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1247发布日期:2019-04-02 23:5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



背景技术: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广义的农业机械还包括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农业机械属于相对概念,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属于农机具的范畴。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称为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一般按用途分类。其中大部分机械是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各项作业的特殊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但是,现有的养殖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1、当前设备饲料为敞口放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私聊容易霉变,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

2、当前设备为定时下料,可能存在没有饲料吃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以解决当前设备饲料为敞口放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私聊容易霉变,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当前设备为定时下料,可能存在没有饲料吃的情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其结构包括自动喂食控制装置、主机体、饲料箱支架、透明饲料箱、饲料箱盖、饲料箱盖把手、喂食量显示屏、控制按钮、饲料下料口、饲料盆,所述主机体的内部设有自动喂食控制装置,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通过贴合与主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的设备设有饲料箱支架,所述通过胶水与自动喂食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饲料箱支架的上部设有透明饲料箱,所述透明饲料箱的上部设有饲料箱盖,所述饲料箱盖通过橡胶圈与透明饲料箱过盈配合,所述饲料箱盖的设备设有饲料箱盖把手,所述饲料箱盖把手、饲料箱盖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机体的前部设有喂食量显示屏,所述喂食量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所述喂食量显示屏、控制按钮通过螺栓与主机体固定连接,所述喂食量显示屏、控制按钮的下方设有饲料下料口,所述饲料下料口的下部设有饲料盆,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包括剩余饲料检测装置、电信号处理器、中部传动系统、电源接触控制装置、电源接触装置、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后部传动系统、下料管道、下料控制轮、控制装置外壳,所述饲料盆的下部设有剩余饲料检测装置,所述剩余饲料检测装置与电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电信号处理器与中部传动系统连接,所述中部传动系统的后部与电源接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电源接触控制装置的后端与电源接触装置连接,所述电源接触装置通过电源连接线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连接,所述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与后部传动系统连接,所述后部传动系统与下料管道连接,所述后部传动系统的后端与下料控制轮连接,所述下料管道与控制装置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剩余饲料检测装置包括饲料盆支撑板、复位支撑弹簧、接触头支撑架、接触头、压感检测板,所述饲料盆支撑板的下部通过复位支撑弹簧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饲料盆支撑板的中部设有接触头支撑架,所述接触头支撑架的下部设有接触头,所述接触头通过螺栓与接触头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头的下方设有压感检测板,所述压感检测板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信号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电信号处理器包括电流感应线圈、杠杆支撑架、杠杆复位弹簧、杠杆主体、感应磁铁,所述电流感应线圈设在电信号转换器底座的右部,所述电流感应线圈的旁边设有杠杆支撑架,所述压感检测板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流感应线圈连接,所述杠杆支撑架的旁边设有杠杆复位弹簧,所述杠杆复位弹簧的顶端与杠杆主体连接,所述杠杆复位弹簧的底部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杠杆主体的中部与杠杆支撑架连接,所述杠杆支撑架通过轴承与杠杆主体活动连接,所述电流感应线圈与感应磁铁块配合,所述感应磁铁通过胶水与杠杆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流感应线圈的内部设有感应铁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中部传动系统包括传动滚轮组、传动连接线、上部定位辊、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连接线与杠杆主体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线绕过传动滚轮组与上部定位辊连接,所述上部定位辊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下部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接触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电源接触控制装置包括定位传动杆、电源接触传动杠杆、左部定位滚轮、电源接触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连接线与定位传动杆的中部连接,所述定位传动杆的上部通过活动连接杆与电源接触传动杠杆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传动杠杆通过连接线绕过左部定位滚轮与电源接触传动轴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传动轴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接触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电源接触装置包括电源接触控制滑轨、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活动电源接触头、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复位弹簧、固定电源接触头、固定电源接触头绝缘支撑架,所述电源接触控制滑轨与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活动连接,所述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上固定设有活动电源接触头,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的侧边通过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复位弹簧与支架连接,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与固定电源接触头配合,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通过螺栓与固定电源接触头绝缘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通过电源连接线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后部传动系统包括后部传动齿轮、后部传动蜗杆、蜗杆连接传动皮带、传动杆输出连接辊、后部传动杆、后部传动杆支架,所述后部传动齿轮与后部传动蜗杆啮合,所述后部传动蜗杆的上部通过蜗杆连接传动皮带与传动杆输出连接辊连接,所述传动杆输出连接辊通过螺栓与后部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后部传动杆通过轴承与后部传动杆