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053发布日期:2019-01-14 17:5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水陆之间的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区,河岸湿地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目前高原城市河流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污染,研究发现,在湿地上生长的泥炭藓具备较强的去污能力和水土保持功能。如果能够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大面积种植泥炭藓则可以显著地改善城市河流的水质,然而城市河流河岸湿地面积大且沿河岸呈长条形分布,人工大面积种植泥炭藓的难度非常大,目前尚未发现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地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边湿地上快速种植泥炭藓。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大量原丝体,再将原丝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a上诱导出配子枝;

2)制作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所述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通过以下方法制作而成:马铃薯切成块加水,煮沸20-40dmin,搅拌均匀,滤液加葡萄糖和琼脂,获得马铃薯煮汁;将上述马铃薯煮汁晾至温度36摄氏度时向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火山岩陶粒,所述马铃薯煮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溶质组成:其中30-35%的马铃薯、4-5%的葡萄糖、3-6%的琼脂、25-35%火山岩陶粒,将上述加入火山岩陶粒的马铃薯煮汁晾至25-30摄氏度形成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所述火山岩陶粒的粒径优选地在0.5-1.5cm。

3)所述配子枝粉碎后均匀种值至固体培养基b中,室温培养10-12天;培养10-12天后将在固体培养基b上生长出泥炭藓草垫;

4)将步骤3中培养的种植有配子枝的固体培养基b从高原城市河流的上游放入到河流中,固体培养基b顺应河流的流向一边漂浮一边分解,从而将泥炭藓散播到河两岸的湿地上。由于草垫的根系部分生长到火山岩陶粒孔隙中,使得每个火山岩陶粒上都生长有泥炭藓,由于河岸湿地吸水作用较强,所以河水的一部分会流向河岸湿地,当固体培养基b分解后,这些生长有泥炭藓的火山岩陶粒会随流水漂浮到河两岸的湿地中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配子枝的种植方法如下:在固体培养基b表面设置多个插孔,将配子枝粉碎后散播到插孔中。设置插孔可以使后期生长的泥炭藓根系伸入到固体培养基b内部的陶粒表面。

进一步,在步骤4中,在将固体培养基b放入河流前,先将固体培养基b切割成边长为10-20cm的方块,然后将切成方块的固体培养基b放入到植物油中,使固体培养基b的下部浸入到植物油中1-2分钟,然后再将切成方块的固体培养基b放入河流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大量原丝体,再将原丝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a上诱导出配子枝;2)制作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3)所述配子枝粉碎后均匀种值至固体培养基b中,室温培养10-12天;4)将步骤3中培养的种植有配子枝的固体培养基b从高原城市河流的上游放入到河流中,固体培养基b顺应河流的流向一边漂浮一边分解,从而将泥炭藓散播到河两岸的湿地上。本发明的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可以实现低成本、快速地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边湿地上快速种植泥炭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大量原丝体,再将原丝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a上诱导出配子枝;2)制作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所述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通过以下方法制作而成:马铃薯切成块加水,煮沸30dmin,搅拌均匀,滤液加葡萄糖和琼脂,获得马铃薯煮汁;将上述马铃薯煮汁晾至温度36摄氏度时向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火山岩陶粒,所述马铃薯煮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溶质组成:其中30%的马铃薯、4%的葡萄糖、3%的琼脂、25%火山岩陶粒,将上述加入火山岩陶粒的马铃薯煮汁晾至25摄氏度形成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3)在固体培养基b表面设置多个插孔,将配子枝粉碎后散播到插孔中,室温培养10天,培养10天后将在固体培养基b上生长出泥炭藓草垫;4)将步骤3中培养的种植有配子枝的固体培养基b从高原城市河流的上游放入到河流中,固体培养基b顺应河流的流向一边漂浮一边分解,从而将泥炭藓散播到河两岸的湿地上。

实施例2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大量原丝体,再将原丝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a上诱导出配子枝;2)制作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所述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通过以下方法制作而成:马铃薯切成块加水,煮沸20-40dmin,搅拌均匀,滤液加葡萄糖和琼脂,获得马铃薯煮汁;将上述马铃薯煮汁晾至温度36摄氏度时向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火山岩陶粒,所述马铃薯煮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溶质组成:其中35%的马铃薯、5%的葡萄糖、6%的琼脂、35%火山岩陶粒,将上述加入火山岩陶粒的马铃薯煮汁晾至25-30摄氏度形成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3)在固体培养基b表面设置多个插孔,将配子枝粉碎后散播到插孔中,室温培养11天,培养11天后将在固体培养基b上生长出泥炭藓草垫;4)将步骤3中培养的种植有配子枝的固体培养基b从高原城市河流的上游放入到河流中,固体培养基b顺应河流的流向一边漂浮一边分解,从而将泥炭藓散播到河两岸的湿地上。

实施例3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在高原城市河流河岸湿地上快速铺设种植泥炭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大量原丝体,再将原丝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a上诱导出配子枝;2)制作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所述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通过以下方法制作而成:马铃薯切成块加水,煮沸20-40dmin,搅拌均匀,滤液加葡萄糖和琼脂,获得马铃薯煮汁;将上述马铃薯煮汁晾至温度36摄氏度时向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火山岩陶粒,所述马铃薯煮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溶质组成:其中32%的马铃薯、4%的葡萄糖、5%的琼脂、25-35%火山岩陶粒,将上述加入火山岩陶粒的马铃薯煮汁晾至30摄氏度形成可悬浮式的固体培养基b;3)在固体培养基b表面设置多个插孔,将配子枝粉碎后散播到插孔中,室温培养12天,培养12天后将在固体培养基b上生长出泥炭藓草垫;4)将步骤3中培养的种植有配子枝的固体培养基b从高原城市河流的上游放入到河流中,固体培养基b顺应河流的流向一边漂浮一边分解,从而将泥炭藓散播到河两岸的湿地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在将固体培养基b放入河流前,先将固体培养基b切割成边长为10-20cm的方块,然后将切成方块的固体培养基b放入到植物油中,使固体培养基b的下部浸入到植物油中1-2分钟,然后再将切成方块的固体培养基b放入河流中。上述做法的目的是:固体培养基b切成方块的后,部分火山岩陶粒暴露在空气中,当其遇到水时火山岩陶粒会因为吸水降低其浮力,使得投入到河流中的固体培养基b过快的分解,当固体培养基b底部的火山岩陶粒吸入植物油后,则火山岩陶粒再次遇水时就不可能快速吸收水分,使得火山岩陶粒得以保持一定的浮力,从而实现固体培养基b的缓慢分解散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