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4996发布日期:2019-05-10 23:3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



背景技术:

鸡只在饲养过程中,当面临夏季高温时,鸡舍温度会升高,对鸡只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鸡舍进行降温,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湿帘对鸡舍进行降温,即在风机的配合运行时,鸡舍内形成负压,迫使鸡舍外的空气从湿帘上多孔湿润的表面通过,与舍内热量混合后,从而达到降低鸡舍内温度的效果。

但是,湿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水质也开始变差,水中有害病原微生物增多,持续使用后,会使得病原微生物在湿帘的作用下进入到舍内,为鸡群健康造成威胁。此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空气的蒸发也较大,这样鸡舍内的湿度也随之加大,开始鸡舍的温度略有降低,后续随着湿度的增加,湿帘中水的蒸发就越来越不明显,效果也变得不佳,此外,湿度的增加也造成了鸡只体温的增加,引起鸡只的不适感,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鸡只死亡。因此,为了在保证鸡舍空气清新的同时,还要避免因湿度过高引起鸡只身体散热不佳的问题,需要对传统湿帘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解决了如何在使鸡舍空气清新的同时,还要避免因湿度过高引起鸡只身体散热不佳的技术问题,本装置不仅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还保证了鸡舍的空气清洁,同时也使得鸡舍的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维持了鸡只体内湿度的平衡。

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湿帘组件、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底部的蓄水池、与所述蓄水池一侧连接且用于向所述湿帘组件顶端喷水的气液混合泵、与所述蓄水池另一侧连接的臭氧发生器以及设置在鸡舍内并与所述湿帘组件连接的湿度控制装置;

所述湿帘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湿帘、过滤网和防尘网,所述防尘网、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湿帘从鸡舍外向鸡舍内依次设置,所述湿帘紧贴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过滤网紧贴所述防尘网设置;

所述湿帘组件通过支撑座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端,所述湿度控制装置顶端伸出所述鸡舍外侧设置。

通过臭氧发生器,将臭氧通入蓄水池内,蓄水池内充满臭氧,在气液混合泵的作用下,水与臭氧混合,并被抽到湿帘上端,向湿帘内通水,通过湿帘将臭氧水蒸汽散逸到鸡舍的各个地方。臭氧对湿帘用水进行有效消毒,可防止湿帘内微生物的聚积繁殖,减少由于湿帘运行而使得病原微生物进入鸡舍的机会。进一步地通过湿帘对鸡舍内进行臭氧消毒,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氧化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异味的气体,净化空气,当臭氧水从湿帘中流出后,再次进入蓄水池内,再次在气液混合泵的作用下,通入湿帘,形成一个循环;

随着湿帘工作过程的进行,鸡舍内湿度增加,对鸡只的呼吸造成不利影响,此时利用湿度控制装置的作用,调整鸡舍内的湿度。

所述蓄水池顶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湿帘的底端穿过所述盖板并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部上端,所述防尘网和所述过滤网整体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外侧;

所述湿帘、所述过滤网和所述防尘网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湿帘、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湿帘的四角位置设置有所述螺栓,或,所述湿帘、所述过滤网和所述防尘网通过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与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两端的所述支撑座连接。

湿帘的底部穿过盖板,并设置在蓄水池内部上端,有助于水全部进入蓄水池内,避免湿帘的水散落到蓄水池外部。

所述气液混合泵通过抽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接,一端与所述气液混合泵连接的出水管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湿帘的顶端;

所述湿帘顶端设置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所述漏水管底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阵列通孔,所述漏水管底端设置有挡罩,所述挡罩四周封闭且上下开口,所述阵列通孔设置在所述挡罩内,所述挡罩的底端与所述湿帘的顶端连接;

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漏水管的开口一端连接。

出水管内的水流出来后进入漏水管内,并顺着阵列通孔流入湿帘内,设置挡罩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得臭氧水顺着挡罩内壁向下流动,保证了从漏水管下端流出的水全部进入湿帘内。

所述湿帘远离所述过滤网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用于防止冷风逸散的罩板,所述罩板包括竖直放置的底板和垂直于所述底板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四侧的侧板;

所述罩板两侧的侧板设置有冷风管,所述底板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湿度控制装置连接。

