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及其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3949发布日期:2020-01-18 03:1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及其套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及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的果实被采摘后,往往只留下树叶,到次年果实成长采摘之前存在较长时间的土地空挡期,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菌菇采收后的菌棒经处理后可作为土壤有机肥料有利于猕猴桃生长,由于两者种植空间和采收的时间可以错开,并且通过独特的架式种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错开农忙时间,并将各自优点有效结合利用,猕猴桃为食用菌提供立体空间,食用菌味猕猴桃提供营养丰富的菌棒废渣有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实现“一亩山,万元钱”的新技术,为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特制作一款适于猕猴桃和食用菌套种的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及其套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包括猕猴桃棚架和食用菌种植架,猕猴桃棚架由若干水平的x轴杆、y轴杆以及竖直的z轴杆构成,x轴杆与y轴杆相互交叉,z轴杆一端连接在x轴杆和y轴杆的交叉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食用菌种植架沿y轴杆以及x轴杆延伸安装在两根z轴杆之间,食用菌种植架上设有至少两根平行于x轴杆用于放置菌棒的菌棒支撑杆。

进一步地,x轴杆相互平行设置,x轴杆之间的间距为0.6-2.4米,y轴杆相互平行设置,y轴杆之间的间距为3-4米,z轴杆高度为0.6-3米可伸缩,若干x轴杆与y轴杆连接组成为一个多层的架子。

进一步地,食用菌种植架上设有w型伸缩杆,菌棒支撑杆两端分别安装在w型伸缩杆的三个顶部交叉处。

进一步地,菌棒支撑杆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圆柱形菌棒的凹面。

进一步地,在最外侧的x轴杆和y轴杆表面设有用于安装遮光透膜的连接装置,遮光透膜和猕猴桃棚架通过连接装置实现拆装。

进一步地,猕猴桃棚架上还设有对菌棒进行的滴灌的滴灌装置。

进一步地,滴灌装置由若干平行于菌棒上方设置的滴灌分支构成,滴灌分支的进水口集成为总进水口,统一注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10月上旬-11月上旬,猕猴桃采摘后,施越冬肥;

步骤二:2月全月,猕猴桃果树春季萌芽追肥;

步骤三:5月下旬-6月中旬,猕猴桃果实膨大期施肥;

步骤四:6月底开始菌菇制种;

步骤五:7月下旬-8月上旬,猕猴桃果实生长后期施肥;

步骤六:7月-8月完成菌菇菌丝培养;

步骤七:9月底前菌菇完成转色;

步骤八:10月-翌年2月菌菇出菇。

进一步地,越冬肥包括食用菌栽培后的菌棒残渣。

进一步地,菌菇出菇后需要进行猕猴桃棚下长菇步骤,当幼蕾经过保温保湿培育2~3d后,幼蕾在1.5~2cm时,就要通过揭开棚架周围薄膜,降低棚内温度,控制温度,给予适当通风,促使菇盖龟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在传统的猕猴桃种植方式中增加了棚架,棚架底部再设置可活动的食用菌种植架,从而猕猴桃分枝沿棚架生长,食用菌种植在棚架下方获得遮阴和保湿的良好生长环境,当猕猴桃采摘完后,施肥,修剪完毕,落叶进入休眠期,食用菌种植架加以遮光透膜覆盖,保温,遮阳滴灌系统支持保水,能够适宜食用菌生长,当进入猕猴桃管理和采摘时节,可活动的食用菌种植架可以收缩并设置w型编织网兜放置菌棒,在不影响食用菌生产的情况下便于猕猴桃管理和采摘。食用菌种植完成后的菌棒可就地处理,用作猕猴桃种植园的肥料,节约劳力和成本,实现生态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实施该技术,每亩猕猴桃增收6000-8000元人民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w型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菌棒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猕猴桃套种食用菌的套种装置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x轴杆1、y轴杆2、z轴杆3、菌棒支撑杆4、w型伸缩杆5、进水口总成6、滴灌分支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所述食用菌以香菇为例,对本方案进行说明,一种猕猴桃套种香菇的套种装置,猕猴桃棚架由若干x轴向、y轴向和z轴向的轴杆组件构成,猕猴桃分支沿棚架攀爬,在猕猴桃棚架底部设置香菇种植架,香菇菌棒放置香菇种植架上,x轴杆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个x轴杆1之间的间距为0.6-2.4米,y轴杆2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个y轴杆2之间的间距为3-4米,z轴杆3高度为0.6-3米可伸缩,若干x轴杆1与y轴杆2连接组成为一个多层的架子。底部的香菇种植架上设有w型的伸缩杆,菌棒支撑杆4两端分别安装在w型伸缩杆5的三个顶部交叉处,在x轴杆1长度为3米,w型伸缩杆5拉伸至最大值的情况下,中间仍有1.8米的宽度作为人行通道,不影响平日农作工作。菌棒支撑杆4上的凹面能够将圆形的菌棒进行定位。

w型伸缩杆5与菌棒支撑杆4所形成的斜面上设有孔径小于6cm×6cm的可降解塑料网或者麻绳编织网,菌棒支撑杆4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圆柱形菌棒的凹面。在w型伸缩杆5为较狭小的情况下,可将菌棒斜放在w型伸缩杆5的可降解塑料网或者麻绳编织网上,这样能够进一步节约菌棒占据空间,留出更多猕猴桃管理操作空间。

