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2437发布日期:2021-01-08 11:0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化播种作业时,一般先利用开沟器在播种带上播种,再通过回土镇压轮对种子进行回土覆盖,以保证种子能够正常发芽生长。但目前,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中,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均通过固定架单独固定在双苗带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两者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这种结构的播种装置在安装使用时存有以下缺陷:

一、对播种机的播种行距进行调整时,需分别调整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在连接梁上的安装位置,且调整后需要保证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前后共线,整个对播种行距进行调节的过程十分麻烦,且极易出现偏差,导致后期出现播种不精准的问题。

二、播种作业时,因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均倾斜设置,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径向推力,且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各自受到的径向推力刚好相反,但因为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均单独固定在连接梁上,所以这部分径向力只能依靠开沟器或回土镇压轮自身去抵消,这就极易使开沟器或回土镇压轮出现抖动现象,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在一定程度上还对播种的精度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一方面对播种装置各部分结构进行整合,使播种装置在精密播种机上的安装更加简单,进而实现便于调节精密播种机播种行距的目的;另一方面,将播种装置中的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形成一体连接结构,以能够相互抵消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的径向推力,进而实现播种更精准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包括主体机架,设于主体机架前端的悬挂机构,以及固设于主体机架上的种箱、排种器、限深轮和两组并排设置的播种单体;

其中,播种单体包括开沟器,设于开沟器两开沟盘之间的导种管,以及通过架体与开沟器前后共线设置的回土镇压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悬挂机构包括与主体机架固定连接的平行连杆,以及固设于平行连杆前端的钩板;

其中,平行连杆包括上弧形板、下弧形板、以及至少一个倾斜连接在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之间的第一拉簧;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上对应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拉簧的挂置固定件和压力调整组件;压力调整组件包括转动固定在上弧板或下弧板上的转动件,以及固定连接在转动件上用于和第一拉簧相连的连接环;

钩板包括板体、固定连接于板体上方用于卡置精密播种机连接梁上端的上钩部,以及固定连接于板体下方用于卡置精密播种机连接梁下端的下钩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播种单体中的架体包括用于安装开沟器的第一联结架、用于安装回土镇压轮的第二联结架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联结架和第二联结架的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播种单体中的开沟器包括前后交错设置的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所在平面相交,且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的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

其中,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通过一体轴安装于第一联结架上;一体轴包括分别设于第一联结架两侧的两部分,且一体轴的两端均向下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第二联结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回土镇压轮回土角度的第一操作杆,且第一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安装回土镇压轮的固定轴;

其中,固定轴的末端向下倾斜;第一操作杆转动连接于第二联结架上,并通过限位杆与第二联结架相对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连接板与第二联结架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用于调节回土镇压轮回土压力的第二操作杆;

其中,第二操作杆下端与第二联结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拉簧;第二操作杆与连接板之间为齿啮式锁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播种单体中的回土镇压轮包括中心设有连接孔的轮盘,以及多个间隔设于轮盘外圆周上的回土镇压齿;

其中,回土镇压齿包括与轮盘外圆周固定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端部固定相连的钩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播种单体中的导种管中、上段为导种直管,导种管下段为导种弯管,且导种直管和导种弯管由上而下固连于一体;其中,导种弯管投种口位置处固设有防跳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限定,排种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排种器本体,且两个排种器本体之间通过万向轴固连于一体;

其中,每个排种器本体均包括充种室、负压室以及投种室;每个排种器本体内均设有一个吸种盘;

吸种盘外缘周圈开设有多个吸种孔,吸种盘的中部周圈固设有多个搅种齿;每个吸种孔的外沿均向外凸起,且凸起位于吸种盘本体设有搅种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限深轮包括并排同轴设置的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且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的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支臂;支臂通过高度调节组件与主体机架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的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通过架体形成一体结构,利用架体、横梁的连接结构便可以将两组播种单体并排安装于本播种装置上,安装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通过调节架体在横梁上的固定位置,即可对两组播种单体的间距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精密播种机播种行距的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精密播种机播种行距调节麻烦的问题;

另一方面,播种单体中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的一体结构,工作过程中开沟器和回土镇压轮产生的径向推力可以被相互抵消,避免了开沟器或回土镇压器出现剧烈抖动的现象,保证了播种的精准度,也相应提高了设备的耐用性。