更优地,所述冷风管竖直阵列设置在所述罩板的两侧板上,目的是在湿度控制装置工作之前,用于排出经过湿帘的冷风。

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连通孔连接的通道管、与所述通道管的另一端连通的通道槽、设置在所述通道管内的排气扇、用于控制冷气流量的阻隔机构、用于清除冷风中的湿气的除湿机构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阻隔机构靠近所述通道管并设置在所述通道槽端部,所述除湿机构与所述通道槽连接;

所述通道槽包括底板部、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两侧的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部顶端的盖板部,所述底板部和所述盖板部靠近所述通道管的一端设置成半圆形状,所述底板部和所述盖板部之间设置有半圆形弧形板,所述通道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板相贯通,所述通道槽远离所述通道管的一端阵列设置有通风管。

通过排气扇,将罩板内的冷空气抽进通道管内,冷空气随后进入通道槽内,阻隔机构用于控制冷气流量,随后,湿气在除湿机构的作用下,被排出到鸡舍外,实现了湿度的控制;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的运转。

所述排气扇与水平设置在所述通道管内的水平转轴一端连接,所述水平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连接,与所述主动锥齿轮中心连接的竖直转轴穿过所述通道管,所述竖直转轴与所述阻隔机构连接。水平转轴通过铰接座设置在所述通道管内壁。

通过该结构,实现了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的联动,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同时工作和停止。

所述阻隔机构包括竖直穿过所述底板部和所述盖板部的转轴、竖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圆周阵列板、设置在所述阵列板顶端和底部的封闭板、设置在所述转轴顶端的第二电机,所述转轴中心与所述弧形板的中心重合,所述阵列板的外侧与所述弧形板内侧接触,所述通道管与所述弧形板的贯通孔设置在两个所述封闭板之间,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转轴通过皮带与所述竖直转轴连接,所述通道槽的两个侧板部与所述除湿机构连接。

当湿度传感器感知到,鸡舍内的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便会自动启动,使得电机运转,当湿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电机自动停止,湿度传感器与电机的连接电路属于现有技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除湿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通道槽上端的传送带、水平阵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表面上的木炭、设置在所述传送带顶端的加热板、设置在所述加热板上端的若干凸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外侧的防护组件,所述木炭套在水平放置的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通过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加热板与所述防护组件连接,所述加热板底部紧靠所述传送带顶端的木炭,所述凸透镜的焦距位于所述加热板上;

所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穿过两个所述侧板部上设置的通孔,所述传送带穿过所述盖板部上端设置的通孔,所述通道槽外侧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转轴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在同一电路;

所述传送带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防护组件连接,所述防护组件内还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木炭翻转的翻转组件。

通过凸透镜将加热板加热,加热板为比热较大的金属板,更容易吸收热量,当木炭上升到加热板下端时,加热板上的热量不断的烘烤着木炭,使得木炭上吸收的蒸汽蒸发,木炭变得干燥,并进行下一次循环,更优的,防护组件上端设置有蒸汽管,此时,从木炭上蒸发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逸散到空气中;

设置有翻转组件,使得加热板能够对木炭整个外表面进行加热,使得整个木炭的外表面变得干燥。

所述传送带为t型,所述传送带包括设置在顶端的平直部和设置在底部的竖直部,所述传送带顶部内端设置有平直板,所述平直板设置在所述平直部下端,所述平直板与所述防护组件连接,所述平直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使得传送带弯折成t型的挡柱;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的齿轮、水平设置在所述t型传送带顶端的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木炭同轴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侧面与所述加热板侧面连接,所述齿条和所述加热板均与所述防护组件连接;

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传送带封闭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顶板,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的侧部依次连接,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顶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所述凸透镜,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蒸汽管;

传送带设置成t型的原因是,传送带上端具有平直部,使得木炭能够在传送带上端沿直线运动,木炭与加热板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木炭上水蒸气的蒸发;蒸汽管的作用除了有利于排出蒸汽外,其弯折构型还有利于防雨。

所述防尘网所用材质为尼龙网,所述过滤网采用pm2.5过滤网,为多孔泡棉结构,所述防尘网、所述过滤网的尺寸与湿帘相同。

本发明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设置有湿帘组件,包括湿帘、过滤网和防尘网,过滤网和防尘网有助于将鸡舍外的灰尘、鸡毛等污物阻挡在外,湿帘具有降温作用,使得鸡舍内的温度降低,避免了高温天气对鸡只的伤害;

