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682发布日期:2019-08-13 20:2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亚麻作业机械主要包括种子清选机、播种机、拔麻机、脱粒机、翻转脱粒机、翻麻机、打捆机和剥麻机等。

亚麻适时收获是保证亚麻丰产、丰收、提高纤维品质的关键。收获过早,纤维成熟过度,麻茎容易倒青和站杆,降低麻的质量,目前我国拔麻大多采用的是自走式拔麻机和俄罗斯的联合拔麻机。随着亚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亚麻机械化收获时亚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亚麻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牵引式亚麻拔麻机由于其结构和原理的限制,造成了收获的麻铺叠加、麻铺倾斜角度大、根部整齐度差等缺点,给后续机械化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后续无法进行机械化翻麻、脱粒及打捆作业。自走式亚麻拔麻机在亚麻全程机械化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现有技术中的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由于都是机械式传动,而其中的传动变速箱既要完成行走功能,又要完成前动力输出的亚麻拔麻功能和侧动力输出的亚麻输送放铺功能。因此,传动变速箱结构复杂,故障率极高,维修周期长,生产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自走式亚麻拔麻机故障率极高,维修周期长,生产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柴油机、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第一高压溢流阀、第二高压溢流阀、第一热油梭阀、第一低压溢流阀、行走双向变量泵、拔麻马达、左输麻马达、右输麻马达、第三高压溢流阀、第四高压溢流阀、第二热油梭阀、第二低压溢流阀、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其中:左行走马达、右行走马达、拔麻马达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补油孔和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和第二低压溢流阀的低压端均连接液压油箱。

左行走马达的一个进油口与右行走马达的一个进油口并联接到第一高压溢流阀的高压端、第二高压溢流阀的低压端、第一热油梭阀的一个口、行走双向变量泵的一个出油口;左行走马达的另一个进油口与右行走马达的另一个进油口并联接到第一高压溢流阀的低压端、第二高压溢流阀的高压端、第一热油梭阀的另一个口、行走双向变量泵的另一个出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的高压端连接到第一热油梭阀的出油口上。

拔麻马达的一个进油口连到第二热油梭阀的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的高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的低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一个出油口;左输麻马达和右输麻马达的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拔麻马达的另一个进油口上,左输麻马达和右输麻马达另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第二热油梭阀的另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的低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的高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另一个出油口;第二低压溢流阀的高压端连接到第二热油梭阀的出油口上。

行走双向变量泵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连接到柴油机上。

可选地,还包括吸油过滤器和回油过滤器,其中:行走双向变量泵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补油孔与液压油箱之间设置有吸油过滤器;拔麻马达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和第二低压溢流阀的低压端与液压油箱之间设置有回油过滤器。

可选地,还包括高压过滤器,其中:左输麻马达和右输麻马达另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高压过滤器的一端,高压过滤器的另一端连到第二热油梭阀的另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的低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的高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另一个出油口。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器,其中:拔麻马达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的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和第二低压溢流阀的低压端与回油过滤器之间设置有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传输系统实现了行走功能液压独立无级调速,同时可完成拔麻和后输出亚麻输送放铺的独立无级调速功能,取消了传动变速箱,使整机结构简单了,故障率极低,使用和维护保养非常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行自走式拔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拔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行自走式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5中,各个标号分别表示:

1-自走机架;

21-双行拔麻台,22-油缸,23-拔麻马达,24-动力分配箱,25-拔麻台销轴,26-油缸下销轴,27-油缸上销轴,211-拔麻架,212-拔麻驱动轮,213-拔麻轮,214-拔麻松紧轮, 215-拔麻调节杆,216-拔麻压带轮,217-拔麻橡胶带,218-翻转驱动轮,219-翻转松紧轮,2110-翻转松紧摆杆,2111-翻转压带轮,2112-换向轮,2113-翻转橡胶带;