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部传动杆的下部通过皮带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后部传动齿轮通过皮带与下料控制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下料管道包括饲料箱放置支撑橡胶圈、饲料仓、饲料输出连接管,所述饲料箱放置支撑橡胶圈的下部设有饲料仓,所述饲料仓的下部与饲料输出连接管连接,所述饲料仓、饲料输出连接管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下料控制轮包括下料控制挡板、主支撑轮、动力输入连接轮、动力输入连接皮带,所述下料控制挡板与主支撑轮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撑轮的前部设有动力输入连接轮,所述主支撑轮、动力输入连接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后部传动齿轮通过动力输入连接皮带与动力输入连接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方案,通过设有自动喂食控制装置,设备在进行正常的养殖作业时,剩余饲料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当前剩余的饲料量,当没有饲料时,饲料盆支撑板、接触头支撑架、接触头在复位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断开接触头与压感检测板的接触,压感检测板向电信号处理器输出电流,之后电信号处理器的电流感应线圈带动杠杆主体、感应磁铁转动,当杠杆主体、感应磁铁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连接线向下运动,从而人带动传动滚轮组、上部定位辊转动,当上部定位辊转动时可以通过皮带带动下部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当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定位传动杆向右转动,当定位传动杆转动时可以通过活动连接杆带动电源接触传动杠杆顺时针转动,当电源接触传动杠杆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接线带动电源接触传动轴转动,当电源接触传动轴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接线带动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活动电源接触头向下运动,当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活动电源接触头向下运动与固定电源接触头接触时,连通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的电源,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开始工作,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输出连接辊、后部传动杆转动,当传动杆输出连接辊、后部传动杆转动时可以带动后部传动齿轮、后部传动蜗杆、蜗杆连接传动皮带转动,之后可以带动下料控制挡板、主支撑轮、动力输入连接轮、动力输入连接皮带转动,从而将饲料输出,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的稳定性,定制少食多餐的饮食,提高饲料的吸收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饲料氧化或者发霉,提高了饲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喂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喂食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喂食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主机体-2、饲料箱支架-3、透明饲料箱-4、饲料箱盖-5、饲料箱盖把手-6、喂食量显示屏-7、控制按钮 -8、饲料下料口-9、饲料盆-10、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电信号处理器-12、中部传动系统-13、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电源接触装置-15、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后部传动系统-17、下料管道-18、下料控制轮-19、控制装置外壳-110、饲料盆支撑板-111、复位支撑弹簧-112、接触头支撑架-113、接触头-114、压感检测板-115、电流感应线圈 -121、杠杆支撑架-122、杠杆复位弹簧-123、杠杆主体-124、感应磁铁-125、传动滚轮组-131、传动连接线-132、上部定位辊-133、第一传动齿轮-134、第二传动齿轮-135、定位传动杆-141、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左部定位滚轮-143、电源接触传动轴-144、包括电源接触控制滑轨-151、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活动电源接触头-153、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复位弹簧-154、固定电源接触头-155、固定电源接触头绝缘支撑架-156、后部传动齿轮-171、后部传动蜗杆-172、蜗杆连接传动皮带-173、传动杆输出连接辊-174、后部传动杆-175、后部传动杆支架-176、饲料箱放置支撑橡胶圈-181、饲料仓-182、饲料输出连接管-183、下料控制挡板-191、主支撑轮-192、动力输入连接轮-193、动力输入连接皮带-19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技术方案:

其结构包括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主机体2、饲料箱支架3、透明饲料箱4、饲料箱盖5、饲料箱盖把手6、喂食量显示屏7、控制按钮8、饲料下料口9、饲料盆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2的内部设有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通过贴合与主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的设备设有饲料箱支架3,所述通过胶水与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饲料箱支架3的上部设有透明饲料箱4,所述透明饲料箱4的上部设有饲料箱盖5,所述饲料箱盖5通过橡胶圈与透明饲料箱4过盈配合,所述饲料箱盖 5的设备设有饲料箱盖把手6,所述饲料箱盖把手6、饲料箱盖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机体2的前部设有喂食量显示屏7,所述喂食量显示屏7的下方设有控制按钮8,所述喂食量显示屏7、控制按钮8 通过螺栓与主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喂食量显示屏7、控制按钮8的下方设有饲料下料口9,所述饲料下料口9的下部设有饲料盆10,所述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包括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电信号处理器12、中部传动系统13、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电源接触装置15、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后部传动系统17、下料管道18、下料控制轮19、控制装置外壳110,所述饲料盆10的下部设有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所述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与电信号处理器12连接,所述电信号处理器12与中部传动系统13连接,所述中部传动系统13的后部与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连接,所述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的后端与电源接触装置15连接,所述电源接触装置15通过电源连接线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连接,所述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与后部传动系统17连接,所述后部传动系统17与下料管道18连接,所述后部传动系统 17的后端与下料控制轮19连接,所述下料管道18与控制装置外壳 110固定连接,所述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包括饲料盆支撑板111、复位支撑弹簧112、接触头支撑架113、接触头114、压感检测板115,所述饲料盆支撑板111的下部通过复位支撑弹簧112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饲料盆支撑板111的中部设有接触头支撑架113,所述接触头支撑架113的下部设有接触头114,所述接触头114通过螺栓与接触头支撑架113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头114的下方设有压感检测板 