(2)设置有臭氧发生器,使得臭氧通入蓄水池内,并不断的流入湿帘内,对鸡舍内的空气进行清洁,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氧化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异味的气体,净化空气;

(3)设置有排气扇和阻隔机构,不仅保证了对罩板内的冷空气的抽吸作用,还有利于控制抽吸量,此外,阻隔机构也使得排气扇在不工作时,冷空气只能通过罩板侧部的冷风管排出;

(4)设置有除湿机构,通过木炭的作用,将湿气排出舍外,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避免了利用干燥器使鸡舍干燥的麻烦,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5)设置有凸透镜和加热板对木炭进行加热处理,利用太阳能的作用,使得木炭干燥,节省了能源,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鸡舍用湿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湿帘组件和蓄水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罩板与通道管、通道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气扇与阻隔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除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漏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湿帘组件;1-1、防尘网;1-2、过滤网;1-3、湿帘;2、蓄水池;3、抽水管;4、气液混合泵;5、出水管;6、支撑座;7、臭氧发生器;7-1、臭氧管;8、通道组件;8-1、通道管;8-11、排气扇;8-12、水平转轴;8-13、铰接座;8-14、从动锥齿轮;8-15、主动锥齿轮;8-16、竖直转轴;8-17、皮带;8-2、通道槽;8-21、转轴;8-22、封闭板;8-23、阵列板;9、通风管;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防护组件;12-1、第一护板;12-2、顶板;12-3、第二护板;12-4、木炭;12-5、皮带;12-6、挡柱;12-7、平直板;12-8、齿条;12-9、固定板;13、凸透镜;14、蒸汽管;15、罩板;16、漏水管;16-1、螺栓;16-2、挡罩;16-3、通孔;17、冷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一种鸡舍用湿帘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湿帘组件1、设置在湿帘组件1底部的蓄水池2、与蓄水池2一侧连接且用于向湿帘组件1顶端喷水的气液混合泵4、与蓄水池2另一侧连接的臭氧发生器7以及设置在鸡舍内并与湿帘组件1连接的湿度控制装置;

湿帘组件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湿帘1-3、过滤网1-2和防尘网1-1,防尘网1-1、过滤网1-2和湿帘1-3从鸡舍外向鸡舍内依次设置,湿帘1-3紧贴过滤网1-2设置,过滤网1-2紧贴防尘网1-1设置;

湿帘组件1通过支撑座6设置在蓄水池2上端,湿度控制装置顶端伸出鸡舍外侧设置。

通过臭氧发生器7,将臭氧通入蓄水池2内,蓄水池2内充满臭氧,在气液混合泵4的作用下,水与臭氧混合,并被抽到湿帘1-3上端,向湿帘1-3内通水,通过湿帘1-3将臭氧水蒸汽散逸到鸡舍的各个地方。臭氧对湿帘1-3用水进行有效消毒,可防止湿帘1-3内微生物的聚积繁殖,减少由于湿帘1-3运行而使得病原微生物进入鸡舍的机会。进一步地通过湿帘1-3对鸡舍内进行臭氧消毒,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氧化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异味的气体,净化空气,当臭氧水从湿帘1-3中流出后,再次进入蓄水池2内,再次在气液混合泵4的作用下,通入湿帘1-3,形成一个循环;

随着湿帘1-3工作过程的进行,鸡舍内湿度增加,对鸡只的呼吸造成不利影响,此时利用湿度控制装置的作用,调整鸡舍内的湿度;

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管7-1与蓄水池连接。

参见图2,蓄水池2顶端设置有盖板,湿帘1-3的底端穿过盖板并设置在蓄水池2内部上端,防尘网1-1和过滤网1-2整体设置在蓄水池2外侧;

湿帘1-3、过滤网1-2和防尘网1-1通过螺栓16-1连接,湿帘1-3、过滤网1-2和湿帘1-3的四角位置设置有螺栓16-1,或,湿帘1-3、过滤网1-2和防尘网1-1通过外框架固定连接,外框架与设置在蓄水池2两端的支撑座6连接。

