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7383发布日期:2019-06-14 23:52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用真菌。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不规则形至近圆形,蛋壳色,棱纹色较淡,不规则地相互交叉;小凹坑内表面布以子实层,子实层由子囊及侧丝组成.子囊呈长圆柱状,透明无色:子囊内含8个单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网形,透明无色;侧丝顶端膨大~菌柄近白色,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且有时有不规则的槽。

羊肚菌含蛋白质,多糖,甲壳质,脂,磷酸盐。γ-l-谷氨酰-顺-3-氨基-l-脯氨酸(γ-l-glutamyl-cis-3-amino-l-proline),γ-谷氨酰转肽酶类(γ-glutamyltranspeptidase),顺-3-氨基-l-脯氨酸(cis-3-amino-l-proline),又含氨基酸,基中含量较高的为丙氨酸(alanine)、谷氨酸(glutamicacid)及脯氨酸(proline),其他含量较低,特别低的是色氨酸(tryptophane)、酪氨酸(tyrosine)、半胱氨酸(cysteine)和胱氨酸(cystine),还含有β-丙氨酸(β-alanine)。还含3种胡萝卜素类(carotene)和4种叶黄素类(xanthophyll),包括虾黄质(astaxanthin)和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5,7-二烯醇(ergosta-5,7-dienol)。[4]

2、尖顶羊肚菌:含3种胡萝卜素类,包括δ-胡萝卜素(δ-carotene)及5种叶黄素类。

3、粗柄羊肚菌:含蛋白质,多糖,甲壳质,脂,磷酸盐。

4、小羊肚菌:含蛋白质,多糖,甲壳质,脂,磷酸盐,饮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鲜和干货之分。新鲜的通常被超市冷冻于冻库保鲜。干的羊肚菌则是经过晾晒后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干的羊肚菌需要经过泡发后才能食用。泡发羊肚菌水的量要适度,以刚刚浸过菇面为宜,大约二三十分钟后水变成酒红色,羊肚菌完全变软即可捞出洗净备用,发菌的酒红色原汤经沉淀泥砂后要用于烧菜,炖汤。切记这酒红色的原汤是羊肚菌味道和养分的精华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羊肚菌的天然栽培方法及羊肚菌天然栽培方法使用的培养料配方和营养补充液配方,以解决羊肚菌人工栽培的高产与稳产技术难题,同时使所栽培的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相近的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其特征在于:天然栽培方法的操作步骤依次如下:

(1)栽培种培养

羊肚菌栽培种按以下步骤培养:

a、将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用无菌水进行冲洗,再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用解剖刀截取大小为0.5厘米一i厘米的组织块接入pda培养基上,在培养箱内151c-20℃的条件下,培养3-4天获得纯菌丝体,即形成母种;

b、将小麦煮至无白心时滤去煮水并将其晾干,然后装瓶,在124℃士2℃灭菌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继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母种,在15℃-20℃培养10天左右,即形成羊肚菌原种;

c、栽培种培养料为小麦和秸秆(干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13%),小麦与秸秆的重量比为5:1,将小麦煮至无白心时滤去煮水并将其晾干,将秸秆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调至60%加入煮至无白心并晾干后的小麦混合均匀后装瓶,在124℃士2℃灭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原种,在15℃-20℃培养22天左右,即形成羊肚菌栽培种;

(2)培养料制备

羊肚菌培养料配方为实施例1所述配方,操作方法是:首先将称量好的kh2po4.mgso;和尿素加入水中并混合均匀形成水溶液,然后将含kh2po4.mgso;和尿素的水溶液与称量好的牧草类草本植物、农作物秸秆、数皮、石灰和石膏混合均匀,再加水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使培养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为65%左右,常压灭菌后使用;常压灭菌的操作:将拌匀后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每袋装20斤~30斤,常压100℃灭菌6小时~8小时,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3)混种

按羊肚菌栽培种与羊肚菌培养料的重量比为1:2称量羊肚菌栽培种和步骤(2)制备的羊肚菌培养料,并将它们混合均匀形成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再按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称量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与土壤,并将它们混合均匀形成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一土壤混合物:

(4)播种

自然温度为10'c-20℃的条件下(我国成都平原10月下旬~12月上旬),将步骤(3)制备的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土壤混合物每平方米土地10斤均匀播入土地中,盖土厚度为2.5厘米;

(5)发菌与菌丝生长管理

菌种播入土地中后,菌丝生长的自然温度为5℃^20℃,保持土壤含水量75%-85%,空气相对湿度65%-75%,控制空气中co:含量,≤350ppm;

