料箱6上部敞开,可以前后推动,方便运送,同时便于在取料箱6装满时,将取料箱换走。

该装置只要将秸秆放入所述料斗11和进料通道12内就可以自动的通过所述取料箱6将切段后的秸秆混合料取走。该装置使用方便,可以将秸秆直接制作成小段的混合饲料,使用方便,而且这种秸秆的混合料便于牲畜吃食,浪费较少。机器全自动话运动,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大大节约劳力,同时使用操作也更加的安全。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器4倾斜设计,所述搅拌器4 的上部为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隔网13的下部,所述搅拌器4的出料口向下倾斜伸出到所述取料箱6的上部。这样混合后的秸秆小段物料在自重的作用下从右端斜上方,向左下的位置滑动,使得物料可以在不需要额外动力的作用下滑动到所述取料箱6内,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的简单,减少了设备制造和使用成本。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所述拉块32设计为轴向竖直的带轮结构,所述拉块32的上部设计有与轴心错开的连接块36,成对使用的两个拉块32上部的连接块分别与锯条31的两端可旋转装配;所述滑动架3左侧的下部装配有拉锯电机37,所述拉锯电机37的输出轴端伸出滑动架3上部装配有传动带轮38,所述传动带轮38通过同步带39与所述拉块32传动连接。通过是拉锯电机37的运动可以同步带39动所述拉块32 旋转运动,在前后两个所述拉块旋转运动时,所述拉块32上的偏心的连接块36跟随旋转,这样使得锯条31前后运动,完成拉锯动作,这种拉锯结构便于连接在滑动架3的前后位置,可以在所述滑动架3带动锯条31左右运动时,让开传动结构,使得锯条31工作不受影响。同时所述锯条31的左右均设计有锯齿,使得锯条31无论在左还是向右均可以做出锯断动作。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2所示,所述进料通道12的截面为方形,所述进料通道12的右侧壁加工有右开口,所述右开口的右侧装配有水平的进料辊 14,所述进料辊14上装配有向外伸出的拨料杆15,所述拨料杆15深入所述进料通道12内,所述进料辊14的轴端与传动结构相连。秸秆原料成捆使用,在该装置工作时,成捆的秸秆应当充满整个进料通道12,同时需要保证秸秆可以上下运动,所述进料辊14在该装置工作时,进料辊14通过传动结构带动旋转,使得拨料杆15可以插入秸秆内,将秸秆向下拨动,这样便于秸秆的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通道12的右侧装配有上下两个平行的进料辊14。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的进料通道都可以较好的进行进料。而所述进料通道12的左侧壁加工有左开口,所述左开口内装配有倾斜的推料板16,所述推料板16的外侧通过弹簧与固定块相连。所述弹簧将所述推料板16推向秸秆的进料通道12内,从而使得推料板16可以将秸秆顶紧向所述进料辊14位置,同时由于所述推料板16下部向内倾斜收缩,使得进料通道下部露出的秸秆被所述推料板16压紧,这样更加便于所述锯条31 对秸秆的切割。

另外在具体设计时,所述隔网13的侧边装配有控制隔网13左右运动的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可以带动所述隔网13左右运动,这样在秸秆被切割成小段之后,震动模块带动隔网13震动,可以便于将切断后的秸秆震断到隔网的下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