湿帘1-3的底部穿过盖板,并设置在蓄水池2内部上端,有助于水全部进入蓄水池2内,避免湿帘1-3的水散落到蓄水池2外部。

气液混合泵4通过抽水管3与蓄水池2连接,一端与气液混合泵4连接的出水管5其另一端设置在湿帘1-3的顶端;

参见图7,湿帘1-3顶端设置有漏水管16,漏水管16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漏水管16底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阵列通孔16-3,漏水管16底端设置有挡罩16-2,挡罩16-2四周封闭且上下开口,阵列通孔16-3设置在挡罩16-2内,挡罩16-2的底端与湿帘1-3的顶端连接;

出水管5的另一端与漏水管16的开口一端连接。

出水管5内的水流出来后进入漏水管16内,并顺着阵列通孔16-3流入湿帘1-3内,设置挡罩16-2的目的是,一方面,使得臭氧水顺着挡罩16-2内壁向下流动,保证了从漏水管16下端流出的水全部进入湿帘1-3内。

参见图3,湿帘1-3远离过滤网1-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用于防止冷风逸散的罩板15,罩板15包括竖直放置的底板和垂直于底板且分别设置在底板四侧的侧板;

罩板15两侧的侧板设置有冷风管17,底板设置有连通孔16-3,连通孔16-3与湿度控制装置连接。

更优地,冷风管17竖直阵列设置在罩板15的两侧板上,目的是在湿度控制装置工作之前,用于排出经过湿帘1-3的冷风。

参见图3,湿度控制装置包括一端与连通孔16-3连接的通道管8-1、与通道管8-1的另一端连通的通道槽8-2、设置在通道管8-1内的排气扇8-11、用于控制冷气流量的阻隔机构、用于清除冷风中的湿气的除湿机构以及湿度传感器,阻隔机构靠近通道管8-1并设置在通道槽8-2端部,除湿机构与通道槽8-2连接;

通道槽8-2包括底板部、设置在底板部两侧的侧板部以及设置在侧板部顶端的盖板部,底板部和盖板部靠近通道管8-1的一端设置成半圆形状,底板部和盖板部之间设置有半圆形弧形板,通道管8-1的另一端与弧形板相贯通,通道槽8-2远离通道管8-1的一端阵列设置有通风管9。

通过排气扇8-11,将罩板15内的冷空气抽进通道管8-1内,冷空气随后进入通道槽8-2内,阻隔机构用于控制冷气流量,随后,湿气在除湿机构的作用下,被排出到鸡舍外,实现了湿度的控制;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的运转;

通道管和通道槽构成通道组件8。

参见图4,排气扇8-11与水平设置在通道管8-1内的水平转轴8-12一端连接,水平转轴8-12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锥齿轮8-14,从动锥齿轮8-14与主动锥齿轮8-15连接,与主动锥齿轮8-15中心连接的竖直转轴8-16穿过通道管8-1,竖直转轴8-16与阻隔机构连接,水平转轴通过铰接座8-13设置在所述通道管内壁。

通过该结构,实现了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的联动,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同时工作和停止。

阻隔机构包括竖直穿过底板部和盖板部的转轴8-21、竖直设置在转轴8-21上的圆周阵列板8-23、设置在阵列板8-23顶端和底部的封闭板8-22、设置在转轴8-21顶端的第二电机11,转轴8-21中心与弧形板的中心重合,阵列板8-23的外侧与弧形板内侧接触,通道管8-1与弧形板的贯通孔16-3设置在两个封闭板8-22之间,第二电机11与湿度传感器连接;

转轴8-21通过皮带8-17与竖直转轴8-16连接,通道槽8-2的两个侧板部与除湿机构连接。

当湿度传感器感知到,鸡舍内的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便会自动启动,使得电机运转,当湿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电机自动停止,湿度传感器与电机的连接电路属于现有技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在此不再详述。

参见图6,除湿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通道槽8-2上端的传送带、水平阵列设置在传送带表面上的木炭12-4、设置在传送带顶端的加热板、设置在加热板上端的若干凸透镜13以及设置在传送带外侧的防护组件12,木炭12-4套在水平放置的转动轴上,转动轴通过固定座设置在传送带上,加热板与防护组件12连接,加热板底部紧靠传送带顶端的木炭12-4,凸透镜13的焦距位于加热板上;

