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207发布日期:2020-05-22 16:2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是全世界总产量较高的农作物,在扩大种植规模时,为了维持高产量,一般都是靠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控制玉米的虫害;以及长期不合理的大量施肥,导致土壤中营养成分失衡,土壤中的利用率不断下降。这种种植方法不仅加大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导致农民收益减少,往往玉米中残余有害物质,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食用玉米时危害人身健康。

因此,急迫寻求一种安全可靠、高产量和低虫害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种植方法,以解决玉米产量低、虫害高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草木灰和壤土进行育苗;

用旋耕机将种植地整平整细,再按3.5米宽分厢作畦,开围沟、腰沟和厢沟,在厢面上按70cm行距开定植沟;

在所述定植沟中,按每亩撒施50kg第一复合肥作基肥,覆一层土,土面喷除草剂;

在所述种植地上灌跑马水保墒;

待苗长到3叶1心至4叶期时,将育苗后的幼苗带土移栽,浇定值水,按每亩施15kg尿素,提苗肥,到8叶展开时,按每亩施40kg第二复合肥;进入日常养护。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肥中的氮的质量百分数为15%、磷的质量百分数为15%、钾的质量百分数为15%;

第二复合肥中的氮的质量百分数为15%、磷的质量百分数为15%、钾的质量百分数为15%。

优选地,所述将育苗后的幼苗带土移栽的步骤中,种植密度为2700株/亩~3850株/亩。

优选地,种植时间为7月或8月。

优选地,日常养护过程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或芸苔素内酯。

优选地,所述草木灰和壤土的体积比为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草木灰和壤土作为营养土,进行育苗,育苗效果好,且草木灰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容易推广应用;育苗后,将幼苗带土移栽,育苗移栽的缺蔸率、空秆率、倒伏率较低;生产效益高;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次施肥,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当施肥用量不足时,增加施肥量会有较好的增产作用,但当施肥过量时,植株旺长影响光照会导致减产,及时保证幼苗的生长。本发明所述的玉米种植方法安全可靠、高产量和低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采用草木灰和壤土进行育苗;

s02、用旋耕机将种植地整平整细,再按3.5米宽分厢作畦,开围沟、腰沟和厢沟,在厢面上按70cm行距开定植沟;

s03、在所述定植沟中,按每亩撒施50kg第一复合肥作基肥,覆一层土,土面喷除草剂;

s04、在所述种植地上灌跑马水保墒;

s05、待苗长到3叶1心至4叶期时,将育苗后的幼苗带土移栽,浇定值水,按每亩施15kg尿素,提苗肥,到8叶展开时,按每亩施40kg第二复合肥;进入日常养护。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壤土可以为菜园壤土。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草木灰和壤土作为营养土,进行育苗,育苗效果好,且草木灰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容易推广应用;育苗后,将幼苗带土移栽,育苗移栽的缺蔸率、空秆率、倒伏率较低;生产效益高;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分次施肥,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当施肥用量不足时,增加施肥量会有较好的增产作用,但当施肥过量时,植株旺长影响光照会导致减产,及时保证幼苗的生长。本发明所述的玉米种植方法安全可靠、高产量和低虫害。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肥中的氮的质量百分数为15%、磷的质量百分数为15%、钾的质量百分数为15%;第二复合肥中的氮的质量百分数为15%、磷的质量百分数为15%、钾的质量百分数为15%。保证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有利于植株增产;同时控制其含量,防止造成施肥过度。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在按每亩施40kg第二复合肥后,在植株间埋施一次复合肥,用于攻秆壮穗。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育苗后的幼苗带土移栽的步骤中,种植密度为2700株/亩~3850株/亩。

作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采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沪紫黑糯1号作为种植的实验对象,在永州地区进行种植,实验共分六组a~f组;

其中,a(80cm×25cm,3335株/亩)表示,80cm×25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80cm×30cm,2779株/亩)表示,80cm×30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c(70cm×25cm,3811株/亩)表示,70cm×25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d(70cm×30cm,3176株/亩)表示,70cm×30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e(60cm×25cm,4447株/亩)表示,60cm×25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f(60cm×30cm,3706株/亩)表示,60cm×30cm的面积内种植一株玉米幼苗。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生长状况与抗性比较的结果,见表1所示。

表1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生长状况与抗性比较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有增大的趋势;空秆率和倒伏率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组的株高和穗位高最矮,分别为162cm、63cm,植株茎秆粗壮,空秆率和倒伏率分别为1.1%和0.8%;

e组的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别为179cm、77cm;植株茎秆偏细,空秆率和倒伏率分别是8.5%和11.2%;因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偏弱,不利于喷药,病虫害较重。

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产量与果穗商品性比较结果,见下表2:

表2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与果穗商品性比较

当种植密度由2779株增加到3811株,产量递增,当种植密度扩大为4447株/亩时,亩产742.8kg/亩,减产明显。

c组和f组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d组和e组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组之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亩产为813.4kg,低于c组和f组,明显高于b组、d组和e组。单穗重以b组最重,去苞叶后重达224.0g,e组的单穗重量最轻,为150.3g,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单穗重量逐渐减轻,a组、b组、c组、d组、f组之间的单穗重无显著性差异,它们与e组之间单穗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秃尖长度看,b组的秃尖长0.5cm,最短,e组的秃尖长2.8cm,最长,a组、b组、c组、d组、f组之间秃尖长差异不明显,它们与e组的秃尖长差异明显。从籽粒着生整齐饱满度来看,a组、b组与d组果穗籽粒着生整齐饱满,无缺粒现象,c组与f组个别果穗籽粒着生有缺粒现象,e组果穗籽粒着生缺粒严重,部分果穗形状不正。综合评价,a组、b组、c组、d组和f组果穗外观品质均好,e组的果穗外观品质差。

种植密度低,虽外观品质好,但产量偏低,而密度太大,因光照条件不良,影响玉米健康生长,亦严重降低产量与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种植时间为7月或8月。

优选地,所述种植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0日之间的任一时间。

作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采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沪紫黑糯1号作为种植的实验对象,在永州地区进行种植。永州秋季干旱少雨,7月15日至7月30之间,天气炎热,可通过控制水分管理植株的生长,气温逐渐降低,后期的天气对玉米植株的生长影响较大,播期越晚,株高降低越明显。且气温越低,病害较少;气温越高,虫害越重。

本发明实施例中,日常养护过程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或芸苔素内酯。

作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采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沪紫黑糯1号作为种植的实验对象,在永州地区进行种植,小区面积67m2,种植密度75cm×25cm(3811株/亩)。将植株分为四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植株生长性状与抗性比较

表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量与果穗性状比较

根据表3和表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喷洒三十烷醇或芸苔素内酯,能增强植物长势,生长更健壮,株高增高,叶片变大增绿,增强了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增产和提质作用。相比喷施三十烷醇比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效果更好。喷施矮壮素和玉米矮多收,虽然叶色亦增绿,但对植株高度的生长抑制较大,使原本长势居中的沪紫黑糯1号植株变得较矮小,有的植株产生畸型现象,果穗变小,少数果穗籽粒着生不饱满,有歪曲现象,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草木灰和壤土的体积比为3:1。

作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采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沪紫黑糯1号作为种植的实验对象,在永州地区进行种植,播种前将种子浸泡8小时,置于室内自然发芽,待芽长0.5-1.0厘米时点入盘穴营养土里,播种深度为1.5厘米,将营养土浇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用竹片和遮阳网搭建遮阳小拱棚。出苗后,早晚揭开遮阳网,强光时段盖上遮阳网,遇叶片缺水萎蔫及时撒水,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待玉米苗长至3叶1心时,选长势一致的苗带土定向移栽,各营养土苗设计对应的栽培小区,小区面积为67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种植密度为80cm×25cm。

共设4个营养土配方处理:第一组:草木灰:壤土按体积比为1:1;第二组:草木灰:壤土按体积比为2:1;第三组:草木灰:菜园壤按体积比为3:1;第四组:菜园土和钙镁磷肥,其中钙镁磷肥和菜园土的体积份数比为100:2。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不同配方营养土育苗沪紫黑糯1号玉米苗期生长状况比较

表6不同配方营养土育苗沪紫黑糯1号植株生长与产量比较

由表5和表6可知:4种不同配方营养土育苗,其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从出苗率看,第三组处理由于土壤疏松透气,出苗率最高,为98.2%,出苗整齐一致;第四组处理土壤易板结,出苗率最低,为85.7%,且出苗极不整齐;第一组和第二组处理的土壤板结情况介于第三组和第四组之间,出苗率分别为92.4%、96%。随着草木灰比例的增加,出苗率随之增高。从保湿性、根系量和抗旱性分析,草木灰比例越高,营养土的保湿性越好,植株的根系越发达,抗旱性越强。从植株长势来看,第三组处理的植株长势最好,生长健壮,整齐一致;第四组处理的植株长势瘦弱,大小不整齐。长势由好到差的顺序为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第四组。

第三组处理的营养土苗移栽时带土多,栽后不缓苗,来势快,长势好,田间植株生长整齐一致,空秆率为最低的0.9%;第四组处理的营养土苗移栽时易散土,根系带土少,栽后大部分植株出现缓苗现象,植株生长很不整齐,大吃小的现象明显,导致空秆率最高,为6.8%;第一组和第二组处理的营养土苗长势和整齐度介于第三组和第四组处理之间,相对而言,第二组处理要好于第一组处理,第一组与第二组处理的空秆率分别为4.7%和2.3%。从小区鲜穗实收产量(包括苞叶)看,以第三组处理的营养苗定植产量最高,小区产量达91.2kg,第四组处理的营养苗栽后产量最低,小区产量为75.4kg,第一组与第二组处理的营养苗定植后小区产量分别为82.6kg和87kg。

采用100孔穴的塑料育苗盘对秋植沪紫黑糯1号进行育苗移栽,以草木灰与壤土按体积3:1配制营养土,其育苗效果最佳。草木灰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采用该法育苗种植沪紫黑糯1号玉米,是提高其产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值得大面积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