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343发布日期:2020-09-23 01:5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1]

以往,作为联合收割机,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收割部(文献中为“收割输送装置〔3〕”),收割植立谷秆;脱粒装置(文献中为“脱粒装置〔4〕”),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储存部(文献中为“谷粒储存装置〔5〕”),以与所述脱粒装置横向并列的方式设置并且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以及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文献中为“离合器操作装置〔a〕”),在适当的定时切换多个工作装置的工作状态。

[2]

以往,作为联合收割机,已知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文献中为“驾驶部〔18〕”),具有驾驶座椅(文献中为“驾驶座椅〔30〕”)和相对于驾驶座椅设于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面板(文献中为“操作单元〔u〕”);发动机室(文献中为“发动机室〔r〕”),设于驾驶部的下方,并且容纳发动机(文献中为“发动机〔e〕”)和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文献中为“排气处理装置〔41〕”);收割部(文献中为“收割输送装置〔14〕”),设于驾驶部的前方并且收割植立谷秆;以及脱粒装置(文献中为“脱粒装置〔15〕”),设于收割部的后方并且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其中,所述联合收割机中具备:收割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收割部的动力传递;脱粒离合器,接通/切断向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以及单一的离合器切换杆(文献中为“离合器杆〔36〕”),对收割离合器和脱粒离合器双方进行向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切换操作。

[3]

以往,作为联合收割机,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在适当的定时对多个工作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文献中为“离合器操作装置〔a〕”)。在专利文献1的工作状态切换装置中具备:能够绕第一摆动轴心(文献中为“枢轴支承轴〔78〕的轴心”)摆动并且以沿第一摆动轴心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的多个臂(文献中为“凸轮从动件〔85〕”等)、能够绕第二摆动轴心(文献中为“枢轴支承轴〔77〕的轴心”)摆动并且以沿第二摆动轴心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的多个臂(文献中为“凸轮从动件〔84〕”等)、能够绕与第一和第二摆动轴心平行的同一旋转轴心(文献中为“凸轮轴〔80〕的轴心”)旋转并且以沿旋转轴心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的多个凸轮(文献中为“第一~第三凸轮板〔81〕、〔82〕、〔83〕”)、对多个凸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致动器(文献中为“电动马达〔70〕”)、联接第一摆动轴心侧的臂和工作装置并且从第一摆动轴心侧的各个臂延伸的多根钢丝绳(文献中为“操作绳〔40a〕等”)以及联接第二摆动轴心侧的臂和工作装置并且从第二摆动轴心侧的各个臂延伸的多根钢丝绳(文献中为“操作绳〔5a〕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8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30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1]

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技术问题如下。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工作状态切换装置设于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设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部位的富余空间小,在容易地配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这一点上具有改善的余地。

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容易配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2]

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技术问题如下。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当为了检测离合器切换杆的操作位置而将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于离合器切换操作杆的基部时,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排气净化装置附近。在该情况下,存在如隐患:位置检测传感器受到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的影响,导致不良状况发生。

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检测离合器切换杆的操作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不易受到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的影响的联合收割机。

[3]

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技术问题如下。

专利文献1的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具备第一摆动轴心侧的多个臂和第二摆动轴心侧的多个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第一摆动轴心侧的多个臂延伸出钢丝绳,并且分别从第二摆动轴心侧的多个臂延伸出钢丝绳。因此,构成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零部件数变多。此外,第一摆动轴心侧的多根钢丝绳和第二摆动轴心侧的多根钢丝绳交错。

鉴于上述状况,期望一种能够简单地构成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

与技术问题[1]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收割部,收割植立谷秆;脱粒装置,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以及谷粒储存部,以与所述脱粒装置横向并列的方式设置并且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其中,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纵输送装置,设于所述脱粒装置中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横侧部并且将脱粒处理后的谷粒朝向所述谷粒储存部向上方输送;以及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在适当的定时切换多个工作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储存部之间设于比所述纵输送装置靠后侧。

在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在比纵输送装置靠后侧存在较多的富余空间。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该空间来容易地配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脱粒装置的下部沿机体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一次螺旋输送器,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向所述谷粒储存部侧输送一次物的谷粒;以及二次螺旋输送器,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向所述谷粒储存部侧输送二次物的谷粒,所述一次螺旋输送器和所述二次螺旋输送器分别被配置为能够从所述脱粒装置中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横侧部卸下,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于所述一次螺旋输送器与所述二次螺旋输送器之间。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以工作状态切换装置不易造成妨碍的方式卸下一次螺旋输送器和二次螺旋输送器。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谷粒储存部为谷粒储存箱,在所述脱粒装置中所述谷粒储存部侧的横侧部设有二次回送装置,所述二次回送装置将来自所述二次螺旋输送器的二次物的谷粒回送至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部,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设于所述谷粒储存箱中的向下变窄形状部分的下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谷粒储存箱中的向下变窄形状部分的下方的空间(死空间)来容易地配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储存部之间于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后方设有燃料箱。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后方的空间来容易地配置燃料箱。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支承于机体框架中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框架。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主框架来作为支承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构件,并且能够牢固地支承工作状态切换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机体框架具有横框架,所述横框架以与所述主框架交叉的状态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支承于所述主框架与所述横框架交叉的交叉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如果是主框架与横框架的交叉部,则能够使支承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构造更加牢固。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交叉部设有台板,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以可拆装的方式被载置支承于所述台板。

根据本特征结构,载置支承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载置面宽,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此外,通过卸下工作状态切换装置,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维护。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装置具备:收割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以及脱粒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具有:收割钢丝绳,联接于所述收割离合器;以及脱粒钢丝绳,联接于所述脱粒离合器,所述收割钢丝绳和所述脱粒钢丝绳从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朝向前方延伸。

