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190发布日期:2019-08-09 20:4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增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



背景技术: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184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影飞机机载子焰弹发射系统,包括导流罩、发射系统框架、前侧门、底门、底门启闭系统、拉板安装架、子焰弹安装拉板、子焰弹;其特征在于子焰弹安装拉板通过T型槽与拉板安装架连接在一起;底门启闭系统布置在子焰弹发射系统中部和发射系统框架通过螺栓连接;底门启闭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丝杠、丝杠螺母、活动板、导套、导柱、连杆活动座、连杆底门连杆座;驱动电机与丝杠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一起并同步转动,丝杠驱动丝杠螺母上下移动,连杆驱动底门打开与闭合。

其不足之处在于,前侧门需要固定至发射系统框架上,否则在飞机带动系统框架飞行时将会导致前侧门因气流的原因打开,导致子焰弹带动安装拉板于拉板安装架上掉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在飞行过程中导致子焰弹于发射系统框中掉出的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前侧门,所述前侧门铰接于所述罩体上,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前侧门固定至罩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开设在前侧门远离与罩体铰接点的边缘上的固定槽,所述罩体上且位于前侧门于铰接点转动后固定槽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于罩体上,所述固定杆远离前侧门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固定杆上且位于罩体和固定板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罩体上,另一端连接至固定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前侧门固定至罩体上时,将前侧门于铰接点转动,使得前侧门上的固定槽移动至固定杆所在的位置,此时前侧门将罩体封闭,将固定杆抵抗弹簧的弹力于罩体上滑动,使得固定杆抵抗弹簧的弹力抵紧至固定槽内,从而将前侧门锁定至罩体上,采用固定杆的设置拉动固定杆即可完成对前侧门的固定,并且依据弹簧的弹力提高了固定杆对前侧门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远离板体的端部设置有磁块,所述前侧门设置为金属材料制成的,所述磁块和固定杆与固定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带动磁块移动至固定槽内,可吸附至固定槽内,从而进一步防止固定杆和固定槽之间产生脱离,当需要将固定杆于固定槽内取出时,直接用力带动固定杆于固定槽内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沿前侧门远离与罩体铰接点的边缘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固定件的设置提高了对前侧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防止前侧门与罩体之间产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还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以将罩体封闭的底门,两侧所述底门远离两个底门相接的边缘固定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带动底门转动连接于罩体上,所述罩体上且位于铰接轴的一端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侧铰接轴转动、以带动底门封闭罩体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两侧底门同时于铰接点转动,使得底门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时,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两侧铰接轴转动,使得铰接轴带动底门同时于罩体上转动,从而带动底门打开或关闭,驱动箱的设置可使得第一驱动件于驱动箱内驱动铰接轴转动,提高了整个发射器的美观度,防止第一驱动件对飞行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铰接轴穿设于驱动箱且转动连接至驱动箱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驱动箱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位于两侧铰接轴的端部所在的位置,所述转动轴与铰接轴垂直设置,两侧所述铰接轴于驱动箱内的端部套设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套设且固定设置有分别与两侧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两侧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朝向相反,所述驱动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转动轴两端的第二锥齿轮与两侧第一锥齿轮啮合,因两侧第二锥齿轮的朝向相反,使得两侧第一锥齿轮的转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侧铰接轴转动,从而使得铰接轴带动两侧底门同时转动,带动底门完成对罩体的开启和封闭,采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设置结构简单对底门的驱动效果较好,并且具有自锁的功能,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可带动底门转动至任意角度固定,从而控制底门的开启角度,并且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可带动底门完成360度的转动,开启范围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套设且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且位于两侧第二锥齿轮之间的第三锥齿轮,所述驱动箱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转动轴转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四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三锥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设置可使得电机位于驱动箱内对转动轴进行驱动,提高了驱动箱和罩体的美观度,防止驱动箱的体积过大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远离驱动箱所在的面上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整体呈四棱台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罩的设置可对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提高了飞机带动罩体飞行时的飞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罩通过螺栓连接至罩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罩通过螺栓连接至罩体上,方便将导流罩取下对导流罩进行维修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固定杆移动至固定槽内使得固定杆将前侧门固定至罩体上,防止飞机在带动罩体飞行时,带动前侧门与罩体之间脱离,提高了前侧门与罩体之间的固定效果;

2.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可带动两侧底门同时于罩体上转动,使得底门同时打开或关闭罩体,提高了对底门的驱动效果;

