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1872发布日期:2021-04-21 04:5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2.羊肚菌又称美味羊肚菌,别名羊肚菜、羊肚蘑、名羊肚菜、羊肚蘑、蜂窝菌、包谷菌等,因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它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真菌之一,有“食用菌皇后”之美誉。羊肚菌隶属于子囊菌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
3.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质元素等,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硒、有机锗等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人工种植的羊肚菌鲜菇市场价格一般在40

120元/千克,反季节生产出来的羊肚菌可达到 300元/kg。随着人民消费理念和水平的提高,羊肚菌需求量将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
4.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主要为开放式无基质栽培,与传统食用菌栽培模式有较大区别,从栽培环节来看,栽培管理较为简单,但受土壤条件、周围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现在羊肚菌种植方式主要为大田遮阳棚覆膜栽培,覆膜栽培技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覆膜后喷水不方便,每次喷水都需要掀膜和盖膜,劳动量较大。后期出菇的时候不能再覆膜,不覆膜空气湿度降低,造成喷水量要增加,对于缺水的地方不能够推广羊肚菌种植。
5.羊肚菌的现有技术主要为覆膜和搭建小拱棚种植,覆膜能够很好的保持土壤湿度,但是在出菇后就的掀膜,掀膜后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对子实体生长产生很大影响,会造成子实体大量死亡,产量降低。拱棚种植,湿度保持不如覆膜,而且喷水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包括覆膜部件、升降部件以及与所述覆膜部件和升降部件均电连接的微控制器;
9.所述覆膜部件包括两个开设有滑槽的横支撑杆,两个所述横支撑杆上的所述滑槽相对设置,所述滑槽的下侧设置有若干横连接杆,所述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横支撑杆相连,两所述横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滑竿,所述滑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竿的一侧与设置有滤孔的薄膜的一端相连,所述薄膜的另一端与卷膜组件相连,所述滑竿的另一侧与卷绳的一端相连,所述卷绳的另一端与卷绳组件相连;
10.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实现所述横支撑杆在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在竖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竖支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横支撑杆上的通孔后插入到土地中;
11.所述卷绳组件、卷膜组件、升降组件均与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卷膜组件包括与所述薄膜端部相连的卷膜轴,所述卷膜轴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横支撑杆的第一端头上,所述卷膜轴可自由转动且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头上且与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卷绳组件包括与所述卷绳端部相连的卷绳轴,所述卷绳轴的两端均设置在所述横支撑杆的第二端头上,所述卷绳轴可自由转动且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头上且与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滑竿上开设有锁槽,所述锁槽中设置有固定所述薄膜端部的锁板,所述锁板上设置有将所述锁板固定在所述锁槽中的螺栓。
15.进一步地,所述滑竿的中部固设有固定所述卷绳端部的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锁槽相对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横支撑杆设置有z型且支撑所述薄膜的尼龙线,所述尼龙线与所述横支撑杆的接触处通过拉锁件固定,所述拉锁件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下侧且不阻碍所述滑竿移动。
1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竖支撑杆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输出端与所述横支撑杆铰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控制所述气缸动作的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薄膜上相邻两个所述滤孔之间的距离为2

5cm,所述滤孔的直径为5

10mm。
20.进一步地,所述横连接杆两端连接的所述横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80

120cm,所述横支撑杆升降的高度为10

15cm。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技术主要是在羊肚菌栽培过程减少掀膜次数,降低劳动量,减少喷水次数,节约用水,同时为羊肚菌生长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气候环境,具有保温保湿的效果。
23.2)本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羊肚菌种植过程中保温保湿效果,降低劳动量和用水量,同时也能提前10

15天出菇,产量能够提高10

20%。
附图说明
24.图1为覆膜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2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滑槽,2

