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50034发布日期:2020-03-24 19:5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药及抗生素的滥用,使水产养殖的物体内富集大量的有毒物质及抗生素类成分。这些成分最终都流向餐桌,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难以预测的潜在危害。

鲟鱼是一种具有食用、营养、滋补、保健、药用和观赏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古老鱼类。鲟鱼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北美洲东海岸和环绕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等因素,使鲟鱼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些鲟鱼种类甚至濒临灭绝。为了挽救濒危鲟鱼及满足了市场需求,人工养殖鲟鱼成了市场鲟鱼的“主力军”。鲟鱼个体大,生长速度比较慢,寿命也很长,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环境对鲟鱼的影响非常大。为了让鲟鱼棉受到各种鱼病的侵害及提高鲟鱼的成活率和产量,在饲养过程中会在水体中或饲料中加入各种抗生素或添加剂,在存在鱼病的情况下还会实用大量的鱼药,这不仅污染环境,还使得市场上作为食材的鲟鱼存在危害性,这背离了鲟鱼营养、药用、滋补、保健的初衷,成为一种隐形的“毒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保证鲟鱼营养及其药用、滋补、保健的价值,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在保证鲟鱼健康生长的同时,养殖过程中不施任何农药及抗生素,保证鱼体健康安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修建鱼池:修建水泥池作为鲟鱼养殖池和隔离池,所述隔离池便于将病鱼隔离饲养;所述养殖池和隔离池均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所述隔离池内还配有浸药仓,便于将治疗鱼病的药品浸泡释放到隔离池中,以治疗病鱼;所述养殖池面积不小于60m2,池深不小于2.3m;

2)放养鱼苗:在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中加水深70~80cm,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体长20~30cm或体重150~200g的鲟鱼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的密度为8~15kg/m2

3)饲喂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第三天开始饲喂,前3~5天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1%,每天投喂5次,随后逐渐加大投喂的饲料量,至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5%时,减小投喂次数,每天投喂3~4次;

4)水质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的第二天开始加水,每天加深10~15cm,使池中水深保持在1.8~2.2m;期间每7~10天采用小进小排的方式换水一次,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透明度为30cm以上,水体溶氧量为5.5mg/l以上;

5)病虫害控制: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每天巡检养殖池,及时发现患病的鲟鱼,及时捕捞出投放到隔离池中进行隔离饲养,并在养殖池中泼洒药草浸出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为直径为8~10米的圆形池,池周边设有环形饲料台,池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所述配设的水车式增氧机为1~2台,且在使用前经过消毒处理。

优选的,所述隔离池为直径3~5米的圆形池,池深为1.5~2m;所述浸药仓位于进水口处。

优选的,所述浸药仓内的治疗鱼病的药品包括中药部分和西药部分;所述中药部分为主要部分,包括金银花、三七、黄芪、白术、防风、葛根、藿香、黄连、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龙胆草;所述西药部分包括氟苯尼考和甲硝唑。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药部分按重量份计为:金银花25~35份、三七15~22份、黄芪14~18份、白术20~30份、防风6~11份、葛根13~17份、藿香12~16份、黄连2~6份、龙胆草5~6份、柴胡2~4份、栀子6~8份、黄芩2~6份、龙胆草2~5份;所述按以下重量份计为:氟苯尼考15~20份、甲硝唑35~40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3)中,所述投喂的饲料含有有益菌添加剂,并在发现存在病鱼后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所述中药成分的组成及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金银花20~30g、三七15~20g、黄芪15~18g、葛根粉5~7g、柴胡2~4g;所述有益菌添加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em菌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4)中,所述水质管理可通过培养浮游生物和有益水藻调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5)中,所述隔离饲养为流水饲养,且饲养的饲料中添加针对性治疗鱼病的药物;所述泼洒的药草浸出液的药草组成与隔离池浸药仓中的中药部分一致。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修建隔离池将病鱼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主要通过中药成分治疗及防止鱼病;同时在鲟鱼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和有益菌群,进一步提高鲟鱼的抵抗力及抗病性,避免鲟鱼生病的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环境效益及食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修建鱼池:修建水泥池作为鲟鱼养殖池和隔离池,所述隔离池便于将病鱼隔离饲养;所述养殖池和隔离池均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所述隔离池内还配有浸药仓,便于将治疗鱼病的药品浸泡释放到隔离池中,以治疗病鱼;所述养殖池面积不小于60m2,池深不小于2.3m。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池直径为8米的圆形池,池周边设有环形饲料台,池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所述配设的水车式增氧机为1~2台,且在使用前经过消毒处理。所述的隔离池为直径3米的圆形池,池深为1.5m;所述浸药仓位于进水口处。所述浸药仓内的治疗鱼病的药品包括中药部分和西药部分;所述中药部分为主要部分,包括金银花、三七、黄芪、白术、防风、葛根、藿香、黄连、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龙胆草;所述西药部分包括氟苯尼考和甲硝唑。其中,所述中药部分按重量份计为:金银花25份、三七15份、黄芪14份、白术20份、防风6份、葛根13份、藿香12份、黄连2份、龙胆草5份、柴胡2份、栀子6份、黄芩2份、龙胆草2份;所述按以下重量份计为:氟苯尼考15份、甲硝唑35份。

2)放养鱼苗:在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中加水深70~80cm,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体长20~30cm或体重150~200g的鲟鱼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的密度为8kg/m2

3)饲喂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第三天开始饲喂,前3天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1%,每天投喂5次,随后逐渐加大投喂的饲料量,至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5%时,减小投喂次数,每天投喂3次。

