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3453发布日期:2018-06-08 19:24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间作作物是指可以在主要作物的间隙种植的快速成长作物,通常被用作绿肥,也可以两种作物兼收。现有的作物立体种植方法一般比较笼统,并没有特别指定某种作物之间的种植方法,从而容易给菜农带来一些误导。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作物立体种植方法一般比较笼统,并没有特别指定某种作物之间的种植方法,从而容易给菜农带来一些误导。

当前苦瓜的立体栽培模式主要是苦瓜与薯尖间作技术。在苦瓜与薯尖间作技术中,部分已研究内容是在露地的间作,夏季高温时利用苦瓜枝蔓给薯尖遮阴降温,但在7、8月份的高温时苦瓜易老化。同时,露地栽培受天气条件限制,早春气温较低,多雨水,导致定植时间较大棚设施晚,成熟期晚,上市迟,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大棚内立体栽培苦瓜薯尖,结合苦瓜爬蔓的生长习性在大棚两侧种植苦瓜,中间种植薯尖,并搭建25目爬藤网,这种情况在苦瓜生长盛期时大棚中间的爬藤网易受枝蔓重压出现下沉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爬藤网受压破裂,影响苦瓜及地面薯尖的产量和采摘,同时,苦瓜生长盛期也处于夏季高温时间,苦瓜在连日高温条件下易出现早衰。

解决方案: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大棚宽8米,长40米,保温性优于4米及6米宽的窄棚,避免了露地间作栽培出现的天气影响和晚熟及上市时间延迟导致的效益减少的情况;设施栽培同时,搭建爬藤网前先在大棚中间一行每隔5米立2米高粗壮竹竿,作为苦瓜枝蔓网络支撑竹竿,然后在支撑竹竿上方及两侧纵向共拉3根钢丝,横向每间隔2.4米拉一根钢丝作为钢丝骨架体系,承重爬藤网及苦瓜枝蔓,避免爬藤网塌陷破裂,最后在钢丝上铺放爬藤网。另外,夏季高温时,在棚外加盖遮阳网,避免棚内苦瓜侧蔓受高温影响出现热灼损伤,更利于苦瓜的生长,也利于薯尖的采摘。综上,本方案更好的完善了苦瓜、薯尖的间作生产栽培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包括:土壤整理、基础设施搭建、薯尖、苦瓜的栽种。

第一步,进行翻土、疏松土壤;

第二步,按照规模搭建大棚;

第三步,在大棚两侧种植苦瓜,中间开厢栽培薯尖。

进一步,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包括:

第一步,土壤整理:栽种前先施肥,机械整地,土块打细直至将肥料均匀翻埋入土。厢宽1.4米,厢面土壤要松软、干湿适度。

第二步,基础设施搭建:大棚内开厢,厢面宽1.4米,开5厢,两侧厢面种植苦瓜,中间3厢扦插薯尖。大棚中间厢面立1行2米高粗壮竹竿间隔5米,在竹竿上方及两侧大棚纵向共拉3根钢丝固定于大棚钢架,大棚横向每隔2.4米拉一根钢丝固定在棚钢架上作为钢丝骨架体系,承重爬藤网及苦瓜枝蔓,最后在钢丝上铺放尼龙材质爬藤网。夏季高温时在大棚外侧铺设遮阳网。

第三步,薯尖、苦瓜栽培:

薯尖,食用部分是薯茎尖生长点以下的嫩茎叶,它与普通薯类利用价值不同,主要食用茎尖。薯尖口感清香、质地鲜嫩并且营养丰富。3月中旬棚内扦插,4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栽培上合理密植,选用茎蔓精壮,无病害的植株,剪取4节,斜插,入土2-3节,须将插入土内叶柄剪掉。每厢栽植4行,株距25cm。

1.田间管理

1.1科学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配施75公斤复合肥。追肥以稀人粪尿和尿素、钾肥为主。薯尖生长前期植株小,对肥需求少。在采摘和修剪后,须追肥。如追施氮肥,追肥后要浇水,否则易产生肥害,叶面发黄。

1.2薯尖水、温的调控措施。薯尖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8-30摄氏度,35摄氏度以上高温,生长缓慢易老化,光照过强也易老化。薯尖采用小水勤浇措施,保持土壤湿度80%-90%。

2.适时采摘及时剪修

薯尖成活后,在4-5叶时摘心,促发分枝,封行后开始采摘上市,一般采摘四叶一心的鲜嫩薯尖,薯尖生长周期比较长,8-10天采摘一次,最好是用手摘,不要剪割。采摘时间为早上最佳。

为保证薯尖田间生产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产质,必须进行修剪。首次修剪时间应在第三次采摘完后及时进行。保留株高8-10cm(2-3节),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修剪后的采摘时间一般间隔15天左右,以后每采摘一次修剪一次。每次茎尖采摘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采摘当天不宜马上浇水施肥,以利植株伤口愈合及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茎尖采摘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松土。

