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421发布日期:2018-07-17 21:4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属于动物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独立通气笼是指在封闭独立单元(笼盒或笼具)内,送入清洁空气,将废气集中排放出去的,可在超净工作台内操作和饲养SPF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实验设备,常用于动物实验领域,一般包括风机和过滤器。在现有技术中,独立通气笼盒存在有如下不足之处:(1)现有的独立通气笼盒由于尺寸的限制,更换过滤器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更换时费时费力,甚至在更换过滤器时需要拆除主机的后罩或侧罩,给主机的后续使用维修带来了不便,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2)独立通气笼盒系统的风机主要采用带蜗壳的风机,风机本身就带有蜗壳,不需要为风机设计单独的箱体,对于部分风量较大的风机,其体积也相对较大,因此很难满足现有体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可开合的送风部,方便过滤部内过滤机构的更换,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为主机的后续使用维修带来了便利的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包括主框架,其特征在于:在主框架内设置有送风部,送风部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送风机构,在送风部的上方设置有与送风部连通的过滤部,在过滤部内设置有过滤机构,在过滤部的上方设置有可开合的出风部,出风部与送风部配合同时将过滤部压合。

优选的,每一组所述的送风机构包括风箱,在风箱内固定有风机,风机的出风端竖直向上。

优选的,所述的风箱为上、下设有矩形开口的矩形框,在风箱的底部设置有风箱底板,风箱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配合的进风口。

优选的,在所述风箱的上端口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角钢,固定板搭设在两侧固定角钢上并固定,风机与固定板固定。

优选的,在相邻两组所述的送风机构之间设置有弹性垫。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部包括外壳,在过滤部外壳的底部水平固定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上部竖直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所述的过滤机构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机构为自上而下安装在过滤部外壳内的高效过滤器和初效过滤器。

优选的,还设置有一组搭扣锁,其中搭扣锁的主体固定在所述送风部的前端面,搭扣锁的挂钩固定在所述出风部的前端面。

优选的,在所述出风部的后端面底部固定有转轴角钢,转轴角钢的端部固定有转轴,还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竖直插入主框架后固定,固定螺栓的顶部固定有转轴套,转轴套与转轴配合铰接。

优选的,在所述的固定螺栓上套装有两个螺母,主框架位于两螺母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通过设置可开合的送风部,方便过滤部内过滤机构的更换,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为主机的后续使用维修带来了便利。

2、通过设置搭扣锁,实现了出风部、过滤部以及送风部的开启和锁紧。

3、通过在过滤部内固定支撑板和导向板,方便过滤机构的取放。

4、在固定螺栓上套装有两个螺母,主框架位于两螺母之间,因此可以对固定螺栓插入主框架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出风部压合的松紧程度。

5、风机固定在风箱内,风箱作为风机的蜗壳,因此省略了风机外部自带的蜗壳,减小了送风机构的体积。

6、送风机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送风机构的之间设置有弹性垫,起到了缓冲和密封的作用。

7、风机通电吸风之后,将空气压缩到风箱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空气向上移动,由风机上方的排气口排出或者由其上方的另一个送风机构吸风加压,再由排气口排出,因此实现了增压,满足大风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正视图。

图2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左视图。

图3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4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5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出风部开启示意图。

图6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过滤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送风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送风部仰视图。

图9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送风部正视图。

图10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送风部左视图。

图11为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送风部俯视图。

图12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其中:1、出风口 2、出风部 3、过滤部 4、搭扣锁 5、送风部 6、主框架 7、送风机构 8、过滤机构 9、高效过滤器 10、初效过滤器 11、导向板 12、接线端子 13、风机 14、固定板 15、固定角钢 16、风箱 17、风箱底板 18、进风口 19、支撑板 20、转轴角钢 21、转轴 2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包括主框架6,在主框架6的中部设置有送风部5,在送风部5的上方设置有过滤部3,在过滤部3的上方可开合的安装有出风部2,在出风部2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1。送风部5送出的风经过过滤部3过滤后经由出风部2顶部的出风口1吹出。

结合图3~图4,在过滤部3内设置有过滤机构8,在送风部5内设置有多组送风机构7。在本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的前端面上并排设置有一组搭扣锁4,其中搭扣锁4的主体固定在送风部5的前端面,搭扣锁4的挂钩固定在出风部2的前端面上,搭扣锁4开启时可以将出风部2抬起,如图5所示,在将出风部2抬起之后可以进行过滤机构8的更换;搭扣锁4锁定后实现了出风部2、过滤部3以及送风部5的锁紧。

如图6所示,过滤部3包括外壳,上述的过滤机构8为自上而下安装在过滤部3外壳内的高效过滤器9和初效过滤器10,在过滤部3外壳的底部水平固定有支撑板19,在支撑板19的上部竖直固定有导向板11,导向板11位于高效过滤器9和初效过滤器10的外侧,初效过滤器10和高效过滤器9沿导向板11依次装入过滤部3中,由支撑板19对初效过滤器10和高效过滤器9进行支撑。

结合图12,出风部2的后端面底部固定有转轴角钢20,转轴角钢20的竖直侧面与出风部2的后端面贴合固定,其水平端面的端部固定有转轴21。设置有固定螺栓22,固定螺栓22竖直插入主框架6后固定,固定螺栓22的顶部固定有转轴套,转轴套与转轴21配合铰接,从而实现了出风部2的开合。在固定螺栓22上套装有两个螺母,主框架6位于两螺母之间,因此可以对固定螺栓22插入主框架6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出风部2压合的松紧程度。

如图7~图11所示,上述的送风机构7包括风箱16,风箱16为上、下设有矩形开口的矩形框,在风箱16的底部开口处设置有风箱底板17,在风箱底板17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18。在风箱16的上端口内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角钢15,固定板14搭设在两侧固定角钢15上并固定。风机13置于风箱16内并通过固定板14进行固定,风机13固定之后,其入风口与开设在风箱底板17上的进风口18相对应,风箱底板17作为风机13进风端口和出风端口的隔板。在风箱16的任意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接线端子12,风机13的电源线通过接线端子 12引出。风机13固定在风箱16内,风箱16作为风机13的蜗壳,因此省略了风机13外部自带的蜗壳,减小了送风机构7的体积。

在送风部内,上述的送风机构7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送风机构7的之间设置有弹性垫,起到了缓冲和密封的作用。风机13通电吸风之后,将空气压缩到风箱16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空气向上移动,由风机13上方的排气口排出或者由其上方的另一个送风机构7吸风加压,再由排气口排出,因此实现了增压,满足大风量的要求。

具体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当本独立通气笼盒供风系统工作时,送风机构7内的风机13转动,风机13将空气压缩到风箱16内部,在压力的作用下空气向上移动,由风机13上方的排气口排出或者由其上方的另一个送风机构7吸风加压,再由排气口排出。

空气由送风机构7排出之后向上进入过滤部3并以此经过过滤部3中的初效过滤器10以及高效过滤器9,然后进入出风部2内,最终由出风部2上端的出风口1输出后接入独立通气笼盒内,实现了对独立通气笼盒的供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