根据本特征结构,收割钢丝绳和脱粒钢丝绳容易经过脱粒装置与谷粒储存部之间。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驾驶部,具有驾驶座椅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设于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面板;以及发动机室,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并且容纳发动机和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侧面板的下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面板的下方的空间来容易地配置排气净化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装置具备:收割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以及脱粒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离合器切换杆,对所述收割离合器和所述脱粒离合器的双方或一方进行向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切换操作,所述离合器切换杆设于所述侧面板,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下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通过离合器切换杆使收割离合器用的操作构件和脱粒离合器用的操作构件通用化。此外,能够利用离合器切换杆的下方的空间来容易地配置排气净化装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排气管,排出由排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排气,所述排气管以经过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上方的方式设于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谷粒储存部之间。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上方的空间来容易地配置排气管。

[2]

与技术问题[2]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具有驾驶座椅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椅设于机体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面板;发动机室,设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并且容纳发动机和对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收割部,设于所述驾驶部的前方并且收割植立谷秆;以及脱粒装置,设于所述收割部的后方并且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其中,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收割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脱粒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单一的离合器切换杆,对所述收割离合器和所述脱粒离合器双方进行向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切换操作;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操作位置,所述离合器切换杆设于所述侧面板,并且能够向第一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以及第三操作位置进行位置变更,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是所述收割离合器和所述脱粒离合器双方呈接通状态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是所述收割离合器呈切断状态且所述脱粒离合器呈接通状态的操作位置,所述第三操作位置是所述收割离合器和所述脱粒离合器双方呈切断状态的操作位置,所述排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侧面板的下方,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设于所述侧面板的下方且设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上方,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设有将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上下分隔的分隔壁。

根据本特征结构,排气净化装置与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通过分隔壁上下分隔,因此,朝向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被分隔壁遮挡。由此,位置检测传感器不易受到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的影响。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合器切换杆为摆动操作式的杆,在所述分隔壁的上面部载置支承有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摆动支承部,在所述摆动支承部支承有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分隔壁来作为支承摆动支承部的构件。此外,能够利用摆动支承部来作为支承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构件,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离合器切换杆的杆支轴的附近,能够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绕摆动轴心的离合器切换杆的操作位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合器切换杆为摆动操作式的杆,在所述侧面板的上面部的下表面悬挂支承有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摆动支承部,在所述摆动支承部支承有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面板来作为支承摆动支承部的构件。此外,能够利用摆动支承部来作为支承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构件,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离合器切换杆的杆支轴的附近,能够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高精度地检测绕摆动轴心的离合器切换杆的操作位置。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相对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后下方,所述分隔壁具有:底部,从下方覆盖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后壁部,从后方覆盖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排气净化装置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正下方的情况相比,位置检测传感器不易受到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的影响。此外,能够通过底部和后壁部来遮挡从下方和后方前往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壁跨于所述侧面板中的左侧部和右侧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在跨于侧面板的左右宽度的大范围通过分隔壁来遮挡前往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气。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面板以横向并列的方式设有对主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前后摆动操作式的主变速杆和对副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的前后摆动操作式的副变速杆,所述主变速杆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副变速杆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位于与所述驾驶座椅相反侧,并且所述主变速杆中从所述侧面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比所述副变速杆中从所述侧面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长,所述离合器切换杆设于所述主变速杆的后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主变速杆中从侧面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比副变速杆中从侧面板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长,因此握住主变速杆的驾驶者的肘部的高度位置比握住副变速杆的驾驶者的肘部的高度位置高。在该情况下,假设在离合器切换杆设于副变速杆的后方的情况下,在驾驶者握住副变速杆进行前后摆动操作时,握住副变速杆的驾驶者的肘部的高度位置低,驾驶者的肘部容易碰到副变速杆。但是,根据本特征结构,离合器切换杆设于主变速杆的后方,因此驾驶者握住主变速杆并进行前后摆动操作时,握住主变速杆的驾驶者的肘部的高度位置高,因此驾驶者的肘部不易碰到主变速杆。此外,离合器切换杆相对于副变速杆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位于与驾驶座椅相反侧的位置,因此驾驶者从驾驶座椅操作副变速杆时,离合器切换杆不易造成妨碍。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离合器切换杆为摆动操作式的杆,并且被配置为在被预备操作后能够被摆动操作。

根据本特征结构,为了对离合器切换杆进行摆动操作,需要进行预备操作。由此,不易引起驾驶者对离合器切换杆的误操作。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离合器切换杆,所述引导部具有:直线部,在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摆动操作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以及进入部,具有以与所述直线部相连的状态供向与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摆动操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进入的形状,所述进入部分别设于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对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三操作位置对应的位置,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向进入所述进入部的那一侧对所述离合器切换杆施力的施力构件,所述离合器切换杆被配置为:在被进行了作为所述预备操作的使所述离合器切换杆抵抗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加力从所述进入部脱离的操作后,能够沿所述直线部被摆动操作。

根据本特征结构,离合器切换杆在进入进入部的状态下被施力构件向进入进入部的那一侧摆动施力,由此能够将离合器切换杆位置保持于各操作位置。此外,驾驶者如果不使离合器切换杆抵抗施力构件的施加力从进入部脱离就不能对离合器切换杆进行摆动操作,更加不易引起驾驶者对的离合器切换杆的误操作。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隔壁的上面部载置支承有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摆动支承部,所述引导部设于所述摆动支承部的上方。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分隔壁来作为支承摆动支承部的构件。此外,引导部被配置为适合引导离合器切换杆。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形成于所述侧面板的上面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面板的上面部以形成引导部。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离合器切换杆的把持部设有按压操作式的开关,所述离合器切换杆被配置为:在被进行了作为所述预备操作的所述开关的按压操作后,能够被摆动操作。

根据本特征结构,涉及预备操作的结构为由按压操作式的开关实现的控制结构,能够简化涉及预备操作的结构。

[3]

