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虾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9374发布日期:2021-11-18 10:5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虾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鱼虾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海虾淡养是指将海水虾类经淡化后放入淡水中进行养殖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用淡水养殖海虾在中国内陆地区水产养殖方面发展迅速。外塘的低密度养殖需要较大的空间,鱼虾养殖效率较低,且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鱼虾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鱼虾的粪便、残饵等使池水污染,需要定期更换池水,池水的外排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费且外排的水体会污染环境。
3.海虾要移到淡水中养殖必须先经过训化即逐步淡化处理,海虾淡水养殖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虾苗的淡化,淡化的好成活率高,养殖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否则就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因此虾苗淡化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严禁突击淡化。另外,幼小虾苗长度较小,体质较弱,成活率不好掌握,为了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可进行虾苗的中间培养,对虾苗进行精细喂养,当虾苗长至一定长度,体质健壮时,再将虾苗移入生长池继续饲养,这个过程也称作标粗过程。
4.目前,这种幼小虾苗一般在淡水池淡化之后,通过人工打捞再放入养殖池继续饲养,耗时费力,工作效率差且打捞过程中容易伤及虾苗,降低幼苗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虾养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虾苗淡化标粗后通过人工打捞引起的耗时费力、虾苗的存活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鱼虾养殖系统有效地降低了虾苗淡化标粗后在人工捞苗转移过程中的损耗、应激反应和劳动力。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鱼虾养殖系统,包括淡化标粗池、生长池和阻隔机构,所述淡化标粗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所述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长池,所述生长池池底的高度低于所述淡化标粗池池底的高度,所述阻隔机构能够使所述淡化标粗池与所述生长池处于连通状态或隔断状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阻隔机构包括第一集水井,所述第一集水井与所述淡化标粗池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管口端位于所述第一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集水井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生长池的排苗管,所述排苗管上端设置有可分离的第一竖插管,所述第一集水井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淡化标粗池的池底自周边至中间由高至低的设有倾斜坡度,所述淡化标粗池池底的中间设置有鱼便器,所述鱼便器上可分离连接有防逃组件,所述淡化标粗池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一回水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防逃组件包括防吸罩、定位管和套筒,所述定位管插接于所述鱼便器的上端并且所述定位管的外径与所述鱼便器内径相适配,在所述鱼便器顶端设置有环状海绵,所述防吸罩围绕所述定位管的外侧设置于所述海绵上,所述
套筒连接于所述防吸罩上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生长池的池底包括倾斜面和水平面,所述水平面连接于所述倾斜面的底端,所述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池,所述倾斜面的顶端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集中回水池与所述生长池隔开的隔墙,所述隔墙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冲水管,所述冲水管的上端连接有可分离的第二竖插管,所述集中回水池中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在与所述隔墙相对的集中回水池池壁上设置有第二回水口,所述生长池靠近水平面的池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能够向所述生长池和淡化标粗池供水的养水池,在所述养水池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回水口,所述养水池通过在其池底设置的