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9036发布日期:2018-11-24 10:19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培育香菇的过程当中,等到香菇菌丝发满袋后,开始进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香菇的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香菇的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以及保持水分的作用,转色的过程好坏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目前采用不脱袋转色及加保水膜转色,然而,此两种方式存在缺陷为缺氧、高温、高湿,湿度,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会导致菌棒烂棒,其不脱袋转色与加保水膜转色的烂棒概率分别达到10%与20%,保水膜容易粘附在香菇上影响质量安全,且以上在同等条件下,成熟周期为70天左右,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把控:

(1)温度把控:菌棒在脱袋后3~4d,保证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22℃,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

(2)喷水把控:脱袋后7~8d,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为此如出现黄水珠,先用喷雾器轻喷菌筒,后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洗去菌棒表面的黄水和菌体自溶遗留下的菌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

(3)光照把控:在菌棒转色期间需给予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保证在300~400lx,从而对转色及出菇产生诱导作用;

(4)通风把控:转色时菌丝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脱袋3~4d后,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30min,气温高时,早晚要拉大温差,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通风,让菌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

进一步地,脱袋的时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避免温度不适影响菌袋转色。

进一步地,还包括菌棒排场时采用温室层架养菌管理。

进一步地,采取温室层架养菌的方式为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12cm,棒间距为3cm,架高1.8~4米,菌棒排放前地面用清水冲洗,通风晾干。

进一步地,达到脱袋的条件为菌丝长满菌袋,折断菌棒,其断面充满菌丝体,看不到培养料的存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在脱袋过后,控制温度20~26℃,湿度85~95%rh,二氧化碳浓度3000pm以下,并进行喷水去黄水保湿,促进菌棒转色,加强通风,避免菌棒转色不良或引起霉变,增加菌棒的透气性,大幅度降低烂棒的概率,并可缩短后熟养期10天,提高产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其包括以下条件把控:

(1)温度把控:菌棒在脱袋后3d,保证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

(2)喷水把控:脱袋后7d,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为此如出现黄水珠,先用喷雾器轻喷菌筒,后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洗去菌棒表面的黄水和菌体自溶遗留下的菌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

(3)光照把控:在菌棒转色期间需给予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保证在300lx,从而对转色及出菇产生诱导作用;

(4)通风把控:转色时菌丝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脱袋3d后,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30min,气温高时,早晚要拉大温差,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通风,让菌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

其中,脱袋的时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避免温度不适影响菌袋转色;

还包括菌棒排场时采用温室层架养菌管理;

采取温室层架养菌的方式为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12cm,棒间距为3cm,架高1.8米,菌棒排放前地面用清水冲洗,通风晾干;

达到脱袋的条件为菌丝长满菌袋,折断菌棒,其断面充满菌丝体,看不到培养料的存在。

实施例2

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其包括以下条件把控:

(1)温度把控:菌棒在脱袋后4d,保证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

(2)喷水把控:脱袋后8d,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为此如出现黄水珠,先用喷雾器轻喷菌筒,后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洗去菌棒表面的黄水和菌体自溶遗留下的菌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

(3)光照把控:在菌棒转色期间需给予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保证在400lx,从而对转色及出菇产生诱导作用;

(4)通风把控:转色时菌丝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脱袋4d后,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30min,气温高时,早晚要拉大温差,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通风,让菌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

其中,脱袋的时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避免温度不适影响菌袋转色;

还包括菌棒排场时采用温室层架养菌管理;

采取温室层架养菌的方式为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12cm,棒间距为3cm,架高4米,菌棒排放前地面用清水冲洗,通风晾干;

达到脱袋的条件为菌丝长满菌袋,折断菌棒,其断面充满菌丝体,看不到培养料的存在。

实施例3

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条件把控:

(1)温度把控:菌棒在脱袋后3.5d,保证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1℃,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

(2)喷水把控:脱袋后7.5d,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为此如出现黄水珠,先用喷雾器轻喷菌筒,后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洗去菌棒表面的黄水和菌体自溶遗留下的菌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

(3)光照把控:在菌棒转色期间需给予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保证在350lx,从而对转色及出菇产生诱导作用;

(4)通风把控:转色时菌丝代谢旺盛,需要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脱袋3.5d后,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30min,气温高时,早晚要拉大温差,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通风,让菌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

其中,脱袋的时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避免温度不适影响菌袋转色;

还包括菌棒排场时采用温室层架养菌管理;

采取温室层架养菌的方式为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为12cm,棒间距为3cm,架高2米,菌棒排放前地面用清水冲洗,通风晾干;

达到脱袋的条件为菌丝长满菌袋,折断菌棒,其断面充满菌丝体,看不到培养料的存在。

本发明的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在脱袋过后,控制温度20~26℃,湿度85~95%rh,二氧化碳浓度3000pm以下,并进行喷水去黄水保湿,促进菌棒转色,加强通风,避免菌棒转色不良或引起霉变,增加菌棒的透气性,大幅度降低烂棒的概率,并可缩短后熟养期10天,提高产值。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