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5797发布日期:2020-10-20 16:4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



背景技术:

甘薯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应用原料。甘薯起源于南美洲,目前中国是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目前我国甘薯生产总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

甘薯种植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涉及的环节多,需要完成旋耕碎土、起垄、开沟、甘薯苗移栽投放、覆土、镇压这些工序,对于可执行上述各环节的甘薯种植机来说,由于其多个环节均需要动力源提供动力进行驱动才能运行,一般每个环节的部件都需要设置单独的动力源进行驱动,这种驱动方式不仅硬件成本高,而且要实现各部件之间的协同运动所需的控制策略较为复杂,因此,多动力源的方式不仅硬件成本高而且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只需要一个动力源且无需单独控制系统的、成本低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包括牵引机械与机架,两者之间通过三点悬挂装置连接;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旋耕刀辊、起垄机构、薯苗投放组件、覆土组件以及镇压组件;所述薯苗投放组件的下方安装有开沟器;所述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及所述覆土组件三者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建立联动关系;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箱、第二传动箱以及第三传动箱,三者分别与所述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以及覆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箱置于所述第一传动箱的后侧,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建立传动关系;所述第三传动箱置于所述第二传动箱的左侧或右侧,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建立传动关系;

所述第一传动箱具备动力输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为链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薯苗投放组件包括输送带与夹持带,两者均呈倒l形;所述输送带与夹持带均为环形带;

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与夹持带同步运转的动力箱;所述第二传动箱与所述动力箱之间通过第三传动组件建立动力传递关系。

进一步地,在所述输送带的单向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且所述输送带的拐角位置设有第二主动轮;所述动力箱内具备使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同步转动的第一同步组件;

在所述夹持带的单向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从动轮与第三主动轮,且所述夹持带的拐角位置设有第四主动轮;所述动力箱内具备使所述第三主动轮与第四主动轮同步转动的第二同步组件;

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主动轮通过所述动力箱内的齿轮组建立传动关系以使得两者等速反向转动;所述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四主动轮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齿轮与第二过渡齿轮建立传动关系;所述第一过渡齿轮或第二过渡齿轮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对称安装有两组所述薯苗投放组件与两组所述动力箱;所述第二传动箱上同一输出轴上连接有两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两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分别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动力箱的第一过渡齿轮以及另外一个所述动力箱的第二过渡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组件、第二同步组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均为链传动组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通过设置三个传动箱,并从牵引机械的动力输出轴引入动力,可实现动力的在空间上的合理传递布局以及按需变速,实现了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及覆土组件三者的联动,不仅硬件成本低,且无需另外设置控制系统以使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及覆土组件三者作协同转动,节省了控制成本,也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包含牵引机械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总体结构图;

附图2为不包含牵引机械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总体结构图;

附图3为不包含牵引机械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图;

附图4为附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5为不包含牵引机械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图;

附图6为附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7为薯苗投放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8为薯苗投放组件与动力箱的组合结构图;

附图9为优选实施例之薯苗投放组件的部分结构图;

附图10为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1-机架;11-第一伸出部;2-旋耕刀辊;21-总轴;22-刀体;23-刀座;231-插接固定部;3-起垄机构;31-隔板;32-折弯板;4-开沟器;41-开沟板;5-薯苗投放组件;51-输送带;511-横置带段;512-竖置带段;513-容置槽;514-功能槽;52-夹持带;521-第一带段;522-第二带段;523-通槽;53-第一从动轮;54-第一主动轮;55-第二主动轮;56-第二从动轮;57-第三主动轮;58-第四主动轮;6-覆土组件;61-螺旋部件;62-动力轴;63-调节机构;631-传动箱;632-传动组件;633-第一调节杆;634-第一螺母;7-镇压组件;71-连接架;711-第二伸出部;72-轮架;73-镇压轮;74-第二调节杆;75-第二螺母;81-薯苗存储容器;82-座椅;9-联动组件;91-第一传动箱;911-动力输入部;92-第二传动箱;93-第三传动箱;94-第一传动组件;95-第二传动组件;96-动力箱;961-第一同步组件;962-第二同步组件;963-第一齿轮;964-第二齿轮;965-第一过渡齿轮;966-第二过渡齿轮;97-第三传动组件;98-第四传动组件;10-支撑轮;20-牵引机械;30-下苗机构;301-下苗杆;302-压簧;303-第一弧形板;304-第二弧形板;305-拐弯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其包括牵引机械20及机架1,两者之间通过三点悬挂装置连接,如附图2所示,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旋耕刀辊2、起垄机构3、薯苗投放组件5、覆土组件6以及镇压组件7;所述薯苗投放组件5的下方安装有开沟器4。