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驱动转轴8-21,驱动转轴8-21穿过两个侧板部上设置的通孔16-3,传送带穿过盖板部上端设置的通孔16-3,通道槽8-2外侧还设置有与驱动转轴8-21连接的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与第二电机11连接在同一电路;

传送带顶端通过转轴8-21与防护组件12连接,防护组件12内还设置有用于使得木炭12-4翻转的翻转组件。

通过凸透镜13将加热板加热,加热板为比热较大的金属板,更容易吸收热量,当木炭12-4上升到加热板下端时,加热板上的热量不断的烘烤着木炭12-4,使得木炭12-4上吸收的蒸汽蒸发,木炭12-4变得干燥,并进行下一次循环,更优的,防护组件12上端设置有蒸汽管14,此时,从木炭12-4上蒸发的蒸汽通过蒸汽管14逸散到空气中;

设置有翻转组件,使得加热板能够对木炭12-4整个外表面进行加热,使得整个木炭12-4的外表面变得干燥。

传送带为t型,传送带包括设置在顶端的平直部和设置在底部的竖直部,传送带顶部内端设置有平直板12-7,平直板12-7设置在平直部下端,平直板12-7与防护组件12连接,平直板12-7上还设置有用于使得传送带弯折成t型的挡柱12-6;

翻转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上的齿轮、水平设置在t型传送带顶端的齿条12-8,齿轮与木炭12-4同轴连接,齿条12-8与齿轮啮合,齿条12-8侧面与加热板侧面连接,齿条12-8和加热板均与平直板12-7连接;

参见图5,防护组件12包括用于将传送带封闭的第一护板12-1、第二护板12-3和顶板12-2,第一护板12-1和第二护板12-3的侧部依次连接,顶板12-2设置在第一护板12-1和第二护板12-3顶部,顶板12-2上设置有凸透镜13,所述顶板上还设置有蒸汽管;

传送带设置成t型的原因是,传送带上端具有平直部,使得木炭12-4能够在传送带上端沿直线运动,木炭12-4与加热板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木炭12-4上水蒸气的蒸发;蒸汽管的作用除了有利于排出蒸汽外,其弯折构型还有利于防雨。

具体地,齿条侧面与加热板一侧面连接,加热板另一侧面通过竖直放置的固定板12-9与平直板12-7连接。

防尘网1-1所用材质为尼龙网,过滤网1-2采用pm2.5过滤网1-2,为多孔泡棉结构,防尘网1-1、过滤网1-2的尺寸与湿帘1-3相同。

本发明具体工作过程:

通过臭氧发生器7,将臭氧通入蓄水池2内,蓄水池2内充满臭氧,在气液混合泵4的作用下,水与臭氧充分混合,并被抽到湿帘1-3上端,臭氧水进入漏水管16中,由于漏水管16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阵列通孔16-3,同时也由于水流的速度较快,因此水流能够喷向漏水管16的另一端,水能够从漏水管16的每一个方向向下漏水,向湿帘1-3内通水,通过湿帘1-3将臭氧水蒸汽散逸到鸡舍的各个地方。臭氧对湿帘1-3用水进行有效消毒,可防止湿帘1-3内微生物的聚积繁殖,减少由于湿帘1-3运行而使得病原微生物进入鸡舍的机会。进一步地通过湿帘1-3对鸡舍内进行臭氧消毒,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性,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氧化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异味的气体,净化空气,当臭氧水从湿帘1-3中流出后,再次进入蓄水池2内,再次在气液混合泵4的作用下,通入湿帘1-3,形成一个循环;

随着湿帘1-3工作过程的进行,鸡舍内湿度增加,对鸡只的呼吸造成不利影响,此时利用湿度控制装置的作用,调整鸡舍内的湿度;

鸡舍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当鸡舍的湿度达到设定值后,在湿度传感器的作用下,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启动,排气扇8-11、阻隔机构和除湿机构同时开始工作,木炭12-4不断在传送带上上下循环运动,当木炭12-4进入通道槽8-2内后,便会吸收冷空气中的水分子,木炭12-4具有强大吸附能力,有效的将水分吸收进来,随后上升到高处,在凸透镜13和加热板的作用下,迅速干燥,因为加热板为比热较大的金属板,所以能够迅速的将木炭12-4干燥,产生的蒸汽通过设置在顶板12-2上的蒸汽管14,使得蒸汽排出防护组件12外侧。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