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189发布日期:2020-05-22 16:2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的学名为侧耳,其分布范围广、抗逆性强、容易栽培,人工栽培经济效益高,是重要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各种多糖且热量低的高级食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明显的食疗作用。平菇中所含的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占到12.06~393.69%,氨基酸种类多,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4.02~37.22%。平菇中粗脂肪3.70%,纤维素5.30%;每千克无柄鲜菇总热量为1105-1150焦耳。平菇是世界上十大人工大面积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四种主要食用菌之一。目前,平菇在中国各省市的栽培规模不一,平菇除了以鲜菇供应市场外,还制罐和加工成盐水菇出口国外。

平菇菌丝对钙有很好的富集作用,而平菇在子实体阶段会降低对钙的吸收转化。钙盐的添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平菇生长,不同浓度的ca2+对平菇菌丝体的生长长度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菌丝体的生长速度会在ca2+的某个浓度段呈上升趋势,在某个浓度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并且在某一浓度时停止生长。

不同成分钙盐添加物对平菇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钙盐可直接补足平菇生长的硫、钙等营养元素而且硫酸钙能使气态氮固定成化合态氮,减少平菇培养料中氮元素的损失,并进一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促使培养料中的可溶性磷钾迅速释放,供平菇菌丝有效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提高子实体重量的目的。

平菇(pleurotusostreatus)是一种常见的灰色食用菌,品种较多,而且都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广受大众欢迎的食物。平菇以及其他大多数食用菌还具有一定的医疗及保健功效,所以各国对其在食用与药用价值上的研究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开发。部分发达国家早在很久之前,在平菇栽培和利用的研究中就已经获得了一些较为满意的成果,而且还进行了一些相关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在我国,食用菌的发展与研究相对国外而言,在技术与时间上要落后许多。直到80年代初期,我国的食用菌行业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其中平菇的栽培尤为广泛,是销量可观的食用菌之一。但现阶段我国对平菇的研究多数以产量、质量及营养含量等作为目标,尽管平菇在生产与开发上得到了一些满意的结果,一些相关于平菇的产品,如酱菜、药品,零食等也都相继在市场上出现,然而对于平菇在一些技术与生产上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有关平菇的研发还有很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合适的复合钙盐能够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并可以有效提升食用菌中的钙元素含量,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含量钙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选取高抗品种的菌种,以及玉米芯、玉米秸秆和麸皮碾碎后备用;

步骤二:菌种活化,将选取的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2℃±2℃恒温培养室内培养,且湿度控制在70%±5%,记录菌丝生长情况,直至菌丝长满;

步骤三:制作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以玉米秸秆、玉米芯、麸皮和kh2po4作为底料,并在底料中加入有复合钙盐以形成拌料,其中,按重量份数包含玉米秸秆40-60份,玉米芯30-50份、麸皮5-10份,kh2po40-1份,复合钙盐1-4份;所述拌料与水混合,至拌料中水分含量为70%±5%;

步骤四:接种,将活化的菌种于pda液体培养基质中接种以扩繁备用;

步骤五:培养,将步骤四接种的菌种于拌料进行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培养时间为8-12天,出菇期间将温度控制在19℃±2℃,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保持光照时间在12h/d,并每天通风换气;

步骤六:采收,待子实体菌盖边缘稍稍内卷,菌盖颜色相对变淡,手感紧实,还未弹射孢子前及时采摘,并在采摘时去掉少许培养基,以便后潮出菇。

进一步的,所述pda液体培养基为无琼脂pda液体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钙源为caso4和ca(no3)2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钙源中的caso4和ca(no3)2的含量按重量份数分别为:caso41-3份,ca(no3)20-1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分,所述复合钙源中,caso4为2.5份,ca(no3)2为0.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培养基基质中加入适量的复合钙源,能够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并提升其成分中钙元素的含量,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钙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选取高抗品种的菌种,以及玉米芯、玉米秸秆和麸皮碾碎后备用;

步骤二:菌种活化,将选取的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这里的pda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固体培养基(potatodextroseagar,pda);在22℃±2℃恒温培养室内培养,且湿度控制在70%±5%,记录菌丝生长情况,直至菌丝长满;

