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本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3574发布日期:2020-05-22 20:1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本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本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系统,适用于蔷薇属、忍冬属、绣球属、荚蒾属等木本观赏植物的嫩枝扦插育苗。



背景技术:

嫩枝扦插又名绿枝扦插、软枝扦插,是利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条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嫩枝组织幼嫩、分生组织活跃、顶芽和叶子有合成生长素与生根素的作用,可促进插穗产生愈伤组织和生根。与传统的硬枝扦插方法相比,嫩枝扦插具有生根率高、育苗周期短等优点

然而,许多木本植物存在嫩枝扦插不易生根的问题。因为夏季温度较高,嫩枝插穗容易因高强度的蒸腾作用而失水萎焉,或是因为梅雨季湿度过大、苗床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插穗基部腐烂,最终导致扦插育苗的失败。且传统的苗床扦插育苗生根后需要及时移栽,很多木本植物可以扦插生根,但移栽成活率不高。因此,提高木本植物嫩枝扦插的生根率、成活率及扦插苗的品质,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是目前生产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扦插育苗系统中木本植物不易扦插生根及生根移栽后不易成活等问题,提供一种造价低、操作便捷、扦插生根率高、扦插苗成活率高的木本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系统。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木本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系统,包括苗床、扦插育苗容器、喷灌系统和排水系统组成;所述的苗床是由砖砌成的围墙及苗床底部的碎砾石组成;所述的扦插育苗容器包括无纺布育苗袋和育苗袋里填充的基质组成,其中基质由上层为生根基质,下层主为扦插苗生长基质;喷灌系统包括储水池、输水主管道、输水支管道和微型水喷头;其中,输水主管通过可自动控制的主阀门与储水池连接,输水支管道铺设于苗床碎砾石层上部并与苗床外的输水主管道通过手动阀门相连接,在输水支管道上间隔安装微型水喷头;所述的排水系统由苗床周围的排水沟组成,并最终将多余的水分汇入到储水池,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所述的苗床长6-8m,宽1.4-1.5m,高0.25-0.3m,苗床外围由透水性砖体砌筑成宽0.15-0.2m、高0.25-0.3m的围墙,苗床底部铺设15-20cm厚直径为0.3-0.5cm的碎砾石。

所述输水支管道铺设于苗床底部的砾石层上部并纵穿苗床底部;在输水支管道上每间隔1-1.5m设置一个微型水喷头,喷头可以手动开关,输水支管道通过手动阀门与主输水管连接。

所述输水主管道在与储水池出水管道连接处安装有可自动开关的控制装置,可根据环境的温度、光照强度、湿度和扦插时间设置出水量和控制自动喷灌的频率。

所述的扦插育苗容器放置于苗床的碎砾石层上,无纺布袋直径为6cm、高为10cm;袋子下部为4-5cm厚的生长基质,主要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泥炭土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为2:1,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增添蛭石、椰糠、锯木屑、桔秆、稻壳等其它营养基质;上部为4-5cm厚的生根基质河沙;每个容器袋扦插一条插穗,插穗扦插到河沙层下部,扦插深度为3-4cm。与以前直接扦插在一种苗床基质上,该容器扦插育苗操作便捷,上层的河沙透气性好,为诱发生根提高优良的环境,下层的泥炭土能够为生根后的植株提供足够的营养,插穗生根后仍可以在袋中生长一年,减少了扦插苗移栽环节,避免了移栽不易成活的弊端;与使用营养钵相比,无纺布袋透气性好,避免出现缠根和窝根现象,有利于生根后扦插苗的生长及移栽后的成活。

所述排水系统为宽20-25cm,深15-20cm的排水沟,多余的水分从砾石层渗透下来,通过排水沟最终汇入储水池,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中,两个苗床之间用红砖铺设25-30cm的过道,方便扦插育苗的人工操作和观测。

在苗床的上方2m处架设有可移动的遮荫网,遮光度为60%-70%,前期扦插育苗时对插穗进行遮荫保护,防止扦插前期光照强度太大导致插穗萎蔫,阴雨天及扦插后期移开遮荫网。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包括:

1、扦插育苗容器袋操作方便,嫩枝扦插在无纺布袋上层的河沙中,有利于生根,形成的根系扎入以泥炭土和珍珠岩为主的基质中,为根系和扦插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得小苗可以继续在无纺布容器袋中继续生长到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且无纺布材质不会造成缠根、窝根等现象,根系伸出容器壁并经空气切根后形成更为发达细根,定植后无缓苗期,提高了育苗成功率。

2、苗床砾石层结合排水沟形成透水性好的排水系统,能有效防止多雨季节造成的苗床积水问题;排水沟最终将多余的水分汇入储水池,充分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扦插容器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素土夯实、2-苗床围墙、3-砾石层、4-扦插育苗容器袋、5-输水支管、6-微型水喷头、7-排水沟、8-遮荫网、9-手动阀门、10-输水主管道、11-主阀门、12-储水池、13-过道、14-无纺布容器袋、15-生根基质、16-生长基质、17-插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木本植物嫩枝扦插系统,其中,扦插育苗床由素土夯实1、苗床围墙2、砾石层3构成。扦插育苗床长6-8m、宽1.4-1.5m、高0.25-0.3m,苗床围墙2为透水砖砌筑的宽0.15-0.2m、高0.25-0.3m的围墙,砾石层3为直径2-3mm的砾石颗粒铺设,厚15-20cm。

砾石层3上部设有输水支管5,输水支管5位于苗床中央并纵穿整个苗床;在输水支管5上每间隔1-1.5m设置一个可手动开关的微型水喷头6,输水支管道5通过手动阀门9与输水主管道10连接,输水主管道10通过主阀门11与储水池12连接,共同形成扦插育苗系统的灌溉系统。

微型水喷头6可手动开关和调节出水量的大小,主阀门11通过一台控制仪可自动控制整个喷灌系统的出水。

苗床的两侧和一端设置宽20-25cm、深15-20cm的排水沟7,排水沟7最终和储水池12连接,形成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分回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两个苗床间设置有红砖铺设宽25-30cm的过道13,方便扦插育苗的人工操作和观测。

苗床上方搭设有可移动的遮荫网8,遮荫网8遮光率为60%-70%,阴雨天和扦插后期可揭开。

参照图3,为扦插育苗容器袋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扦插育苗容器袋4均匀放置于砾石层3上,扦插育苗容器袋4由无纺布容器袋14、上层生根基质15和下层生长基质16组成,插穗17扦插于上层生根基质15的底部。

无纺布容器袋14大小为11×14cm,盛满基质后形成直径为6cm、高10cm的圆筒状扦插育苗容器袋4。所述的上层生根基质15为河沙,厚4-5cm。所述的下层生长基质16主要为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质量比为泥炭土:珍珠岩=2:1,厚4-5cm。

插穗17粗度0.3-0.5cm,长度5-8cm,扦插于上层生根基质15中,扦插深度为3-4cm,生根基质15的河沙有利于插穗的生根,新成的根系将逐渐扎入生长基质16中,促进根系和扦插苗生长和成活,生根的后的扦插苗可继续在容器中生长一年,减少了移栽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扦插苗在无纺布容器袋生长一年后,根系与无纺布紧密交织成一体,形成根系发达的根团,定植后无缓苗期,生长量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扦插育苗系统具有结构合理,扦插后苗床管理简单,扦插苗成活率高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