横支撑杆,3

横连接杆,4

滑竿,5

滑块,6

滤孔,7

薄膜,8

卷绳,9

竖支撑杆,10

卷膜轴,11

第一端头,12

第一驱动电机,13

卷绳轴, 14

第二端头,15

第二驱动电机,16

锁槽,17

锁板,18

螺栓,19

拉环,20

拉锁件,21

尼龙线,22

缸体,23

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1.一种大棚栽培羊肚菌升降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覆膜部件、升降部件以及与所述覆膜部件和升降部件均电连接的微控制器。覆膜部件包括两个开设有滑槽1的横支撑杆2,两个横支撑杆2上的滑槽1相对设置,滑槽1的下侧设置有若干横连接杆3,横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横支撑杆2相连,两横支撑杆2之间还设置有滑竿4,滑竿4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与滑槽1配合的滑块5,滑竿4的一侧与设置有滤孔6的薄膜7的一端相连,薄膜7的另一端与卷膜组件相连,滑竿4的另一侧与卷绳8的一端相连,卷绳8的另一端与卷绳组件相连。升降部件包括实现横支撑杆2在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固定在竖支撑杆9的一端,竖支撑杆9的另一端贯穿横支撑杆2上的通孔后插入到土地中。卷绳组件、卷膜组件、升降组件均与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其中,薄膜7为黑白膜或绿白膜。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卷膜组件包括与薄膜7端部相连的卷膜轴10,卷膜轴10 的两端均设置在横支撑杆2的第一端头11上,卷膜轴10可自由转动且与第一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相连,第一驱动电机12固定在第一端头11上且与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卷绳组件包括与卷绳8端部相连的卷绳轴13,卷绳轴13的两端均设置在横支撑杆2的第二端头14上,卷绳轴13可自由转动且与第二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相连,第二驱动电机15固定在第二端头14上且与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2带动卷膜轴10转动,卷膜轴10可以用来卷薄膜 7,薄膜7可以带动滑竿4在滑槽1中向卷膜轴10侧滑动,这样起到收膜的作用。第二驱动电机15带动卷绳轴13转动,卷绳轴13用来收卷绳8,卷绳8可以带动滑竿4在滑槽1中向卷绳轴13侧滑动,这样就可以覆膜。而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5均可以由微控制器控制,这样方便操作达到自由控制。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滑竿4上开设有锁槽16,锁槽16中设置有固定薄膜7端部的锁板17,锁板17上设置有将锁板17固定在锁槽16中的螺栓18。薄膜7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损坏,采用锁槽16与锁板17相结合的方式固定薄膜7 的端部方便更换损坏的薄膜7。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滑竿4的中部固设有固定卷绳8端部的拉环19,拉环19 与锁槽16相对设置。卷绳8的端部可以采用拉环19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其目的是要卷绳8的端部与滑竿4连成一体,并能够拉动滑竿4在滑槽1中滑动。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支撑杆2设置有z型且支撑薄膜7的尼龙线21,尼龙线21与横支撑杆2的接触处通过拉锁件20固定,拉锁件20设置在滑槽1的下侧且不阻碍滑竿4移动。当薄膜7上浇水时,薄膜7会存在一定的重量,所以使用尼龙线21防止薄膜7从两个横支撑杆2之间的空隙中掉下去。拉锁件20 可以是焊接在横支撑杆2上的螺帽,尼龙线21从螺帽中的孔中穿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22固定在竖支撑杆9上,气缸的活塞杆23的输出端与横支撑杆2铰接。薄膜7需要升降的高度为 10

15cm,因此采用气缸的来升降覆膜部件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升降组件还包括控制气缸动作的阀门,阀门与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为了使覆膜部件实现自由升降,所以采用微控制器进行控制,每组覆膜部件上设置有四个升降组件,在四个升降组件的作用下,可以以实现覆膜部件的上升和下降。
如果横支撑杆2 长度很大,那么在横支撑杆2的中部也设置升降组件。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7上相邻两个滤孔6之间的距离为2

5cm,滤孔6 的直径为5

10mm。为了保证羊肚菌的生长,所以需要控制其生长环境的湿度,滤孔6是为了浇水而设。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横连接杆3两端连接的横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为 80

120cm,横支撑杆2升降的高度为10

15cm。为了方便羊肚菌的采摘,所以羊肚菌的种植基厢的宽度为80

120cm,为了保证基厢被覆膜,所以横连接杆3两端连接的横支撑杆2之间的距离为80

120cm,即覆膜部件的宽度为80

120cm。
39.羊肚菌种植一般开80

120cm宽的厢,长度根基大棚长度而定。沟30cm宽,深15

20cm。
40.在种植基厢的两头左右各打入一根20

30cm镀锌管,即竖支撑杆9作为固定桩,根基厢的长度可在中间增加几个固定装,再用镀锌管将固定桩连起来。再在厢的四个角的支架上安装四个升降组件,自动控制实现同时升降。升降高度10

15cm,再在升降机上安装一个长方形的支架,支架内用焊接一些小螺帽或者在支架上打些小孔,再用5mm粗的尼龙线z字行串联起来。再在上面搭上5 丝的黑白膜或绿白膜,膜上打许多5

10mm大小的小孔,小孔间距2

5cm。
41.本装置在菌丝生长阶段,升降机降到最低,使膜与厢面接触或保持1

2cm 的距离。等到子实体生长阶段,将升降机身高10

15cm,为子实体生长提供空间。上面的小孔是在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通过喷灌系统喷水后通过小孔进入膜下的土壤中,为羊肚菌生长阶段提供水分。覆膜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建设喷水次数,打孔是在需要喷水的时候不需要掀膜,直接喷水,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费蒸发速度,又能及时补水,又能为子实体生长过程中提供一些撒射光。卷膜后方便采购,不采购菇的时候盖上膜起到保湿的作用。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