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1402发布日期:2021-06-11 21:3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水体消毒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越冬期间,池塘水温较低,是黑鱼(又称“生鱼”)烂身、水霉等疾病暴发的流行期。造成黑鱼烂身病的根源是丝囊霉菌,而丝囊霉菌的孢子囊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6℃-24℃,因此该病容易在冬季及初春暴发。因而生鱼在越冬季节,易产生烂身已是生鱼水体养殖中的一大问题。由于冬季气温低,养殖水体有机质沉积,藻类丰度差,气温转暖后,有机质发酵引起水质恶化,叠加水霉等真菌感染的影响,易引起生鱼烂身等疾病,因而导致生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池塘水质恶化,鱼体表受伤的条件下更易发生。需采取提前预防,避免加水或换水等操作,因为水质变动过大,极易造成鱼体应激,发生脱黏、体表发红等现象,导致鱼体质下降而患病。温和型的水体调节剂较适合该时期,能够起到调控水质,避免水体中水质变动造成鱼体应激的发生作用。目前对于由水霉等真菌引起的生鱼烂身问题没有特效药,因此降低或避免这类养殖问题的发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越冬期前期,就需要进行有效预防。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环保型消毒剂,辅以植物收敛剂,经合理复配制得。所述消毒剂作用温和,对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的应激小,不会造成类似氯制剂等消毒剂对水生微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同时能够有效预防越冬生鱼烂身等疾病。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的应用。本发明上述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过硫酸氢钾复合盐30-35份,植物收敛剂25-30份,氨基磺酸5-10份,六偏磷酸钠20-25份,氯化钠0.5-1份,纳米氧化锌1.5-2份,所述植物收敛剂为: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质量比为(4~5):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氨基磺酸和氯化钠的粒径为30-80目;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粒径为100目以上≥95%。更优选地,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粒径为100目~200目。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纳米氧化锌混合;s2.将矿源黄腐酸钾与步骤s1中物质混合;s3.将氨基磺酸、六偏磷酸钠、氯化钠加入步骤s2的混合物中;s4.最后将单宁酸与步骤s3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均匀,包装。本发明先利用纳米氧化锌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先进行混合,能够包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保护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氧化活性。本发明保护上述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在制备预防及治疗生鱼烂身病制剂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根据具体阶段采用不同的用量,例如预防时,所述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的使用量为0.3-0.5ppm。应用于治疗生鱼越冬烂身时,所述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的使用量为0.6-1.0ppm,连用2~3天。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消毒剂,不仅有效预防及治疗生鱼越冬时烂身的状况,而且产品的稳定性好,在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45℃、湿度75%维持12小时;光照强度0lux、温度20℃、湿度40%维持12小时;交替进行2种方案下,持续30天后发现:产品的杀菌效果依然能够达到100%,表明其预防及治疗作用较长,在极端环境下还能保持效果稳定,经济有效,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消毒剂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生鱼越冬时烂身的状况,且作用温和,对养殖品种和水生安全;2.本发明提供的消毒剂成分安全,无残留,避免对养殖品种的应激作用以及水体微平衡的破坏;3.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收敛剂,能够促进生物受伤表皮的愈合作用,进一步协同避免了由于水体污染造成的生鱼烂身病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给出了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生鱼越冬养殖水体专用安全型消毒剂,采用如下方法复配得到:步骤a.取35份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1.5份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步骤b.25份矿源黄腐酸钾与a混合均匀;步骤c.10份氨基磺酸、22.5份六偏磷酸钠、1份氯化钠加入b中,混合均匀;步骤d.5份单宁酸与c充分混合均匀;产品按照1kg/包包装。上述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氨基磺酸和氯化钠的粒径为30~80目,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粒径为100目~200目,上述原料的水分均<3%。