与技术问题[3]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在适当的定时对多个工作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具有:多个臂,能够绕同一摆动轴心摆动并且以沿所述摆动轴心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多个凸轮,能够绕与所述摆动轴心平行的同一旋转轴心旋转并且以分别与所述多个臂对应的方式以沿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驱动致动器,对所述多个凸轮进行旋转驱动;以及多根钢丝绳,将所述多个臂和所述多个工作装置分别联接并且分别从所述多个臂朝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凸轮通过所述驱动致动器被旋转驱动,由此所述多个臂分别通过所述凸轮的作用而绕所述摆动轴心向同一侧摆动,所述多个臂分别拉扯所述多根钢丝绳,由此在适当的定时对所述多个工作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本特征结构,多个臂能够绕同一摆动轴心摆动,并且多个臂通过凸轮的作用绕摆动轴心向同一侧摆动。因此,与例如具备能够绕第一摆动轴心摆动的多个臂和能够绕第二摆动轴心摆动的多个臂的结构相比,构成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零部件数减少。此外,多根钢丝绳分别从多个臂朝向同一方向延伸,因此容易以不交错的方式配置钢丝绳。即,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实现能够简单地构成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具有容纳所述多个臂和所述多个凸轮的壳体,所述多个臂各自的上端部从所述壳体向上方突出,并且在各个所述臂的上端部连结有各个所述钢丝绳,所述多根钢丝绳以经过所述凸轮的上方的状态沿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特征结构,多根钢丝绳被集中配置于凸轮的上方,更容易以不交错的方式配置多根钢丝绳。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中相对于所述凸轮与所述臂所在侧相反侧的侧部设有支承所述钢丝绳的支承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钢丝绳中远离臂的部分被支承于支承部,由此能够使钢丝绳不松弛。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底部和侧壁并且向上方开口,设有对所述壳体中向上方开口的部分进行开闭的上盖,所述侧壁从前方、后方、左方以及右方覆盖所述多个臂和所述多个凸轮。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使外部的尘埃不会从壳体中向上方开口的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此外,通过卸下上盖,能够容易地进行壳体内部的清扫等。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底部中相对于所述凸轮与所述臂所在侧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清扫口,配置有对所述清扫口进行开闭的底盖。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卸下底盖,能够将壳体内部的灰尘容易地从清扫口排出至外部。此外,在从清扫口向外部排出灰尘时,臂不易造成妨碍。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设有支轴,所述支轴跨于所述侧壁中在所述摆动轴心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壁部,以能够绕所述摆动轴心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臂,所述多个臂中在拉扯所述钢丝绳时作用的力越大的臂被支承于所述支轴中越靠近所述壁部的部分。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在拉扯钢丝绳时对臂作用较大的力,由于该臂被支承于支轴中靠近壁部的部分(根部侧),因此支轴也不易变形。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壁中所述钢丝绳的延伸方向侧的壁部支承有所述驱动致动器用的继电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壁来作为支承继电器的构件。此外,在使驱动用致动器支承于侧壁中旋转轴心方向的壁部的情况下,继电器不易妨碍驱动用致动器。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侧壁中与支承有所述继电器的壁部不同的壁部支承有与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不同的装置用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壁来作为支承控制装置的构件。此外,从有效利用侧壁中的多个壁部这一点来看,也是优选的。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凸轮的旋转角度,在所述侧壁中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的一侧的壁部支承有所述驱动致动器,并且在所述侧壁中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的另一侧的壁部支承有所述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侧壁来作为支承驱动致动器和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的构件。此外,驱动致动器和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位于旋转轴心方向,适合由驱动致动器进行旋转驱动、由角度检测传感器进行旋转角度检测。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部设有将所述壳体装配于机体的装配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壳体向机体的装配在壳体的外部进行,容易进行壳体向机体的装配。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收割部,收割植立谷秆;脱粒装置,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谷粒储存箱,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排出所述谷粒储存箱内的谷粒,所述工作装置具备:收割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收割部的动力传递;脱粒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以及谷粒排出离合器,接通/切断向所述谷粒排出装置的动力传递,所述多个凸轮中与所述收割离合器对应的凸轮和与所述脱粒离合器对应的凸轮绕所述旋转轴心向一侧被旋转驱动,并且所述多个凸轮中与所述谷粒排出离合器对应的凸轮绕所述旋转轴心向另一侧被旋转驱动。

根据本特征结构,与收割离合器对应的凸轮和与脱粒离合器对应的凸轮绕旋转轴心向一侧被旋转驱动,由此在同时驱动收割部和脱粒装置的作业方式上是优选的。此外,与谷粒排出离合器对应的凸轮绕旋转轴心向另一侧被旋转驱动,由此在将驱动谷粒排出装置与收割部以及脱粒装置分开驱动的作业方式上是优选的。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状态切换装置具有容纳所述多个臂和所述多个凸轮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底部;以及侧壁,从前方、后方、左方以及右方覆盖所述多个臂和所述多个凸轮,所述联合收割机设有支轴,所述支轴跨于所述侧壁中在所述摆动轴心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壁部以能够绕所述摆动轴心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臂,所述多个臂如下状态支承于所述支轴:所述多个臂中与所述收割离合器对应的臂和与所述脱粒离合器对应的臂从所述摆动轴心方向的两侧夹着所述多个臂中与所述谷粒排出离合器对应的臂。

通常,与收割离合器对应的臂在拉扯钢丝绳时作用于该臂的力和与脱粒离合器对应的臂在拉扯钢丝绳时作用于该臂的力比与谷粒排出离合器对应的臂在拉扯钢丝绳时作用于该臂的力大。根据本特征结构,在拉扯钢丝绳时,即使对与收割离合器对应的臂、与脱粒离合器对应臂作用了较大的力,由于这些臂支承于支轴中靠近壁部的部分(根部侧),因此支轴也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2是表示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左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联合收割机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图。

图5是表示驾驶室部的左视图。

图6是表示驾驶室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驾驶室部和发动机室的后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驾驶室部和发动机室的右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离合器切换杆的左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离合器切换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离合器切换杆的后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和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周边构造的右视图。

图13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和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周边构造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和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周边构造的后视图。

图15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的右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离合器切换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控制块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一、第二、第三凸轮的旋转位置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一、第二、第三凸轮的旋转位置与收割离合器、谷粒排出离合器以及脱粒离合器的状态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2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驾驶部的左视图。