步骤三:制作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以玉米秸秆、玉米芯、麸皮和kh2po4作为底料,并在底料中加入有复合钙盐以形成拌料,其中,按重量份数包含玉米秸秆50份,玉米芯40份、麸皮8份,kh2po40.1份,复合钙源:caso4为2.5份,ca(no3)2为0.5份;所述拌料与水混合,至拌料中水分含量为70%±5%;

步骤四:接种,将活化的菌种于无琼脂pda液体培养基质中接种以扩繁备用;

步骤五:培养,将步骤四接种的菌种于拌料进行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培养时间为10天左右,出菇期间将温度控制在19℃±2℃,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保持光照时间在12h/d,并每天通风换气;

步骤六:采收,待子实体菌盖边缘稍稍内卷,菌盖颜色相对变淡,手感紧实,还未弹射孢子前及时采摘,并在采摘时去掉少许培养基,以便后潮出菇。

实验组

实验组共设置8个不同浓度的钙盐配方,其详细参数如表1所示。

对照组

对照组仅添加了2%的caso4。

不同配比的钙盐配方

表1

表1中第一列序号中1-8代表8个不同的实验组,ck代表对照组。

其中,培养料中各种成分的具体添加量如表2所示。

培养料配方

表2

表2中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中的玉米秸秆、玉米芯、麸皮和kh2po4的添加量均相同,且分别为6000g、4800g、980g和12g。

拌料接种阶段:每个配方的干料重均为12kg,含水量为70%,将拌好的料定量(平均称量后在装袋)装入每个料袋中,一个配方装入的干料为200g,每个配方平均装60袋,在高压灭菌锅灭菌120min/121℃。灭菌后的料袋趁热置于接种室冷却,用75%酒精喷洒消毒,待料袋温度下降至常温(28℃)时定量将固体栽培种接入料袋。

不同浓度钙盐下生长的菌丝在生长速度及生长形态均有不同的表现,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钙盐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大:前期日均生长速度介于5.87~6.7mm/d之间,后期日均生长速度介于4.78~5.43mm/d之间,差异较为显著。在菌丝生长前期,除了处理4和处理8,其余合个处理的日均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5日均生长速度最快为6.643mm/d,处理处理2次之为5.36mm/d;在菌丝生长后期,每个处理的日均菌丝生长速度都高于对照组,其中生长最快的是处理6,日均生长速度为5.43mm/d;由此可以看出复合钙添加对平菇菌丝生长阶段的前期影响效果不明显,菌丝生长阶段的后期收不同浓度复合钙影响较大。

不同配比的复合钙对平菇菌丝生长形态也有较大的影响:处理5和处理6相比对照组的菌丝生长旺、菌丝浓密洁白,处理4相比对照组的菌丝长势较弱、菌丝稀疏。

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3

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满袋时间也有较大的影响,处理6的菌丝满带时间最短,袋均满袋时间是24.6d;处理处理5次之,袋均满袋时间是25.1d;满袋时间最长的是处理8,袋均满袋时间为26.7d;处理处理8,其余各处理下的菌袋满袋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综合菌丝满袋时间,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势,处理6生长速度最快,处理5次之。

不同配方对平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处理5、处理6以及处理7的出菇天数最短,都为6天;对照组和其余处理的出菇时间最长,均为7天;通过菌盖直径的横纵比可以看出,此高抗品种的平菇菌盖均为扇贝形状或圆形,且菌盖横直径均大于菌盖纵直径;除了处理1,其余各处理的菇质韧性都较强。参见表3,各处理中,处理5、处理6和处理8的袋均鲜菇重都高于对照组的67.372g,处理6的袋均鲜菇最重为69.24g,处理8次之为68.395g;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7的袋均鲜菇重均低于对照组,最低为处理1的60.032g;同一处理的各袋子实体鲜重相差较大的是处理1和处理6,同一处理的各袋鲜菇重量差别最小的是对照组。综合出菇天数、菌盖形状、菇质及袋均鲜菇重得出处理6的平菇子实体性状最好。