(2)本实用新型悬挂机构中所设置的平行连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改变平行连杆中第一拉簧的斜置位置或通过压力调整组件对第一拉簧的拉伸变形量进行调整,即可实现对固设于精密播种机上的本播种装置的上下浮动量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根据播种带土壤的软硬程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播种装置的入土能力调节至最佳,可以有效保证播种的精准、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悬挂机构中的平行连杆,采用弧形的上弧形板及下弧形板,能够有效提升上弧形板及下弧形板的抗扭曲性能,使得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具有更大承载力,防止上弧形板与下弧形板的弯曲变形;

而压力调整组件中的转动件,则可以轻松改变第一拉簧的拉伸变形量,如需要拆换第一拉簧时,通过转动件的转动,能够逐渐减少第一拉簧的拉伸变形量,不需耗费较大的人力就能将第一拉簧由连接环上取下,避免第一拉簧的飞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悬挂机构中所设置的钩板,对本播种装置进行安装操作时,通过选择与精密播种机连接梁形状相匹配的钩板结构,便可将本播种装置快速安装于精密播种机中,且可以在不同形状的连接梁上进行快速拆换安装;

钩板中所设置的上钩部及下钩部,能够快速卡置固定在方形连接梁或异形连接梁的上、下两端,整体固定牢靠且安装时省时省力。

(5)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的开沟器包括前后交错设置的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开沟时第一开沟盘的前端刃口先行入土,开沟摩擦力小,且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之间不易堵塞泥土,开沟过程中开沟器整体的通过性好;

且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的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开沟过程中能够保证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之间形成的种沟具有大致水平的底面,使种子可以均匀分散至种沟中,提高了播种的质量。

(6)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开沟器的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通过轴承座安装于第一联结架的一体轴上,且安装后的第一开沟盘和第二开沟盘即可顺利形成前后交错的结构,免除了现有技术打孔定位、焊接固定的复杂操作步骤,对于开沟器的生产安装更加简单。

(7)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架体的第二联结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回土镇压轮回土角度的第一操作杆,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回土镇压轮的回土角度,进而对回土量多少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回土效果。

(8)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架体的连接板与第二联结架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用于调整回土镇压轮回土压力的第二操作杆,实际工作时能够根据土壤的硬度,来调整回土镇压轮回土压力的大小,进而保证覆土镇压效果。

(9)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的回土镇压轮,包括轮盘以及间隔设于轮盘上的回土镇压齿,相对现有技术轮胎型的回土镇压轮,能够有效减少回土镇压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结合回土镇压齿之间的间隙,工作时能够将回土镇压轮上粘粘的泥土挤出甩落,可以有效防止回土镇压轮上泥土的粘黏。

(10)本实用新型播种单体中导种管中、上段设置为导种直管,形状完全契合种子的运动轨迹,能够有效减少种子与导种管内壁的碰撞次数,使种子下落速度基本一致,进而可以精准控制投种频率,保证均匀的播种株距;导种管的下段设置为导种弯管,一方面使种子可以在管内进行较短时间的滑行,保证种子合适的着地角和着地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种子在导种管内堵塞,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导种管中设置于导种弯管上的防跳挡板,可以对种子进一步阻挡降速,防止种子落地速度过快而出现跳种情况,有效保证了播种的精准性。

(11)本实用新型排种器中的两个排种器本体通过万向轴连接于一体,同轴度高,仅需一台电机即可对两个排种器本体进行同步驱动,保证投种同步性的同时,进一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利用万向轴连接两个排种器本体,通过调节万向轴的长度即可实现对两个排种器本体之间间距的调整,对播种行距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

(12)本实用新型排种器中吸种盘上的搅种齿与吸种孔外沿凸起协同合作,播种作业过程中,可以不断对排种器充种室中的种子进行搅动,使种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有效避免种子在充种室中形成空腔,使吸种盘可以始终将种子吸附至吸种孔位置处,减少了空穴漏播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良好的播种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的限深轮设置于两个播种单体之间,采用中间限深方式,限深效果更加精准,且调整两个播种单体的间距时,限深轮并不会对其进行干扰影响,相对对精密播种机播种株距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

限深轮采用中间支臂的固定结构,相较现有技术限深轮采用外侧拐臂的固定结构,设计装配更加简单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整体性强,在精密播种机上的安装简单便捷,可以轻松实现对精密播种机播种行距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精密播种机上,用于在播种带上进行播种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关系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关系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种器的吸种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种器中刮种器与吸种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种器中清种器与吸种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单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单体的开沟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单体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单体的导种管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单体的回土镇压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挂机构的平行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挂机构的钩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深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机架;2、种箱;3、口肥箱;4、排种器;5、播种单体;6、拨草轮;7、悬挂机构;

