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1674发布日期:2019-11-05 21:4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分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分解架。



背景技术:

在培育黑水虻虫苗时,传统方法是将黑水虻虫苗放置在培养皿中,平面铺开,因此需要大量的占地面积以供放置培养皿。造成了立体空间的大量闲置,因此,当前亟需一种既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缩小占地面积,也能满足于黑水虻虫苗培养需求的设备。

钢架因其结构简单、牢固等特点被得以广泛应用,但其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承重骨架,桥梁构架或工程构筑物等领域。将模块化框架结构应用到培育黑水虻虫苗上是少之又少,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不同于普通的钢架结构的是,模块化钢架通常由若干个模块单元组成,可以节约大量的占地面积。但是现有的模块化框架存在不容易拆卸,尺寸选择不够灵活等技术问题。例如,定制一个长宽高均为五米的模块化钢架,在一个长宽高均为三米的立体空间内便不能得到适用,这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因此,当前我们亟需一种可拆卸、尺寸选择灵活,而且可以适用于培养黑水虻虫苗的模块化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分解架,其具有可拆卸,尺寸选择灵活,机动性强,能够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约占地面积等特点,而且能够适用于黑水虻虫苗的培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分解架。所述模块化分解架包括模块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块框架中的多个移动分解床,所述模块框架由若干根框架柱和垂直于所述框架柱的框架横梁组成,所述框架柱和所述框架横梁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模块框架被所述框架柱和所述框架横梁分隔成多个模块单元格,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格内设置有上下垂直排列的多个单元层,所述移动分解床设置在所述单元层中;

其中,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且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所述单元层内的所述移动分解床可拆卸连接;

所述移动分解床包括床体框架、设置于所述床体框架上的滑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床体框架上的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位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移动分解床的定位锁件。

优选地,所述床体框架是由多根支撑柱和支撑梁组成的长方形框架,所述床体框架的底面和侧立面设置的金属丝网。

优选地,所述床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金属丝网的多根支撑管。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网为不锈钢丝网。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的外表面套设有PVC外套。

优选地,所述定位锁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分解床头部和尾部的连接环和连接钩;位于第一方向上前后相邻的所述移动分解床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环和/或所述连接钩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床体框架底部两侧长边上的若干个导向轮和单边轮;所述单元层内设置有导轨;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单边轮配合所述导轨使得所述移动分解床能够相对于所述单元层滑进和滑出。

优选地,所述框架柱至少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框架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螺纹通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的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通孔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螺纹孔、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螺栓三者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模块框架包括八个所述模块单元格,八个所述模块单元格分成两排,每个所述模块单元格内设置有七层所述单元层,每个所述单元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移动分解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将框架柱和框架横梁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可以拆卸连接,如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不同的生产规模进行组装拼接,具有模块化分解架可拆卸,机动性强,尺寸选择灵活的有益效果。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分解架解决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将培养皿平面铺开占地面积大的缺陷,具有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约占地面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分解架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分解架的侧视图;

图3是移动分解床的立体图;

图4是移动分解床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图6是框架柱、框架横梁、连接件三者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图7是连接钩和连接环的连接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框架柱 12框架横梁

2移动分解床 21床体框架

22金属丝网 231连接环

232连接钩 24支撑管

251导向轮 252单边轮

31连接件 32螺纹孔

33螺纹通孔 4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分解架。如图1-图3所示,所述模块化分解架包括模块框架以及设置在模块框架中的多个移动分解床2,模块框架由若干根框架柱11和垂直于框架柱11的框架横梁12组成,框架柱11和框架横梁12之间通过连接件31可拆卸连接;模块框架被框架柱11和框架横梁12分隔成多个模块单元格,每个模块单元格内设置有上下垂直排列的多个单元层,移动分解床2设置在单元层中;其中,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且位于同一层的多个单元层内的移动分解床2可拆卸连接;移动分解床2包括床体框架21、设置于床体框架21上的滑动组件以及设置在床体框架21上的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位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移动分解床的定位锁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框架柱11和框架横梁12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可以拆卸连接,如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不同的生产规模进行组装拼接,具有模块化分解架可拆卸,机动性强,尺寸选择灵活的有益效果。同时克服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将培养皿平面铺开占地面积大的缺陷,具有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约占地面积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方向”是指移动分解床2在单元层中其长度所指的方向,即如图1所示移动分解床2的头部朝向。

其中,床体框架21是由多根支撑柱和支撑梁组成的长方形框架,床体框架21的底面和侧立面设置的金属丝网22,金属丝网22能够增加床体的透气性,优选地,金属丝网22为不锈钢丝网,但是其网眼的大小应当有所限定,其网眼应当小于黑水虻虫苗的直径,以防虫苗从金属丝网22漏出。床体框架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金属丝网22的多根支撑管24,支撑管24的外表面套设有PVC外套。

上述中,移动分解床2用于盛放黑水虻虫苗以及培育所述黑水虻虫苗所需的营养物;为了防止金属丝网22脱离移动分解床2,可以利用PE管压边将金属丝网22扣压在床体框架21上。

如图4所示,定位锁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移动分解床2头部和尾部的连接环231和连接钩232;位于第一方向上前后相邻的移动分解床2之间通过连接环231和/或连接钩232连接。其中,单元层中所有的移动分解床2的头部均朝向第一方向。优选地,连接环231和连接钩232均设置为两个。图7具体展示了连接钩232和所接环231的配合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床体框架21底部两侧长边上的若干个导向轮251和单边轮252;单元层内设置有导轨4;导向轮251和单边轮252配合导轨4使得移动分解床2能够相对于单元层滑进和滑出。优选地,床体框架21底部左侧长边上设置有三个导向轮251和四个单边轮252,三个导向轮251分别设置在长边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两个单边轮252位于前部和中部的导向轮251之间,另外两个单边轮252位于中部和后部的导向轮251之间。床体框架21底部右侧亦然。其中,导向轮252的作用是:用于对移动分解床2滑动过程中的方向引导。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柱11至少一端设置有螺纹孔32,框架横梁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螺纹通孔33。其中,连接件31为螺栓。螺栓的外螺纹与螺纹孔32和螺纹通孔33的内螺纹相匹配。螺纹孔32、螺纹通孔33和螺栓三者之间螺纹连接。图6展示了框架柱11和框架横梁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其中两个螺纹通孔33位于框架横梁12的两端,剩余螺纹通孔33位于框架横梁12的两端之间,且框架横梁12上的所有螺纹通孔33间距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模块单元格的数量、单元层的数量、单元层中移动分解床2的数量以及模块单元格的排列方式均可以根据实际的作业条件设定。这里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模块框架包括八个模块单元格,八个模块单元格分成两排,每个模块单元格内设置有七层单元层,每个单元层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分解床2。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分解架的工作步骤:

根据不同的黑水虻虫苗培养规模和实际作业条件需求,拼接组装适当尺寸的模块化分解架,然后将黑水虻虫苗及其所需的营养物按标准计量投放入移动分解床2内,再将移动分解床2推送至单元层中。在培养黑水虻虫苗的过程中可以配套环控设施,使温度、湿度、风速都控制在生产需要的最佳环境下。在虫苗达到生产日期后,再拉出移动分解床2翻到清空,重新投入生产。当实际作业条件变化时,例如原模块化分解架所需的空间变大或者变小。基于模块化分解架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快速的拆卸原模块化分解架,搭建新的模块化分解架投入生产。实现了可拆卸,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约占地面积,尺寸选择灵活的有益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