不同配方平菇子实体性状

表4

各处理对平菇子实体在不同潮次的菌盖直径影响结果见表5。菌盖直径最大的是处理3的,处理5和处理1次之,菌盖直径分别为7.512、7.252和7.184;处理4、处理6、处理7以及处理8的菌盖直径均小于对照组的菌盖直径,其中菌盖直径最小的是处理8的6.605cm。各处理的平菇子实体菌盖直径随着出菇潮次的增加均有变大的趋势。各处理下生长的平菇菌盖颜色均为白色,无差别。

平菇子实体菌盖直径

表5

不同处理对平菇产量的影响见表6。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对平菇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处理6的总产量最高,处理5次之,分别为2208.51g和2159.95g;处理1、处理4和处理8的平菇总产量都低于对照组(1945.87g)的总产量,其中总产量最低的是处理8(1682.86g);同一处理的产量随着出菇潮次的增加有明显的减产趋势。

不同处理的平菇产量

表6

微量元素分析表

表7

由表7可知,平菇8个配方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ca元素的含量较大,当caso4.2h2o浓度为2.0%时,ca的含量随ca(no3)2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含量均在4000mg/kg以上,尤以配方4的含量最高,而当caso4为2.5%时,配方5的ca含量高于6、7、8。fe含量最高的是配方3,且由各配方的fe含量变化可知,ca(no3)2浓度的增加对平菇fe含量没有较明显的作用。配方8的mg含量最高,为29.3481mg/kg。当caso4浓度为2.0%时,mg含量大小与ca(no3)2浓度增加成正比。而当caso4浓度为2.5%时,其mg含量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与ca(no3)2浓度变化无关联。平菇mn、as元素含量呈现无规律变化,其含量的大小不受复合钙影响。综上所述,复合钙的浓度对平菇微量元素的含量无太大影响,但含量相对较高。

本实验通过测量8个不同浓度复合钙配方的平菇子实体的营养含量,发现不同复合钙配方的平菇营养含量差异是较为明显的,推测复合钙配方对于平菇的营养积累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这8个配方中,3、4、6,7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最高的是7,含量为0.078mg/g,可能ca(no3)2含量达到1%时,可使平菇的维生素c的积累效果达到最佳。配方3,4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中最高为配方4,含量为194.967mg/g,可推测caso4含量为2.0%时,使ca(no3)2含量控制在1%以上,有利于其蛋白质的积累。各个配方的灰分含量都相对较多,将近占干品的1/3,说明复合钙配方对平菇的营养的积累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各配方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不大,其中配方3、4、5,6含量相对要高一点,推测添加钙对其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不大。各组平菇的脂肪含量在其总营养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各配方脂肪含量均在4.0%以下,属于低脂肪食品。在平菇的微量元素测定中,各配方平菇as的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重金属含量标准[23],属于重金属含量较低的食品。而ca的含量又是所测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一项,这可能与其栽培料添加钙有较大的关系。各配方fe、mn,mg的含量也较高,配方4的as含量最低,且ca、fe、mn,mg的含量高,所以推测caso4含量为2.0%、ca(no3)2含量为1%时,平菇各项微量元素积累较大。

当复合钙配方中caso4含量为2.0%时,除脂肪含量以外,所有营养含量均由ca(no3)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脂肪含量测量中,配方3,4的含量略低于1,2的含量,比较1、2、3,4这4个配方,4(caso42.0%、ca(no3)21.5%)是平菇脂肪含量较低的一个实验组,且营养含量丰富。而当caso4含量为2.5%时,维生素c含量随ca(no3)2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其他营养含量随ca(no3)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在5、6、7,8中,配方5是平菇营养积累相对较高的一个配方。所以,caso4含量为2.0%时,通过增加ca(no3)2含量利于平菇营养积累,而caso4含量为2.5%时,通过增加ca(no3)2含量则不利于平菇营养积累。

所以,平菇的营养生长与复合钙添加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平菇的栽培基质与复合钙浓度的关系,评价最适的平菇的复合钙栽培配方,可以为平菇的生产实践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数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