201、排种器本体;202、万向轴;203、吸种盘;204、吸种孔;205、搅种齿;206、刮种器;207、清种器;

301、开沟器;302、回土镇压轮;303、架体;304、第一操作杆;305、第二操作杆;306、导种管;307、第一开沟盘;308、第二开沟盘;309、第一联结架;310、第二联结架;311、连接板;312、导种直管;313、导种弯管;314、防跳挡板;315、轮盘;316、连接部;317、钩部;318、一体轴;319、第二拉簧;

401、上弧形板;402、下弧形板;403、第一拉簧;404、挂置固定件;405、压力调整组件;

501、上钩部;502、板体;503、下钩部;

601、第一轮胎;602、第二轮胎;603、支臂;604高度调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双苗带精密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对播种装置各部分结构进行整合,使播种装置在精密播种机上的安装更加简单,可以轻松对精密播种机的播种行距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播种装置中的开沟器301和回土镇压轮302形成一体连接结构,开沟器301和回土镇压轮302的径向推力能够被相互抵消,使精密播种机的整体播种工作更加精准、可靠。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主体机架1,以及分别设于主体机架1上的种箱2、口肥箱3、排种器4、限深轮以及两组播种单体5。其中,种箱2设于排种器4的正上方,且种箱2的排种口与排种器4的入口相连通,播种作业时,种箱2内的种子可以依靠自身重力逐渐落入排种器4的充种室内;口肥箱3设于种箱2的后下方,且口肥箱3的排肥口与位于导种管306正后方的排肥管入口相连通,播种作业时,口肥箱3内的肥料可以依靠自身重力逐渐落入播种带上,对播种带上的种子进行覆盖;两组播种单体5并排设于排种器4的下方,两组播种单体5均通过横梁固定在主体机架1上,以便对两组播种单体5的间距进行调节;限深轮则设于两组播种单体5之间,且限深轮在主体机架1上的固定高度可调,播种工作时,能够对播种单体5的入土深度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主体机架1的前端还设有悬挂机构7,以便于将播种装置固定在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

以下便是对本实施例播种装置中各部分结构的详细描述。

一、种箱2和口肥箱3

种箱2用于储备大量的种子,播种作业时,能够为排种器4提供足够的种子。种箱2整体固设于主体机架1的正上方,且种箱2下方所开设的排种口通过软管与排种器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种箱2为现有结构,根据图1便可清楚得知种箱2的具体结构,故此不再赘述。

口肥箱3用于储备肥料,播种作业时,能够对播种带上的种子施加肥料,以为种子的发芽生长提供养分。口肥箱3整体固设于主体机架1的上方,且位于种箱2的后下方,口肥箱3下方所开设的排肥口直接与排肥管的入口相连通,通过排肥管能够将肥料顺利覆盖在播种带的种子上。本实施例中,排肥管固设于主体机架1上,且位于播种单体5导种管306的正后方,以便播种种子的同时对播种带上的种子进行肥料覆盖。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口肥箱3以及排肥管均为现有结构,故此不再赘述。

二、排种器4

排种器4固设于主体机架1的中部,位于种箱2的下方、播种单体5的上方。本实施例排种器4中的两个排种器本体201之间通过万向轴202固连于一体,整体结构简单且同轴度高,能够保证双苗带播种的精准性。

如图3所示,排种器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排种器本体201,两个排种器本体201相对侧面的中心各设有一个轴承座,吸种盘203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排种器本体201内部,负压状态下可以对排种器本体201内部的种子进行吸附,进而完成种子的运输和投放;万向轴202通过轴承座将两个排种器本体201连接于一体,万向轴202的连接结构可以使两个排种器本体201内部的吸种盘203进行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双苗带的播种目的。本实施例中,每个排种器本体201的内部均设有刮种器206和清种器207。

(1)排种器本体201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的两个排种器本体201结构相同,以其中一个排种器本体201为例进行阐述,排种器本体201内部划分为充种室、负压室和投种室三大区域,其中,充种室内设置有用于刮除吸种孔204外沿种子的刮种器206,双苗带播种作业时,可以确保吸种盘203的每个吸种孔204上只存有一粒种子,能够有效避免重播现象,降低双株率;投种室内设置有用于防止吸种孔204堵塞的清种器207,双苗带播种作业时,可以不断对吸种盘203的吸种孔204进行清理,确保吸种盘203正常卸种,能够有效避免空穴漏播现象,播种精准度高。