31-左输麻架,32-右输麻架,33-左输麻马达,34-右输麻马达,35-左输麻轮,36- 右输麻轮,37-左输麻带,38-右输麻带,39-左万向节,310-右万向节,311-左输麻架上销轴,312-左输麻架下轴销,313-右输麻架上销轴,314-右输麻架下轴销;

41-左强制落麻机构,42-右强制落麻机构,411-第一左后落麻带,412-第二左后落麻带,413-左输麻被动轮,414-第一左落麻轮,415-第二左落麻轮,416-左落麻被动轮, 417-左落麻架,418-左输麻被动轴,419-左落麻被动轴;

51-左行走轮,53-左行走马达,55-左转向轮;

6-液压油箱;

7-柴油机;

81-第一高压溢流阀,82-第二高压溢流阀,83-第三高压溢流阀,84-第四高压溢流阀;

91-第一热油梭阀,92-第二热油梭阀;

101-第一低压溢流阀,102-第二低压溢流阀;

11-行走双向变量泵;

12-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

13-吸油过滤器;

14-回油过滤器;

15-高压过滤器;

16-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亚麻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自走式亚麻拔麻机故障率极高,维修周期长,生产率低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行自走式拔麻机的液压传输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液压油箱6、柴油机7、左行走马达53、右行走马达54、第一高压溢流阀81、第二高压溢流阀82、第一热油梭阀91、第一低压溢流阀101、行走双向变量泵11、拔麻马达23、左输麻马达33、右输麻马达34、第三高压溢流阀83、第四高压溢流阀84、第二热油梭阀92、第二低压溢流阀102、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其中:左行走马达53、右行走马达54、拔麻马达23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补油孔和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101和第二低压溢流阀102的低压端均连接液压油箱6。左行走马达53的一个进油口与右行走马达54的一个进油口并联接到第一高压溢流阀81的高压端、第二高压溢流阀82的低压端、第一热油梭阀91的一个口、行走双向变量泵11 的一个出油口;左行走马达53的另一个进油口与右行走马达54的另一个进油口并联接到第一高压溢流阀81的低压端、第二高压溢流阀82的高压端、第一热油梭阀91的另一个口、行走双向变量泵11的另一个出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101的高压端连接到第一热油梭阀91的出油口上。拔麻马达23的一个进油口连到第二热油梭阀92的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84的高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83的低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一个出油口;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的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拔麻马达23的另一个进油口上,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另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第二热油梭阀92的另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84的低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83的高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另一个出油口;第二低压溢流阀102的高压端连接到第二热油梭阀92的出油口上。行走双向变量泵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连接到柴油机7上。

为保护行走双向变量泵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防止马达的油渣进入,吸油过滤器13和回油过滤器14,其中:行走双向变量泵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补油孔与液压油箱6之间设置有吸油过滤器13;拔麻马达23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 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101和第二低压溢流阀102的低压端与液压油箱6之间设置有回油过滤器14。除此之外,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另一个进油口并联连到高压过滤器15的一端,高压过滤器15的另一端连到第二热油梭阀92的另一端、第四高压溢流阀84的低压端、第三高压溢流阀83的高压端、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另一个出油口。在进入泵之前进行高压过滤,防止马达油渣进入泵,影响泵的使用,延长泵的寿命。还包括散热器16,其中:拔麻马达23的泄油口、行走双向变量泵11和拔麻输麻双向变量泵12的泄油口、第一低压溢流阀101和第二低压溢流阀102的低压端与回油过滤器14之间设置有散热器16。

原市场上的自走亚麻拔麻机都是机械传动的,结构复杂,传动变速箱故障率极高,维修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传动系统实现了行走功能液压独立无级调速,同时可完成拔麻和后输出亚麻输送放铺的独立无级调速功能,取消了传动变速箱,使整机结构简单了,故障率极低,使用和维护保养非常方便。在实际的应用中,所有液压件全部国产化,是非常实用的自走式拔麻机液压系统。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行自走式拔麻机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液压传输系统。包括自走机架1,其特征在于,拔麻机构、输麻机构和落麻机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安装在自走机架上,其中,各个机构的结构具体如下:

拔麻机构包括双行拔麻台21、油缸22和拔麻马达23,拔麻马达23装在双行拔麻台 21上,并通过动力分配箱24驱动双行拔麻台21,双行拔麻台21背面连接在自走机架1 上;油缸22连接在自走机架1与双行拔麻台21之间。双行拔麻台21包括左拔麻机构、右拔麻机构和拔麻架211,左拔麻机构和右拔麻机构对称设置于拔麻架211上。左拔麻机构和右拔麻机构上均分别设置有:拔麻驱动轮212设置于拔麻架211的中后部,且由拔麻马达23通过动力分配箱24驱动;拔麻轮213设置于拔麻架211的前部;拔麻松紧轮214分别位于拔麻轮213的前方和后方,安装于拔麻调节杆215上,拔麻调节杆215 活动连接拔麻松紧轮214;拔麻压带轮216设置于拔麻架211上,位于拔麻驱动轮212 和拔麻轮213之间;拔麻橡胶带217连接拔麻驱动轮212、拔麻松紧轮214和拔麻压带轮216,且前端包络在拔麻轮213上;翻转驱动轮218设置于拔麻架211上,位于拔麻驱动轮212后方,且由拔麻马达23通过动力分配箱24驱动;翻转松紧轮219通过翻转松紧摆杆2110活动连接拔麻架211,位于驱动轮218后方;翻转压带轮2111设置于拔麻架211上,位于翻转松紧轮219后方;换向轮2112安装于拔麻架211的后端;翻转橡胶带2113连接翻转驱动轮218和翻转松紧轮219,翻转压带轮2111位于翻转橡胶带2113 外侧。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拔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左拔麻机构为例,四个拔麻驱动轮212两两一组对称设置于拔麻架211的中后部。四个拔麻轮213两两一组对称设置于拔麻架211的前部。拔麻调节杆215为弯折状,弯折位置通过转轴两两一组活动连接于拔麻架211上,且半包拔麻轮213。每个拔麻调节杆215上设置有两个拔麻松紧轮214,分别位于拔麻轮213的前方和后方。这种结构可调节拔麻的松紧程度,降低拔麻对麻杆的损伤。拔麻轮213为橡胶轮。四个拔麻压带轮216两两一组设置于拔麻架211上,位于拔麻驱动轮212和拔麻轮213之间,拔麻橡胶带217连接拔麻驱动轮212、拔麻松紧轮214和拔麻压带轮216,且前端包络在拔麻轮213上。两个翻转驱动轮218设置于拔麻架211上,分别位于一组拔麻驱动轮212后方,且由拔麻马达23通过动力分配箱24驱动。两个翻转松紧轮219通过各自的翻转松紧摆杆2110活动连接拔麻架211,位于翻转驱动轮218后方,翻转压带轮2111设置于拔麻架211上,位于翻转松紧轮219后方。两个换向轮2112水平平行安装于拔麻架211的后端,翻转橡胶带2113连接翻转驱动轮218和翻转松紧轮219,翻转压带轮2111位于翻转橡胶带2113 外侧。因此,左右两组拔麻机构(即双行)通过拔麻驱动轮212驱动拔麻轮213在拔麻调节杆215和拔麻松紧轮214的辅助作用下,将麻拔出,沿着四组拔麻橡胶带217形成的输麻通道,进入翻转驱动轮218附近,左、右拔麻机构中拔出的两股麻合成一股,在翻转松紧轮219和翻转松紧摆杆2110的帮助下,麻翻转90°,改变麻杆的延伸方向,再经过换向轮2112,进入左、右输麻带。本实用新型中将使用双行拔麻台21大大提高了拔麻效率,有效降低拔麻成本。除此之外,拔麻和翻转两个步骤,分别使用拔麻橡胶带 217和翻转橡胶带2113完成,各自可拆卸维修或更换,提高了双行拔麻台21的使用寿命。