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二集水井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管口端位于所述第二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集水井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管口高度,所述第二集水井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池水过滤系统,所述池水过滤系统的入水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池水过滤系统的出水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回水口、第二回水口和第三回水口,所述池水过滤系统包括多个潮汐过滤种植池。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包括种植槽和酵化箱,所述酵化箱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种植槽的设置高度,所述种植槽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种植槽分成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所述上层区域用于种植植株,所述下层区域内设置有硝化材料,所述酵化箱内设置有发酵过滤袋,所述发酵过滤袋连接于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的入水端,所述酵化箱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流管和横向设置的第二导流管为所述下层区域供水,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的出水端设置有通断阀。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能够降低水体酸度的释碱物质,所述释碱物质设置于所述种植槽内和/或集中回水池内,所述释碱物质为天然碱性物质,所述释碱物质设置于球体内,所述球体的外壁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状通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生长池和/或所述淡化标粗池和/或养水池和/或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设置中有曝气增氧装置;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上横向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供氧器,所述气管连接多个竖向设置的支管,所述潮汐过滤种植池的种植槽中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上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穿过隔板延伸至下层区域并在下层区域的所述导气管上设置多个通孔,所述支管插至所述导气管中并在所述导气管的顶端用堵头密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虾养殖系统,通过包括淡化标粗池、生长池和阻隔机构,淡化标粗池通过连接管道连接阻隔机构,阻隔机构通过管道连接生长池,生长池池底的高度低于淡化标粗池池底的高度,阻隔机构能够使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处于连通状态或隔断状态。当阻隔机构截流时,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处于隔断状态,使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分别独立运作,在淡化标粗池内用于对海水虾苗的逐步淡化,并在淡化过程中投饵喂养,对淡化标粗池内的水进行精细化管理,当虾苗淡化标粗过程完成后,打开阻隔机构,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联通,利用液位差直接将淡化标粗池内的虾苗通过连接管道排放到大池内进行养殖,
避免淡化虾苗在人工捞苗转移过程中的损耗和应激反应,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使工作效率更高。
18.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虾养殖系统,通过将淡化标粗池的池底设置为自周边至中间由高至低的设有倾斜坡度,淡化标粗池池底的中间设置有鱼便器,鱼便器上可分离连接有防逃组件,使鱼虾粪、残饵等通过该防逃组件进入集水井的同时,保护虾苗鱼苗不被水泵吸走,当淡化完成后,可将鱼便器上部的防逃组件撤离,将第一集水井内的第一竖插管拔掉后虾苗即可沿着第一集水井最底处与鱼池深水端预埋的排苗管直接进入生长池内进行养殖。
19.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虾养殖系统,通过还包括能够向生长池和淡化标粗池供水的养水池,在养水池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回水口,养水池通过在其池底设置的第二连接管道与第二集水井相连接,第二连接管道的管口端位于第二集水井的侧壁上,第二集水井的底面低于第二连接管道的管口高度,第二集水井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由于系统中水体的消耗,需要由外界向系统内输入水,而外界输入的水可能较为浑浊,含有污染物等,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养水池将外界输入的水进行沉淀、杀菌、消毒、加温等,调节水体酸碱度,调菌、调藻进行培养使水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然后进入系统,使水体能够适应鱼虾的生长需求,通过生长池、淡化标粗池和养水池的配合工作使鱼虾的养殖实现连续性的高密度养殖,从而提高了鱼虾的养殖效率。