3.综合防治病虫害

薯尖种植田块很少发生病害,薯尖茎叶比较脆嫩,离稻田、棉田较近的田块,容易遭受斜纹夜蛾、玉米螟等食叶性害虫危害。为确保食用安全,防治的办法有:苏云金杆菌颗粒剂制成水剂,叶面喷雾防治。

苦瓜维生素C含量较高,具有助消化、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蔬菜。2月中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两侧,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获。

苦瓜用50~55℃温水浸种,然后在32℃条件下保湿催,种子每天冲洗1次,待有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育苗,一般在苗龄35-40天时移栽定植。苦瓜定植后的田间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肥水管理:苦瓜定植后需要浇足缓苗水,土壤的水分管理以土壤不干为原则,浇水不能过勤过大,以免造成营养生长旺盛而光长秧不结瓜,在膨瓜期可根据土壤墒情一周左右浇一次水。苦瓜施肥特点是前轻后重。苗期耐肥性较弱施肥要轻,可以施少量肥料以配合底肥。由于苦瓜结瓜量大,采收期长,在其花期可喷施硼肥保花保果以提高坐果率,防止花而不实。坐瓜期施肥一般采取浇施或埋施,浇施可十天左右施一次,每亩可浇施尿素10-15kg或复合肥20-25kg,也可以结合浇水进行施肥。埋施的位置需要注意与植株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2、温度、光照管理:定植后,白天保持在20-30℃,中午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间保持在13-18℃。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放风。苦瓜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强光照,这个时期可以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苦瓜产量。

3、吊蔓及整枝:当苦瓜主蔓长到50cm时进行吊蔓,从基部算起,一般1米以下侧蔓需摘除,只留一根主蔓上架,使用竹竿及绳子牵引瓜蔓以利于苦瓜上架。苦瓜主蔓上架前不留侧蔓,苦瓜主蔓上架后为增加后期产量,可留2-3条侧蔓并保留侧芽。苦瓜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提高苦瓜产量。

4、中耕除草:中耕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中耕时注意不能太接近根部,避免伤根。坐瓜后期可根据田间情况多次中耕,同时可以配合施肥进行。

5、病虫害防治:苦瓜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和白粉病。炭疽病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疫病可以用72%克露防治;白粉病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或45%百菌清防治。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白粉虱可以用25%扑虱灵防治;蚜虫使用吡虫啉防治。

6、科学采收:苦瓜以食用嫩果为主,需要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12-15天是苦瓜采收适宜期,此时条状瘤状突起饱满、果皮有光泽、口感适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大棚包括支撑竹竿;所述支撑竹竿上端架接有多根钢丝骨架;多根钢丝骨架之间编织有爬藤网;多根钢丝骨架上部覆盖有大棚膜;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大棚内地面上插接有多根爬蔓竹竿;所述多根爬蔓竹竿盘接有薯尖。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种植方法充分提高了对光能、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薯尖耐阴习性和苦瓜的分枝能力强的习性,结合不同高矮作物空间的互补作用,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的同时,降低了单独种植苦瓜、薯尖的生产成本,又满足夏季的市场供给,提高薯尖和苦瓜的产量与质量,效益显著,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大棚示意图。

图中:1、支撑竹竿;2、钢丝骨架;3、爬藤网;4、大棚膜;5、爬蔓竹竿;6、薯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包括:

S101:土壤整理;

S102:基础设施搭建;

S103:薯尖、苦瓜的栽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进行翻土、疏松土壤;

第二步,按照规模搭建大棚;

第三步,在大棚两侧种植苦瓜,中间开厢栽培薯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方法,包括:

第一步,土壤整理:栽种前先施肥,机械整地,土块打细直至将肥料均匀翻埋入土。厢宽1.4米,厢面土壤要松软、干湿适度。

第二步,基础设施搭建:大棚内开厢,厢面宽1.4米,开5厢,两侧厢面种植苦瓜,中间3厢扦插薯尖。大棚中间厢面立1行2米高粗壮竹竿间隔5米,在竹竿上方及两侧大棚纵向共拉3根钢丝固定于大棚钢架,大棚横向每隔2.4米拉一根钢丝固定在棚钢架上作为钢丝骨架体系,承重爬藤网及苦瓜枝蔓,最后在钢丝上铺放尼龙材质爬藤网。夏季高温时在大棚外侧铺设遮阳网。

第三步,薯尖、苦瓜栽培:

