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间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8077发布日期:2019-04-23 23:2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间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间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有着广大的种植面积。在玉米种植时,为保证幼苗出苗率,一般会在种穴内放置2-3粒种子,当幼苗长到4-5叶后,为保证幼苗的成长,需要进行间苗处理,即每个种穴内只留下一颗最为强壮的幼苗,将其余的幼苗都拔掉。现在间苗都是采用人工徒手操作,需要弯腰进行,一次间苗下来累得腰酸腿痛,年龄大点的人更是如此,间苗已成为农民农作时的一个强度较大的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间苗装置,使用者利用该装置不用弯腰便可进行间苗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间苗装置,包括提升杆、夹持机构和回拉机构,在所述提升杆的上部设置一把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弧形夹持板、固定弧形夹持板和顶压弹簧,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的外侧上部固定设置一支撑板,所述提升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提升杆与固定弧形夹持板相邻,在支撑板底平面上设置一竖直限位板,在所述活动弧形夹持板的外侧上下设置有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依次贯穿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和竖直限位板,在导向杆上设置一位于固定弧形夹持板外侧的限位环,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上均套置一所述顶压弹簧,且顶压弹簧位于限位环和竖直限位板之间,在两个导向杆的右端设置有一连接两个导向杆的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一第一挂环,所述回拉机构包括拉绳、导向轮和回拉杆,所述导向轮通过一支架与支撑板相连接,且导向轮位于所述连接板的正右方,所述回拉杆设置在所述提升杆上,且回拉杆位于所述把手的下方,在所述回拉杆的后端设置一第二挂环,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挂环相连接,所述拉绳的上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第二挂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提升杆包括导向管和伸缩杆,所述导向管的下端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接,伸缩杆的下端套置在所述导向管内,把手与伸缩杆上部固定相连,回拉杆铰接在伸缩杆外侧,在伸缩杆上还设置一用于限制回拉杆向下摆动的限位杆,在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定位孔,在导向管的上部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一销轴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实现伸缩杆与导向管的相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拉绳的上端设置一限位块,拉绳套置在限位块内的一通孔内,限位块上设置一用于顶压拉绳的定位螺栓,所述限位块卡置在第二挂环上实现拉绳上端的固定。

优选地,其特征是,在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卡扣在所述导向轮外侧的防脱环,所述防脱环将拉绳卡置在导向轮的沟槽内。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的外侧设置一水平限位板,所述水平限位板的底平面与所述活动弧形夹持板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5cm≤H≤10cm。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的底平面上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的刀刃下边缘与水平限位板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为L,10cm≤L≤20cm。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使用者单手操作本装置便可完成间苗工作,在应用时,使用者手持把手,移动整个装置,使得需要被拔除的幼苗位于活动弧形夹持板与固定弧形夹持板之间,然后,稍微下压整个装置,下压完成后,手指向上回拉回拉杆,继而实现幼苗在活动弧形夹持板和固定弧形夹持板之间的固定,最后,向上提起整个装置,便可将幼苗拔出;固定弧形夹持板下部设置的切割刀,在进行间苗时,被下压进入到土壤里,从而可实现对需要被拔除的幼苗的部分侧根系的切割,继而降低了幼苗被拔出时的阻力,便于幼苗的顺利拔出;水平限位板可限制切割刀插入深度,继而可防止活动弧形夹板插入到土壤内,以免活动弧形夹板不能顺利收回,继而影响幼苗的夹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活动弧形夹持板与固定弧形夹持板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D处放大图;