115,所述压感检测板115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信号处理器12连接,所述电信号处理器12包括电流感应线圈121、杠杆支撑架122、杠杆复位弹簧123、杠杆主体124、感应磁铁125,所述电流感应线圈121 设在电信号转换器底座的右部,所述电流感应线圈121的旁边设有杠杆支撑架122,所述压感检测板115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流感应线圈 121连接,所述杠杆支撑架122的旁边设有杠杆复位弹簧123,所述杠杆复位弹簧123的顶端与杠杆主体124连接,所述杠杆复位弹簧 123的底部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杠杆主体124的中部与杠杆支撑架122连接,所述杠杆支撑架122通过轴承与杠杆主体124活动连接,所述电流感应线圈121与感应磁铁125块配合,所述感应磁铁125通过胶水与杠杆主体124固定连接,所述电流感应线圈121的内部设有感应铁柱,所述中部传动系统13包括传动滚轮组131、传动连接线132、上部定位辊133、第一传动齿轮134、第二传动齿轮 135,所述传动连接线132与杠杆主体124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线132 绕过传动滚轮组131与上部定位辊133连接,所述上部定位辊133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齿轮134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34的下部与第二传动齿轮135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35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连接,所述电源接触控制装置14包括定位传动杆141、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左部定位滚轮143、电源接触传动轴14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35通过连接线与定位传动杆141的中部连接,所述定位传动杆141的上部通过活动连接杆与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通过连接线绕过左部定位滚轮143与电源接触传动轴144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传动轴144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接触装置15连接,所述电源接触装置15包括电源接触控制滑轨 151、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活动电源接触头153、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复位弹簧154、固定电源接触头155、固定电源接触头绝缘支撑架156,所述电源接触控制滑轨151与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 152活动连接,所述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上固定设有活动电源接触头153,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153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的侧边通过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复位弹簧154与支架连接,所述活动电源接触头153与固定电源接触头155配合,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155通过螺栓与固定电源接触头绝缘支撑架15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电源接触头155通过电源连接线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连接,所述后部传动系统17包括后部传动齿轮 171、后部传动蜗杆172、蜗杆连接传动皮带173、传动杆输出连接辊 174、后部传动杆175、后部传动杆支架176,所述后部传动齿轮171 与后部传动蜗杆172啮合,所述后部传动蜗杆172的上部通过蜗杆连接传动皮带173与传动杆输出连接辊174连接,所述传动杆输出连接辊174通过螺栓与后部传动杆175固定连接,所述后部传动杆175通过轴承与后部传动杆支架176转动连接,所述后部传动杆175的下部通过皮带与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后部传动齿轮171通过皮带与下料控制轮19连接,所述下料管道18包括饲料箱放置支撑橡胶圈181、饲料仓182、饲料输出连接管183,所述饲料箱放置支撑橡胶圈181的下部设有饲料仓182,所述饲料仓182的下部与饲料输出连接管183连接,所述饲料仓182、饲料输出连接管183 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料控制轮19包括下料控制挡板191、主支撑轮192、动力输入连接轮193、动力输入连接皮带194,所述下料控制挡板191与主支撑轮192固定连接,所述主支撑轮192的前部设有动力输入连接轮193,所述主支撑轮192、动力输入连接轮19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后部传动齿轮171通过动力输入连接皮带194与动力输入连接轮19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连接电源,调节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之后即可开始正常工作,通过设有自动喂食控制装置1,设备在进行正常的养殖作业时,剩余饲料检测装置11可以检测当前剩余的饲料量,当没有饲料时,饲料盆支撑板111、接触头支撑架113、接触头114在复位支撑弹簧 11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断开接触头114与压感检测板115的接触,压感检测板115向电信号处理器12输出电流,之后电信号处理器12的电流感应线圈121带动杠杆主体124、感应磁铁125转动,当杠杆主体124、感应磁铁125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连接线132向下运动,从而人带动传动滚轮组131、上部定位辊133转动,当上部定位辊133转动时可以通过皮带带动下部的第一传动齿轮134、第二传动齿轮135转动,当第一传动齿轮134、第二传动齿轮135转动时可以带动定位传动杆141向右转动,当定位传动杆141转动时可以通过活动连接杆带动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顺时针转动,当电源接触传动杠杆142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接线带动电源接触传动轴144转动,当电源接触传动轴144转动时可以通过连接线带动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活动电源接触头153向下运动,当电源接触绝缘支撑滑块152、活动电源接触头153向下运动与固定电源接触头155接触时,连通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的电源,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开始工作,下料控制主动力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输出连接辊174、后部传动杆175转动,当传动杆输出连接辊174、后部传动杆175转动时可以带动后部传动齿轮171、后部传动蜗杆172、蜗杆连接传动皮带173 转动,之后可以带动下料控制挡板191、主支撑轮192、动力输入连接轮193、动力输入连接皮带194转动,从而将饲料输出,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的稳定性,定制少食多餐的饮食,提高饲料的吸收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饲料氧化或者发霉,提高了饲料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当前设备饲料为敞口放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私聊容易霉变,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当前设备为定时下料,可能存在没有饲料吃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的稳定性,定制少食多餐的饮食,提高饲料的吸收效率,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避免饲料氧化或者发霉,提高了饲料的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