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6530发布日期:2019-05-07 19:32阅读:6098来源:国知局
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黑天鹅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珍禽,原产于澳洲,为雁形目、鸭科、天鹅属水禽。黑天鹅是一种游禽,喜欢成对或极小群活动,野生的黑天鹅喜欢栖居在安静的山林、池塘、小溪等水源充足的地方,不管南方烈日炎炎还是北方天寒地冻,它都可以长期入住在草地上或漂浮在水面上。其性情温驯,适应性极强,在我国各地均可饲养繁殖。黑天鹅有着很高的生产性能,属于留鸟,没有迁徙的习性,除夏季外,其他季节均能产卵、繁殖,人工养殖的黑天鹅主要采用笼舍圈养和自然放养相结合的方式。黑天鹅1年可繁殖2窝,每窝可产卵6~7枚,用人工刺激的方法可产卵4~5窝,产卵量高达30多枚。

黑天鹅食性如同家鹅,可食饲料、糠、麸、草等各类杂食。黑天鹅有极强的就巢性。孵化与育雏期间对人与其他动物有攻击性,领域意识较强。黑天鹅性成熟为20月龄,在15月龄开始有配对行为,多为一夫一妻制,偶有一夫双妻的现象,一旦配对成功则形影不离,对爱情比较忠贞。但一方丧偶经一段时间后另一方仍可重新配对繁殖,这是黑天鹅不同于其他天鹅的特殊习性。

黑天鹅美丽高贵,体态幽雅,体重一般可达1~7kg。全身羽毛呈黑色,富有光泽,背部长有花絮状的婚羽,更为它们添加了妩媚的风姿,成就了它们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中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吸引了广大商家养殖。其实黑天鹅的羽毛还有一小部分是白色的——初级飞羽,只是平时不易被人察觉。它的喙为深红色,嘴的前端有一“v”形白带,再配上一对滑溜溜的红眼睛,劲部细长,并且经常弯曲呈“s”状。虹膜赤红色,蹼黑色,历来被视为传统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十分讨人喜欢。

有幸吃到天鹅肉,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不少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宾馆酒店,对这些名特优品种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饲养量形成批量,得以上市,必将成为市场热销的高档珍禽商品。此外,黑天鹅作为高档馈赠礼品,市场看好。相信不久后,随着批量养殖的成功,人们品尝天鹅肉的愿望将变为现实。

集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于一身的黑天鹅养殖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符合国家倡导的畜牧养殖业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养殖黑天鹅会带来十分丰厚的经济回报,目前其产业发展迅速。然而,黑天鹅卵孵化存在自然繁育成功率低、人工繁育孵化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进一步阻碍了其的发展。因而,研究黑天鹅卵人工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率是黑天鹅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孵化率高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蛋的清洗消毒:

先将种蛋清洗干净;

在5%(体积%)新洁尔灭原液中加50±5体积倍的水,配制成新洁尔灭稀释液;

将新洁尔灭稀释液加热至43~50℃,放入清洗干净后的种蛋浸泡3~5分钟(从而实现种蛋消毒),然后将种蛋捞出晾干(至不再滴水为止),得清洗消毒后种蛋;

2)、孵化:

①、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将步骤1)所得的清洗消毒后种蛋放入孵化室内:

第1~第(12±1)天为孵化前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8~38.5℃,相对湿度为55%~59%;

孵化前期结束~第(19±1)天为孵化中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7.5~37.8℃,相对湿度为59~60%;

孵化中期结束~第(27±1)天为孵化后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7.3~37.8℃,相对湿度为(65±1)%;

孵化后期结束~雏鹅出壳为落盘期(雏鹅出壳一般为第39天左右),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6.8~37.1℃,相对湿度为70%~75%;

②、转蛋:

从开始孵化直至第35±1天,每2±0.2小时转蛋1次,每次转蛋角度为90~180°(注:此后~落盘期结束无需转蛋);

③、凉蛋:

第25±1天至第31±1天为前期凉蛋(每天一次),所述前期凉蛋为:每天午后1点~2点,将种蛋从孵化室内取出放入至20~23℃的降温室内(降温室一般需要保持常规的通风状态),当种蛋钝端温度比降温室的室温高2±0.5℃时,结束凉蛋(凉蛋时间约为10±1分钟);

前期凉蛋结束起至雏鹅出壳时为止为后期凉蛋(每天一次),所述后期凉蛋为:每天午后1点~2点,将种蛋从孵化室内取出放入至20~23℃的降温室内(降温室一般需要保持通风),且用20~25℃的温水对种蛋进行喷洒,每个种蛋的温水喷洒量为2~4ml;当种蛋钝端温度比降温室的室温高2±0.5℃时,结束凉蛋。