图2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切换杆的左视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切换杆的后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f的方向设为“机体前侧”(参照图1和图2),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机体后侧”(参照图1和图2),将箭头l的方向设为“机体左侧”(参照图2),将箭头r的方向设为“机体右侧”(参照图2)。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和图2中示出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本联合收割机是对收割谷秆的整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联合收割机(整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本联合收割机具备机体框架1和履带行驶装置2。在行驶机体的前方设有收割植立谷秆的收割部3。收割部3具备耙入植立谷秆的耙拢卷筒4、切断植立谷秆的收割刀5以及耙入收割谷秆的耙拢搅龙6。

在行驶机体的前部的右侧设有驾驶室部7。驾驶室部7具备供驾驶者搭乘的驾驶部8和覆盖驾驶部8的驾驶室9。在驾驶部8的下方设有发动机室er。发动机室er中容纳有发动机e、排气净化装置10、冷却风扇11以及散热器12(参照图7)。在收割部3的后方设有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3。跨于跨于收割部3和脱粒装置13设有将收割谷秆向脱粒装置13输送的进料器14。储存脱粒处理后的谷粒的谷粒储存箱15与脱粒装置13横向并列地设置。谷粒储存箱15被配置为能够以跨于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的方式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z1摆动开闭。在脱粒装置13的后部与谷粒储存箱15的后部之间设有燃料箱16。

设有将谷粒储存箱15内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17。在谷粒排出装置17具备:纵输送部18,将谷粒储存箱15内的谷粒朝向上方输送;以及横输送部19,将来自纵输送部18的谷粒朝向机体外侧输送。谷粒排出装置17被配置为能够绕纵输送部18的轴心z1回转。纵输送部18的下端部连通连接于谷粒储存箱15的底部。横输送部19中纵输送部18侧的端部连通连接于纵输送部18的上端部,并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纵输送部18的上端部。

设有对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t。在变速器t具备作为主变速装置的液压无级变速装置(hst)20和变速箱21(参照图4)。变速箱21中容纳有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等。

〔脱粒装置〕

如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13的上部形成有脱粒室22。在脱粒室22,以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旋转的方式设有脱粒筒23。在脱粒筒23的下方设有承接网24。在脱粒装置13的下部设有:对分选对象物进行摆动分选的摆动分选装置25、向摆动分选装置25输送分选风的风车26、回收一次物的谷粒(单粒化谷粒等)的一次回收部27以及回收二次物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回收部28。在一次回收部27设有将一次物的谷粒向右方输送的一次螺旋输送器29。在二次回收部28设有将二次物的谷粒向右方输送的二次螺旋输送器30。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被配置为能够从脱粒装置13的右侧部卸下,在使谷粒储存箱15位于维护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从脱粒装置13的右侧部抽出。在脱粒装置13的右侧部设有:纵输送装置31,将来自一次螺旋输送器29的一次物的谷粒朝向谷粒储存箱15向上方输送;以及二次回送装置32,将来自二次螺旋输送器30的二次物的谷粒回送至摆动分选装置25的前部。

〔动力传递路径〕

如图4所示,设有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传动带传递至hst20的行驶传动机构34。发动机e的驱动力由hst20和所述副变速装置变速后被传递至履带行驶装置2。

设有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传动带35传递至谷粒排出装置17的谷粒排出传动机构36。设有接通/切断由谷粒排出传动机构36实施的向谷粒排出装置17的动力传递的谷粒排出离合器37。谷粒排出离合器37由皮带张紧式离合器构成。

设有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由传动带38传递至风车26的脱粒传动机构39。设有接通/切断由脱粒传动机构39实施的向风车26的动力传递的脱粒离合器40。脱粒离合器40由皮带张紧式离合器构成。

设有将风车26的动力传递至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的带传动机构41。设有将一次螺旋输送器29的动力传递至纵输送装置31的锥齿轮传动机构42。设有将二次螺旋输送器30的动力传递至二次回送装置32的链传动机构43和锥齿轮传动机构44。

设有将风车26的动力传递至中继轴45的带传动机构46。设有将中继轴45的动力传递至脱粒筒23和中继轴47的锥齿轮传动机构48。设有将中继轴45的动力经由传动带49传递至进料器14的收割传动机构50。设有接通/切断由收割传动机构50实施的向进料器14的动力传递的收割离合器51。收割离合器51由皮带张紧式离合器构成。

〔驾驶室部〕

如图5至图8所示,在驾驶室9具备:车顶部52、前窗玻璃53、侧玻璃54、后窗玻璃55以及乘降门56。在驾驶部8具备:驾驶座椅57、前面板58、侧面板59以及谷粒排出操作部60。在前面板58设有转向杆61、仪表盘62。转向杆61进行行驶机体的转向操作、收割部3的升降操作等操作。

在驾驶部8的前部设有前罩63。在驾驶部8的左侧部的前部设有前支柱64。在驾驶部8的左侧部的后部设有后支柱65。跨于前支柱64和后支柱65,设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下框架66。下框架66的前端部支承于前支柱64,并且下框架66的后端部支承于后支柱65。下框架66位于比排气净化装置10靠下侧。

谷粒排出操作部60设于驾驶座椅57的右后方。在谷粒排出操作部60设有:对谷粒排出离合器37进行向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切换操作的离合器切换操作部、对谷粒排出装置17进行回转操作的回转操作部、对谷粒排出装置17(横输送部19)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部。

〔排气净化装置〕

排气净化装置10通过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柴油微粒过滤器)对发动机e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排气净化装置10以其长尺寸方向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设于侧面板59的下方且设于发动机e的上方。排气净化装置10以比侧面板59的左端59a向左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在侧面板59的下方。排气净化装置10整体被顶板67从上方覆盖而不仅是排气净化装置10中突出的部分。排气净化装置10载置支承于发动机e的上部。排气净化装置10经由前侧和后侧的支撑件68与发动机e进行连结。

〔排气管〕

由图12至图14所示,设有排出由排气净化装置10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排气的排气管69。排气管69从排气净化装置10的外周部中左侧面的后部向左侧引出,朝向后上方延伸。排气管69以穿过脱粒装置13与谷粒储存箱15之间,详细而言穿过后述的离合器切换装置70和燃料箱16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在排气管69中,在连通连接于排气净化装置10的排气上游侧端部71与比排气上游侧端部71靠排气下游侧的部分72之间等形成有为了降低排气温度而向排气管69的内部导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导入部76。在驾驶室部7和谷粒储存箱15与脱粒装置13之间于排气管69的上方设有前侧踏板77和后侧踏板78。