薯尖,食用部分是薯茎尖生长点以下的嫩茎叶,它与普通薯类利用价值不同,主要食用茎尖。薯尖口感清香、质地鲜嫩并且营养丰富。3月中旬棚内扦插,4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栽培上合理密植,选用茎蔓精壮,无病害的植株,剪取4节,斜插,入土2-3节,须将插入土内叶柄剪掉。每厢栽植4行,株距25cm。

1.田间管理

1.1科学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配施75公斤复合肥。追肥以稀人粪尿和尿素、钾肥为主。薯尖生长前期植株小,对肥需求少。在采摘和修剪后,须追肥。如追施氮肥,追肥后要浇水,否则易产生肥害,叶面发黄。

1.2薯尖水、温的调控措施。薯尖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8-30摄氏度,35摄氏度以上高温,生长缓慢易老化,光照过强也易老化。薯尖采用小水勤浇措施,保持土壤湿度80%-90%。

2.适时采摘及时剪修

薯尖成活后,在4-5叶时摘心,促发分枝,封行后开始采摘上市,一般采摘四叶一心的鲜嫩薯尖,薯尖生长周期比较长,8-10天采摘一次,最好是用手摘,不要剪割。采摘时间为早上最佳。

为保证薯尖田间生产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产质,必须进行修剪。首次修剪时间应在第三次采摘完后及时进行。保留株高8-10cm(2-3节),并结合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修剪后的采摘时间一般间隔15天左右,以后每采摘一次修剪一次。每次茎尖采摘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采摘当天不宜马上浇水施肥,以利植株伤口愈合及防止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茎尖采摘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松土。

3.综合防治病虫害

薯尖种植田块很少发生病害,薯尖茎叶比较脆嫩,离稻田、棉田较近的田块,容易遭受斜纹夜蛾、玉米螟等食叶性害虫危害。为确保食用安全,防治的办法有:苏云金杆菌颗粒剂制成水剂,叶面喷雾防治。

苦瓜维生素C含量较高,具有助消化、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蔬菜。2月中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两侧,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获。

苦瓜用50~55℃温水浸种,然后在32℃条件下保湿催,种子每天冲洗1次,待有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育苗,一般在苗龄35-40天时移栽定植。苦瓜定植后的田间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肥水管理:苦瓜定植后需要浇足缓苗水,土壤的水分管理以土壤不干为原则,浇水不能过勤过大,以免造成营养生长旺盛而光长秧不结瓜,在膨瓜期可根据土壤墒情一周左右浇一次水。苦瓜施肥特点是前轻后重。苗期耐肥性较弱施肥要轻,可以施少量肥料以配合底肥。由于苦瓜结瓜量大,采收期长,在其花期可喷施硼肥保花保果以提高坐果率,防止花而不实。坐瓜期施肥一般采取浇施或埋施,浇施可十天左右施一次,每亩可浇施尿素10-15kg或复合肥20-25kg,也可以结合浇水进行施肥。埋施的位置需要注意与植株根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2、温度、光照管理:定植后,白天保持在20-30℃,中午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间保持在13-18℃。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放风。苦瓜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强光照,这个时期可以增加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苦瓜产量。

3、吊蔓及整枝:当苦瓜主蔓长到50cm时进行吊蔓,从基部算起,一般1米以下侧蔓需摘除,只留一根主蔓上架,使用竹竿及绳子牵引瓜蔓以利于苦瓜上架。苦瓜主蔓上架前不留侧蔓,苦瓜主蔓上架后为增加后期产量,可留2-3条侧蔓并保留侧芽。苦瓜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提高苦瓜产量。

4、中耕除草:中耕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中耕时注意不能太接近根部,避免伤根。坐瓜后期可根据田间情况多次中耕,同时可以配合施肥进行。

5、病虫害防治:苦瓜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和白粉病。炭疽病可以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疫病可以用72%克露防治;白粉病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或45%百菌清防治。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白粉虱可以用25%扑虱灵防治;蚜虫使用吡虫啉防治。

6、科学采收:苦瓜以食用嫩果为主,需要及时采收。一般开花后12-15天是苦瓜采收适宜期,此时条状瘤状突起饱满、果皮有光泽、口感适中。

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大棚,包括支撑竹竿1;所述支撑竹竿上端架接有多根钢丝骨架2;多根钢丝骨架之间编织有爬藤网3;多根钢丝骨架上部覆盖有大棚膜4;薯尖与苦瓜间作的立体种植大棚内地面上插接有多根爬蔓竹竿5;所述多根爬蔓竹竿盘接有薯尖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种植地的区域进行翻土、疏松土壤操作,按照种植规模搭建大棚,种植时在大棚两侧种植苦瓜,中间开厢栽培薯尖。

该种植方法充分提高了对光能、土地的利用率,又充分利用不同高矮作物空间的互补作用,为薯尖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的同时,满足夏季的市场供给,提高薯尖和苦瓜的产量与质量,效益显著,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