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4475发布日期:2019-04-12 23:0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现有渔业养殖过程中,一般在单独的养殖池中进行养殖,一种养殖池中的鱼种单一,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对其池内营养物质吸收不彻底,导致残饵多而引起有机污染养殖水质;池内的水体不循环,造成水体环境恶化,使得病害的发作增多,导致养殖的水产动物死亡率高,降低了养殖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保温坑基础处理:将池塘水抽干,将池塘底部杂物去除,将池底晒干,然后将池底的表层土翻松,翻土厚度为5-8cm,在池底翻松的泥土上撒入生石灰,生石灰与底部翻土的体积比为1:1,将生石灰与翻松的泥土敲碎混合均匀,然后压实;

步骤2,保温坑分格:池底压实后,在池底铺设一层隔热棉后敷设一层防水薄膜,然后再铺设一层隔热棉敷设一层防水薄膜;然后池内用塑料膜将池体分格成多个独立的池体,在池面架设框架固定池体分格的塑料膜;在分格的池体之间架设循环水泵;

步骤3,水产投放:将分格后的保温坑内注入水,将循环水泵开启对保温坑进行抽水,抽出的水排入相邻的保温坑分格中,水体依次循环流转;并在保温坑分格总投放水产鱼苗,保温坑分格中依次投放河虾、草鱼、甲鱼、鲢鱼、田螺、蚌壳,每个分格中的鱼类不同;

步骤4,水产养殖:分别对不同分格中的鱼类进行养殖,并使得水体相互之间循环,通过不同鱼类对水体中的不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实现零排放;及时对水体进行杀菌,并根据环境进行增氧。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河虾养殖方法为:保持养殖池水温达20-25℃,进行虾苗投放操作;每亩虾苗放苗量5-8万尾;饲料管理按如下方案进行:养殖前期,投喂促长型虾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重的8-10%;养殖中期投喂经济型虾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中的6-8%;养殖后期投喂增产型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重的4-5%。

进一步的,所述的促长型虾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大豆蛋白15-20份、玉米蛋白10-15份、鱼肉蛋白4-6份、玉米粉3-5份、松针粉3-5份、贝壳粉2-3份、鱼粉1-2份、豆油4-6份、卵磷脂2-3份、沸石粉3-5份、滑石粉2-3份、碘化钾1-2份、维生素c粉0.1-0.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经济型虾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麦麸10-15份、米糠35-40份、面粉20-25份、玉米粗蛋白15-20份、鱼粉3-5份、豆粕10-1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增产型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玉米粉5-8份、黄豆粉8-10份、鱼粉3-5份、麦麸6-10份、米糠3-5份、豆油3-4份、酵母粉1-2份、贝壳粉3-4份。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草鱼养殖方法,选择体长10-15cm、外表无伤的草鱼苗,放养前用物质量浓度为3%的食盐水洗浴10-15min,然后放养草鱼苗,放养密度为300-400kg/亩;鱼苗下塘后刚开始投喂鸡蛋黄,3-6天后改用常规饵料进行投喂,并在前4-6个月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后续循序渐进增加投喂量,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增加投喂量一次,每次增加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3-0.5%。

进一步的,所述的草鱼饲料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成分制成:大豆粉20-30份、花生粕10-15份、麦麸10-12份、板蓝根2-3份、纤维素酶1-2份。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甲鱼养殖方法为:选择无伤病、规格统一的甲鱼苗,每亩放养甲鱼苗380-400只;每天进行2-3次定点定时的饲料投喂,所述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动物内脏40-50份、玉米粉30-40份、花生粉20-25份、豆粕20-24份、糖蜜粉5-8份、豆油5-6份、贝壳粉1-2份。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鲢鱼养殖方法为:选择肢体完整的鱼苗于3月初进行投放,每亩池塘鱼苗的投放重量为:150-200g/尾的鲢鱼500-600尾、100-150g/尾的鲢鱼500-600尾;每日投喂2-3次饲料,每日投入饲料的总重量是池塘鱼质量的0.8-0.85%。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田螺养殖方法为:选择外壳完好无损,体重每个大于20克的田螺种螺,田螺投放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泡10分钟;田螺种螺按150斤/亩均匀投放入保温坑内后均匀投入饵料,所述饵料为米糠、麦麸、青菜切碎发酵后而成,饵料需每3-4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田螺体重的3%-4%。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河蚌养殖方法为:选择身体无破损、无病害的河蚌,河蚌放养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每亩放养1200只,每月播撒1-2次钙肥、尿素和人畜肥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铺设保温棉,能够对保温坑内的水体环境进行保温,节能环保;