注:后期凉蛋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改进:

在孵化前期起始时进行照蛋,从而剔除无精蛋(即,仅仅对受精蛋进行孵化处理);

在孵化前期进行至一半时间、孵化前期结束时、孵化中期结束时、孵化后期结束时各照蛋一次,从而剔除死精蛋。

注:

无精蛋的判定标准是(此为公知的常规技术):利用照蛋器照蛋锐端,若种蛋内发亮,只看到淡黄色的影子,确定为无精蛋;

死精蛋的判定标准是(此为公知的常规技术):

在孵化前期,利用照蛋器照蛋锐端,可以看到眼点蛋面占整个蛋面的五分之四,色泽鲜红是正常的受精蛋,但蛋内浑浊、有血圈、血块儿的为死精蛋;

在孵化中期,用照蛋器对着种蛋的锐端;血管在蛋的锐端部分聚拢是正常的受精蛋,但气室比较模糊,胚胎呈现黑团状的为死精蛋;

在孵化后期,用照蛋器对着种蛋的锐端,已经看不到发亮的部分,看见钝端紧贴气室有一条1厘米宽左右的红带,是正常的受精蛋;但如果带不是红色的,则为死精蛋。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2)的孵化过程中,需要保证孵化室通风顺畅,每小时更换整个孵化室体积70±10%的空气。

注:通风用的空气无需消毒,自然空气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当种蛋被移入降温室进行降温的同时,对孵化室进行换气(使用排风扇等工具迅速更换孵化室的空气),从而确保孵化室内的空气被全部更换;并确保降温后的种蛋需回归孵化室时,孵化室的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和湿度。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孵化室为培养箱或蛋窝。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孵化期间还设置了称重:

孵化期间定时对种蛋进行称重并记录(用感量为0.1g的天平称取种蛋重量),称重时间为上午9时~10时;种蛋当日失重率=(前一天胚蛋重—当日胚蛋重)/前一天胚蛋重*100%;

种蛋当日失重率为0.55%~0.70%时,判定种蛋孵化属于正常状态;

当种蛋当日失重率>0.70%或<0.55%,判定种蛋孵化属于出现问题,对该种蛋作剔除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当种蛋当日失重率为0.60%~0.65%时,无需调节孵化室所处孵化期的相对湿度;

当0.55%≤当日失重率<0.60%,将上述种蛋放回至孵化室内时,孵化室内的湿度选择其所处孵化期对应湿度的下限值,具体为: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为55%~56%;

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9%~59.5%;

孵化后期,相对湿度为64~64.5%;

落盘期,相对湿度为70%~71%;

当0.65%<当日失重率≤0.70%,将上述种蛋放回至孵化室内时,孵化室内的湿度选择其所处孵化期对应湿度的上限值,具体为: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为58%~59%;

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9.5%~60%;

孵化后期,相对湿度为65.5~66%;

落盘期,相对湿度为74%~75%。

在本发明的种蛋孵化过程中,以变温孵化为主,在保证设定温度、湿度情况下,通风要顺畅,前高后低逐步降低温度,前低后高逐步提高湿度。

孵化期间应照蛋检验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区别无精蛋、受精蛋、死精蛋,从而剔除无精蛋和死精蛋,使合格种蛋进行孵化。

由于孵化后期种蛋内雏鹅呼吸作用增强,产热增加,所以需要进行人工凉蛋、补湿;即,需要将种蛋在设定的时间内置于降温室进行人工降温(补湿),降温(补湿)完毕后,再将种蛋放回至孵化室内。后期凉蛋时的喷水,在利用小水滴自然蒸发带走种蛋多余热量的同时还起到补充种蛋孵化湿度的作用。凉蛋目的一是及时散发种蛋多余的热量,二是更换种蛋内的新鲜的空气。在凉蛋过程不可过度凉蛋,否则将出现种蛋内雏鹅发育减缓、停止发育、甚至死亡等现象。

除了当种蛋被移入降温室进行降温时、需要对孵化室进行强力换气,除此以外的其他时间内,孵化室内的空气按照设定的换气量与外界空气缓慢流通,不进行剧烈更换,以保证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

本发明称重的目的是为了监测每日种蛋的蛋重的变化情况,判断种蛋是否正常发育。

本发明设定了优选的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频率,相应的种蛋受精情况检测方法,种蛋发育过程监测方法,还特设了凉蛋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用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大大提高了种蛋的孵化率(孵化率可达到98%,而自然繁育的孵化率仅仅为80%左右),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转蛋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以下案例中,孵化室为常规的培养箱或蛋窝。