当菌丝成熟时,进行一次营养补充,营养补充液的配方是:每升草灰浸出液中加入kh2po42克、mgso41克、尿素0.5克,所述草灰浸出液,是将草灰在水中浸泡2小时后滤去草灰所获滤液,制备时按草灰与水的重量比为1:30计量草灰和水;将kh2po4,mgso;和尿素加入草灰浸出液中使其溶解,然后用石灰将该混合液的ph值调整至7即获营养补充液。营养补充液的施用量为每平方米土地500m1左右;

(6)子实体生长管理

在原基发育成子实体及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自然温度在1oc-25℃,保持土壤含水量55%-65%,空气相对湿度80%-90%,控制空气中co2含量,<200pp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从播种至子实体成熟约100天~120天,每亩土地可采摘新鲜羊肚菌200公斤~300公斤,并且味道鲜美,食用口感能够与天然羊肉菌相媲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其天然栽培方法的操作步骤依次如下:

(1)栽培种培养

羊肚菌栽培种按以下步骤培养:

a、将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用无菌水进行冲洗,再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用解剖刀截取大小为0.5厘米一i厘米的组织块接入pda培养基上,在培养箱内151c-20℃的条件下,培养3-4天获得纯菌丝体,即形成母种;

b、将小麦煮至无白心时滤去煮水并将其晾干,然后装瓶,在124℃士2℃灭菌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继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母种,在15℃-20℃培养10天左右,即形成羊肚菌原种;

c、栽培种培养料为小麦和秸秆(干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13%),小麦与秸秆的重量比为5:1,将小麦煮至无白心时滤去煮水并将其晾干,将秸秆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调至60%加入煮至无白心并晾干后的小麦混合均匀后装瓶,在124℃士2℃灭菌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羊肚菌原种,在15℃-20℃培养22天左右,即形成羊肚菌栽培种;

(2)培养料制备

羊肚菌培养料配方为实施例1所述配方,操作方法是:首先将称量好的kh2po4.mgso;和尿素加入水中并混合均匀形成水溶液,然后将含kh2po4.mgso;和尿素的水溶液与称量好的牧草类草本植物、农作物秸秆、数皮、石灰和石膏混合均匀,再加水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使培养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为65%左右,常压灭菌后使用;常压灭菌的操作:将拌匀后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每袋装20斤~30斤,常压100℃灭菌6小时~8小时,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3)混种

按羊肚菌栽培种与羊肚菌培养料的重量比为1:2称量羊肚菌栽培种和步骤(2)制备的羊肚菌培养料,并将它们混合均匀形成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再按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与土壤的重量比为1:2称量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混合物与土壤,并将它们混合均匀形成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一土壤混合物:

(4)播种

自然温度为10'c-20℃的条件下(我国成都平原10月下旬~12月上旬),将步骤

(3)制备的羊肚菌栽培种一培养料·土壤混合物每平方米土地10斤均匀播入土地中,盖土厚度为2.5厘米。

(5)发菌与菌丝生长管理

菌种播入土地中后,菌丝生长的自然温度为5℃^20℃,保持土壤含水量75%-85%,空气相对湿度65%-75%,控制空气中co:含量,≤350ppm。

当菌丝成熟时,进行一次营养补充,营养补充液的配方是:每升草灰浸出液中加入kh2po42克、mgso41克、尿素0.5克,所述草灰浸出液,是将草灰在水中浸泡2小时后滤去草灰所获滤液,制备时按草灰与水的重量比为1:30计量草灰和水;将kh2po4,mgso;和尿素加入草灰浸出液中使其溶解,然后用石灰将该混合液的ph值调整至7即获营养补充液。营养补充液的施用量为每平方米土地500m1左右。

(6)子实体生长管理

在原基发育成子实体及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自然温度在1oc-25℃,保持土壤含水量55%-65%,空气相对湿度80%-90%,控制空气中co2含量,<200ppm。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从播种至子实体成熟约100天~120天,每亩土地可采摘新鲜羊肚菌200公斤~300公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羊肚菌培养料配方为:皇竹草20%、首蓿40%、麦草12%,鼓皮20%,石灰5%、石膏2%,kh2po40.5%,mgso40.3%、尿素0.2%,各组分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皇竹草、首蓓、麦草均为1厘米一3厘米的短节料,鼓皮为粉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1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羊肚菌培养料配方为:黑麦草50%、菊苣30%、玉米杆8%,鼓皮8%、石灰2.4%、石膏1.2%,kh2po40.2%,mgso40.1%、尿素0.1%,各组分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黑麦草、菊芭、玉米秆均为i厘米~3厘米的短节料,数皮为粉料,所含水的重量百分数≤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羊肚菌培养料配方为:杂树木花65.5%;红砂土30%;石灰4.5%。

羊肚菌培养营养包配方为:杂树木花28%;小麦67%;石灰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