上述旋耕刀辊2、薯苗投放组件5以及覆土组件6三者需要连接动力源接入动力才能运转;起垄机构3、开沟器4以及镇压组件7三者可随着机架1的移动随动运转,即只要机架1移动,三者即可运行以完成各自的任务。由于旋耕刀辊2、薯苗投放组件5以及覆土组件6三者需要连接动力源提供动力,一般的机械多个运动组件一般由单独的动力源单独提供动力,这种驱动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要实现各部件之间的协同运动所需的控制策略较为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置联动组件9建立旋耕刀辊2、薯苗投放组件5及覆土组件6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使得三者由同一动力源驱动运行,不仅节省成本,且各部件的运行始终协调,无需设置另外的控制系统。

上述旋耕刀辊2由左右横向设置的总轴21接入动力,薯苗投放组件5具有轴向为前后纵向方向的动力接入件,覆土组件6由左右横向设置的动力轴61接入动力,三者用于接入动力的元件的位置布局及目标转速均不一致,为了实现旋耕刀辊2、薯苗投放组件5以及覆土组件6三者的联动,所述联动组件9包括第一传动箱91、第二传动箱92以及第三传动箱93;如附图5与附图6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箱92置于所述第一传动箱91的后侧,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94建立传动关系;所述第三传动箱93置于所述第二传动箱92的左侧或右侧,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95建立传动关系;所述第一传动箱91具备动力输入部911,其可将所述动力输入部911输入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耕刀辊2以及所述第一传动组件94;所述第二传动箱92可将所述第一传动组件94输入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组件95以及所述薯苗投放组件5;所述第三传动箱93可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95输入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覆土组件6。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组件94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95均为链传动组件。

上述第一传动箱91、第二传动箱92及第三传动箱93内均包含传动机构(如齿轮组、传动链、传送带等)和/或换向机构(如伞齿轮组、蜗轮蜗杆机构等)以实现动力在不同的轴之间传动、变速、换向等功能,实现动力的多样性输出。

具体地,上述第一传动箱91具有一个动力输入单元以及两个动力输出单元,动力输入单元即为上述动力输入部911,动力输入部911连接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两个动力输出单元分别与旋耕刀辊2的总轴21以及第一传动组件94的一个链轮驱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94的两个链轮均为左右横置方向。

第二传动箱92具有一个动力输入轴与两个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为左右横置设置,其连接第一传动组件94的另一个链轮,两个动力输出轴均为前后纵向设置,且一个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95连接第三传动箱93,另一个动力输出轴同时连接两组第三传动组件97,两组第三传动组件97分别连接两个薯苗投放组件5,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组件97也为链传动组件,两组第三传动组件97均有一个链轮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箱92的同一动力输出轴上。

第三传动箱93具有一个动力输入轴与一个动力输出轴,其动力输入轴前后纵向设置且动力输出轴左右横向设置,第三传动箱93内设置有伞齿轮组以使两个轴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三传动箱9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第二传动组件95的另一个链轮,其动力输出轴通过第四传动组件98连接覆土组件6的动力轴62,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组件98也为链传动组件。

通过上述三个传动箱的布局,不仅可将动力输入部911接入的动力的转速转换为适合各部件目标输入转速的动力,而且实现了动力在空间上的合理传递布局,实现了空间跨度较大的多个部件之间的联动。

如附图5与附图7所示,所述薯苗投放组件5包括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两者均呈倒l形;所述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均为环形带;所述联动组件9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同步运转的动力箱96;所述第二传动箱92与所述动力箱96之间通过第三传动组件97建立动力传递关系。

输送带51上具有等距设置的容置槽513;输送带51具备横置带段511及竖置带段512;夹持带52具备第一带段521与第二带段522;第一带段521与第二带段522之间的夹角大于横置带段511及竖置带段512之间的夹角,使得第一带段521与横置带段5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带段521与横置带段511之间形成供甘薯苗进入的楔形空间,楔形空间在输送带51的传送方向上逐渐收窄;第二带段522至少与竖置带段512平行设置且相互贴靠。通过该结构,工作人员将薯苗一根根依次放置在横置带段511的各容置槽513内,随着输送带51的运行,装有甘薯苗的容置槽513进入输送带51及夹持带52之间,被夹持带52压紧固定在输送带51上,且装有甘薯苗的容置槽513由横置带段511进入竖置带段512,并在横置带段511的下端,由于竖置带段512与第二带段522分开,甘薯苗落入开沟器4中间的落苗槽,并落入土地上。

