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87826发布日期:2021-07-30 17:5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绿化养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率也是评价一个城市宜居的标准。在有的市政道理中间或两侧多设置绿化带,这些绿化带的绿植有的是种植在道路上,有的是种植在花盘中,然后将花盆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设计摆放在指定位置形成绿化带。这些绿化绿植在刚刚移栽后或在移栽一段时间后,均需要进行氧化和灌溉,确保绿化绿植的存活率。现有技术中,对这些绿化绿植一般都是采用直接灌溉的方式,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均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导致了绿植灌溉过量或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另,现有技术中在对绿化绿植灌溉时,多仅仅的灌溉,从没有考虑过绿化绿植清洁问题,这样造成了绿化绿植上附着大量土壤或灰尘的问题,影响市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及设备,实现按需灌溉,且严格监控灌溉过程和灌溉后土壤湿度,避免灌溉过量、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能够在灌溉中对绿化绿植进行清洗。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

(1)灌溉前检测:在灌溉前首先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和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

(2)第一遍灌溉:利用灌溉设备对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洒水雾,同时对绿化的土壤进行第一遍灌溉;

(3)第二次检测:在第一遍灌溉结束后2~3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和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

(4)第二遍灌溉:利用灌溉设备对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洒水雾,同时对绿化的土壤进行第二遍灌溉;

(5)第三次检测:在第二遍灌溉结束后2~3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检测,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和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在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灌溉。

优选地,所述表层土壤湿度是指土壤表面至底部5~10厘米段的土壤湿度;所述根部土壤湿度是指表层土壤以下至根部最底部位置。

优选地,土壤在检测湿度前自身需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密封2~3小时,再进行检测。

优选地,检测绿化绿植的叶面灰尘量需要选取绿化表面和中部的页片。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设备,所述设备为前述的灌溉设备,所述灌溉设备包括洒水车本体,在所述洒水车本体右侧设置有若干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包括叶面喷淋头和土壤灌溉喷淋头,所述叶片喷淋头包括用于对叶片表面进行喷淋清洗的上喷淋头和用于对叶片背面进行喷淋清洗的下喷淋头,所述下喷淋头向上喷水清洗水;所述灌溉喷淋头包括呈前后位置设置在洒水车本体右侧面上的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所述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均朝向绿化根部土壤设置,且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分别设置在洒水车侧面的前部和后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喷淋头上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伸缩装置,所述上喷淋头固定在所述伸缩装置远离所述升降装置端。

优选地,所述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前喷淋头与所述后喷淋头之间以及后喷淋头后部。

优选地,所述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上均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伸缩安装臂,所述安装臂一端固定前喷淋头或后喷淋头,另一端与所述洒水车本体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叶面喷淋头和土壤灌溉喷淋头均为雾化喷淋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绿化土壤不同位置的湿度的检测,更全面的把握和控制绿化土壤湿度,能够根据土壤湿度确定灌溉量,避免出现灌溉水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确保绿化绿植存活的土壤湿度,同时也避免水资源浪费。

2、本技术方案找那个将土壤取样后进行混合在检测,挺好土壤湿度检测精度和准确度,避免出现局部假湿度的问题。

3、对绿化绿植叶面灰尘进行检测,对绿化绿植进行检测,在灌溉过程中对绿化绿植叶面进行清洗,去除叶面上灰尘,美化环境。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设备的有益效果是:在一次灌溉中,能够实现对土壤进行两次灌溉,同时能够对绿化绿植叶面进行两次清洗。灌溉中,避免大流量灌溉水冲击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和营养流失的问题,也避免上层土壤湿润度不够而水流至下层土壤后造成湿度过大的问题。避免在灌溉中过大的水流冲击绿化绿植,造成绿化绿植倾倒的问题。能够实现在灌溉中对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清洗,美化环境。同时也避免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附着大量灰尘影响光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方法,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灌溉前检测:在灌溉前首先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和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表层土壤湿度是指土壤表面至底部5~10厘米段的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是指表层土壤以下至根部最底部位置。

一般的,按照绿化绿植生长条件,土壤湿度是20%以上,绿化绿植生产条件良好。在绿植绿植栽种施工时,土壤湿度在30%以上则不需要进行灌溉,土壤湿度满足新栽种的绿化绿植生长和存活调件。一般的,在雨后进行路面绿化施工,不需要对土壤进行灌溉,但是在栽种后2~3天需要对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淋清洗,清洗去除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

