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7924发布日期:2021-01-26 13:2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尤其涉及顶部全开窗温室大棚的排水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温室大棚属于半封闭式建筑,白天在较强日照作用下,温室内温度升温迅速,会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一般采用温室外遮阳或者温室顶开窗、侧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现目前薄膜温室顶开窗通风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0003]
其一、电动卷膜顶开窗,其优点是造价低,缺点是密封性差,抗风能力弱,损坏率高,需要频繁更换。
[0004]
其二、弧形齿条顶开窗,其通风口开启角度小于35度,通风效率低,且每扇通风窗至少需要一台电机传动,对于多跨度多扇通风窗的联栋温室,需要多套开窗系统;采用此种方式开窗系统造价相当高,实用性也不好;同时,多台电机工作会带来更高的故障率,导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不好。
[0005]
其三、双轨道式齿条顶开窗,其用两台电机分别带动上下两根齿条运行,可实现一定面积(一般为3500平米)的左右窗户的分开控制,左右窗可单独通风,也可以同时通风。此种顶开窗系统减少了电机使用量,降低了造价。通风口开启角度比弧形齿条顶开窗稍大,能达到40度左右,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温室快速通风降温的需求。
[0006]
上述现有三种典型的顶开窗设计的原理都是以温室屋脊为轴心,窗框的活动边挂在屋脊上转动,实现窗框的开启或者闭合。其安装难度大,维护不方便且排出温室内湿热空气效率低。最为关键的是针对膜内产生的冷凝水需要在屋脊处安装单独的收集装置,后续安装复杂,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更为便捷有效,结构更简单紧凑且有效的集成化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顶开窗温室大棚需要单独安装冷凝水收集装置对膜内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排放,导致结构复杂,集成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本系统通过集成顶开窗的结构实现外部雨水和内部冷凝水的收集排放,密封性好,结构集成度高,且可以实现冷凝水在温室顶棚开窗和关闭全程进行收集,对冷凝水进行集中引流,排放到棚外,不对棚内的温湿度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包括天沟,还包括与所述天沟铰接用于实现温室大棚顶部开窗或关闭的顶棚,以及靠近天沟并固定安装在顶棚上表面用于将覆盖于顶棚上的薄膜固定的固膜器,所述固膜器上具有用于收集附着在薄膜内壁上的冷凝水的第二流滴槽,所述第二流滴槽通过排水软管与所述天沟连通。
[0010]
为获得本申请较佳技术效果,革新现有以屋脊为中心安装的结构设置,所述天沟
具体采用下述结构形成,具体而言,所述天沟包括一体成型并向上弯曲的本体,与本体两内侧壁固连用于形成密封本体上方开口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顶棚铰接的支架,所述盖板与本体形成两端开口的第一排水槽。
[0011]
为实现温室大棚内外的密封效果,两个所述支架的相对侧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覆盖于顶棚的薄膜自由端密闭压合的固膜槽。固膜槽的作用是将覆盖于顶棚上的薄膜靠近天沟一侧的自由端进行密闭压合,使得顶棚与天沟之间形成气密整体,实现棚内外的完全气密隔绝,一则能够提高气密性,二则能够满足天沟对雨水的排放,且能够适应和应对突发的较大降水量产生的积水排放,避免因积水过深导致雨水通过天沟与顶棚之间的接缝处进入到温室大棚内,从而保证温室大棚内的温室环境不受外接天气影响。
[0012]
基于更方便有效的收集薄膜内壁的冷凝水的考虑,所述本体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高于所述盖板;所述延伸部的内侧壁、盖板上表面,以及支架的外侧壁形成用于收集并排放来自排水软管内的冷凝水的第一流滴槽。作为替代的另一方案,所述排水软管亦可贯穿所述盖板或本体与所述第一排水槽连通,直接将冷凝水排放到第一排水槽内,通过第一排水槽两端头排放到棚外,这样更好的避免冷凝水溢流到棚内的可能性,更为安全,可靠。
[0013]
基于对本申请功能集成的考虑,使得整个大棚结构更加简化,对不同需求的兼容,以及便于安装,所述盖板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有至少一条呈t型的棱条,相邻两条所述棱条之间和/或棱条与支架之间形成具有收敛顶部开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本体两侧壁向内凹形成收敛开口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第一安装槽。
[0014]
为实现更好的固膜,优选地,所述固膜器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棚上的固膜型材,所述固膜型材包括用于压膜的第二槽和所述第二流滴槽,以及将薄膜压入第二槽内并进行固定的预压装置。
[0015]
基于更好的固定和张紧薄膜,避免薄膜的蠕动,提高抗风性能,所述固膜型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滴槽和第二槽之间的第一槽,所述预压装置铰接有能够将薄膜压入或者半压入第一槽内并用于张紧薄膜的张紧装置。
