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播当归种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6651发布日期:2019-04-03 03:37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播当归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是传统和现代医药中常用中药材之一,也是保健食品和饮料中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原料和添加剂。

当归种子作为最基础的繁殖材料,故种子质量的优劣对当归生长发育及当年收获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目前药农已习用其双悬果果实作为播种材料,在种子流通过程中劣质种子及其他药用植物种子(如茴香等种子)混入正常种子,造成出苗率低、杂草严重等现象。当归在种植生产中主要采用种子进行繁殖,第1年利用种子育苗,第2年种苗移栽生产药材。当归种苗繁育多采用高海拔半阴坡草地开荒育苗,不仅破坏植被,加剧区域水土流失,而且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种苗繁育技术的限制,种苗质量和产量很难保证。除此之外,种苗在移栽后当年易发生早薹现象,抽薹率一般约30%左右,严重时达到60%以上,药农为了保证产量,移栽时往往采用双苗栽植的方法,致使种植成本增加。直播种植当归具有不抽薹,种植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同时药材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要求,但是存在种子播种后出苗率低,保苗率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变传统当归栽培方式,减少生荒地开垦、有效保护产区生态环境,解决当归种植生产中存在的早期抽薹等问题,本发明采用膜侧直播技术,完全规避了当归二年成药期抽苔问题,同时提高了幼苗田间保苗率和药材产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播当归种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当归双悬果果实去翅后,按5-10cm/组间距编制种子带,采用34-36cm宽幅的地膜,按照行距35cm的种植密度进行膜侧种植。

作为优选,所述株距为10cm。

作为优选,所述株距为5cm。

作为优选,所述将当归双悬果果实去翅是将种子采集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待果实含水量低于12%时,进行去翅处理。

目前当归在种植生产中主要采用三年栽培方式(育苗\假植-栽植\成药-栽植\结籽),栽培年限长且成药期抽薹问题严重,限制了当归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当归种苗繁育多采用传统方式垦荒育苗,导致产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且育苗成本大,种苗质量和产量很难保证,对产区当归规范化种植及其质量控制极其不利。虽然现已有直播种植的模式,但是存在种子出苗率低,田间保苗率差的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播当归种植的方法,彻底解决当归成药期抽薹问题,缩短当归种植年限,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当归双悬果果实去翅处理后制成种子带,既提高了当归种子的发芽速度,同时实现精量化播种,减少了种子浪费;将种子带按膜侧方式种植既提高了当归保苗率和药材产量,同时还有保墒和抑草的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当归双悬果果实去翅处理,提高了当归种子的发芽速度,同时按规定标准进行种子带制作实现播种精量化,减少了种子浪费;将种子带按膜侧方式种植既提高了当归田间保苗率和药材的产量,同时还有保墒和抑草的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本发明的直播当归种植的方法为:

(1)种子去翅处理:

该处理方法采用专有技术。比如可以采用下述方法:

种子采集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待双悬果果实含水量低于12%时,投入到搅拌式当归种子去翅机中进行去翅处理。设置搅拌式当归种子去翅机转速为560r/min,连续转动15min后,打开出料口,随后将收集的种子进行风选净制备用;

(2)种子带制作:将步骤(1)得到的净制后的当归种子置于丹麦mc.zb-c种子带编制机内按种子间距5cm和10cm,4-6粒/组的标准精准制作了种子带;

(3)膜侧播种:将步骤(2)得到当归种子带,采用35cm宽幅的黑色地膜按膜侧方式进行播种。

实施例1

当归双悬果果实经当归种子脱翅机去翅后,采用80cm宽幅的黑色地膜,60cm垄面,30cm垄沟,按株距20cm,行距20cm覆黑色地膜穴播种植,结合整地施入当归专用肥80kg/亩。

实施例2

当归双悬果果实经当归种子脱翅机去翅后,利用丹麦mc.zb-c种子带编制机对去翅后的当归种子按种子间距5cm,4-6粒/组的标准进行了精准制作。采用35cm宽幅的黑色地膜,按株距5cm,行距35cm膜侧种植,结合整地施入当归专用肥80kg/亩。

实施例3

当归双悬果果实经当归种子脱翅机去翅后,利用丹麦mc.zb-c种子带编制机对去翅后的当归种子按种子间距10cm,4-6粒/组的标准进行了精准制作。采用35cm宽幅的黑色地膜种植,按株距10cm,行距35cm膜侧种植,结合整地施入当归专用肥80kg/亩。

实施例4

以传统方式进行当归种苗移栽(对照),采用起垄覆膜种植,株距20cm,行距30cm,单株种植,结合整地施入当归专用肥80kg/亩。

种植效果验证

各实施例共同在当归道地产区进行种植,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秋季当归地上部枯黄后,去除残留茎叶,分别测定根长、主根长、芦头茎粗、分支数、单根鲜重等指标。药材阴干后,按《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对比试验效果如下:

1.不同种植实例对当归药材保苗率与抽薹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实例对当归药材田间出苗率、保苗率和早期抽薹率均有不同的影响。采用实例4的当归植株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均最高,分别为98.8%和95.67%,其次为实例2和实例3种植的植株,最后为实例1处理。经田间观察测定,采用专用传统种苗移栽的当归田间早期抽薹率达32.11%,而采用种子带和去翅种子种植的一年生当归田间抽薹率为零。

表1不同种植实例对当归药材保苗率与抽薹率的影响

2.不同种植实例对当归药材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种植模式对当归药材根长、芦头茎粗、分支数和单根鲜重等性状均有不同的影响。用实例4种植的当归药材其根长、芦头茎粗、分支数和单根鲜重均最高,其次为实例3,其中实例4芦头茎粗较实例2分别增加17.84%和28.65%,单根鲜重较实例2分别增加44.08%和46.59%。采用实例1、实例2种植产出的当归药材个指标基本一致,相比实例3和实例4药材低。

表2不同种植实例对一年生当归药材性状的影响

3.不同种植实例对当归药材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种植实例生产的当归药材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标准要求。相比实例4当归药材质量而言,实例1、实例2和实例3种植的当归药材质量各项指标均与传统移栽模式药材一致,未达到显著差异。实例4当归药材鲜产量为516.93kg/亩,实例3种植的产量为770.99kg/亩,较实例4增加16.86%;实例2产量为685.32kg/亩,较传统模式增加11.09%;实例1产量为572.14kg/亩,较实例4减少10.5%。虽然实例2和实例3种植当归药材个体质量较实例4小,但是由于当归种植密度大,田间未有抽薹现象发生,故产量比实例4高。

表3不同种植模式对一年生当归药材质量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