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184发布日期:2020-04-14 19:27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全球有超过3亿的抑郁症患者。每年至少有80万抑郁症病人自杀死亡。在人的一生中,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2%-17%。抑郁症目前病因未明且临床抗抑郁药物效能低,起效慢,副作用大,停药复发率高,这使得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靶标,和研究快速高效低副作用的抗抑郁药成为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功不可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用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疾病状态,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在抑郁症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抑郁症动物模型通常通过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进行评价。表面效度(facevalidity)是现象的相似性,指动物模型中动物的情绪表现应该和人类相应的情绪表现具有相似性;结构效度(constructvalidity)是指动物模型应该和人类情绪障碍有相似的原因和行为反应,以及共同的生物学机制;预测效度(predictivevalidity)主要是指模型对于相应情绪障碍有效的经典药物的反应性,能够为临床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参考。目前,关于抑郁动物模型主要有四种模型,分别是应激模型、手术造模、化学药物诱导模型、基因型改变的遗传模型。目前最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是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模型(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它是唯一满足表面效度、结构效度、预测效度高的模型、应激因子多且应激强度低,具有高度有效性,该模型让实验动物在3-5周的时间里,每天经历2种刺激,刺激种类有鼠笼倾斜、垫料湿润、空笼盒、束缚、夹尾、昼夜颠倒、强迫游泳、热水游泳、冰水游泳、拥挤、频闪、禁食禁水等,同种刺激不在连续的两天出现,使实验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这种应激方法使动物长时间地接受温和应激刺激,使之比较现实地模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鼠是当代生物学领域最主要的模型生物之一。在实验室中,实验人员经常会徒手抓取鼠,徒手抓取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抓取过程中,易出现鼠抓伤或咬伤实验人员的现象;其次,对于一些女性实验人员,可能对徒手抓取鼠产生强烈的心理障碍。cums模型构建抑郁大鼠大多会采用夹尾刺激,实验人员常采用普通钳子夹取鼠尾,但现有钳子的端部为扁平状,并且因每个人的力度不相同,使用普通钳子夹取鼠尾时,会造成鼠尾损伤甚至出血,导致鼠尾发炎,再进行游泳等遇水相关的刺激时会进一步加深尾部的损坏,严重时会导致尾部坏死;其次,再进行夹尾刺激时,因尾部损伤或坏死,钳子夹取尾部的位置和力度又有较大差异,进而可能造成造模效果不明显。cums模型构建抑郁小鼠会采用悬尾刺激,常用装置是用胶带缠住鼠尾将其悬挂固定,这一做法的缺点是小鼠挣扎极易挣脱胶带掉到地上,实验人员又将再次重做悬尾实验,这样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验的结果,使用该新型夹尾镊可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包括夹持主体,所述夹持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夹持部。其中,所述夹持主体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夹持部为所述第一钳体一端的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钳体一端的第二夹持件咬合形成的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夹持孔。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孔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上相对设置的凹槽构成。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钳体上设置有集成有数据处理芯片的显示装置,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另一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之间设置有可调节夹持力度的调节机构。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持部内侧的齿条以及所述第二手持部内侧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开设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条腔,所述齿条腔贯穿所述第二手持部;所述齿条腔内壁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且能够锁定所述齿条的锁定组件。更进一步地,所述齿条腔内开设有棘轮容纳腔和棘爪容纳腔,所述棘轮容纳腔分别与所述棘爪容纳腔和齿条腔连通;其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棘轮容纳腔内的棘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棘爪容纳腔内的棘爪、调节件和弹性元件;所述棘爪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棘爪容纳腔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棘轮啮合;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棘爪容纳腔内的凸轮块,以及与所述凸轮块同轴连接,并伸出所述锁定装置的拨动开关;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棘爪容纳腔内,另一端与所述棘爪连接。其中,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带状本体和设在所述带状本体一端的固定部,其中,所述带状本体上设有卡齿,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中设有与所述卡齿相配合的止退齿;所述夹持部为所述带状本体穿过所述紧固孔时所形成的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扎圈,且所述止退齿与所述卡齿配合锁紧扎圈。