[0016]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流滴槽与第一槽之间设置有平滑结构设置的护膜部;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薄膜的平滑结构或者膨大结构。
[0017]
再者,所述张紧装置用于按压薄膜的一端具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为向任意方向弯曲形成的弧形结构或者表面平滑设置的膨大结构。
[0018]
有益效果
[0019]
本申请能够针对顶开窗式大棚一体化安装固膜器,实现薄膜的固定和张紧,同时,通过固膜器设置的特有第一流滴槽再结合排水软管能够将冷凝水在顶棚任一角度自动导入天沟内排出棚外,无需单独安装冷凝水收集槽或者排放装置,集成化高,针对冷凝水的收集,排放方便。
[0020]
再者,本系统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固膜槽将薄膜的自由端固定密封在固膜槽内,将顶棚和天沟形成一体化气密结构,不仅提升了温室大棚的整体气密性,同时,又增加了天沟对大流量雨水的排放能力,避免了雨水通过接缝处进入到棚内,破坏棚内温湿度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申请的天沟及顶棚安装端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棚为局部示出;
[0023]
图2是天沟的端面结构图;
[0024]
图3是固膜器在固膜前的状态示意图;
[0025]
图4是固膜器完成固膜,未压膜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5是固膜器完成固膜、压膜张紧的状态示意图;
[0027]
图6是固膜器完成安装和固、压膜的状态示意图。
[0028]
图中:1-本体;2-第一安装槽;3-延伸部;4-盖板;5-第一流滴槽;6-支架;7-固膜槽;8-连接部;9-棱条;10-第二安装槽;11-第一排水槽;12-第二排水槽;13-顶棚;14-排水软管;15-固膜器;16-薄膜;17-固膜型材;18-第一槽;19-第二槽;20-隔离部;21-护膜部;22-预压装置;23-张紧装置;24-压紧部;25-流滴部;26-第二流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0]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4]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实施例1:
[0036]
本实施例以温室大棚顶棚13处于不同状态实现薄膜16内表面附着的冷凝水收集为例进行具体阐述:结合说明书附图1-6所示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顶部全开窗的固膜排水系统,包括天沟,还包括与所述天沟铰接用于实现温室大棚顶部开窗或关闭的顶棚13,以及靠近天沟并固定安装在顶棚13上表面用于将覆盖于顶棚13上的薄膜16固定的固膜器15,所述固膜器15上具有用于收集附着在薄膜16内壁上的冷凝水的第二流滴槽26,所述第二流滴槽26通过排水软管14与所述天沟连通。
[0037]
为获得本申请较佳技术效果,革新现有以屋脊为中心安装的结构设置,所述天沟具体采用下述结构形成,具体而言,所述天沟包括一体成型并向上弯曲的本体1,与本体1两内侧壁固连用于形成密封本体1上方开口的盖板4,所述盖板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顶棚13铰接的支架6,所述盖板4与本体1形成两端开口的第一排水槽11。
[0038]
基于更方便有效的收集薄膜16内壁的冷凝水的考虑,所述本体1的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3,所述延伸部3高于所述盖板4;所述延伸部3的内侧壁、盖板4上表面,以及支架6的外侧壁形成用于收集并排放来自排水软管14内的冷凝水的第一流滴槽5。作为替代的另一方案,所述排水软管14亦可贯穿所述盖板4或本体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11连通,直接将冷凝水排放到第一排水槽11内,通过第一排水槽11两端头排放到棚外,这样更好的避免冷凝水溢流到棚内的可能性,更为安全,可靠。
[0039]
基于对本申请功能集成的考虑,使得整个大棚结构更加简化,对不同需求的兼容,以及便于安装,所述盖板4上位于两个所述支架6之间一体成型设置有至少一条呈t型的棱条9,相邻两条所述棱条9之间和/或棱条9与支架6之间形成具有收敛顶部开口的第二安装槽10;所述本体1两侧壁向内凹形成收敛开口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第一安装槽2。
[0040]
工作原理:
[0041]
第一部分:结构及安装阐述,天沟固定安装在温室大棚骨架上,用于起到支撑顶棚13以及排水之用,顶棚13铰接在支架6上,通过电机驱动相对于支架6做旋转,如图1中弧形箭头所示,以实现温室大棚顶部的开窗或者关闭。所述顶棚13靠近支架6的位置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膜器15,固膜器15将薄膜16固定压合,使得薄膜16固定在顶棚13上。固膜器15具有第二流滴槽26,第二流滴槽26通过排水软管14贯穿盖板4进入到第一排水槽11内。
[0042]
第二部分:状态及原理阐述,当顶棚1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顶棚1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较小,冷凝水一般能够自然附着在薄膜16上,当凝聚的冷凝水不断聚集,水滴的附着力不足以克服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的下滑分力时,冷凝水滴会沿着薄膜16内壁滑落,直到到达固膜器15处,由于固膜器15和薄膜16实现密闭压合,从而冷凝水自动落入第二流滴槽26内。