需要说明的,每个排种器本体201的充种室均通过软管与种箱2的排种口相连通,投种室则通过软管与播种单体5中的导种管306相连通。

(2)吸种盘203

本实施例排种器本体201吸种盘203上的搅种齿205与吸种孔204外沿凸起协同合作,可以不断对排种器本体201充种室中的种子进行搅动,令种子始终保持在运动状态下,能够有效避免种子在充种室中形成空腔。

如图4所示,吸种盘203外缘周圈开设有多个吸种孔204,负压状态下可以将种子吸附至吸种孔204上,完成对种子的运输和投放。本实施例中,吸种盘203上均匀设有40个吸种孔204,且每个吸种孔204的外沿均向外凸起,吸种盘203转动过程中,吸种孔204的外沿凸起可以对充种室中的种子进行适当的搅动。

吸种盘203的中部周圈固设有多个搅种齿205,搅种齿205和吸种孔204外沿凸起位于吸种盘203的同侧,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对排种器本体201充种室中的种子进行持续不断的搅动。具体如图4所示,搅种齿205为圆柱形结构,以圆周排列方向等间距布设于吸种盘203的中部。为了保证搅种齿205与吸种盘203连接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的搅种齿205与吸种盘203一体成型。

(3)刮种器206

如图5所示,刮种器206通过弹性浮动的固定架固定在排种器本体201的充种室内,整体贴靠在吸种盘203设有搅种齿205的一侧。更具体的,刮种器206包括外刃口和内刃口,其中外刃口设于吸种盘203吸种孔204的外侧,有三个齿爪;内刃口设于吸种盘203吸种孔204的内侧,有两个齿爪。刮种器206外刃口和内刃口的齿爪交叉设置,相对吸种盘203吸种孔204形成一个种子通道。工作时,种子在负压作用下随吸种盘203一同运动通过该通道时,刮种器206能够将多余的种子清除而确保每个孔位上只有一颗种子,并能够将种子的长度方向定位于取种孔的圆周排列方向,有利于种子到达排种器本体201的投种室后顺利卸种。

(4)清种器207

如图6所示,清种器207安装于排种器本体201的投种室卸种口位置处,清种器207包括滚轮以及用于固定滚轮的连接杆。其中,连接杆铰接于投种室的内壁上,且连接杆和投种室内壁之间还连接有一个压簧,以便实现清种器207的自动复位,能够保证清种器207始终与吸种盘203的吸种孔204相啮合。本实施例中,滚轮的周面上均匀设有5个清堵齿,其节距与吸种盘203上吸种孔204的间距相同。工作时,清种器207的清堵齿在吸种盘203未设有搅种齿205的一侧与吸种孔204啮合,由吸种盘203带动清种器207钻洞,在卸种位置,清种器207的清堵齿正好在吸种孔204的背面顶出,从而确保了卸种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发生空穴的可能性。

三、播种单体5

本实施例中,两组播种单体5均通过架体303安装于播种装置的横梁上,且并排设置,以实现双苗带的播种目的。播种作业前,通过调整架体303在横梁上的固定位置,即可对两组播种单体5的间距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精密播种机播种行距的调整,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不易出现偏差。

两组播种单体5的结构完全相同,以其中一组播种单体5为例,本实施例播种单体5中的开沟器301和回土镇压轮302通过架体303形成前后共线的一体式结构,播种作业时,开沟器301和回土镇压轮302所产生的径向推力能够被相互抵消,整体运行更加平稳,不易出现抖动情况。

本实施例的播种单体5包括开沟器301,设于开沟器301两开沟盘之间的导种管306,以及通过架体303与开沟器301前后共线设置的回土镇压轮302。其中,架体303包括用于安装开沟器301的第一联结架309、用于安装回土镇压轮302的第二联结架310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联结架309和第二联结架310的连接板311。

