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62833发布日期:2020-12-11 18:5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所能够具有无限的伸展空间,有益于在大棚设施内实现机械化作业,尤其是公开一种利用拉撑力学原理的设计和制作超大农用大棚的方法;涉及对传统农用大棚结构和使用方法的改进,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用大棚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品质和实施反季节种植以提高农用生产效率效益的农用设施,广泛使用于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种植领域。

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农用大棚都是“支撑”式的:即利用钢筋、钢管或木材等做成硬性骨架以支撑起一定空间,然后在硬性骨架外面覆以塑料膜,使棚内形成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的小环境,以帮助人们达成种植目标。

现行“支撑”式农用大棚从结构视角可分为两大类:单体独栋大棚和复式延展大棚。单体独栋大棚是弧形硬骨架等间距排列搭建而成的以“栋”为单位的大棚,其空间宽度受限于有限(最大跨度在10米左右);复式延展大棚是将一定跨度的建设单位在横向上再延展,虽然棚内空间得以拓展,但大棚内需要增加相应数量的支撑柱。由于受到材料和结构力学的限制,这两类“支撑”式大棚都存在共同缺陷:1.建设成本高;2.大棚跨度或大棚内无障碍空间有限,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产品生产成本高;3.土地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传统农用大棚内无障碍空间狭小,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一种利用“软骨拉撑”为核心的农用大棚制成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由若干棚膜拉撑单元并列排列而成;所述的棚膜拉撑单元由两个棚端支撑柱、防倾脚、通过孔、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紧线器、地锚、棚膜及大棚地基构成,

其中,棚端支撑柱的底部设有防倾脚,两个棚端支撑柱呈门型分别垂直埋设大棚地基的两端;棚端支撑柱的顶部设有3个通孔,为上下均匀分布;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的两端分别从上至下顺序穿过两个棚端支撑柱上端的通过孔后合并为一股,再分别通过紧线器与埋设在大棚地基内的地锚连接;棚膜覆盖在棚膜软骨拉撑线上构成棚状结构。

在实施过程中,相邻棚膜拉撑单元的棚端支撑柱可以设计不同高度,构成间隔性高低波形排列棚形。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大棚内空间由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拉撑形成可调节,方便安装与维护,由于其在力学上的优势,高矮宽窄可以根据地形地势和生产需要任意设定;可任意设定大棚高宽,可实现设施内的机械化耕作;建设成本低,仅为传统大棚的10-30%;棚内空间大,可实现大棚内的机械化耕作;节约土地资源,没有单栋大棚的棚间带和复式延展大棚的内支撑柱,土地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棚膜拉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端支撑柱;2、防倾脚;3、通过孔;4、遮阳网拉撑线;5、棚膜软骨拉撑线;6、植保设施拉撑线;7、紧线器;8、软骨拉撑线;9、地锚;10、大棚地基;11、棚膜。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由若干棚膜拉撑单元并列排列而成;

所述的棚膜拉撑单元由两个棚端支撑柱1、防倾脚2、通过孔3、遮阳网拉撑线4、棚膜软骨拉撑线5、植保设施拉撑线6、紧线器7、软骨拉撑线8、地锚9、大棚地基10及棚膜11构成,

其中,棚端支撑柱1的底部设有防倾脚2,两个棚端支撑柱1呈门型分别垂直埋设大棚地基10的两端;棚端支撑柱1的顶部设有3个通孔3,为上下均匀分布;遮阳网拉撑线4、棚膜软骨拉撑线5、植保设施拉撑线6的两端分别从上至下顺序穿过两个棚端支撑柱1上端的通过孔3后合并为一股,再分别通过紧线器7的软骨拉撑线8于埋设在大棚地基10内的地锚9连接;棚膜11覆盖在棚膜软骨拉撑线5上构成棚状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选择不同高度棚端支撑柱1,间隔交错波形排列:为提高大棚覆膜的强度和膜上排水,棚端撑柱高度的需有间隔性高低的波形排列(如图3所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拉撑单元上的保留棚膜软骨拉撑线5,不加遮阳网拉撑线4、植保设施拉撑线6作为隔离单元组合:将隔离单元组合于实施例1的拉撑单元间隔安装形成的波形排列模式组成大棚拉撑骨架(如图4所示)。



技术特征:

1.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棚膜拉撑单元并列排列而成;其中,

所述的棚膜拉撑单元由两个棚端支撑柱、防倾脚、通过孔、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紧线器、软骨拉撑线、地锚、大棚地基及棚膜构成,

其中,棚端支撑柱的底部设有防倾脚,两个棚端支撑柱呈门型分别垂直埋设大棚地基的两端;棚端支撑柱的顶部设有三个通孔,为上下均匀分布;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的两端分别从上至下顺序穿过两个棚端支撑柱上端的通过孔后合并为一股,再分别通过紧线器与埋设在大棚地基内的地锚连接;棚膜覆盖在棚膜软骨拉撑线上构成棚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棚膜拉撑单元的棚端支撑柱高度不同,为间隔性高低波形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若干棚膜拉撑单元并列排列而成;

所述的棚膜拉撑单元由两个棚端支撑柱、防倾脚、通过孔、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紧线器、软骨拉撑线、地锚、大棚地基及棚膜构成,

其中,棚端支撑柱的底部设有防倾脚,两个棚端支撑柱呈门型分别垂直埋设大棚地基的两端;棚端支撑柱的顶部设有三个通孔,为上下均匀分布;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的两端分别从上至下顺序穿过两个棚端支撑柱上端的通过孔后合并为一股,再分别通过紧线器的软骨拉撑线于埋设在大棚地基内的地锚连接;棚膜覆盖在棚膜软骨拉撑线上构成棚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拉撑式农用大棚及其制作方法,由若干棚膜拉撑单元并列排列而成;所述的棚膜拉撑单元由两个棚端支撑柱、防倾脚、通过孔、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紧线器、地锚、棚膜及大棚地基构成,大棚内空间由遮阳网拉撑线、棚膜软骨拉撑线、植保设施拉撑线拉撑形成可调节,方便安装与维护,由于其在力学上的优势,高矮宽窄可以根据地形地势和生产需要任意设定;可任意设定大棚高宽,可实现设施内的机械化耕作;建设成本低,仅为传统大棚的10‑30%;棚内空间大,可实现大棚内的机械化耕作;节约土地资源,没有单栋大棚的棚间带和复式延展大棚的内支撑柱,土地利用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韩明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明友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