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丹参连作障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228发布日期:2020-05-22 16:25阅读:1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丹参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丹参连作障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四川中江县是我国丹参的主要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丹参的人工栽培始于四川中江县,但是丹参忌连作,连作导致丹参地上部分生长矮小、根系生长势弱、根内部发黑腐烂和畸形,并有裂根现象。随着丹参连作年限增加,还伴随土壤酸化、盐渍化和土壤板结等土地退化问题。并且,土传病害严重,丹参频频出现根腐病、枯萎病、红叶病、罹病等主要的病害。这直接危害下茬植株生长,使其活性成分降低,根系外观畸形,造成商品率低,严重影响丹参质量,威胁到丹参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丹参与生姜轮作是中江县当地常采用的一种轮作系统,以防止丹参连作障碍发生,轮作模式易于实施,丹参根段成活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丹参连作产生的土壤退化问题。但是轮作后种植下茬丹参,根部细而短,且仍会发生根结线虫或根腐病等。此外,丹参-生姜轮作期间休耕期长,土地闲置,浪费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作后种植下茬丹参,容易发生根结线虫或根腐病,且休耕期长,土地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除丹参连作障碍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丹参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月中旬收获丹参,将丹参根和残茬都清理干净,将土壤起垄混肥;

s2.3月上旬,施基肥,种植生姜,9月上旬收获;

s3.9月中旬,清理土壤中的生姜残茬,将玉米秸秆粉或麦麸按照每公顷18-23t翻耕入土,灌溉土壤后覆盖地膜,至土壤中无刺激性气味逸出,撤膜排水,晾干;

s4.11月中旬,将土壤起垄混肥;

s5.12月上旬,种植丹参幼苗。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快速提升丹参种植的土壤肥力,采用强还原土壤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短时间内创造强烈的土壤还原环境,利用反硝化反应以消除积累在土壤中的硝酸盐,生成硫化氢等还原性硫化物而脱除硫酸盐,从而达到脱盐目的;利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oh-以中和土壤酸性;短时间内强烈的氧化还原条件转变及还原环境中生成的h2s等物质可抑制甚至杀灭土传病原微生物;有机物料转化生成的土壤有机质将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消除土地退化造成的丹参连作障碍问题,在实现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减少杀菌剂和农药化肥的施量,环保无污染,增加丹参产量和质量,为丹参产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技术保障。

进一步地,步骤s1中亩施12-18kg脲素,18-25kg复合肥,施肥后,以垄长6-9m,垄宽0.8-1.0m、垄高12-18cm、垄距23-26cm起垄,垄平;优选为亩施15kg脲素,25kg复合肥,施肥后,以垄长7.5m,垄宽0.9m、垄高15cm、垄距25cm起垄,垄平;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摩尔比为16:8-10:10-12,优选为16:8:1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基肥为脲素12-18kg/亩和复合肥18-25kg/亩;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摩尔比为16:8-10:10-12,优选为16:8:10。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玉米秸秆粉或麦麸为破碎后的玉米秸秆或麦麸,粒径小于2mm。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灌溉土壤至最大田间持水量;翻耕深度以耕作层为准。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地膜厚0.3-0.4mm,用土压实两侧,处理14-30d至土壤无刺激性气味逸出。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晾7-9d。

进一步地,步骤s4中亩施8-12kg脲素,8-12kg氮肥,18-23kg复合肥,施肥后,以垄长6-9m、垄宽0.9-1.2m、垄高28-33cm、垄距28-32cm起垄,垄平;优选为亩施10kg脲素,10kg氮肥,20kg复合肥,施肥后,以垄长7.5m、垄宽1.0m、垄高30cm、垄距30cm起垄,垄平;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摩尔比为16:8-10:10-12,优选为16:8:10。

进一步地,步骤s5中采用根段繁殖法种植丹参幼苗。

进一步地,根段繁殖法具体为:选取根粗壮、生长健壮无病害根段,5-7cm高,以株距15-20cm,行距20cm,将根段定植浇水,并用2cm土壤覆盖。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优势经济作物生姜与丹参进行轮作,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合理有效地利用生姜与下茬丹参种植休闲期进行强还原处理,该休闲期(9月中旬)气温高,土壤处理基本处于均温25℃左右及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高易于秸秆降解,从而达到缩短处理时间和充分发挥其有效性;且强还原处理过程未添加任何化学药品,仅施用当地农作物副产品-玉米秸秆或麦麸,不仅减少秸秆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也能实现农作物废弃的资源化利用;在传统单一的轮作模式期间增加强还原处理,可调节土壤养分条件和杀灭土传病原菌,为下茬丹参生长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为丹参产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技术保障;

3、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丹参产量及品质,控制了植株的发病率,显著改善丹参品质,促进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消除连作障碍,减少病虫侵染危害,有效提高丹参的产量,避免了连作导致的产量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除丹参连作障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1月中旬收获丹参,刨出丹参根并清除丹参残茬,将土壤起垄,亩施15kg脲素,25kg复合肥,平衡施肥后,以垄长7.5m、垄宽0.9m、垄高15cm、垄距25cm起垄,垄平;

(2)3月初施基肥,种植生姜,9月份收获;

(3)9月中旬清理土壤中生姜残茬,利用旋耕机将加工为粒径小于2mm的粉末状的玉米秸秆粉均匀翻入土中,翻耕深度以耕作层为准。

(4)9月中旬-10月中旬用水灌溉土壤至饱和并覆盖0.3mm塑料膜,处理15d,土壤中无刺激性气味逸出,然后撤膜排水晾干;灌溉土壤至水层高于土层,地膜用土压实两侧。

(5)11月中旬,将土壤起垄,亩施施10kg脲素,10kg氮肥,20kg复合肥,平衡施肥后,覆盖地膜并打孔,采用根段繁殖法种植下茬丹参幼苗;12月初选取根粗壮、生长健壮无病害根段,约6cm高,以株距16cm,行距20cm,将根段定植浇水,并用2cm土壤覆盖,准备种植下茬丹参幼苗。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收获后的地块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种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收获后的地块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种植。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收获后的地块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种植。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收获后的地块上,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种植。

对比例1

按实施例1的方法对丹参进行栽培,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步骤(3)和(4)的处理。

对比例2

在实施例1收获后的地块上继续种植丹参,不同之处在于不与生姜轮作。

对比例3

在实施例1收获后的地块上继续种植丹参,不同之处在于不与生姜轮作,与玉米轮作。

对比例4

在实施例1收获后的地块上继续种植丹参,不同之处在于不与生姜轮作,与红薯轮作。

对比例5

在实施例1收获后的地块上继续种植丹参,不同之处在于不与生姜轮作,与红薯轮作,且不进行步骤(3)和(4)的处理。

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2和5及对比例1-5方法栽培所得丹参性质表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丹参产量及品质,有效控制了植株的发病率,显著改善丹参品质,促进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消除连作障碍,减少病虫侵染危害,提高丹参的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