上述薯苗投放组件5通过使第一带段521与横置带段511之间形成逐渐收窄的楔形空间,可方便甘薯苗进入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之间,甘薯苗进入楔形空间后,由于楔形空间逐渐收窄,第一带段521将甘薯苗逐渐压紧固定在输送带51上,使得甘薯苗进入竖置带段512后被竖置带段512与第二带段522夹持住不会相对于输送带51移位。相比于夹持带52的第一带段521与输送带51的横置带段511全程贴合设置的方案,通过设置上述楔形空间,薯苗进入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之间时不会产生上述被对比方案容易出现的薯苗被卡在两者之间的入口位置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薯苗由于进入两者之间不顺利被局部或全部带出容置槽513的情形,可充分保证薯苗移栽投放的质量。

在输送带51的单向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从动轮53与第一主动轮54,第一从动轮53与第一主动轮54将输送带51隔为输送部分与回程部分,且输送带51的拐角位置设有第二主动轮55,第二主动轮55将输送部分隔为横置带段511与竖置带段512;如附图8所示,动力箱96内具备使第一从动轮53与第二主动轮55同步转动的第一同步组件961;在夹持带52的单向行程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从动轮56与第三主动轮57,第二从动轮56与第三主动轮57将夹持带52隔为保持部分与返回部分,保持部分与上述输送部分在同一点产生拐角,因此上述第二主动轮55同时通过输送带51间接作用于夹持带52,使得夹持带的保持部分在第二主动轮55的两侧被隔为第一带段521与第二带段522,且夹持带52的拐角位置设有作用于返回部分的第四主动轮58;动力箱96内具备使第三主动轮57与第四主动轮58同步转动的第二同步组件962。

本实施例中,第一同步组件961及第二同步组件962均为链传动组件,通过第一同步组件961,第一主动轮54与第二主动轮55建立同步转动关系,两者一起驱动输送带51运转;通过第二同步组件962,第三主动轮57与第四主动轮58建立同步转动关系,两者一起驱动夹持带52运转。由于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均同时被两个主动轮驱动运转,两者均具有很大的驱动包角,不会产生打滑问题,可保证输送带51与夹持带52两者的运行稳定性。

如附图8所示,动力箱96内还具备齿轮组以建立第二主动轮55与第四主动轮58两者的等速反向运动关系,具体地,齿轮组包括分别连接第二主动轮55与第四主动轮58的第一齿轮963与第二齿轮964;第一齿轮963与第二齿轮964之间通过第一过渡齿轮965与第二过渡齿轮966建立传动关系;第一过渡齿轮965或第二过渡齿轮966连接上述第三传动组件97。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同步组件961、第二同步组件962以及所述第三传动组件97均为链传动组件。

由于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安装有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与两组所述动力箱96,且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及动力箱96为镜像布局,因此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的第二主动轮55的转动方向要相反才能实现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均正常运行,为了使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均正常运行,第二传动箱92上同一输出轴上连接有两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97,如附图6所示,两组第三传动组件97分别连接两个动力箱96,其中一组动力箱96的第一过渡齿轮965连接该动力箱96所对应的第三传动组件97,另一组动力箱96的第二过渡齿轮966连接该组动力箱96所对应的第三传动组件97。如此,可实现第三传动箱93的同一动力输出轴驱动两组镜像布局的薯苗投放组件5均正常运转。