实施例1、一种黑天鹅种蛋孵化方法,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种蛋的清洗消毒:

先将种蛋清洗干净;具体为:按照常规技术,用水冲洗种蛋,直至种蛋表面没有鸟粪等污渍,再沥干至不再滴水为止。

在5%新洁尔灭原液中加50体积倍水,配制成新洁尔灭稀释液;

将新洁尔灭稀释液加热至43~50℃,放入清洗干净后的种蛋浸泡4分钟(从而实现种蛋消毒),然后将种蛋捞出晾干至不再滴水为止,得清洗消毒后种蛋;

2)、孵化:

①、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将步骤1)所得的清洗消毒后种蛋放入孵化室内:

第1~12天为孵化前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8~38.5℃,相对湿度为56%~58%;

孵化前期结束~第19天为孵化中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7.5~37.8℃,相对湿度为59~60%;

孵化中期结束~第27天为孵化后期,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7.3~37.8℃,相对湿度为64.5~65.5%;

孵化后期结束~雏鹅出壳为落盘期(雏鹅出壳一般为第39天左右),控制孵化室内的温度为36.8~37.1℃,相对湿度为71%~74%。

在孵化前期起始时进行照蛋,从而剔除无精蛋;即,仅仅对受精蛋进行孵化处理;

在在孵化前期进行至一半时间、孵化前期结束时、孵化中期结束时、孵化后期结束时各照蛋一次,从而剔除死精蛋;

无精蛋的判定标准是(此为公知的常规技术):利用照蛋器照蛋锐端,若种蛋内发亮,只看到淡黄色的影子,确定为无精蛋;

死精蛋的判定标准是(此为公知的常规技术):

在孵化前期,利用照蛋器照蛋锐端,可以看到眼点蛋面占整个蛋面的五分之四,色泽鲜红是正常的受精蛋,但蛋内浑浊、有血圈、血块儿的为死精蛋;

在孵化中期,用照蛋器对着种蛋的锐端;血管在蛋的锐端部分聚拢是正常的受精蛋,但气室比较模糊,胚胎呈现黑团状的为死精蛋;

在孵化后期,用照蛋器对着种蛋的锐端,已经看不到发亮的部分,看见钝端紧贴气室有一条1厘米宽左右的红带,是正常的受精蛋,但如果带不是红色的,则为死精蛋。

上述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前期~落盘期),需要保证孵化室通风顺畅,每小时更换整个孵化室体积70±10%的空气。通风用的空气无需消毒,自然空气即可。

②、转蛋:

从开始孵化直至第35天,约每2小时转蛋1次,每次转蛋角度为90°,绕长轴转蛋。此后~落盘期结束无需转蛋。

③、凉蛋:

第25天至第31天为前期凉蛋,所述前期凉蛋为:每天午后1点~2点,将种蛋从孵化室内取出放入至21.5±0.5℃的降温室内(降温室保持常规的自然通风即可),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3.5℃时,结束凉蛋(凉蛋时间约为10分钟左右),将结束前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

前期凉蛋结束起至雏鹅出壳时为止为后期凉蛋,所述后期凉蛋为:每天午后1点~2点,将种蛋从孵化室内取出放入至21.5±0.5℃的降温室内(降温室保持常规的自然通风即可),且采用喷雾器对种蛋喷洒22~23℃的消毒后温水,每个种蛋的消毒后温水喷洒量约为3ml;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3.5℃时,结束凉蛋(此条件下,凉蛋时间一般需要20分钟),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如果从喷水开始计时直至20分钟后,种蛋钝端温度还不能降低至23.5℃,则对该种蛋继续喷洒22~23℃后的消毒后温水1ml,直至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3.5℃时(在上述条件下,从再次喷水直至降低至所设定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结束凉蛋;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

控制喷雾器的出口口径一般约1mm,从而使得落在种蛋表面的小水滴面积最大不超过5mm*5mm。种蛋表面的小水滴自然蒸发,在带走种蛋多余的热量的同时补充种蛋孵化湿度。

雏鹅出壳时间视个体有所区别,一般为第39天左右。

上述水体的消毒为常规技术,例如可以将水煮沸后从而实现消毒,再降温至22~23℃,得22~23℃的消毒后温水。

④、孵化室换气:

当种蛋被移入降温室进行降温的同时(前期凉蛋或者后期凉蛋),对孵化室进行换气(使用排风扇等工具迅速更换孵化室的空气),使新鲜空气快速进入孵化室内,从而确保孵化室内的空气被全部更换;并确保降温后的种蛋需回归孵化室时,孵化室的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和湿度。