所述投喂的饲料含有有益菌添加剂,并在发现存在病鱼后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所述中药成分的组成及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金银花20g、三七15g、黄芪15g、葛根粉5g、柴胡2g;所述有益菌添加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em菌群。

4)水质管理:通过培养浮游生物和有益水藻调节水质,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的第二天开始加水,每天加深10cm,使池中水深保持在1.8~2.2m;期间每7天采用小进小排的方式换水一次,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透明度为30cm以上,水体溶氧量为5.5mg/l以上。

5)病虫害控制: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每天巡检养殖池,及时发现患病的鲟鱼,及时捕捞出投放到隔离池中进行隔离流水饲养,且在饲养的饲料中添加针对性治疗鱼病的药物;并在养殖池中泼洒药草浸出液,所述泼洒的药草浸出液的药草组成与隔离池浸药仓中的中药部分一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修建鱼池:修建水泥池作为鲟鱼养殖池和隔离池,所述隔离池便于将病鱼隔离饲养;所述养殖池和隔离池均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所述隔离池内还配有浸药仓,便于将治疗鱼病的药品浸泡释放到隔离池中,以治疗病鱼;所述养殖池面积不小于60m2,池深不小于2.3m。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池为直径为9米的圆形池,池周边设有环形饲料台,池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所述配设的水车式增氧机为1~2台,且在使用前经过消毒处理。所述的隔离池为直径4米的圆形池,池深为1.8m;所述浸药仓位于进水口处。所述浸药仓内的治疗鱼病的药品包括中药部分和西药部分;所述中药部分为主要部分,包括金银花、三七、黄芪、白术、防风、葛根、藿香、黄连、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龙胆草;所述西药部分包括氟苯尼考和甲硝唑。其中,所述中药部分按重量份计为:金银花30份、三七20份、黄芪16份、白术25份、防风8份、葛根15份、藿香14份、黄连4份、龙胆草5.5份、柴胡3份、栀子7份、黄芩4份、龙胆草3份;所述按以下重量份计为:氟苯尼考18份、甲硝唑37份。

2)放养鱼苗:在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中加水深70~80cm,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体长20~30cm或体重150~200g的鲟鱼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的密度为11kg/m2

3)饲喂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第三天开始饲喂,前4天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1%,每天投喂5次,随后逐渐加大投喂的饲料量,至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5%时,减小投喂次数,每天投喂4次。

所述投喂的饲料含有有益菌添加剂,并在发现存在病鱼后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所述中药成分的组成及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金银花25g、三七18g、黄芪16g、葛根粉6g、柴胡3g;所述有益菌添加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em菌群。

4)水质管理:通过培养浮游生物和有益水藻调节水质,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的第二天开始加水,每天加深12cm,使池中水深保持在2m;期间每8天采用小进小排的方式换水一次,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透明度为30cm以上,水体溶氧量为5.5mg/l以上。

5)病虫害控制: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每天巡检养殖池,及时发现患病的鲟鱼,及时捕捞出投放到隔离池中进行隔离流水饲养,且在饲养的饲料中添加针对性治疗鱼病的药物;并在养殖池中泼洒药草浸出液,所述泼洒的药草浸出液的药草组成与隔离池浸药仓中的中药部分一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一种无公害鲟鱼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修建鱼池:修建水泥池作为鲟鱼养殖池和隔离池,所述隔离池便于将病鱼隔离饲养;所述养殖池和隔离池均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配有水车式增氧机;所述隔离池内还配有浸药仓,便于将治疗鱼病的药品浸泡释放到隔离池中,以治疗病鱼;所述养殖池面积不小于60m2,池深不小于2.3m。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池直径为10米的圆形池,池周边设有环形饲料台,池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所述配设的水车式增氧机为1~2台,且在使用前经过消毒处理。所述的隔离池直径为5米的圆形池,池深为2m;所述浸药仓位于进水口处。所述浸药仓内的治疗鱼病的药品包括中药部分和西药部分;所述中药部分为主要部分,包括金银花、三七、黄芪、白术、防风、葛根、藿香、黄连、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龙胆草;所述西药部分包括氟苯尼考和甲硝唑。其中,所述中药部分按重量份计为:金银花35份、三七22份、黄芪18份、白术30份、防风11份、葛根17份、藿香16份、黄连6份、龙胆草6份、柴胡4份、栀子8份、黄芩6份、龙胆草5份;所述按以下重量份计为:氟苯尼考20份、甲硝唑40份。

2)放养鱼苗:在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池中加水深80cm,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体长30cm或体重200g的鲟鱼苗放入养殖池中,放养的密度为15kg/m2

3)饲喂管理: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第三天开始饲喂,前5天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1%,每天投喂5次,随后逐渐加大投喂的饲料量,至每次投喂饲料量为鲟鱼体重的5%时,减小投喂次数,每天投喂4次。

所述投喂的饲料含有有益菌添加剂,并在发现存在病鱼后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所述中药成分的组成及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金银花30g、三七20g、黄芪18g、葛根粉7g、柴胡4g;所述有益菌添加剂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em菌群。

4)水质管理:通过培养浮游生物和有益水藻调节水质,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的第二天开始加水,每天加深15cm,使池中水深保持在2.2m;期间每10天采用小进小排的方式换水一次,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透明度为30cm以上,水体溶氧量为5.5mg/l以上。

5)病虫害控制:自鲟鱼苗投放入养殖池后每天巡检养殖池,及时发现患病的鲟鱼,及时捕捞出投放到隔离池中进行隔离流水饲养,且在饲养的饲料中添加针对性治疗鱼病的药物;并在养殖池中泼洒药草浸出液,所述泼洒的药草浸出液的药草组成与隔离池浸药仓中的中药部分一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