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704发布日期:2018-07-27 17:3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螨杀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



背景技术: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螨虫和蜘蛛同属蛛形纲,成虫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身体结构有别于昆虫。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颚体由口器和颚基组成,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螨虫对人类的危害较大,尤其在室内床铺沙发中,是螨虫比较容易产生的地点,因此需要对室内进行及时有效的除螨杀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然而现有的除螨杀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装置的安装拆卸操作上不够灵活,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顶部两侧设置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通过液压伸缩杆与承压板连接,所述承压板外侧设置有垫板,所述承压板内侧设置有卡接板,所述装置本体顶部中心处焊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通过定位销与顶板卡扣连接,所述顶板顶部两侧设置有真空吸盘,且真空吸盘底部设置有真空泵,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温度发生器,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内部设置有紫外灯,所述灯体底部设置有防尘罩,所述灯体两侧设置有散热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伸缩气缸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伸缩气缸关于装置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处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为弧形平滑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真空吸盘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真空吸盘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销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销的横截面均为内嵌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设置的承压板,当启动伸缩气缸时,承压板会受到作用力向两侧伸展,从而使得装置本体与室内两侧墙壁进行挤压固定,对装置本体的两侧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垫板能够对承压板与墙壁连接处起到密封的效果,避免连接处发生污染的现象,其次通过设置的散热管的横截面为弧形平滑结构,一方面能够增大散热管内热量的散热速率,加快热量的散失,另一方面平滑的结构也避免散热管表面发生灰尘聚集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散热管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承压板、2-液压伸缩杆、3-伸缩气缸、4-装置本体、5-顶板、6-散热管、7-紫外灯、8-防尘罩、9-灯体、10-温度发生器、11-垫板、12-卡接板、13-真空吸盘、14-真空泵、15-定位销、16-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集成吊顶式除螨抗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4,装置本体4顶部两侧设置有伸缩气缸3,且伸缩气缸3通过液压伸缩杆2与承压板1连接,承压板1外侧设置有垫板11,承压板1内侧设置有卡接板12,装置本体4顶部中心处焊接有定位板16,且定位板16通过定位销15与顶板5卡扣连接,顶板5顶部两侧设置有真空吸盘13,且真空吸盘13底部设置有真空泵14,装置本体4内部设置有温度发生器10,装置本体4底部设置有灯体9,灯体9内部设置有紫外灯7,灯体9底部设置有防尘罩8,灯体9两侧设置有散热管6。

伸缩气缸3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伸缩气缸3关于装置本体4的竖直中心线处对称,散热管6的横截面为弧形平滑结构,真空吸盘13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真空吸盘13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定位销15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定位销15的横截面均为内嵌式结构。

将顶板5底部的凹槽对准定位板16的上方,然后转动顶板5,将定位板16嵌入到顶板5内,当定位板16完全嵌入到顶板5内时,将定位销15下压,使得定位板16与顶板5能够稳定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定位板16将装置本体4与顶板5进行固定连接,顶板5放置在天花板表面,通过真空泵14将真空吸盘13抽成真空,使得真空吸盘13能够与天花板固定,同时启动伸缩气缸3,通过液压伸缩杆2将承压板1伸展,使得承压板1与两侧墙壁固定连接,之后启动温度发生器10,产生的高温热量通过散热管6向室内散发,对室内进行高温消毒,而灯体9内的紫外灯7起到,产生的紫外线对室内螨虫进行清除,从而使得该装置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