2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鱼虾养殖系统,通过还包括过池水过滤系统,池水过滤系统的入水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池水过滤系统的出水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回水口、第二回水口和第三回水口,池水过滤系统包括多个潮汐过滤种植池。本实施例利用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池水过滤,不仅过滤了池水,也使虾残饵养用于养殖潮汐过滤种植池中的植株,实现绿色循环,避免水体的大量外排,使水源在系统内循环利用,节省了水源并且对外界环境零污染。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虾养殖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虾养殖系统纵向截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连接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潮汐过滤种植池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潮汐过滤种植池进水的机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潮汐过滤种植池的通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淡化标粗池;11、第一回水口;12、第一连接管道;13、防逃组件;131、防吸罩;132、定位管;133、海绵;134、套筒;14、鱼便器;2、第一集水井;21、第一出水口;22、第一
竖插管;23、排苗管;3、生长池;31、第二出水口;32、倾斜面;33、水平面;4、集中回水池;41、第二回水口;42、冲水管;43、第二竖插管;44、盖板;45、隔墙;5、养水池;51、第三回水口; 52、第二连接管道;6、第二集水井;61、第三出水口;7、潮汐过滤种植池;71、入水端;72、出水端;73、种植槽;731、上层区域;732、下层区域;733、硝化材料;74、通断阀;75、酵化箱;76、发酵过滤袋;771、第一导流管;772、第二导流管;773、竖管;774、竖接管;78、隔板;791、气管;792、支管;793、导气管;794、堵头;795、供氧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虾养殖系统,如图1

图5所示,包括淡化标粗池1、生长池3和阻隔机构,淡化标粗池1通过连接管道连接阻隔机构,阻隔机构通过管道连接生长池3,生长池池底的高度低于淡化标粗池池底的高度,阻隔机构能够使淡化标粗池1与生长池3处于连通状态或隔断状态。优选的,淡化标粗池的容积小于生长池的容积。本实施例通过在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阻隔机构,当阻隔机构截流时,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处于隔断状态,使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分别独立运作,淡化标粗池内的水少于生长池内的水,这样,在淡化标粗池内用于对海水虾苗的逐步淡化,并在淡化过程中投饵喂养,也可以对淡化标粗池内的水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幼苗进行精准投喂,确保淡化标粗池内各处水域的营养均衡。当虾苗长至一定长度,体质较好时淡化标粗过程完成后,打开阻隔机构,淡化标粗池与生长池联通,由于生长池池底的高度低于淡化标粗池池底的高度,利用液位差直接将淡化标粗池内的虾苗通过连接管道排放到大池内进行养殖,避免淡化虾苗在人工捞苗转移过程中的损耗和应激反应,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1

图5所示,阻隔机构包括第一集水井2,第一集水井2与淡化标粗池1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2连接,第一连接管道 12的管口端位于第一集水井的侧壁上,第一集水井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生长池3 的排苗管23,排苗管23上端设置有可分离的第一竖插管22,第一集水井2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21。优选地,第一集水井2的池底自周边至中间由高至低的设有倾斜坡度,排苗管23设置于第一集水井2的底部中间,使第一集水井2 中的水体可以向中间聚拢,并通过中间设置的排苗管23排出。本实施例
通过设置第一集水井2,可以将控制淡化标粗池1与生长池3连通状态的第一竖插管22 设置于第一集水井2中,从而将第一竖插管22从淡化标粗池1中隔离出来,便于对第一竖插管22的状态进行控制,并且也不占用淡化标粗池内空间,不影响淡化标粗池的运作。当第一竖插管22从排苗管23上端取下后,淡化标粗池1与生长池3联通,第一集水井2的设置能够为虾苗从淡化标粗池中排入生长池3的过程中提供缓冲空间,减缓排虾苗的过程,减小较快水流对虾苗的应激反应。当第一竖插管22插在排苗管23上端时,阻止淡化标粗池的水流入生长池3中,使淡化标粗池1与生长池3分别独立运作。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1

