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9085发布日期:2019-02-15 21:5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桑葚(fructusmori)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别称桑果、桑葚子,是桑树结实发育后的一种聚合果,果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各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果糖以及葡萄糖,不仅如此还含有vb1-vb6、ve、vc等多种维生素,fe、zn、ca等矿物元素,纤维素和胡萝卜素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应激、抗辐射、抗肿瘤、消除炎症、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预防冠心病等医疗保健的作用。

桑葚主要是利用嫁接和扦插进行繁殖,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商业化生产需求,组培快繁是大量提供种苗的有效途径,但组培发现不定芽玻璃化异常严重,研究并控制玻璃化的发生,促进桑葚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玻璃化是指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称为“玻璃苗”,在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成长为“玻璃苗”的现象称为“玻璃化现象”。玻璃化苗增殖率低,也难以生根。

玻璃化植株矮小肿胀,叶片、嫩梢呈半透明状;茎短而粗,几乎无节间;叶片厚而狭长、皱缩或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表无角质层,无功能性气孔器,叶仅有海绵组织、没有栅栏组织。玻璃苗的干物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下降,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育不全,生根性能极差,与木质素合成有关的羟基肉桂酸,coa连接酶和与木质化进程有关的苯丙氨酸氨解酶的活性比正常苗低得多。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桑葚种苗繁殖一般以扦插、嫁接繁殖为主,难以满足商业化生产需求。

(2)组培快繁技术,不定芽增殖率较高,且保留了品种优良性状,但不定芽玻璃化异常严重。

(3)玻璃化不定芽增殖率低,难以生根,难以商业化应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组培苗玻璃化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研究控制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温度条件,降低玻璃化发生比例,促进桑葚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包括:

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分别在18℃、22℃、26℃、30℃、34℃温度下培养,光照均为12h/d。

选出在22℃温度下培养,光照12h/d。为最优方法。

进一步,所述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培养基进行桑葚不定芽培养;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3%蔗糖+0.6%琼脂。

进一步,所述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增殖率的计算,具体为:

增殖率=增殖后的总芽数/初始芽数。

进一步,所述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的计算,具体为:

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样品管反应液od值-失活对照管反应液od值)×样品提取液总体积/(0.01×测定时所取样品提取液体积酶促反应时间样品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见表1:

表1温度对桑葚不定芽玻璃化发生的影响

可见本发明中:温度对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玻璃化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2℃下,桑葚不定芽生长最好,增殖率最高。水分含量(81.87%)、可溶性糖含量(14.37mg/g)极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43.08u/(g·min)),叶绿素含量(1.48mg/g),增殖率(1.59)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是防止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的最佳培养温度。为桑葚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效应的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有技术不能有效解决玻璃化苗增殖率低,难以生根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包括:

s101: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分别在18℃、22℃、26℃、30℃、34℃温度下培养,光照均为12h/d。选出在22℃温度下培养,光照12h/d。为最优方法。

其中,使用培养基进行桑葚不定芽培养;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01mg/l+3%蔗糖+0.6%琼脂。

s102:增殖率的计算,具体为:增殖率=增殖后的总芽数/初始芽数。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的计算,具体为: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样品管反应液od值-失活对照管反应液od值)×样品提取液总体积/(0.01×测定时所取样品提取液体积酶促反应时间样品质量。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方法中,

培养基配方:ms+6-ba1.0mg/l+naa0.01mg/l+3%蔗糖+0.6%琼脂。

培养条件:温度(18、22、26、30、34)℃,光照12h/d。

增殖率计算:增殖率=增殖后的总芽数/初始芽数。

苯丙氨酸氨解酶活性=(样品管反应液od值-失活对照管反应液od值)×样品提取液总体积/(0.01×测定时所取样品提取液体积酶促反应时间样品质量)。

本发明中:温度对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玻璃化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2℃下,桑葚不定芽生长最好,增殖率最高。水分含量(81.87%)可溶性糖含量(14.37mg/g)极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43.08u/(g·min)),叶绿素含量(1.48mg/g),增殖率(1.59)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是防止桑葚不定芽玻璃化的发生的最佳培养温度。为桑葚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效应的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8摄氏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不定芽绿色,生长缓慢,苗矮小。

22摄氏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不定芽绿色,生长较快,苗较高,芽较多。

26摄氏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不定芽浅绿色,生长较快,苗较高,芽较多。

30摄氏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不定芽浅黄色,生长较慢,苗较矮,芽较少。

34摄氏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不定芽叶片黄色,生长较慢,苗较矮,芽极少。

18-34摄氏度不同温度下的桑葚不定芽为:随温度升高,不定芽生长量逐渐降低,叶片颜色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