以实验鼠为例,在夹尾刺激实验中,实验人员常采用止血钳夹取鼠尾,但止血钳的夹持部为扁平状,由于每个人的力度不相同,使用止血钳夹取鼠尾时,扁平状的夹持部与鼠尾的受力面始终集中在鼠尾与扁平夹持部接触的上下两侧侧面上,这样会导致扁平状夹持部与鼠尾接触面受力非常不均匀,这就可能造成鼠尾损伤、出血,使鼠尾发炎,进而造成同批次实验小鼠的实验结果不同;另外,实验用的鼠一般为活体,很容易出现鼠尾从钳子中逃脱的现象,从而需多次反复实验才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这样不仅浪费人力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验的结果。所以,夹尾刺激实验中的夹持鼠尾的装置的选取就尤为重要;实验中,选择夹持装置夹持鼠尾时,该夹持装置的夹持部应尽量分散鼠尾受力面并使鼠尾受力更加均匀,才不会对鼠尾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该夹尾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该夹尾装置的夹持部设置凹槽,当该夹尾装置的夹持部咬合时形成夹持孔,使之能够咬合实验动物尾巴,夹尾装置的夹持部的孔型分散了实验动物尾巴受力面并使实验动物尾巴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实验动物尾巴损伤、出血的情况,避免了实验动物尾巴发炎,节约了实验时间和实验费用,而且,夹尾装置还可以更加方便的固定实验动物,方便实验人员转运实验动物或者用于其他实验中;另外,在手持之设置可调节夹持力度的调节机构,不仅能随时调节夹持力的大小,同时也能对夹尾装置夹持状态下进行锁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尾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a为凸轮块抵推棘爪,棘轮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状态下,拨动开关位置示意图;图6a为棘爪不受凸轮块抵推,并与棘轮的棘齿啮合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图6a状态下,拨动开关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尾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带状本体与固定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的一实施例,具体地,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包括夹持主体,夹持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夹持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夹持主体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夹持部为第一钳体1一端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钳体2一端的第二夹持件21咬合形成的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夹持孔3,夹持孔3由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21上相对设置的凹槽构成。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21分别设置有凹槽,使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21上的凹槽咬合形成一个夹持孔3;当需要夹持实验动物尾巴时,松开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将实验动物尾巴置于第一夹持件11或第二夹持件21的凹槽中,然后使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21咬合,将实验动物尾巴夹持在形成的夹持孔3中,这样能使夹持装置对实验动物尾巴的施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实验动物尾巴损伤、出血的情况,节约了实验时间和实验费用,而且还可以更加方便的固定实验动物尾巴,方便实验人员将该装置用于转运动物或者用于悬尾实验中。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3,凹槽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1;第一钳体1上设置有集成有数据处理芯片321的显示装置32,且压力传感器31与数据处理芯片321相连。具体地,第一钳体1上的凹槽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1,同时,在压力传感器31的表面设置有硅胶垫片,并且该硅胶垫片与第一钳体1上的凹槽表面适形配合。设置硅胶垫片的目的是保护压力传感器,防止夹持物体时损伤压力传感器31的表面。第二钳体2上设置有显示装置32,显示装置32集成有数据处理芯片321;压力传感器31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数据处理芯片321,数据处理芯片321电连接于显示装置32,其中,导线设置在第一钳体1内,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31和显示装置32连接。当夹持实验动物尾巴时,夹持力可通过压力传感器31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芯片321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送到显示装置32显示。使实验人员能够方便直观的观察到该夹尾装置对实验动物尾巴施加的夹持力的大小,利于记录不同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凹槽呈弧形。将凹槽设为对称的弧形凹槽,由凹槽咬合形成夹持孔3就是圆形孔或者椭圆形孔,这样,孔型就能更加贴合实验动物尾巴的轮廓,这样,夹持孔3就会分散动物尾巴的受力面并使实验动物尾巴受力更加均匀,才不会对动物尾巴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另一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第一手持部12与第二手持部22之间设置有可调节夹持力度的调节机构4。使用时,使用者的大拇指置于第一手持部12或第二手持部22,食指和/或中指置于第二手持部22或第一手持部12,然后手指施力,使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21上的凹槽咬合形成夹持孔3;当需要夹持实验动物尾巴时,松开第一手持部12和/或第二手持部22,将实验动物尾巴置于第一夹持件11或第二夹持件21的凹槽中,然后手指施力,使第一夹持件11与第二夹持件21咬合,将实验动物尾巴夹持在形成的夹持孔3中,这样能对实验动物尾巴的施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少实验动物尾巴损伤、出血的情况。