〔侧面板〕

如图5至图8所示,侧面板59相对于驾驶座椅57设于左侧。在侧面板59设有主变速杆79或副变速杆80、离合器切换杆81。在侧面板59的下方且在排气净化装置10的上方设有检测离合器切换杆81的操作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82。

主变速杆79是前后摆动操作式的杆,对hst20进行变速操作。副变速杆80是前后摆动操作式的杆,对所述副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主变速杆79和副变速杆80以主变速杆79位于左侧且副变速杆80位于右侧的方式横向并列地设置。即,主变速杆79相对于副变速杆80在机体左右方向上位于驾驶座椅57的相反侧。在此,当将主变速杆79中从侧面板59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设为l1并将副变速杆80中从侧面板59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突出长度设为l2时,主变速杆79被配置为突出长度l1比突出长度l2长。

设有支承侧面板59的上框架83。在上框架83具备顶板67。顶板67设于排气净化装置1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82之间,将排气净化装置1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82之间上下分隔,并且从上方覆盖排气净化装置10整体而不仅是排气净化装置10中突出的部分。顶板67跨于侧面板59中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且跨于侧面板59中的左侧部和右侧部。

在侧面板59的下方空间中设有从前侧覆盖排气净化装置10的前罩135。侧面板59的下方空间被前罩135分隔为前侧空间和后侧空间(排气净化装置10所在侧的空间)。前罩135的上端部经由支撑件136支承于顶板67。

〔罩〕

设有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10从左侧覆盖侧面板59的下方空间的罩84。罩84以罩84的前端位于比侧面板59的前端靠前侧且罩84的后端位于比侧面板59的后端靠后侧的方式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在罩84的后部以不与排气管69中的排气上游侧端部71干涉的方式形成有缺口部84a。在罩84形成有比其他部分向左侧隆起的隆起部84b。即,俯视观察时,罩84中的位于排气净化装置10的横向相邻的位置的部分(隆起部84b)比其他部分向左侧隆起。

罩84被配置为:支承于上框架83和下框架66,可拆装于上框架83和下框架66。上框架83中对应于隆起部84b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向左侧突出。下框架66中对应于隆起部84b的部分比其他部分向左侧突出。罩84的上部通过螺栓85可拆装地固定于上框架83中的纵壁部83a。在下框架66设有从下框架66朝向上方延伸的支撑件86。罩84的下部通过螺栓87可拆装地固定于支撑件86。

〔纵框架〕

设有跨于上框架83和下框架66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框架88。纵框架88相对于罩84位于左侧,并且以在侧视观察时与罩84重叠的状态设置。即,纵框架88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10位于左侧,并且以在侧视观察时与排气净化装置10重叠的状态设置。纵框架88被配置为:支承于上框架83和下框架66,可拆装于上框架83和下框架66。纵框架88的上端部与罩84的上部一起通过螺栓85可拆装地固定于上框架83中的纵壁部83a。在下框架66设有从下框架66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件89。纵框架88的下端部比下框架66的下端向下侧突出,并且通过螺栓90可拆装地固定于支撑件89。

〔离合器切换杆〕

如图9至图11所示,离合器切换杆81是前后摆动操作式的杆,是对收割离合器51和脱粒离合器40双方进行向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切换操作的单一杆。离合器切换杆81被配置为能够位置变更为第一操作位置o1、第二操作位置o2以及第三操作位置o3。第一操作位置o1是使收割离合器51和脱粒离合器40双方呈接通状态的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o2是使收割离合器51呈切断状态且使脱粒离合器40呈接通状态的操作位置。第三操作位置o3是使收割离合器51和脱粒离合器40双方呈切断状态的操作位置。离合器切换杆81设于主变速杆79的后方。

离合器切换杆81被配置为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x1前后摆动。离合器切换杆81具备:把手91、把手侧杆体92、支轴侧杆体93以及杆支轴94。把手侧杆体92通过带有弹簧(图示省略)的铰链95以能够左右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支轴侧杆体93。所述弹簧对把手侧杆体92向左侧摆动施力。在把手侧杆体92设有止动件92a,所述止动件92a抵接于支轴侧杆体93,限制把手侧杆体92向左侧的摆动。

〔摆动支承部〕

设有以能够绕摆动轴心x1摆动的方式支承离合器切换杆81的摆动支承部96。在摆动支承部96还支承有位置检测传感器82。摆动支承部96在侧面板59的内部载置支承于顶板67的上面部。摆动支承部96由大致l字形的板材构成。在摆动支承部96具备沿着顶板67的基部97和垂直或大致垂直于顶板67的纵壁部98。基部97通过螺栓99固定于顶板67。在纵壁部98设有供杆支轴94插通的凸台部100。在纵壁部98的左侧部设有供位置检测传感器82装配的装配部101。

〔引导部〕

设有具有对离合器切换杆81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02的杆引导件103。杆引导件103以左右跨于摆动支承部96的状态设置。在杆引导件10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脚部103a。脚部103a通过螺栓104固定于顶板67。引导部102设于杆引导件103中位于摆动支承部96的上方的部分。

引导部102具备直线部102a和进入部102b。直线部102a在离合器切换杆81的摆动操作方向(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直线部102a中,与跨于第二操作位置o2和第三操作位置o3的区间的宽度b1相比,第一操作位置o1侧的区间的宽度b2更窄。

进入部102b具有以与直线部102a相连的状态向与供离合器切换杆81的摆动操作方向交叉的方向(左方)进入的形状。进入部102b分别设于与第一操作位置o1对应的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o2对应的位置以及与第三操作位置o3对应的位置。把手侧杆体92在进入进入部102b的状态下被所述弹簧向进入进入部102b的那一侧摆动施力,由此,离合器切换杆81被位置保持于各操作位置。