此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薯苗可能嵌在上述容置槽513中下不来,为了保证薯苗可从竖置带段512的下端落下,因此可设置下苗机构30以辅助下料;具体地,如附图9所示,下苗机构30包括安装在第三主动轮57上的若干下苗杆301,每个下苗杆301均可在第三主动轮57的径向上伸缩运动,且每个下苗杆301与第三主动轮57之间均设置有压簧302,压簧302使得下苗杆301具有相对于第三主动轮57向外伸出的运动趋势;输送带1上具有功能槽514,功能槽51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容置槽513的延伸方向,且功能槽514较容置槽513深,下苗杆301的朝外一端可伸入功能槽514内;夹持带52上阵列设置有供下苗杆301穿过的通槽523;下苗机构30还包括拐弯轮305,拐弯轮305使得夹持带52的返回部分具有向第二带段522靠近的内凹部分;下苗机构30还包括第一弧形板303与第二弧形板304,第一弧形板303与第二弧形板304分别置于所述夹持带52的内外两侧且两者围绕所述第三主动轮57设置;在第三主动轮57的转动方向上,第一弧形板303的内壁与夹持带52的距离逐渐靠近,且在第一弧形板303的尾端与夹持带52接触,且第一弧形板303的尾端位于夹持带52与拐弯轮305两者的交汇位置处;在第三主动轮57的转动方向上,第二弧形板304的内壁与第三主动轮57的距离逐渐靠近,且第二弧形板304的尾端与第三主动轮57接触,且第二弧形板304的尾端位于第三主动轮57与夹持带52两者的交汇位置处;第二弧形板304的首端位于夹持带52与拐弯轮305两者的脱离位置处。通过上述结构,若开始时下苗杆301的端部与第二弧形板304的内壁接触,第三主动轮57转动时,下苗杆301的端部脱离第二弧形板304的尾端后从通槽523穿出并伸入至功能槽514内,当薯苗到达竖置带段512的下端,下苗杆301可拨动薯苗使其落下;而后随着第三主动轮57转动,下苗杆301的端部与第一弧形板303的内壁接触并被逐渐压缩,到第一弧形板303的尾端后,第三主动轮57再转动设定角度,下苗杆301即可脱离夹持带52并再度在压簧302的作用下伸出一段距离,直至下苗杆301的端部再次与第二弧形板304的内壁接触,如此循环往复,下苗杆301可完成辅助薯苗落下的作业。

对应于上述两组薯苗投放组件5,上述起垅机构3可一次起两条垅,且上述开沟器4、镇压组件7均有两组,且覆土组件6可同时对两条沟槽进行覆土操作。

下面对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所包含的其他部件进行具体介绍。

如附图3与附图4所示,旋耕刀辊2的总轴21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刀组,每组刀组均由多个在总轴21的轴向上错开排列的刀体22组成,各刀体22在总轴21的周向上规律错开设置,刀体22的主体部呈弧形,且其主体部位于垂直于总轴21的轴向的平面内,主体部的远离刀体22的一端具有翘起并脱离主体部所在平面的折弯部。通过上述结构的旋耕刀辊2,当总轴21转动时,刀组包含的各刀体22可将土地表层的泥土充分搅碎,以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优选地,每个刀体22均可相对于总轴21拆卸,具体方式为:总轴21上对应于每一组刀组设置有一个刀座23,刀座23上具有多个插接固定部231,每个刀体22的靠近总轴21的一端均插接在插接固定部231内并通过螺钉与插接固定部231固定连接,如此,可方便对损坏的刀体22进行更换。

如附图3所示,起垅机构3包括安装在安装在旋耕刀辊2后侧的隔板31,隔板31上形成有两个梯形空缺部,两个梯形空缺部分别置于两组刀组之后,且梯形空缺部的边缘处固定有沿其轮廓线延伸的折弯板32,折弯板3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隔板31所在平面,折弯板32的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增加了与土壤接触部分的面积,有利于垅的成型,且对隔板31起到强度加强作用。

如附图3所示,开沟器4由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开沟板41组成,每个开沟板41的前端均具备向内倾斜的折弯部。使得开沟器4的前端前窄后宽,利于推开土壤并开出沟槽。

如附图3所示,覆土组件6包括左右横向设置的动力轴6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螺旋部件61,每个螺旋部件61均与动力轴62具有动力传动关系;两个螺旋部件61上螺旋部分的螺旋方向相反;通过该结构,由于两个螺旋部件61均与同一动力轴62传动连接且两个螺旋部件61上,因此当动力轴62转动时,两个螺旋部件61上螺旋部分输送土的方向相反,且两个螺旋部件61均将土向两者之间输送以填埋开沟器4开出的沟槽。