输麻机构包括左输麻架31、右输麻架32、左输麻马达33、右输麻马达34、左输麻轮35、右输麻轮36。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麻机构。左输麻马达33 和右输麻马达34分别对应通过左输麻架31和右输麻架32连接在自走机架1上,左输麻轮35和右输麻轮36分别对应安装在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上,左输麻马达33 和右输麻马达34并联连接。具体地,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的轮轴上分别对应安装有左万向节39和右万向节310,左万向节39和右万向节310相互叉接。拔麻马达 23、左输麻马达33和右输麻马达34均为液压马达。将传统的机械传动改为液压传动,采用并联的方式将两个输麻马达连接使用,使得大功率拔麻马达和小功率输麻马达合理匹配,提高了拔麻输麻的效率,同时使麻在两条输麻带上可以同步传输,减少对麻的损伤,也使得后续麻的放铺更加整齐。

落麻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强制落麻机构41和右强制落麻机构42,左强制落麻机构41和右强制落麻机构42分别对应安装于左输麻架31和右输麻架32尾部,左强制落麻机构41和右强制落麻机构42分别对应通过左输麻带37和右输麻带38连接左输麻轮 35和右输麻轮36。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落麻机构(左强制落麻机构41),左强制落麻机构41包括第一左后落麻带411、第二左后落麻带412、左输麻被动轮413、第一左落麻轮414、第二左落麻轮415、左落麻被动轮416、左落麻架417,左输麻轮35通过左输麻带37连接左输麻被动轮413,左输麻被动轮413通过左输麻被动轴418转动连接左落麻架417,左落麻架417连接与自走机架1上;第一左落麻轮414和第二左落麻轮415 连接于左输麻被动轴418上,且位于左输麻被动轮413两侧;左落麻被动轮416通过左落麻被动轴419转动连接左落麻架417;第一左落麻轮414和第二左落麻轮415分别对应通过第一左后落麻带411和第二左后落麻带412连接左落麻被动轮416。右强制落麻机构42包括第一右后落麻带421、第二右后落麻带422、右输麻被动轮423、第一右落麻轮424、第二右落麻轮425、右落麻被动轮426、右落麻架427,右输麻轮36通过右输麻带38连接右输麻被动轮423,右输麻被动轮423通过右输麻被动轴428转动连接右落麻架427,右落麻架427连接与自走机架1上;第一右落麻轮424和第二右落麻轮425 连接于右输麻被动轴428上,且位于右输麻被动轮423两侧;右落麻被动轮426通过右落麻被动轴429转动连接右落麻架427;第一右落麻轮424和第二右落麻轮425分别对应通过第一右后落麻带421和第二右后落麻带422连接右落麻被动轮426。由于老式拔麻机,后输送时亚麻靠自重自然落地,致使落地后,根部不齐,如果遇到风大时,根部不齐和亚麻横七竖八现象更加来重,最后影响到亚麻的长麻出麻率和剥麻机的生产率;同时落地厚度不匀,影响沤麻质量,造成亚麻的强度低、分裂度差和综合出麻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上述落麻机构平行将亚麻送到地面保证了亚麻落地平整均匀,大风天可正常工作。

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在自走机架1底部的左行走轮51、右行走轮52、左行走马达53、右行走马达54、左转向轮55、右转向轮56,左转向轮55和右转向轮56分别对应位于左行走轮51和右行走轮52前方,左行走轮51和右行走轮52分别对应安装在左行走马达53和右行走马达54上,左行走马达53和右行走马达54并联连接;左行走马达53和右行走马达54均为液压马达。

为方便更换和维修,双行拔麻台21背面通过拔麻台销轴25连接在自走机架1上;油缸22下端通过油缸下销轴26连接在自走机架1上,上端通过油缸上销轴27与双行拔麻台21连接;左输麻架31上、下端通过左输麻架上销轴311和左输麻架下轴销312连接在自走机架1上,右输麻架32上、下端通过右输麻架上销轴313和右输麻架下轴销 314连接在自走机架1上。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