离合器切换杆81如上所述是前后摆动操作式的杆,被配置为在被预备操作后能够沿直线部102a被前后摆动操作。具体而言,离合器切换杆81被配置为:在被进行了作为所述预备操作的使把手侧杆体92抵抗所述弹簧的施加力从进入部102b脱离的操作后,能够沿直线部102a被前后摆动操作。由此,在离合器切换杆81被位置保持于各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无法沿直线部102a对离合器切换杆81进行前后摆动操作,但是抵抗所述弹簧的施加力向右侧摆动操作把手侧杆体92而使其从进入部102b脱离,能够沿直线部102a对离合器切换杆81进行前后摆动操作。

在此,当在向右侧摆动操作了把手侧杆体92的状态下将离合器切换杆81从第三操作位置o3侧切换至第一操作位置o1时,把手侧杆体92抵接于引导部102中的端部102,阻止离合器切换杆81向前侧摆动。因此,为了解除与引导部102中的端部102c的抵接,需要在稍向左侧摆动操作把手侧杆体92后向前侧摆动操作离合器切换杆81。

〔离合器切换装置〕

如图12至图17所示,设有在适当的定时将收割离合器51、脱粒离合器40以及谷粒排出离合器37切换为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离合器切换装置70。离合器切换装置70在脱粒装置13和谷粒储存箱15之间设于比纵输送装置31靠后侧。离合器切换装置7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于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之间。离合器切换装置70设于谷粒储存箱15中向下变窄形状部分15a的下方。换言之,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以在俯视观察时与谷粒储存箱15重叠的状态设置。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以在侧视观察时与二次回送装置32的基部重叠的状态设置。在脱粒装置13与谷粒储存箱15之间于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后方设有燃料箱16。

机体框架1具备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框架1a和以与主框架1a交叉的状态下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框架1b。离合器切换装置70支承于主框架1a与横框架1b交叉的交叉部。在所述交叉部设有台板105,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以可拆装的方式载置支承于台板105。

离合器切换装置70具备:壳体106;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电动马达m;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以及上盖110。第一臂107a、第一凸轮108a以及第一钢丝绳109a与收割离合器51对应。第二臂107b、第二凸轮108b以及第二钢丝绳109b与谷粒排出离合器37对应。第三臂107c、第三凸轮108c以及第三钢丝绳109c与脱粒离合器40对应。

壳体106容纳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由在上方开口的方形箱状的构件构成。壳体106具备底部111和侧壁112。

在底部111中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与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所在侧相反侧的部分(底部111的前部)形成有清扫口111a。清扫口111a是圆形的开口。设有对清扫口111a进行开闭的底盖113。台板105中与底盖113对应的部分形成,以与底盖113不干涉的方式形成有缺口部105a。

在侧壁112具备:前壁部114、后壁部115、左侧壁部116以及右侧壁部117。在左侧壁部116的横向外侧部和右侧壁部117的横向外侧部分别设有将壳体106装配于台板105的装配部118。装配部118通过螺栓119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台板105。在台板105的背面设有螺栓119用的螺母120(焊接螺母)。

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能够绕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同一摆动轴心x2摆动,以沿摆动轴心x2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臂支轴121。臂支轴121以跨于侧壁112中在摆动轴心x2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壁部(左侧壁部116和右侧壁部117)的方式设置。在臂支轴121连结有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的各下端部。在臂支轴121设有分别将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定位于初始位置(钢丝绳引出位置)的止动件122。臂支轴121和止动件122经由支撑件123连结。侧视观察时(参照图16),钢丝绳引出位置的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呈稍微前倾的倾斜姿势,由此,能够增大跨于钢丝绳引出位置和钢丝绳结束位置的行程s而兼用于多种机械。

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均由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形的构件构成。第一、第二、第三臂107c各自的上端部从壳体106向上方突出。在第一臂107a的上下中间部设有能够与第一凸轮108a接触的第一辊123a。在第二臂107b的上下中间部设有能够与第二凸轮108b接触的第二辊123b。在第三臂107c的上下中间部设有能有与第三凸轮108c接触的第三辊123c。

在第一臂107a的上端部连结有第一钢丝绳109a中芯线的第一臂107a侧的端部。在第一钢丝绳109a中芯线的收割离合器51侧的端部设有调整弹簧(图示省略),但在第一臂107a的上端部与第一钢丝绳109a中芯线的第一臂107a侧的端部之间不设置调整弹簧。在第二臂107b的上端部连结有第二钢丝绳109b中芯线的第二臂107b侧的端部。在第二钢丝绳109b中芯线的谷粒排出离合器37侧的端部设有调整弹簧(图示省略),但在第二臂107b的上端部与第二钢丝绳109b中芯线的第二臂107b侧的端部之间不设置调整弹簧。在第三臂107c的上端部连结有第三钢丝绳109c中芯线的第三臂107c侧的端部。在第三钢丝绳109c中芯线的脱粒离合器40侧的端部设有调整弹簧(图示省略),但在第三臂107c的上端部与第三钢丝绳109c中芯线的第三臂107c侧的端部之间不设置调整弹簧。

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以与收割离合器51对应的第一臂107a和与脱粒离合器40对应的第三臂107c从摆动轴心x2方向的两侧夹着与谷粒排出离合器37对应的第二臂107b状态支承于臂支轴121。即,第一臂107a被支承于臂支轴121中比第二臂107b靠近左侧壁部116的部分,并且第三臂107c支承于臂支轴121中比第二臂107b靠近右侧壁部117的部分。

在此,通常,与收割离合器51对应的第一臂107a在拉扯第一钢丝绳109a时作用于第一臂107a的力、与脱粒离合器40对应的第三臂107c在拉扯第三钢丝绳109c时作用于第三臂107c的力大于与谷粒排出离合器37对应的第二臂107b在拉扯第二钢丝绳109b时作用于第二臂107b的力。即,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中在拉扯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时作用的力越大的臂被支承于臂支轴121中越靠近左侧壁部116或右侧壁部117的部分。

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能够绕与摆动轴心x2平行的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同一旋转轴心x3旋转,以与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对应的方式,以沿旋转轴心x3方向并列的状态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凸轮支轴124。凸轮支轴124以跨于左侧壁部116和右侧壁部117的方式设置。在左侧壁部116和右侧壁部117分别设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凸轮支轴124的轴承125。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经由键126连结于凸轮支轴124。在第一凸轮108a的外周部形成有齿轮部。