2、通过将保温坑分格成不同区域,然后在不同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水产进行养殖,使得不同水产对水体内不同的物质进行吸收,实现水体零排放,并节约饵料;

3、通过循环水泵对保温坑内的水体进行循环,保持水体稳定及具有活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保温坑基础处理:将池塘水抽干,将池塘底部杂物去除,将池底晒干,然后将池底的表层土翻松,翻土厚度为5-8cm,在池底翻松的泥土上撒入生石灰,生石灰与底部翻土的体积比为1:1,将生石灰与翻松的泥土敲碎混合均匀,然后压实;

步骤2,保温坑分格:池底压实后,在池底铺设一层隔热棉后敷设一层防水薄膜,然后再铺设一层隔热棉敷设一层防水薄膜;然后池内用塑料膜将池体分格成多个独立的池体,在池面架设框架固定池体分格的塑料膜;在分格的池体之间架设循环水泵;

步骤3,水产投放:将分格后的保温坑内注入水,将循环水泵开启对保温坑进行抽水,抽出的水排入相邻的保温坑分格中,水体依次循环流转;并在保温坑分格总投放水产鱼苗,保温坑分格中依次投放河虾、草鱼、甲鱼、鲢鱼、田螺、蚌壳,每个分格中的鱼类不同;

步骤4,水产养殖:分别对不同分格中的鱼类进行养殖,并使得水体相互之间循环,通过不同鱼类对水体中的不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实现零排放;及时对水体进行杀菌,并根据环境进行增氧。

步骤4中的河虾养殖方法为:保持养殖池水温达20-25℃,进行虾苗投放操作;每亩虾苗放苗量5-8万尾;饲料管理按如下方案进行:养殖前期,投喂促长型虾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重的8-10%;养殖中期投喂经济型虾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中的6-8%;养殖后期投喂增产型饲料,日投饵量为湿虾重的4-5%;所述促长型虾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大豆蛋白15-20份、玉米蛋白10-15份、鱼肉蛋白4-6份、玉米粉3-5份、松针粉3-5份、贝壳粉2-3份、鱼粉1-2份、豆油4-6份、卵磷脂2-3份、沸石粉3-5份、滑石粉2-3份、碘化钾1-2份、维生素c粉0.1-0.2份;所述经济型虾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麦麸10-15份、米糠35-40份、面粉20-25份、玉米粗蛋白15-20份、鱼粉3-5份、豆粕10-12份;所述增产型饲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玉米粉5-8份、黄豆粉8-10份、鱼粉3-5份、麦麸6-10份、米糠3-5份、豆油3-4份、酵母粉1-2份、贝壳粉3-4份。

步骤4中的草鱼养殖方法:选择体长10-15cm、外表无伤的草鱼苗,放养前用物质量浓度为3%的食盐水洗浴10-15min,然后放养草鱼苗,放养密度为300-400kg/亩;鱼苗下塘后刚开始投喂鸡蛋黄,3-6天后改用常规饵料进行投喂,并在前4-6个月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后续循序渐进增加投喂量,每隔半个月至1个月增加投喂量一次,每次增加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3-0.5%,所述的草鱼饲料饲料由以下重量份成分制成:大豆粉20-30份、花生粕10-15份、麦麸10-12份、板蓝根2-3份、纤维素酶1-2份。

步骤4中的甲鱼养殖方法为:选择无伤病、规格统一的甲鱼苗,每亩放养甲鱼苗380-400只;每天进行2-3次定点定时的饲料投喂,所述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动物内脏40-50份、玉米粉30-40份、花生粉20-25份、豆粕20-24份、糖蜜粉5-8份、豆油5-6份、贝壳粉1-2份。

步骤4中的鲢鱼养殖方法为:选择肢体完整的鱼苗于3月初进行投放,每亩池塘鱼苗的投放重量为:150-200g/尾的鲢鱼500-600尾、100-150g/尾的鲢鱼500-600尾;每日投喂2-3次饲料,每日投入饲料的总重量是池塘鱼质量的0.8-0.85%。

步骤4中的田螺养殖方法为:选择外壳完好无损,体重每个大于20克的田螺种螺,田螺投放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泡10分钟;田螺种螺按150斤/亩均匀投放入保温坑内后均匀投入饵料,所述饵料为米糠、麦麸、青菜切碎发酵后而成,饵料需每3-4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田螺体重的3%-4%。

步骤4中的河蚌养殖方法为:选择身体无破损、无病害的河蚌,河蚌放养前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每亩放养700-1000只,每月播撒1-2次钙肥、尿素和人畜肥的混合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