(1)、开沟器301

开沟器301用于在播种带上开出一定深度的种沟,引导种子落入。如图8所示,开沟器301包括前后交错设置的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所在平面相交,且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的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前后交错设置,开沟时,第一开沟盘307的前端刃口先行入土,开沟摩擦力小,随后第二开沟盘308配合将土向两侧拨开,实现开沟操作。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的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开沟过程中能够保证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之间形成的种沟具有大致水平的底面,使种子可以均匀分散至种沟中,提高了播种的质量。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均为直径420mm的圆盘,两者之间夹角为45°,且前后交错8mm。

为了便于将开沟器301安装于第一联结架309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联结架309上固设有一体轴318,具体如图9所示,一体轴318包括设于第一联结架309两侧的两部分,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其中,一体轴318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轴心前后相差8mm,且一体轴318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端部均向下倾斜,以便安装开沟器301后,开沟器301的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能够顺利形成前后交错的结构。

为了令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的滚动性更好,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均通过轴承座安装固定在第一联结架309的一体轴318上。而为了能够将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精准定位于第一联结架309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联结架309的两侧还设有定位柱(图中未示出)。

(2)、导种管306

导种管306设于开沟器301第一开沟盘307和第二开沟盘308之间,且导种管306的入口与排种器4的投种口相连通,用于将排种器4中的种子顺利导入种沟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种管306中、上段为导种直管312,形状完全契合种子的运动轨迹,种子下落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与导种管306内壁的碰撞次数;导种管306下段为导种弯管313,能够保证种子合适的着地角和着地速度,并可以有效降低种子发生堵塞的概率。本实施例中的导种管306可以有效控制投种频率,保证均匀的播种株距。

更具体的,导种直管312和导种弯管313由上而下固连于一体,其中,导种直管312为垂直形状,高度为360~385mm;导种弯管313为抛物线形状,垂直高度为90~105mm。导种管306大部分由导种直管312构成,在高位排种、低位投种作业过程中,可以避免种子与导种管306内壁发生碰撞,并减少了种子在导种管306中的滑行时间,能够保证种子一致的下落速度。本实施例中,导种直管312的高度为377mm,导种弯管313的高度为95mm,导种直管312与导种弯管313的高度比例约为4:1。

导种弯管313投种口位置处固设有防跳挡板314,以进一步对种子进行阻挡减速,防止跳种现象发生。本实施例中,防跳挡板314与导种弯管313一体成型,以保证整体较好的强度,能够避免高速播种过程中防跳挡板314损坏、脱落的情况发生。

(3)、回土镇压轮302

回土镇压轮302用于对种沟中的种子进行回土覆盖,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进而保证种子的发芽生长。如图11所示,回土镇压轮302包括轮盘315以及回土镇压齿,其中,轮盘315为圆盘形,轮盘315中间设有用于将回土镇压轮302安装于第二联结架310上的连接孔。轮盘315外圆周上沿周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回土镇压齿,即相邻回土镇压齿之间具有间隙。为保证回土镇压齿的回土镇压功能,回土镇压齿的延伸方向与轮盘315侧面之间的夹角γ为钝角。

本实施例中的回土镇压齿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16和钩部317。连接部316与轮盘315外周固定相连,钩部317固定于连接部316的端部,钩部317与连接部316之间具有夹角。本实施例中钩部317与连接部316形成“厂”字形。

为了便于对回土镇压轮302的回土角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联结架310上设有用于调节回土镇压轮302角度的第一操作杆304。具体如图9所示,第一操作杆304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第二联结架310的末端,并通过限位杆使第一操作杆304和第二联结架310的相对固定位置不变。其中,第一操作杆304上设有用于安装回土镇压轮302的固定轴,且固定轴的末端向下倾斜,以便能够保证回土镇压轮302的倾斜固定形式。

为了便于对回土镇压轮302的回土压力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11与第二联结架310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用于调节回土镇压轮302回土压力的第二操作杆305。具体如图9所示,第二操作杆305与连接板311之间为齿啮式锁紧结构,且第二操作杆305的下端与第二联结架310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拉簧319,通过改变第二操作杆305在连接板311上的倾斜角度,即可对第二拉簧319的拉力进行调整,进而能够相应改变第二联结架310的上下浮动量,实现对回土镇压轮302回土压力的调节。

四、悬挂机构7

悬挂机构7整体设于主体机架1的前端,用于将播种装置整体固定在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本实施例中的悬挂机构7包括与主体机架1固定连接的平行连杆,以及固设于平行连杆前端的钩板。