在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分别形成有孔108aa、108ba、108ca。通过以使孔108aa、108ba、108ca的绕旋转轴心x3的位置重合的方式(换言之,以孔108aa、108ba、108ca在旋转轴心x3方向观察时重叠的方式)将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装配于凸轮支轴124,能够防止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相对于凸轮支轴124的误组装。

设有检测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在凸轮支轴124的右端部形成有供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装配的装配槽124a。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支承于右侧壁部117。在右侧壁部117设有供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装配的装配部128。

在此,当如上述那样将配部128设于右侧壁部117时,需要以装配槽124a位于右侧的状态将凸轮支轴124装配于壳体106。当错误地以装配槽124a位于左侧的状态将凸轮支轴124装配于壳体106时,无法将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装配于凸轮支轴124,由此,能注意到凸轮支轴124被左右颠倒地装配。

第一钢丝绳109a联接第一臂107a和收割离合器51,以跨于第一臂107a和收割离合器51的方式设置。第一钢丝绳109a从第一臂107a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经过第一凸轮108a的上方的状态朝向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钢丝绳109b联接第二臂107b和谷粒排出离合器37,以跨于第二臂107b和谷粒排出离合器37的方式设置。第二钢丝绳109b从第二臂107b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经过第二凸轮108b的上方的状态朝向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三钢丝绳109c联接第三臂107c和脱粒离合器40,以跨于第三臂107c和脱粒离合器40的方式设置。第三钢丝绳109c从第三臂107c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并且以经过第三凸轮108c的上方的状态朝向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

设有支承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的支承部129。在支承部129支承有第一钢丝绳109a中外线的第一臂107a侧的端部、第二钢丝绳109b中外线的第二臂107b侧的端部以及第三钢丝绳109c中外线的第三臂107c侧的端部。支承部129设于壳体106中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与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所在侧相反侧的侧部(侧壁112的前部)的上表面。支承部129由大致l字形的板材构成。

上盖110对壳体106中向上方开口的部分进行开闭,由向下方和前方开口的方形箱状的构件构成。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穿过上盖110中向前方开口的部分。上盖110中向前方开口的部分由支承部129从前方堵塞。上盖110的后下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别通过螺栓130固定于左侧壁部116和右侧壁部117。在上盖110的前下部中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形成有与支承部129的角部卡合的卡合突起部110a。

电动马达m对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进行旋转驱动。在电动马达m的输出轴ma设有与第一凸轮108a的齿轮部啮合的小齿轮131。电动马达m的旋转动力从输出轴ma经由小齿轮131传递至第一凸轮108a的齿轮部,由此,对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进行旋转驱动。

电动马达m支承于左侧壁部116。电动马达m由螺栓固定于左侧壁部116。电动马达m用的继电器132支承于侧壁112中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的延伸方向侧的壁部(前壁部114)。继电器132由螺栓固定于前壁部114。冷却风扇11用的控制装置133支承于侧壁112中与支承有继电器132的壁部不同的壁部(右侧壁部117)。控制装置133由螺栓固定于右侧壁部117。

如图18所示,控制块具备对电动马达m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134。在控制装置134连接有:位置检测传感器82或谷粒排出操作部60、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电动马达m。控制装置134被输入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值、谷粒排出操作部60的离合器切换操作指令以及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的检测值。控制装置134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检测值和谷粒排出操作部60的离合器切换操作指令来对电动马达m进行驱动控制。

图19中示出了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的旋转位置(中立位置n、第一旋转位置r1、第二旋转位置r2、第三旋转位置r3)。与收割离合器51对应的第一凸轮108a和与脱粒离合器40对应的第三凸轮108c从中立位置n绕旋转轴心x3向一侧(前侧)被旋转驱动,并且与谷粒排出离合器37对应的第二凸轮108b从中立位置n绕旋转轴心x3向另一侧(后侧)被旋转驱动。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由电动马达m旋转驱动,由此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的作用(向第一、第二、第三辊123a,123b,123c的凸轮作用)绕摆动轴心x2向后侧摆动,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分别拉扯第一、第二、第三钢丝绳109a、109b、109c,由此在适当的定时将收割离合器51、脱粒离合器40以及谷粒排出离合器37切换为接通状态和切断状态。

详细而言,如图20所示,在中立位置n,第一、第二、第三凸轮108a、108b、108c各自不对第一、第二、第三臂107a、107b、107c进行凸轮作用。因此,收割离合器51、谷粒排出离合器37以及脱粒离合器40呈切断状态。

在第一旋转位置r1,第三凸轮108c对第三臂107c进行凸轮作用,并且第一、第二凸轮108a、108b各自不对第一、第二臂107a、107b进行凸轮作用。因此,脱粒离合器40呈接通状态,并且收割离合器51和谷粒排出离合器37呈切断状态。

在第二旋转位置r2,第一、第三凸轮108a、108c分别对第一、第三臂107a、107c进行凸轮作用,并且第二凸轮108b不对第二臂107b进行凸轮作用。因此,收割离合器51和脱粒离合器40呈接通状态,并且谷粒排出离合器37呈切断状态。

在第三旋转位置r3,第二凸轮108b对第二臂107b进行凸轮作用,并且第一、第三凸轮108a、108c各自不对第一、第三臂107a、107c进行凸轮作用。因此,谷粒排出离合器37呈接通状态,并且收割离合器51和脱粒离合器40呈切断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管69从排气净化装置10的外周部中左侧面的后部向左侧引出并朝向后上方延伸。但是,排气管69也可以从排气净化装置10的外周部中的右侧面、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引出并朝向上方延伸。例如,如图21和图22所示,排气管69也可以从排气净化装置10的外周部中上表面的后部向上侧引出并朝向后上方延伸。