另外,在每个菌棒上方均设有滴灌装置,滴灌装置上方为收纳滑槽,使用时,将滑槽铺展,均布在菌棒上方,不使用时,将滑槽收缩,避免影响正常采摘工作。

一种猕猴桃套种香菇的套种方法,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猕猴桃采摘后,施越冬肥,有机肥为主,开沟施入。在树盘周围挖深35cm、宽30~40cm的环沟,施入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包括栽培后香菇菌棒残渣等)和其他有机复合肥,灌水覆土。

春季萌芽追肥(2月全月),施以氮肥为主,菌肥高氮型90kg/亩,复合肥高磷型80kg/亩,生根剂5kg/亩,在树茎挖潜沟施入,并淋灌水。

果实膨大期施肥(5月下旬~6月中旬),红阳猕猴桃花朵大、开花消耗大,此肥关键,应在谢花后一周内立即施入。每株可施入磷酸二氢钾0.25~0.3公斤,施后全园浇水一次。此次肥还能促发新梢,不仅可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还可保护果实以免受日灼伤害。

果实生长后期施肥(7月下旬~8月上旬,温州7月上旬~7月中旬),施速效性磷、钾为主的肥料,喷施磷酸二氢钾800倍稀释,高浓缩复合肥(高钾型)80kg/亩,控制氮肥的施用。

叶面肥,常用叶面肥及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

萌芽期可进行叶面肥的施用,采用喷施,2月中旬~6月中旬隔月施用,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菌菇管理;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搅拌培养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转色期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烘干。

种植时间一般从6月底开始制种,7~8月发菌(菌丝生长约60~70d),9月底以前完成转色,10月至翌年2月出菇,一般4月出菇结束。接种到出菇结束,历时8~10个月。

室内配置培养料首先进行原材料准备;

(1)木屑:柳、杨、桐、桑、槐、果树木和玉米芯、棉籽壳等粉碎后,无霉变粗细适当即可。(2)麸皮: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大片最好。(3)塑料袋:采用15~20cm折幅,厚4~5丝低压高密度聚乙烯食用菌筒袋,耐120℃以上高温,截成长55cm备用。(4)消毒灭菌药物:酒精、甲醛、高锰酸钾、硫磺和来苏尔等。

配料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1%,石灰1%,营养素适量,含水量控制在50~55%,ph值4.5~6,最适宜的ph值5.0~5.5。

按配方和灭菌灶的容量计算,准确称量当天配制的各种原料。先把麸皮、石膏、石灰混合干拌后,再与木屑干拌均匀,同时将营养素等溶于水,然后用水搅拌,一般料水比1:0.7~1。

培养料拌匀后,当天装完灭菌。装袋要求挤紧压实、松紧一致。扎口后擦净袋口部培养料,扎紧扎牢。发现破袋,及时作更换处理。

将袋料川字形在灭菌灶内排列摆放,力争4~5h灶温达到100℃,然后慢火维持18h以上,并在最后2h加大火烧。当袋温降低到60℃时及时出锅。

当袋温降到28℃以下时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或早晨。操作程序是:擦袋消毒→装箱→菌种处理→器械装箱→消毒→打孔接种→封口→出箱摆放。

(1)菌袋堆放:菌袋顺码排放,高1.2~1.5m,排与排之间留人行道,以利通风。(2)合理刺孔增氧:在接种后15d左右,第一次刺孔,每个接种孔周围刺4~6个小孔,孔深1cm。第二次在30d左右,菌丝相互连接时,每个接种孔周围刺8~10个孔。第三次在菌袋全白时,刺20~40个孔,孔深2~3cm。

接种后60~70d就进入转色阶段。此时温度最适为20~24℃,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70~80%,散射光照和新鲜空气。同时,转色期间注意及时排除袋内黄水,防止菌筒腐烂。

出菇管理:(1)催菇:温度10~18℃并有10℃以上温差,空气相对湿度80~90%,菌袋含水量55%左右,有充足氧气和一定散射光。(2)催菇方法:一般采取震动、补水、温差刺激等方法,促使菌袋整批出菇。(3)育蕾:菇蕾长到0.5cm左右时及时将周围薄膜划开2/3,露出菇蕾。同时保持棚内温度在8~18℃,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进行2~3d的育蕾。(4)疏蕾:为培育出优质菇,对过密幼蕾进行合理筛选,每袋最多留7~10朵,每个间距3~4cm。

猕猴桃棚下育花:(1)育花:温度12~16℃,并有10℃以上温差,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散射光照射。(2)育花方法:当幼蕾经过保温保湿培育2~3d后,幼蕾在1.5~2cm时,就要通过揭开棚架周围薄膜,降低棚内温度,控制温度,给予适当通风,促使菇盖龟裂。

采收应掌握菇体成熟度,根据市场要求及时采收。鲜菇销售,要在香菇长至7分熟、菌膜没开裂时采摘,干菇销售,要在香菇长至8成熟,菌盖呈铜锣边时采摘,如遇阴雨天,对没有完全成熟的菌菇,视其大小,及时采摘,防止湿度过大,菌盖表面花纹变色,采摘时将整朵香菇一并采下,不要把小段菇柄残留在菇袋上,以免菇袋发霉污染。

第一茬菇后,培养料失去大量水分和养分,为再次出菇,就应补充水分和养分。补水时要求水温10℃以上,补水后菌袋重为原来的80%左右,补充液配方为营养素150g、白糖200g、水50kg,在补水时用注水器注入。袋栽香菇,要调节好出菇阶段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23℃,湿度控制在90%,菌棒含水量在60%,子实体大量生长时,温度控制在10~18℃,若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应及时通风降温除湿防止烂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