图中:11导向管、111销轴、12伸缩杆、121把手、21活动弧形夹持板、211导向杆、2111连接板、2112第一挂环、2113限位环、22固定弧形夹持板、221支撑板、2211竖直限位板、222切割刀、223水平限位板、23顶压弹簧、31拉绳、311限位块、312定位螺栓、32导向轮、321支架、3211防脱环、33回拉杆、331第二挂环、33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间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提升杆、夹持机构和回拉机构,在所述提升杆的上部设置一把手121,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活动弧形夹持板21、固定弧形夹持板22和顶压弹簧23,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22的外侧上部固定设置一支撑板221,所述提升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1上,且提升杆与固定弧形夹持板22相邻,在支撑板221底平面上设置一竖直限位板2211,在所述活动弧形夹持板21的外侧上下设置有两个导向杆211,所述导向杆211依次贯穿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22和竖直限位板2211,导向杆211可在固定弧形夹持板22和竖直限位板2211上自由滑动,活动弧形夹持板21的外侧面可与固定弧形夹持板22的内侧面紧密贴合,在导向杆211上设置一位于固定弧形夹持板22外侧的限位环2113,在每一个所述导向杆211上均套置一所述顶压弹簧23,且顶压弹簧23位于限位环2113和竖直限位板2211之间,在两个导向杆211的右端设置有一连接两个导向杆211的连接板2111,在所述连接板2111上设置一第一挂环2112。

所述回拉机构包括拉绳31、导向轮32和回拉杆33,所述导向轮32通过一支架321与支撑板221相连接,且导向轮32位于所述连接板2111的正右方,导向轮32可自由转动,所述回拉杆33设置在所述提升杆上,且回拉杆33位于所述把手121的下方,在所述回拉杆33的后端设置一第二挂环331,所述拉绳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挂环2112相连接,所述拉绳31的上端绕过所述导向轮32后与所述第二挂环331相连接,通过回拉回拉杆33可实现活动弧形夹持板21向固定弧形夹板22的靠近并夹紧。

为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在此,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使得提升杆具有伸缩功能,具体地,所述提升杆包括导向管11和伸缩杆12,所述导向管11的下端与支撑板221固定相连接,伸缩杆12的下端套置在所述导向管11内,把手121与伸缩杆12上部固定相连,回拉杆铰接在伸缩杆12外侧,在伸缩杆12上还设置一用于限制回拉杆33向下摆动的限位杆332,在所述伸缩杆12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定位孔122,在导向管11的上部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2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一销轴111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122实现伸缩杆12与导向管11的相对固定连接,通过改变伸缩杆12在导向管11上的位置,便可改变提升杆的高度,从而使得使用者获得最佳的使用高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调整完伸缩杆12的高度后,为便于调整拉绳31的涨紧度,在此,在所述拉绳31的上端设置一限位块311,拉绳31套置在限位块311内的一通孔内,限位块311上设置一用于顶压拉绳31的定位螺栓312,所述限位块311卡置在第二挂环331上实现拉绳31上端的固定,拉绳31无法将限位块311从第二挂环331上拉出,当需要调整拉绳31的涨紧度时,将定位螺栓312松开,然后按需求拉紧拉绳31,然后再将定位螺栓312拧紧再次顶压住拉绳31即可。在使用过程中,为防止拉绳31从导向轮32的沟槽内脱离,在此,在所述支架321上设置一卡扣在所述导向轮32外侧的防脱环3211,所述防脱环3211将拉绳31卡置在导向轮32的沟槽内。

为便于实现玉米幼苗的顺利拔出,在此,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22的底平面上设置有切割刀222,切割刀222可插入到地面以下切断玉米幼苗的部分侧根系,从而降低了玉米幼苗拔出时的阻力,为防止切割刀222插入地面过深,在此,在所述固定弧形夹持板22的外侧设置一水平限位板223,水平限位板223与地面为面接触,从而可有效防止切割刀222进一步插入地面以下,为防止活动弧形夹持板21插入到地面以下,在此,将水平限位板223的底平面与所述活动弧形夹持板21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H(5cm≤H≤10cm)设置为7.5cm,进一步地,为限制切割刀222插入深度,在此,将切割刀222的刀刃下边缘与水平限位板223的底平面的垂直距离为L(20cm≤L≤40cm)设置为30cm。

在应用时,使用者手持把手121,移动整个装置,使得需要被拔除的幼苗位于活动弧形夹持板21与固定弧形夹持板22之间,然后,稍微下压整个装置,使得切割刀222插入到地面以下,下压完成后,手指向上回拉回拉杆33,继而实现幼苗在活动弧形夹持板21和固定弧形夹持板22之间的固定,最后,向上提起整个装置,便可将幼苗拔出,为增大活动弧形夹持板21和固定弧形夹持板22对幼苗的夹持力度,在此,在固定弧形夹持板2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