图5所示,淡化标粗池1的池底自周边至中间由高至低的设有倾斜坡度,使淡化标粗池内的鱼虾废弃物能够向中间聚拢。淡化标粗池1池底的中间设置有鱼便器14,使鱼虾废弃物能够通过鱼便器排出淡化标粗池1。鱼便器14上可分离连接有防逃组件13,使鱼虾粪、残饵等通过该防逃组件13进入第一集水井2的同时,保护虾苗鱼苗不被水泵吸走,当淡化完成后,可将鱼便器上部的防逃组件13撤离,将第一集水井2内的第一竖插管22拔掉后虾苗即可沿着第一集水井2最底处与鱼池深水端预埋的排苗管23 直接进入生长池3内进行养殖。淡化标粗池1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一回水口11,用于对淡化标粗池1进行加水。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防逃组件13包括防吸罩131、定位管132和套筒134。定位管132插接于鱼便器14的上端并且定位管132的外径与鱼便器14内径相适配。在鱼便器顶端设置有环状海绵133,防吸罩131围绕定位管132的外侧设置于海绵133上,且防吸罩131与定位管132在同一轴线上。套筒134连接于防吸罩131上端,用于增加防吸罩131高度,以防虾苗从防吸罩 131上端逃走,并且可以压于防吸罩131上将防吸罩131固定。定位管132的设置能够为防吸罩131的安装定位,方便防吸罩131在更换的时候能够精准的摆放到鱼便器14上方柔性的海绵133面上,鱼便器14上面粘合的海绵133与防吸罩 131形成无间隙贴合,有效防止底部虾苗的逃走。优选地,定位管132侧壁上设置有竖条型开孔,开孔使鱼虾的粪便通过。防吸罩131的侧面为筛网,根据虾苗生长不同阶段的体积大小不同,可以更换不同网孔的大小的筛网,在保证虾苗不会通过的同时,使虾苗的粪便、残饵等废弃物通过。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

图3所示,生长池3的池底包括倾斜面32和水平面33,水平面33连接于倾斜面32的底端,倾斜面32 的顶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池4,在倾斜面顶端上横向设置有能够将集中回水池4与生长池3隔开的隔墙45,集中回水池4由隔墙45与倾斜面顶端的池壁围合而成,隔墙45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冲水管42,冲水管42的上端连接有可分离的第二竖插管43。集中回水池4中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该曝气增氧装置可以为纳米曝气管。在与隔墙45相对的集中回水池池壁上设置有第二回水口41,生长池3靠近水平面的池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31。集中回水池4的顶端设置有盖板44。本实施例的生长池3的进出水管道用于与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连接,通过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池水过滤,从而实现池水循环,但生长池3的水体经过潮汐过滤种植池内细菌和蔬菜的分解净化处理后,水体内的溶解氧大大的降低,甚至达到0.5毫克每升的低溶氧值,如果低溶解氧的水直接进入生长池内,会瞬间拉低整个生长池水体的溶氧量,不利于生长池中鱼虾的生长。通过在生长池3的浅水区设置集中回水池4,集中回水池池壁上设置有第二回水口41,将潮汐过滤种
植池流出的水进入生长池3的水在集中回水池4中进行集中收集,并在集中回水池4中设置有曝气增氧装置,对回水进行独立分区、集中曝气增氧处理,使水体溶氧增加后再进入生长池3内,有效的提高了生长池3内的整体溶解氧。把增氧设备集中在溶氧度最低的集中回水池4中,极大的提高了增氧的效率。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在隔墙 45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冲水管42,水体曝气增氧时,第二竖插管43插接于冲水管 42上,水体增氧后,将第二竖插管43取下,经过增氧后的水再通过冲水管42 向前回流进入生长池3内,沿生长池3底部的倾斜面进行冲水,在鱼池倾斜面底部形成冲浪,能够使增氧后的水与生长池3中的水混合效果更好,同时方便在倾斜面底端的生长池3池底收集残饵粪便等垃圾。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

图2所示,鱼虾养殖系统还包括能够向生长池3和淡化标粗池1供水的养水池5。在养水池5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回水口51,养水池通过在其池底设置的第二连接管道52与第二集水井 6相连接,第二连接管道52的管口端位于第二集水井6的侧壁上。第二集水井6 的底面低于第二连接管道52的管口的高度,第二集水井6的池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61,使养水池5内的水能够完全流入第二集水井6中,从而能够使养水池 5中的水排空,水全部通过第二集水井6排出。优选地,养水池5与淡化标粗池 1的池体结构相同,均为圆形锅底结构。本实施例的养水池5可以通过水泵连接管道向生长池3和淡化标粗池1供水,也可以通过将水泵设置于第二集水井6中,通过第三出水口61连接管道通往生长池3或淡化标粗池1,从而向生长池3或淡化标粗池1供水。由于系统中水体的消耗,需要由外界向系统内输入水,而外界输入的水可能较为浑浊,含有污染物等,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养水池5将外界输入的水进行沉淀、杀菌、消毒、加温等,调节水体酸碱度,调菌、调藻进行培养使水体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然后进入养殖系统,使水体能够适应鱼虾的生长需求。
43.实施例4