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调节机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持部12内侧的齿条41以及第二手持部22内侧的锁定装置42,锁定装置42开设有与齿条41配合的齿条腔421;齿条腔421内壁设有与齿条41啮合,且能够锁定齿条41的锁定组件。齿条腔421内开设有棘轮容纳腔422和棘爪容纳腔423,棘轮容纳腔422分别与棘爪容纳腔423和齿条腔421连通;其中,锁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棘轮容纳腔422内的棘轮424,以及设置在棘爪容纳腔423内的棘爪425、调节件426和弹性元件427;棘爪425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棘爪容纳腔423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棘轮424啮合;调节件426包括转动设置在棘爪容纳腔423内的凸轮块426a,以及与凸轮块426a同轴连接,并伸出锁定装置42的拨动开关426b;弹性元件427的一端安装于棘爪容纳腔423内,另一端与棘爪425连接。齿条41能够与棘轮容纳腔422内的棘轮424的棘齿啮合,从而使棘轮424在棘轮容纳腔422内可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这里的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是指,正对图4时,齿条41朝齿条腔421方向移动,齿条41会带动与其啮合的棘轮424转动,使该棘轮42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夹尾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用锁定组件:具体地,当不需要使用锁定组件时,仅需逆时针扳动位于正对图5a后侧的拨动开关426b至图5b所示位置,该拨动开关426b会带动凸轮块426a转动,凸轮块426a的凸起会抵推棘爪425逆时针转动,使棘爪425与棘轮424啮合的一端脱离棘轮424的棘齿,而且棘爪425也会压缩位于其一侧的弹性元件427,使该弹性元件427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如图5a所示);由于棘爪425脱离了棘轮424的棘齿,棘轮424就处于没有被锁固的状态,在棘齿在受到齿条41的推动后,棘轮424就可实现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当闭合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时,位于第一手持部12内侧的齿条41会进入位于第二手持部22内侧的锁定装置42的齿条腔421内,由于棘轮424处于没有被锁固的状态,齿条41不会被限制或固定,从而第一手持部12与第二手持部22可以轻易的张开或闭合。需要使用锁定组件时,需将位于正对图6a后侧的拨动开关426b扳动至如图6b所示位置,则棘爪425与凸轮块426a相应位于图6a所示位置;由于棘爪425不受凸轮块426a的抵持,当齿条41进入齿条腔421与棘轮424的棘齿啮合,并带动棘轮424顺时针转动,转动的棘轮424会抵推棘爪425向外旋转(逆时针方向),使该棘爪425的一端脱离棘轮424的棘齿,并会压缩设于棘爪425一侧的弹性元件427,使该弹性元件427处于弹性压缩状态;但是,如果棘轮424逆时针转动(即齿条41朝脱离齿条腔421方向运动时,齿条41推动棘轮424的棘齿,会带动棘轮424顺时针转动),棘轮424的棘齿会与抵住棘爪425,呈制动状态,使棘轮424无法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棘轮424的棘齿对齿条41呈现锁定的状态,使齿条41无法朝脱离齿条腔421的方向运动。夹尾实验中,使用该夹尾装置夹持实验动物尾巴时,将动物尾巴放入夹持孔3中,闭合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夹持孔3夹持住实验动物尾巴,同时齿条41进入锁定装置42的齿条腔421中,由于锁定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棘轮424只能顺时针转动,所以齿条41与棘轮424的棘齿啮合后只能朝第二手持部22方向运动,而不能朝远离第二手持部22方向移动,形成对齿条41的锁定状态,即使夹持部夹持有实验动物尾巴,由于齿条41被锁定在齿条腔421内,齿条41不能脱离齿条腔421,由于夹持孔3已被实验动物尾巴填充满,齿条41不能继续朝第二手持部22方向运动,所以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固定状态;当确定夹尾装置已夹稳实验动物尾巴后,因为夹尾实验需要持续夹持1-2min,实验人员的手可以不用对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施力,也能保证夹尾装置对动物尾巴的夹持,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也能保证夹持孔3对实验动物尾巴的夹持力是稳定的,使实验动物尾巴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实验动物尾巴损伤、出血的情况。由于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是交叉铰接在一起的,所以分别位于第一钳体1一端的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钳体2一端的第二手持部22的运动轨迹是呈弧形的,这样就可以适应性的将齿条41设计成弧形的齿条41,由于锁定装置42的齿条腔421与齿条41配合,所以齿条腔421也是适应性的设计成弧形。而将齿条腔421设计成贯穿第二手持部22,是为了保证齿条41进入齿条腔421后,可以尽量闭合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使夹持力可以达到最大。由于进入齿条腔421内的齿条41是可以被锁定组件锁定的(使齿条41不能朝远离第二手持部的方向移动),使夹尾装置处于被锁定的状态,实验人员就可以需求使用夹尾装置来对实验动物尾巴施加不同的夹持力,配合夹持孔的夹持力传感器31以及夹持力显示装置32,就可以实现在夹尾实验中随时调节夹持力度。实施例二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夹尾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夹持主体包括带状本体5和设在带状本体5一端的固定部6,其中,带状本体5上设有卡齿51,固定部6上设有紧固孔61,紧固孔61中设有与卡齿51相配合的止退齿62;夹持部为带状本体5穿过紧固孔61时所形成的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扎圈,且止退齿62与卡齿51配合锁紧扎圈。使用时,将带状本体5远离固定部6的一端翻转穿过固定部6的紧固孔61形成用于夹持实验动物尾巴的扎圈,由于带状本体上的卡齿51与紧固孔61中的止退齿62配合锁紧,只能带动带状本体5穿过紧固孔61的部分继续以远离固定部6的方向移动。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