(1)平行连杆

平行连杆用于连接主体机架1和钩板,如图12所示,平行连杆包括上弧形板401、下弧形板402、第一拉簧403、挂置固定件404以及压力调整组件405。

a、上弧形板401和下弧形板402

上弧形板401和下弧形板402上下平行设置,上弧形板401和下弧形板402之间倾斜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拉簧403。本实施例中上弧形板401和下弧形板402的结构相同,以上弧形板401为例,上弧形板401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弧形板和第二上弧形板,且第一上弧形板和第二上弧形板之间还固设有加强筋,以提升上弧形板401的抗弯曲变形能力。

上弧形板401的两端各开设有使连接件穿过的安装孔,即第一上弧形板的两端以及第二上弧形板的两端对应开设有安装孔。

b、挂置固定件404及压力调整组件405

挂置固定件404及压力调整组件405用于将第一拉簧403可拆卸固定在上弧形板401与下弧形板402之间。上弧形板401与下弧形板402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挂置固定件404及至少两个压力调整组件405,本实施例中上弧形板4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挂置固定件404,下弧形板402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压力调整组件405。当然,也可在上弧形板401上设置压力调整组件405,下弧形板402上设置挂置固定件404。

挂置固定件404用于固定第一拉簧403的一端,压力调整组件405用于固定第一拉簧403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两个第一拉簧403,挂置固定件404为固定销。

压力调整组件405用于调整第一拉簧403的拉伸变形量。压力调整组件405包括转动件及连接环。转动件转动固定在上弧形板401或下弧形板402上,转动固定是指转动件能够相对上弧形板401或下弧形板402产生相对转动且转动件固定置于上弧形板401或下弧形板402上。本实施例中转动件为螺丝,当然,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转动限位部件或转动定位部件使转动件转动固定在上弧形板401或下弧形板402上。转动件的端部固设于用于挂置第一拉簧403的圆环形连接环。

(2)钩板

钩板整体能够可拆卸安装在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用于实现播种装置在精密播种机上的安装。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悬挂机构7中的钩板包括一体相连的上钩部501、板体502及下钩部503。板体502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板状。板体502上方固定连接有上钩部501,上钩部501用于卡置固定连接梁的上端,上钩部501与板体502之间夹角为α,α∈(0°,90°]。板体502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钩部503,下钩部503用于卡置固定连接梁的下端。上钩部501及下钩部503皆为相对板体502向外凸起的结构。

使用钩板时,先将连接梁卡置固定于上钩部501与下钩部503之间,然后将钩板通过螺丝安装在播种装置主体机架1的平行四连杆上。

五、限深轮和拨草轮6

限深轮设于两组播种单体5之间,用于对播种单体5的入土深度进行限制。如图14所示,限深轮包括并排同轴设置的第一轮胎601和第二轮胎602,且第一轮胎601和第二轮胎602之间的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支臂603,通过支臂603可以将限深轮整体固设于主体支架的下部。

更加具体的,支臂603通过高度调节组件604与主体机架1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高度调节组件604即可对限深轮的高度进行调节。如图14所示,高度调节组件604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以及与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的旋转操作杆。其中,第二固定杆与支臂603的末端固定连接,旋转操作杆螺纹连接于主体机架1上。

对限深轮固定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旋转操作杆,带动第一固定杆进行横向移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铰接角度相应变大或变小,进而第二固定杆与支臂603相连一端的高度发生改变,实现对限深轮高度的调整。

拨草轮6用于对播种带进行清理,本实施例中的拨草轮6为现有结构,如图1所示,拨草轮6设于主体机架1最前端的下部,位于播种单体5开沟盘的正前方。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为了提高播种作业的效率,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一般等间距安装有多个播种装置。以其中任意一个播种装置为例:首先,通过悬挂机构7将播种装置整体安装于精密播种机的连接梁上;然后,通过软管将排种器4与精密播种机上的风机相连通。播种作业时,拨草轮6首先对播种带上的杂草进行清理;然后播种单体5中的开沟器301在播种带上开辟种沟;种子从种箱2落入排种器4的充种室内,排种器4中的吸种盘203通过风机提供的负压环境对充种室内的种子进行吸附后,转运至投种室中,种子通过投种室进入播种单体5的导种管306中,依靠自身重力依次落入播种带的种沟内;同时,口肥箱3内的肥料通过排肥管落入播种带的种子上,对种子进行覆盖;最后播种单体5中的回土镇压轮302对种沟进行回土镇压,完成对种子的回土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