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100发布日期:2019-01-14 17:5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材套种领域,尤其是一种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土地资源缺少,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采用套种的方法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五味子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在我国人工栽培面积较大,建园后一般生长20年左右,且栽培行距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五味子行间空地种植平贝母,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种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1)园地选择:五味子间作贝母,必须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五味子园;选好五味子园后,在五味子植株附近留出施肥、断根的位置,再将行间剩余的地方起垄,五味子行间距一般为2米,垄宽为60~80厘米,垄高为10~15厘米,垄长以便于排水和田问作业为宜,每公顷层施或撒施腐熟农家肥3o00kg;

2)移栽贝母:于6月上或中旬时将贝母移植于垄面上;作垄时预留覆土或移栽前取6-8厘米厚的垄面土壤放在作业道中,正平垄面后进行移栽;贝母的行距为5×5~6厘米,摆放时将贝母鳞茎的生根部朝下轻按到土壤中,以免覆土时移位,移栽一段随即覆土,覆土厚度为4~5厘米;

3)五味子和贝母进行田间管理;

4)防治五味子和贝母的病虫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贝母田间管理:①移植贝母鳞茎所覆的土较松,易造成贝母鳞茎层土壤干旱,因此,移栽后最好在垄面覆盖3厘米左右的稻草或无籽山草、树叶,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和降低温度;②五味子园间作平贝母不能使用除草剂,必须进行人工除草;③在垄面铺施2-3厘米厚的腐熟厩肥或堆肥,借助雨水、雪水的渗透起追肥作用。

有益效果:利用五味子行间空地种植贝母,既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又解决了五味子园行间草荒问题,还可利用五味子植株为贝母遮挡强光照射,给平贝母夏季休眠创造凉爽湿润的环境条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1)园地选择:五味子间作贝母,必须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五味子园;选好五味子园后,在五味子植株附近留出施肥、断根的位置,再将行间剩余的地方起垄,五味子行间距一般为2米,垄宽为60~80厘米,垄高为10~15厘米,垄长以便于排水和田问作业为宜,每公顷层施或撒施腐熟农家肥3o00kg;

2)移栽贝母:于6月上或中旬时将贝母移植于垄面上;作垄时预留覆土或移栽前取6-8厘米厚的垄面土壤放在作业道中,正平垄面后进行移栽;贝母的行距为5×5~6厘米,摆放时将贝母鳞茎的生根部朝下轻按到土壤中,以免覆土时移位,移栽一段随即覆土,覆土厚度为4~5厘米;

3)五味子和贝母进行田间管理;

4)防治五味子和贝母的病虫害。

所述五味子田间管理:五味子田问管理主要包括整形修剪、追肥、灌排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项工作,请参照五味子栽培书籍中所介绍的技术要点进行。

所述贝母田问管理:

①移植贝母鳞茎所覆的土较松,易造成贝母鳞茎层土壤干旱,因此,移栽后最好在垄面覆盖3厘米左右的稻草或无籽山草、树叶,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和降低温度;

②五味子园间作平贝母不能使用除草剂,必须进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要做到见草即除,除早、除小、除净,以免草荒;

③在垄面铺施2-3厘米厚的腐熟厩肥或堆肥,借助雨水、雪水的渗透起追肥作用。

④防旱排涝久旱无雨应适时浇灌,保持垄面土壤湿润;雨季前挖好排水沟,避免田间积水,防止贝母鳞茎腐烂;

⑤清理田园于贝母枯萎后或秋季时,将垄面上的茎叶及杂物清理干净,用粉锈宁进行垄面喷雾消毒处理,可减少贝母锈病的传播;土壤结冻前在垄面两旁挖浅沟,以利翌春雪水排出,避免田间积水。

所述贝母的病虫害防治:

①贝母锈病又称“黄疸”,是危害平贝母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在40%~70%,严重者发病率可达90%以上。其主要侵染茎叶,造成地上植株早期枯萎,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主要是合理选地,不选用易旱和易涝的五味子地种植贝母;适当密植,行、株距不要太小;合理施肥,以增施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特别要少施化学氮肥;加强田问管理,注意调节土壤水分,避免草荒,保持田园清洁无杂草,对贝母枯萎茎叶及时清理,减少病原菌传播;实行轮作,避免老园子多年栽培。药剂防治:于贝母展叶期对茎叶喷施粉锈宁或杜邦福星或甲基托布津,每隔7天喷1次,共喷3~4次;

②平贝母菌核病又叫“黑腐病”,是危害贝母鳞茎最严重的病害。发病初期,田间呈零星无苗块区,地下鳞茎变黑腐烂,形成菌核,病菌随土壤水分的流动、工具等传播蔓延扩散,零星病区汇合成片,造成大面积缺苗,甚至全田毁灭。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主要是合理选地,不用低洼易涝的五味子园间种平贝母;合理密植,高密度种植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造成菌核病发生;合理施肥,施用粪肥要充分腐熟,严禁使用未腐熟的纯鸡粪、鸭粪作基肥;消灭寄主,加强田问管理,避免草荒,消灭薤白、杂草等野生寄主;建立无病种子田,建立有性、无性种子育苗田,禁用带有病菌的种栽;适时轮作,种植一茬贝母的五味子地行间应轮作其它作物或休闲,不能连续多年种植贝母。药剂防治:种栽消毒,选购他处贝母种栽。移栽前要进行种栽消毒,用速克灵浸泡种鳞茎,捞出晾至表皮无水时移栽;或在移栽后覆土前用上述药剂和浓度进行垄面喷雾,喷药后再进行覆土。在贝母生长期间若发现有成小块缺苗处,要进行检查,发现有贝母鳞茎腐烂或菌核,立即将病区土壤彻底清除,并更换新土,先用速克灵溶液浇灌病区,再撒施生石灰粉,补栽贝母。

③虫害防治:主要害虫有蛴螬和蝼蛄,贝母茎基部的害虫有地老虎。防治蛴螬和蝼蛄可采用毒饵、毒土等措施,严重者用辛硫磷液浇灌畦面。防治地老虎可采用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五味子与贝母间作种植方法,步骤如下:园地选择→移栽贝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利用五味子行间空地种植贝母,既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又解决了五味子园行间草荒问题,还可利用五味子植株为贝母遮挡强光照射,给平贝母夏季休眠创造凉爽湿润的环境条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良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竹溪县风调雨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5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