(2)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顶板67的上面部载置支承有摆动支承部96。但是,如图21至图24所示,也可以是,摆动支承部96被悬挂支承于侧面板59的上面部的下表面。引导部102形成于侧面板59的上面部。摆动支承部96具备第一支承板材137和第二支承板材138。第一支承板材137和第二支承板材138由大致l字形的板材构成。第一支承板材137固定于侧面板59的上面部的下表面。第二支承板材138以从左侧与第一支承板材137重合的状态从左侧通过螺栓139固定下于第二支承板材138。在第二支承板材138的左侧部设有供位置检测传感器82装配的装配部101。

排气净化装置10相对于位置检测传感器82位于后下方。在排气净化装置1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82之间设有将排气净化装置1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82之间上下分隔的分隔壁140。分隔壁140跨于侧面板59中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隔壁140具备从下方覆盖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底部141和从后方覆盖位置检测传感器82的后壁部142。设有对侧面板59的前部进行支承的上前支柱143和下前支柱144。底部141以跨于上前支柱143和后壁部142的下端部的方式设置。在上前支柱143设有供底部141的前端部螺栓固定的支撑件145。底部141的后端部由螺栓固定于后壁部142的下端部。后壁部142悬挂支承于侧面板59的上面部的下表面。

(3)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气净化装置10以比侧面板59的左端59a向左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但是,排气净化装置10也可以以不比侧面板59的左端59a向左侧突出的状态设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在罩84中形成隆起部84b。

(4)上述实施方式中,罩84被配置为可拆装。但是,罩84也可以被配置为不能拆装。

(5)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切换杆81设于主变速杆79的后方。但是,离合器切换杆81也可以设于副变速杆80的后方。

(6)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切换杆81被配置为:在被进行了作为所述预备操作的使把手侧杆体92抵抗所述弹簧的施加力从进入部102b脱离的操作后,能够沿直线部102a被前后摆动操作。但是,也可以是,在离合器切换杆81的把持部设有按压操作式的开关(图示省略),离合器切换杆81被配置为在被进行了作为预备操作的所述开关的按压操作后能够被摆动操作。此外,离合器切换杆81也可以被配置为即使不被进行所述预备操作也能够被摆动操作。

(7)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切换装置7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于一次螺旋输送器29和二次螺旋输送器30之间。但是,离合器切换装置70也可以设于比二次螺旋输送器30靠后侧。

(8)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切换装置70设于谷粒储存箱15中的向下变窄形状部分15a的下方(换言之,当俯视观察时在与谷粒储存箱15重叠的状态下)。但是,也可以是当俯视观察时,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以与谷粒储存箱15不重叠的状态被设置。

(9)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脱粒装置13与谷粒储存箱15之间于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后方设有燃料箱16。但是,也可以是,在脱粒装置13与谷粒储存箱15之间于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前方设有燃料箱16。

(10)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框架1a与横框架1b交叉的交叉部设有台板105,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以可拆装的方式载置支承于台板105。但是,也可以以不设置台板105的方式使离合器切换装置70支承于所述交叉部。此外,也可以是,离合器切换装置70仅支承于主框架1a。

(11)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06向上方开口,设有对壳体106中向上方开口的部分进行开闭的上盖110。但是,也可以是,壳体106不向上方开口,不设置上盖110。

(12)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臂107a支承于臂支轴121中比第二臂107b靠近左侧壁部116的部分,并且第三臂107c支承于臂支轴121中比第二臂107b靠近右侧壁部117的部分。但是,也可以是,第一臂107a和第三臂107c的左右位置相反。此外,也可以是,第二臂107b支承于臂支轴121中靠近左侧壁部116或右侧壁部117的部分。

(13)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m用的继电器132支承于侧壁112中的前壁部114。但是,也可以是,继电器132支承于侧壁112中前壁部114以外的壁部。此外,也可以是,继电器132不支承于侧壁112。

(14)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却风扇11用的控制装置133支承于侧壁112中的右侧壁部117。但是,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33支承于侧壁112中右侧壁部117以外的壁部。此外,也可以是,控制装置133不支承于侧壁112。

(15)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壁112中的左侧壁部116支承有电动马达m,并且在侧壁112中的右侧壁部117支承有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但是,也可以是,在侧壁112中的右侧壁部117支承有电动马达m,并且在侧壁112中的左侧壁部116支承有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7。

(16)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控制对象为收割离合器51、脱粒离合器40以及谷粒排出离合器37。但是,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控制对象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对象。例如,在增加离合器切换装置70的控制对象的情况下,由于壳体106的左右宽度尚有余裕,因此能够在旋转轴心x3方向上增加凸轮。此外,离合器切换装置70是在适当的定时对多个工作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收割离合器51、脱粒离合器40以及谷粒排出离合器37)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工作状态切换装置,但工作状态切换装置的控制对象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以外的离合器、变速装置。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还能够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框架;1a:主框架;1b:横框架;3:收割部;8:驾驶部;10:排气净化装置;13:脱粒装置;15:谷粒储存箱(谷粒储存部、谷粒储存箱);15a:向下变窄形状部分;16:燃料箱;17:谷粒排出装置;20:主变速装置;29:一次螺旋输送器;30:二次螺旋输送器;31:纵输送装置;32:二次回送装置;37:谷粒排出离合器;40:脱粒离合器;51:收割离合器;57:驾驶座椅;59:侧面板;67:顶板(分隔壁);69:排气管;70:离合器切换装置(工作状态切换装置);79:主变速杆;80:副变速杆;81:离合器切换杆;82:位置检测传感器;96:摆动支承部;102:引导部;102a:直线部;102b:进入部;105:台板;106:壳体;107a:第一臂;107b:第二臂;107c:第三臂;108a:第一凸轮;108b:第二凸轮;108c:第三凸轮;109a:第一钢丝绳(收割钢丝绳);109b:第二钢丝绳;109c:第三钢丝绳(脱粒钢丝绳);110:上盖;111:底部;111a:清扫口;112:侧壁;113:底盖;118:装配部;121:臂支轴(支轴);127: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129:支承部;132:继电器;133:控制装置;140:分隔壁;141:底部;142:后壁部;e:发动机;er:发动机室;l1:突出长度;l2:突出长度;m:电动马达(驱动致动器);o1:第一操作位置;o2:第二操作位置;o3:第三操作位置;x2:摆动轴心;x3:旋转轴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