对比例1一种消毒剂,采用如下方法复配得到:步骤a.取35份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1.5份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步骤b.30份沸石粉与a混合均匀;步骤c.10份氨基磺酸、22.5份六偏磷酸钠、1份氯化钠加入b中,混合均匀;产品按照1kg/包包装。上述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氨基磺酸和氯化钠的粒径为30~80目,原料的水分均<3%。对比例2一种消毒剂,采用如下方法复配得到:步骤a.取35份100%过100目筛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1.5份纳米氧化锌混合均匀;步骤b.25份矿源黄腐酸钾与a混合均匀;步骤c.10份氨基磺酸、22.5份六偏磷酸钠、1份氯化钠加入b中,混合均匀;步骤d.5份单宁酸与c充分混合均匀;产品按照1kg/包包装。上述氨基磺酸和氯化钠的粒径为30~80目,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粒径为100目~200目,上述原料的水分均<3%。对比例3一种消毒剂,采用如下方法复配得到:步骤a.取35份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与1.5份轻质碳酸镁(过100目筛≥99.5%)混合均匀;步骤b.25份矿源黄腐酸钾与a混合均匀;步骤c.10份氨基磺酸、22.5份六偏磷酸钠、1份氯化钠加入b中,混合均匀;步骤d.5份单宁酸与c充分混合均匀;产品按照1kg/包包装。上述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氨基磺酸和氯化钠的粒径为30~80目,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粒径为100目~200目,上述原料的水分均<3%。应用实验例1番禺海鸥岛基地,12口水泥池,平均分为4组,每组3口水泥池,编号a、b、c、d。从常年爆发烂身病的池塘捞取规格均一的健康生鱼480尾,平均分配到水泥池中,每口水泥池40尾,所有水池采用统一投喂方案,出现死鱼及时捞出,连续投喂3个月。试验方案:a组为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为实施例1方案组;c组为对比例1;d组为实施例1方案,但用量为常规用量的5倍;产品的使用方案为:1.0g/m3的水体,每2周使用一次;结束时,统计生鱼数量及出现烂身症状的生鱼数量及比例。具体见表1所示。表1编号剩余尾数(尾)烂身尾数(尾)比例/%a(对照组)1101715.45%b(实施例1常规用量)11810.85%c(对比例1)11865.08%d(实施例1高用量)11710.85%从表1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配方,通过常规化的预防处理,能够将生鱼烂身病的发生比例控制在1.0%以内,产品安全性高,且5倍的使用量并没到导致死亡数的增加,采用对比例1的配方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生鱼烂身病发生的效果,但效果不及本发明好。说明采用矿源黄腐酸钾和单宁酸的复配,能够更好地避免生鱼烂身病的发生。应用实验例2顺德生鱼养殖取样,通过采样(池塘四角位置分别打捞30-50尾生鱼,统计烂身鱼数量,汇总后计算烂身病比例)评估烂身病的严重程度,选择4口烂身比例相近的池塘进行产品效果评估,编号a、b、c、d池塘;a、b池塘使用日常处理方案,c、d池塘使用实施例1的消毒剂方案进行处理,用量1.0ppm(即400-600g/亩.米水深),连用3天,隔15天后再使用一次,每周打样一次,统计烂身病生鱼比例;具体见表2所示:表2a(对照组)bcd1天7.58%6.74%6.90%7.10%8天11.17%17.42%6.60%6.67%15天12.02%14.97%4.41%7.01%22天14.29%22.13%2.96%2.36%29天18.03%16.88%2.68%2.78%36天19.01%16.45%1.90%2.33%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案进行消毒后,生鱼烂身的比例较低,且在一个月左右的养殖期间,能够保持效果稳定,说明该配方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生鱼烂身病,同时能够极大的降低生鱼烂身病,预防及治疗作用较长,效果稳定,经济有效,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应用实验例3取10包实施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的样品置于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中,试验箱条件设置:光照强度3000lux、温度45℃、湿度75%维持12小时;光照强度0lux、温度20℃、湿度40%维持12小时;2种方案交替进行,持续30天。在0天、7天、14天、21天、28天时随机从3组中各取1包,进行消毒力验证。所选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菌种是从生鱼的烂身处分离。样品作用浓度1.0ppm,作用时间10分钟,涂板计数,统计杀菌率,结果参见表3。表3编号07142128实施例1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对比例2100.00%93.78%88.66%82.56%78.57%对比例3100.00%97.41%95.88%93.85%90.31%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极端环境的保存处理,发明实施例1的效果并未受到影响,在4周内,能够100%的抑制或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对比例2将实施例1中30-80目的过硫酸氢钾,置换为100目以上细度的过硫酸氢钾,产品的稳定性受到较大的影响,4周时,杀菌率降低了21.43%;对比例3中使用轻质碳酸镁替换为纳米氧化锌,4周时,杀菌率降低了9.69%,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产品的稳定性维持能力优于轻质碳酸镁。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