输送带51及夹持带52两者的宽度方向为前后纵向方向。在具体布局上,在俯视方向,开沟器4的前端在输送带51的前端之前,且开沟器4的后端在输送带51的后端之前(实际开沟器4的后端位于输送带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覆土组件6的两个螺旋部件61的轴线正对输送带51的后端,且开沟器4的后端与螺旋部件61之间具有间隔。采用该布局,甘薯苗投放覆土镇压装置整体运行时,薯苗投放组件5与覆土组件6一直处于运转状态,在前一个甘薯苗投放下来后到后一个甘薯苗投放下来之前存在一个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中,开沟器4开出沟槽后,覆土组件6马上输送泥土将沟槽的后侧填补了一部分,使得甘薯苗投放下来后甘薯苗的头部被垫高而露出土壤,如此可实现甘薯苗一部分平躺而其头部呈竖直状态,有利于甘薯苗后续的成长。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甘薯苗覆土厚度的可调节,如附图2与附图10所示,每个螺旋部件61均通过调节机构63连接机架1。调节机构63包括传动箱631、传动组件632以及第一调节杆633;动力轴62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且其连接动力源;传动箱631转动安装在动力轴62上;第一调节杆633的一端转动连接传动箱631,其另一端连接机架1且其与机架1的连接位置可调,具体地,第一调节杆633上具有螺杆部,机架1上具有带有通孔的第一伸出部11,第一调节杆633穿过第一伸出部11上的通孔,且其上螺有两个第一螺母634,两个第一螺母634分别抵住第一伸出部11的两侧,当需要调节传动箱631的角度时,只需要调节两个第一螺母634在第一调节杆633上的轴向位置即可;螺旋部件61转动安装在传动箱631上,且其转动中心与动力轴62的转动中心不同轴;传动组件632用于建立螺旋部件61与动力轴62之间的传动关系,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632为链传动组件。通过上述结构,以传动箱631的俯仰角度为调节对象,可实现对各螺旋部件61入土深入的快速调节,从而使得螺旋部件61输送土的能力可控,达到对甘薯苗进行合理覆土的目的。

如附图2所示,镇压组件7用于对覆土组件6覆盖在甘薯苗周围的浮土进行镇压,使得浮土被镇压得较为紧实,防止浮土在雨水冲刷等外界作用下流失造成甘薯苗外露。具体地,镇压组件7包括连接架71、轮架72、镇压轮73以及第二调节杆74;连接架71安装在机架1上,镇压轮73转动安装在轮架72上,机架1转动安装在连接架71上,且第二调节杆7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架71上,另一端连接连接架71且其与连接架71的连接位置可调。具体地,连接架71上具有第二伸出部711,第二伸出部711上形成有通孔,第二调节杆74穿过第二伸出部711上的通孔,且第二调节杆74上螺接有两个第二螺母75,两个第二螺母75分别抵住第二伸出部711的两侧,当需要调节轮架72的俯仰角度时,只需要调节两个第二螺母75在第二调节杆74上的轴向位置即可。

由于上述通过调节轮架72的俯仰角度调节镇压轮73高低的方式中,镇压轮73高低的可调节范围较小,为了使镇压轮73具有更高的调节范围,连接架71可相对于机架1在竖直方向上调节位置。如此,在调节镇压轮73高低时,可先将连接架71的高度进行大概调节,再调节轮架72的俯仰角度以实现对镇压轮73高度的精确调节。

每个轮架72上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镇压轮73,镇压轮73的转轴倾斜设置,使得在前后方向上看,两个镇压轮73呈v字形布局(如附图3所示)。通过该结构,镇压轮73不仅可对泥土进行镇压,还可在甘薯苗的两侧压出两条沟,有利于后续进行施肥浇水。两个镇压轮73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以适应具体的镇压需求。

由于上述开沟器4、覆土组件6以及镇压组件7均是在起垅机构3所形成的垅上进行作业,机架1的后侧缺少有力支撑,因此机架后侧安装有支撑轮10,且支撑轮10相对于机架1的高低位置可调以防止支撑轮10将开沟器4、覆土组件6或镇压组件7架空。

此外,薯苗投放组件5的横置带段511旁设有薯苗上料位,如附图5所示,薯苗上料位处安装有薯苗存储容器81,薯苗上料位处还安装有座椅82。通过上述结构,薯苗存储容器81内可存储大量的甘薯苗,工作人员可坐在座椅82上,从薯苗存储容器81抓取甘薯苗并将甘薯苗逐根摆放至薯苗投放组件5的横向传送部上,以辅助上料,工作人员可以以正常坐姿进行工作,且工作强度很小。

本发明的多部件协同联动型甘薯种植机通过设置三个传动箱,并从牵引机械的动力输出轴引入动力,可实现动力的在空间上的合理传递布局以及按需变速,实现了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及覆土组件三者的联动,不仅硬件成本低,且无需另外设置控制系统以使旋耕刀辊、薯苗投放组件及覆土组件三者作协同转动,节省了控制成本,也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