4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鱼虾养殖系统还包括过滤所述淡化标粗池1和/或生长池3和/或养水池5内虾粪残饵的池水过滤系统,池水过滤系统的入水端71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出水口21、第二出水口31 和第三出水口61,池水过滤系统的出水端72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回水口11、第二回水口41和第三回水口51,池水过滤系统包括多个潮汐过滤种植池7。本实施例的鱼虾养殖系统使淡化标粗池的第一出水口21通过管道连多个接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入口端,该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出口端通过管道第一回水口11,将水泵设置于第一集水井2中,当虾苗在淡化标粗池1中淡化标粗的过程中,水泵持续不断地将淡化标粗池1中带有鱼虾粪、残饵等的水体从第一出水口21中抽出,进入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又通过第一回水口11进入淡化标粗池1中,从而使淡化标粗池1中的水体处于循环状态。生长池3的第二出水口31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入口端,该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回水口41,将水泵设置于深水区的水平面33上,水泵持续运行将深水区带有鱼虾粪便的水体从第二出水口31抽出,进入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又通过第二回水口41进入集中回水池4中,从而使生长池3中的水体处于循环状态。养水池5的第三出水口61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入口端,该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回水口51,水泵设置于第二集水井6中,水泵持续工作将养水池5中的水从第三出水口61抽出,进入进入潮汐过滤种
植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体又通过第三回水口51进入养水池5中,从而使养水池5中的水体处于循环状态。
45.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淡化标粗池1和/或生长池3和/或养水池5 设置于地面下,潮汐过滤种植池7设置于地面上,水体通过水泵将水体打到潮汐过滤种植池7内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液位差自然回流进入池体,完成系统内的水循环。
46.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潮汐过滤种植池包括种植槽 73和酵化箱75,酵化箱75的设置高度高于种植槽73的设置高度,酵化箱75设置于种植槽73一端的上侧或设置于前端底面上,以使酵化箱75中的水位高度高于种植槽73中的水位高度,种植槽73中安装有横向设置的隔板78,隔板78将种植槽73分成为上层区域731和下层区域732,隔板78与种植槽槽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上层区域731用于种植植株,上层区域731中设置有非土种植基质。下层区域732内设置有硝化材料733,硝化材料733为生化过滤球、火山石、毛刷藤棉等,对水进行硝化以及进一步过滤。酵化箱75内设置有发酵过滤袋76,发酵过滤袋76连接于潮汐过滤种植池的入水端71,酵化箱75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一导流管771和横向设置的第二导流管772为下层区域732供水,潮汐过滤种植池的出水端72设置有通断阀74,出水端72设置于种植槽远离酵化箱一端的槽壁上对应隔板处,出水端72通过管道与淡化标粗池1和/或生长池3和/ 或养水池5相连接,该出水端72的管道上设置有通断阀74。通断阀74关闭,种植槽73内水越来越多,最后漫过上述隔板78与种植槽73槽壁之间的间隙而浸入非土种植基质,非土种植基质种植的植株的根系将会吸收水中的硝酸盐,从而大大降低种植槽73内水中的硝酸盐浓度,随后再打开通断阀74,被吸收了硝酸盐的水再经回水管流出。优选地,通断阀74为电动球阀。优选地,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潮汐发生器,通过电控潮汐原理,实现种植区域水位的潮涨潮落。上述潮汐过滤种植池的结构为现有技术。
47.水体通过水泵抽至发酵过滤袋7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虾粪残饵在发酵过滤袋76处发酵分解为氨氮化合物并随水流进入上述酵化箱75内,酵化箱75中的水通过第一导流管771和第二导流管772流至下层区域中与硝化材料733接触并最终形成硝酸盐。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酵化箱75中的水通过多级进水的方式为下层区域732供水,第一级进水为在酵化箱75内通过竖直方向上的第一导流管771向下与下层区域连通,第二级进水为酵化箱75通过第二导流管772为下层区域732供水,第二导流管772沿种植槽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导流管772 连接竖直设置的竖管773,竖管773上设置有球阀,用于调节竖管773的水流量。种植槽73中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竖接管774,竖接管774由上层区域731穿过隔板 78延伸至下层区域732,竖管773插接至竖接管774中,从而使酵化箱75中的水能够流至下层区域732。根据种植槽73的长度可以在第二导流管772的长度方向间隔连接多个竖管773,从而为下层区域提供多级供水。
48.本实施例利用潮汐过滤种植池进行池水过滤,不仅过滤了池水,也使虾残饵养用于养殖潮汐过滤种植池中的植株,实现绿色循环。
49.实施例5