除此以外的其他时间内,孵化室内的空气按照设定的换气量与外界空气缓慢流通,不进行剧烈更换,以保证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

换气(通风)用的空气无需消毒,自然空气即可。

⑤、称重:

孵化期间定时对种蛋进行称重并记录,用感量为0.1g的天平称取所有胚蛋重量,称重时间为上午9时~10时;种蛋当日失重率=(前一天胚蛋重—当日胚蛋重)/前一天胚蛋重*100%。

称重的目的是为了监测每日种蛋的蛋重的变化情况,判断种蛋是否正常发育。

当种蛋当日失重率>0.70%或<0.55%,判定种蛋孵化属于出现问题,对该种蛋作剔除处理。

种蛋当日失重率为0.55%~0.70%时,判定种蛋孵化属于正常状态;进一步具体为:正常状态的优选失重率为0.60%~0.65%,

因此,

当0.55%≤当日失重率<0.60%,将上述种蛋放回至孵化室内时,孵化室内的湿度选择其所处孵化期对应湿度的下限值,具体为: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为55%~56%;

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9%~59.5%;

孵化后期,相对湿度为64~64.5%;

落盘期,相对湿度为70%~71%;

当0.65%<当日失重率≤0.70%,将上述种蛋放回至孵化室内时,孵化室内的湿度选择其所处孵化期对应湿度的上限值,具体为: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为58%~59%;

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59.5%~60%;

孵化后期,相对湿度为65.5~66%;

落盘期,相对湿度为74%~75%。

所得的孵化率为98%。

种蛋孵化率=(受精蛋总数—出雏蛋总数)/受精蛋总数*100%。

实施例2、将前期凉蛋的降温室温度设定为20.5±0.5℃,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2.5℃时,需要的凉蛋时间约为11分钟;

将后期凉蛋的降温室温度设定为20.5±0.5℃,每个种蛋的消毒后温水喷洒量约为3ml;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2.5℃时,结束凉蛋,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如果从喷水开始计时直至20分钟后,种蛋钝端温度还不能降低至22.5℃,则对该种蛋继续喷洒22~23℃消毒后的温水1ml,直至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2.5℃时,结束凉蛋;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的孵化率为97%。

实施例3、将前期凉蛋的降温室温度设定为22.5±0.5℃,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4.5℃时,需要的凉蛋时间约为9分钟。

将后期凉蛋的降温室温度设定为22.5±0.5℃,每个种蛋的消毒后温水喷洒量约为4ml;当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4.5℃时,结束凉蛋,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如果从喷水开始计时直至20分钟后,种蛋钝端温度还不能降低至24.5℃,则对该种蛋继续喷洒22~23℃消毒后的温水2ml,直至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4.5℃时,结束凉蛋;将结束后期凉蛋后的种蛋放回孵化室内。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的孵化率为97.5%。

实施例4、将实施例1的转蛋角度由90°改成180°;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98%。

对比例1-1、将实施例1中的转蛋时间由“从开始孵化直至第35天”改成常规的“从开始孵化直至第孵化后期结束(即,第27天)”,转蛋频率、角度保持不变;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92.3%。

对比例1-2、将实施例1中的转蛋频率由“每2小时转蛋1次”改成常规的“每10小时转蛋1次”;转蛋时间、角度保持不变;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85%。

对比例2、将实施例1步骤2)中“孵化前期、孵化中期、孵化后期、落盘期”的温度/相对湿度相应的改为如下所示:

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前期~落盘期),制孵化室内的温度均为36±1℃(恒温孵化);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为65%~70%;

孵化中期,相对湿度为60%~65%;

孵化后期,相对湿度为70%~75%;

落盘期,相对湿度为75%~80%;

且相应取消实施例1步骤2)中“每日称重检测后的相应剔除处理和对相应孵化期的湿度调节处理”;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的孵化率为86.1%。

对比例3、取消实施例1步骤2)中“每日称重检测后的相应剔除处理和对相应孵化期的湿度调节处理”;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91%。

对比例4、将实施例1步骤1)中“利用新洁尔灭稀释液浸泡种蛋”改成利用常规的百毒杀消毒液(0.03%的浓度)进行种蛋的浸泡;浸泡时间不变;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89%。

对比例5-1、取消实施例1后期凉蛋中的喷水,降温室温度保持不变;直至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3.5℃(此时所需时间大大超过30分钟),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83.9%。

对比例5-2、取消实施例1取消后期后期凉蛋中的喷水,且将降温室温度改成19~20℃;直至种蛋钝端温度降低至23.5℃(约为5分钟),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所得的孵化率为83%。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