3.导流罩可提高飞机带动罩体飞行时的飞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隐藏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罩体;11、前侧门;111、固定槽;12、固定杆;121、固定板;122、弹簧;123、磁块;13、底门;131、铰接轴;132、第一锥齿轮;14、驱动箱;141、转动轴;142、第二锥齿轮;143、第三锥齿轮;144、电机;145、第四锥齿轮;15、导流罩;15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载增雨子焰弹发射器,包括罩体1,罩体1整体呈长方体设置,为了提高飞机带动罩体1飞行时的飞行效果,在长方体的罩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罩15,导流罩15整体呈四棱台状设置;为了方便将导流罩15于罩体1上拆下,将导流罩15通过螺栓151安装至罩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导流罩15整体设置为圆锥体状。

结合图1和图3,罩体1包括前侧门11,前侧门11沿罩体1的长度方向铰接于罩体1上,前侧门11远离与罩体1铰接点的边缘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11,多个固定槽111沿前侧门1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前侧门11上,罩体1上且位于前侧门11于铰接点转动后每个固定槽111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滑动连接于罩体1上,固定杆12远离前侧门1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121,固定杆12垂直于固定板121设置,固定杆12上且位于罩体1和固定板121之间套设有弹簧122,弹簧122的一端连接至罩体1上,另一端连接至固定板121上。

当需要将前侧门11固定至罩体1上时,将前侧门11于罩体1上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每个固定槽111转动至固定杆12所在的位置,此时带动固定杆12抵抗弹簧122的弹力于罩体1上滑动,使得每个固定杆12移动至前侧门11上的每个固定槽111内,从而带动固定杆12将前侧门11锁定至罩体1上,防止飞机在带动罩体1飞行时前侧门11与罩体1之间脱离。

结合图1和图3,为了进一步防止固定杆12与固定槽111之间脱离,在固定杆12远离板体的端部设置有磁块123,前侧门11设置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在本实施例中,前侧门11设置为钛合金,采用钛合金的设置其强度高,耐蚀性和耐热性均较强;磁块123和固定杆12与固定槽111配合设置;通过磁块123将固定杆12吸附至固定槽111内,当需要将固定杆12与固定槽111脱离时,用力拉动固定杆12即可。

结合图1和图4,罩体1还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以将罩体1封闭的底门13,两侧底门13远离两个底门13相接的边缘固定设置有铰接轴131(参见图5),铰接轴131带动底门13转动连接于罩体1上,罩体1上且位于铰接轴131的一端所在的位置设置有驱动箱14。

结合图4和图5,两侧铰接轴131穿设于驱动箱14且转动连接至驱动箱14上,驱动箱14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1,转动轴141的两端位于两侧铰接轴131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转动轴141与铰接轴131垂直设置,两侧铰接轴131于驱动箱14内的端部套设且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32,转动轴141的两端套设且固定设置有分别与两侧第一锥齿轮13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42,两侧第二锥齿轮142的朝向相反。

结合图4和图5,转动轴141上且位于转动轴141的中部套设且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143,驱动箱14内固定设置有电机144,电机144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锥齿轮143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45。

当需要驱动两侧底门13同时于罩体1上转动,使得两侧底门13同时完成对罩体1的开启和封闭,通过驱动电机144带动第四锥齿轮145和第三锥齿轮143啮合,使得第三锥齿轮143带动转动轴141转动,此时转动轴141上的第二锥齿轮142与铰接轴131端部的第一锥齿轮132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132带动铰接轴131转动,因两侧第二锥齿轮142的朝向相反,第一锥齿轮132可带动两侧底门13的转向相反,从而使得两侧底门13同时完成对罩体1的开启和封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前侧门11锁定至罩体1上时,将前侧门11于铰接点转动,使得前侧门11上的固定槽111转动至固定杆12所在的位置,将固定杆12抵抗弹簧122的弹力于罩体1上移动,使得固定杆12移动至固定槽111内,使得固定杆12抵抗弹簧122的弹力带动磁块123吸附至固定槽111内,从而将前侧门11锁定至罩体1上,防止在飞行过程中造成前侧门11与罩体1之间脱离,当需要同时驱动两侧底门13于铰接点转动时,通过驱动电机144带动第四锥齿轮145和第三锥齿轮143啮合,使得第二锥齿轮142与第一锥齿轮132啮合,第一锥齿轮132带动两侧铰接轴131转动,铰接轴131带动两侧底门13同时完成对罩体1的开启和封闭,对底门13的驱动效果较好,并且使得底门13的转动范围较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