50.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再一种实施方式,鱼虾养殖系统还包括能够降低水体酸度的释碱物质,释碱物质设置于所述种植槽73内和/或集中回水池4内。在水产养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中,在养殖的中后期水体的ph会不断的降低,无法保证养殖水体ph稳定,持
续降低的ph会影响鱼虾的生长。一般传统养殖系统通过两种方法来维持ph的恒定和提高系统中的ph值。一种方法是通过换水来提高ph值,如此以来会增加养殖过程中的加热以及用水成本,同时排放的水体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向水体里持续不断的增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碱性物质来维持养殖过程中的ph,这样操作麻烦,而且ph波动大,大量的添加物会对鱼虾造成应激反应,而且对水体的ph调节能力有限,持续时间短,效果有限。本实施例通过在系统的种植槽73和/或集中回水池4内设置释碱物质。优选地,释碱物质为天然碱性物质,如:如珊瑚石、生蚝壳、石灰石等自然界可取材的天然碱性材料,这些物质在水体中缓慢释放碱性物质,提高了水体的总碱度即水体的ph缓冲能力,使ph既不会过高也不会优势过低,长期维持在7.0~7.5内,这样的ph非常适合鱼虾的生活,同时这些碱性矿物材料也是很好的过滤材料,在保证ph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水处理效果,一举多得。在养殖过程中无需其他频繁的添加碱性物质造成ph波动大和鱼虾应激反应。同时无需换水来提高水体ph,实现水体的零排放循环利用。
5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释碱物质设置于球体内,球体的外壁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状通孔。球体由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球组成;两个半球分别设置有半球形空腔,且两个半球的半球形空腔于球体内部形成球形空腔;两个半球的外壁均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状通孔,且网状通孔与球形空腔连通。该球体结构为现有技术。该天然碱性物质可以设置于球体内,将该球体放置于集中回水池 4中,由于集中回水池中进行集中曝气增氧,同时能够增加天然碱性物质释放碱性的速度,进一步对生长池3内的ph的恒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该天然碱性物质也可以设置于种植槽73内,在种植槽73内与硝化材料733一同设置于球体中放置于种植槽下层区域732,从而调节潮汐过滤种植池7内水体的ph,改善回流水的水质。
52.实施例6
53.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生长池3和/或淡化标粗池1和/ 或养水池5和/或潮汐过滤种植池7设置中有曝气增氧装置。本实施例的曝气增氧装置包括罗茨风机、脱碳一体机和车轮式增氧机,这些增氧设备均为现有技术。在生长池3和/或淡化标粗池1和/或养水池5的池体周边设有横向的通气管道,通氧管道连接多个纵向设置的支气管道,支气管道深入池体的水面下,通气管道连接罗茨风机,氧气从支气管道中流出进入水体中,从而对水体增氧。生长池3 的水平面33一端设置有脱碳一体机;生长池3中间的倾斜面上面水域中设置有车轮式增氧机。另外,如图8所示,潮汐过滤种植池7上横向设置有气管791,气管连接供氧器795,气管791连接多个竖向设置的支管792。支管792上设置有球阀,用于调节支管792的气体流量。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种植槽73中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上的导气管793,导气管793穿过隔板78延伸至下层区域732 并在下层区域732的导气管793的管壁上设置多个通孔,支管792插至导气管793 中并在导气管793的顶端用堵头794密封,从而对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下层区域 732中的水体进行增氧。根据潮汐过滤种植池7的长度,在气管791上连接多个支管792形成多级供氧,从而对下层区域732的水体进行全面供氧,增加容氧度,使下层区域732的水体含氧量充足并且增加下层区域中硝化材料733的硝化效率。
54.本实施例的鱼虾养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潮汐过滤种植池7对回水进行增氧,水体流回集中回水池4中,通过集中回水池4进行集中曝气增氧,生长池 3的水平面33上方水域的脱碳一体机持续进行曝气增氧,然后集中回水池4中的水与生长池3内水体混合。若
水体中的含氧量无法满足鱼虾的生长需求,可以通过生长池3周边通氧管道连接的支气管道,在池体周边对水体进行增氧。若还是无法满足鱼虾的生长需求,可以再开启生长池3中间的车轮式增氧机进行增氧。根据鱼虾在不同的养殖阶段需氧量的不同,选择性的开启不同的氧增氧设备,多设备联合使用保证水体内溶解氧达到4.5~5.5毫克每升,从而保证鱼虾的生长需求。
55.本实用新型的鱼虾养殖系统通过生长池3、淡化标粗池1和养水池5的协同工作,并将生长池3、淡化标粗池1和养水池5分别通过潮汐过滤种植池7进行池水过滤,从而实现鱼虾的连续性高密度养殖,增加鱼虾的养殖效率,并将池水经潮汐过滤种植池7过滤后进行循环利用,避免水体大量外排,使整个鱼虾养殖系统对外零排放,从而节省水源且对环境无污染。
56.对于未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鱼虾养殖系统的结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5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