[0043]
同理,当顶棚13打开时,顶棚13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不断增大,冷凝水的重力下滑分力逐渐增大,冷凝水会加速沿着薄膜16内壁滑落进入第二流滴槽26内。当第二流滴槽26内的冷凝水累积后会自然通过排水软管14进入第一排水槽11内,最终通过第一排水槽11通过两端开口排出到棚外。
[004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冷凝水排放方案,即直接通过排水软管14将冷凝水流入
第一流滴槽5内,冷凝水在顺着第一流滴槽5两端排出棚外。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冷凝水量相对较小的大棚,对于空间大的温室大棚或者湿度高的温室大棚优选采用通过第一排水槽11的技术方案实现。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重点通过对顶棚13的薄膜16进行张紧以便于更好的收集冷凝水,避免因薄膜16张紧度不够导致薄膜16蠕动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滴落到大棚,造成冷凝水对种植在大棚内的瓜果蔬菜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结合说明书附图3-6所示结构,所述固膜器15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棚13上的固膜型材17,所述固膜型材17包括用于压膜的第二槽19和所述第二流滴槽26,以及将薄膜16压入第二槽19内并进行固定的预压装置22。
[0047]
基于更好的固定和张紧薄膜,避免薄膜的蠕动,提高抗风性能,所述固膜型材1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滴槽26和第二槽19之间的第一槽18,所述预压装置22铰接有能够将薄膜16压入或者半压入第一槽18内并用于张紧薄膜16的张紧装置23。
[0048]
作为本申请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流滴槽26与第一槽18之间设置有平滑结构设置的护膜部21;第一槽18与第二槽19之间设置有隔离部20,所述隔离部20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薄膜16的平滑结构或者膨大结构。再者,所述张紧装置23用于按压薄膜16的一端具有压紧部24,所述压紧部24为向任意方向弯曲形成的弧形结构或者表面平滑设置的膨大结构。
[0049]
工作原理:
[0050]
在进行固定和张紧薄膜16时,具体操作及原理如图3-5所示;首先将预压装置22将薄膜16压入第二槽19内,安装方向如图3中箭头a所示,实现薄膜16的初步固定。但是在此时状态,无论如何拉紧薄膜16都会存在余量,会存在蠕动的情况,抗风性能差,在蠕动过程中,冷凝水会直接低落到棚内,造成损害;此时,通过张紧装置23将薄膜16通过压紧部24压入或者半压入第一槽18内,直到薄膜16张紧,避免薄膜16蠕动产生的冷凝水滴落或者薄膜16的破坏问题,压入方向如图4中箭头b所示,以实现薄膜16沿图5中箭头c方向移动张紧。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可以调节压紧力大小,从而调节薄膜16张紧程度,在对薄膜16进行压紧时,可以采用安装固膜器15的自攻螺钉实现一体式压膜。如图5和6示出的两种方式所示,其中图6是利用自攻螺钉直接将张紧装置23、预压装置22和固膜型材17固定在一起,通过改变张紧装置23相对预压装置2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薄膜16的张紧程度,张紧装置23相对预压装置22的距离越近,张紧力越大,反之张紧力越小。同时,亦可采用图5示出的方式进行张紧,这种结构需要在张紧装置23上开设通孔,并在固定螺杆或者螺钉的尾部套设一弹性单元,例如弹簧,使得该者弹性单元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并置于螺钉尾部与张紧装置23之间。采用这种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弹性单元自身的弹性作用,能够弥补薄膜16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弹性或者塑性变形导致薄膜16本身张紧度不同的问题。譬如采用固定式张紧薄膜16在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状态下其内部张紧度就存在不同,采用设置有弹性单元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一点,使得薄膜16的张紧度始终处于相对稳定。
[0051]
实施例3:
[0052]
本实施例主要阐述对棚外雨水的引流和排放,本实施例能够满足大降水量或者突降暴雨的引流排放,不会因突降暴雨使天沟积水不能及时排放导致雨水通过天沟与顶棚1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棚内影响作物的问题。
[0053]
为实现温室大棚内外的密封效果,两个所述支架6的相对侧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将覆盖于顶棚13的薄膜16自由端密闭压合的固膜槽7。如图1和2所示,固膜槽7的作用是将覆盖于顶棚13上的薄膜16靠近天沟一侧的自由端进行密闭压合,使得顶棚13与天沟之间形成气密整体,实现棚内外的完全气密隔绝,一则能够提高气密性,二则能够满足天沟对雨水的排放,且能够适应和应对突发的较大降水量产生的积水排放,避免因积水过深导致雨水通过天沟与顶棚13之间的接缝处进入到温室大棚内,从而保证温室大棚内的温室环境不受外接天气影响。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