第二步,第一遍灌溉:在绿化绿植土壤不满足前面第一步中条件时(土壤湿度在30%以上或雨后栽种),需要进行灌溉,给绿化绿植土壤补充水份,同时对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淋清洗。具体的操作是利用灌溉设备对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洒水雾,同时对绿化的土壤进行第一遍灌溉,根据前面检测的土壤湿度判断灌溉用水量,避免出现灌溉湿度过大的问题,一方面造成绿化绿植水涝,另一方面也避免水资源浪费,本步骤中控制土壤湿度不高于55%的的灌溉用水量。

第三步,第二次检测:在第一遍灌溉结束后2~3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检测。此时检测能够确保土壤湿度的检测精度,在第一遍灌溉结束后2~3小时后,水份向下渗透,此时,能够确保对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湿度检测精准,避免出现假湿度的问题。因为,由于土壤表面水分会挥发和向下渗透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检测中,在灌溉后就立即检测表层土壤湿度,会造成土壤表面湿度过大的问题,或底部土壤湿度不够的问题,影响土壤湿度的判断。

在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时,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按照水分渗透和挥发,应该是根部土壤湿度大于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大于表层土壤湿度,为正常的土壤湿度现象。

在此步骤中,还需要对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进行检测,一般的在经过第一遍灌溉后,同时对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进行喷淋清洗,基本上能够清除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的灰尘。

第四步,第二遍灌溉:若在第三步检测中根部土壤湿度不大于60%,则需要进行第二遍灌溉。即对绿化的土壤进行第二遍灌溉。在此步骤中,同时根据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灰尘量利用灌溉设备对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进行喷洒水雾,若灰尘量低于设定值,则不要需要清洗。在第二遍灌溉时,调节灌溉流量,确保在第二遍灌溉后,根部土壤湿度在60~70%。路面绿化绿植的叶面在经过第二遍灌溉同步喷淋清洗后,表面和背面基本无尘。

第五步,第三次检测:在第二遍灌溉结束后2~3小时后,进行第三次检测,检测路面绿化土壤湿度和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量,包括表层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和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在根部下部10~30厘米段土壤湿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灌溉。

本技术方案中,表层土壤湿度是指土壤表面至底部5~10厘米段的土壤湿度;根部土壤湿度是指表层土壤以下至根部最底部位置。本技术方案中对绿化绿植根部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进行取样检测,保证了对土壤湿度检测的准确性,出现局部湿度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土壤在检测湿度前自身需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密封2~3小时,再进行检测。在对土壤进行取样时,特别是表层土壤,不仅仅是取样深度上需要分段,在面积上也需要进行分段,即在同一深度上,也需要选取至少两个甚至更多个不同位置的土壤进行取样检测。这样能够确保土壤湿度检测的准确度。

本技术方案中,检测绿化绿植的叶面灰尘量需要选取绿化表面和中部的页片。绿化绿植的叶面灰尘量检测可以直接用观察法,观察绿化绿植那部分灰尘或泥土较多,便于在喷淋冲洗时调整喷头方向和位置。

现有技术中洒水车喷头一般平行于地面设置,或仅仅设置同一朝向的若干喷头,这种洒水车的喷淋头不能适应本技术方案中对绿化绿植进行灌溉和清洗的要求。所以针对本问题提出了下面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绿化灌溉设备,设备为前述的灌溉设备,灌溉设备包括洒水车本体,在洒水车本体右侧设置有若干喷淋头。喷淋头包括叶面喷淋头和土壤灌溉喷淋头。叶片喷淋头包括用于对叶片表面进行喷淋清洗的上喷淋头和用于对叶片背面进行喷淋清洗的下喷淋头。下喷淋头向上喷水清洗水。灌溉喷淋头包括呈前后位置设置在洒水车本体右侧面上的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均朝向绿化根部土壤设置,且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分别设置在洒水车侧面的前部和后部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上喷淋头上连接有调节上喷淋头高度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一般采用气缸等常规升降结构。升降装置根据需要喷淋的绿化绿植高度调节上喷淋头至合适高度,使得上喷淋头位于绿化绿植上部,朝下并向绿化绿植上喷洒水雾,实现对绿化绿植进行喷淋清洗。升降装置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采用气缸,连接可靠,运动调节快速,且行程较大。上喷淋头固定在伸缩装置远离升降装置端。在伸缩装置向前伸缩中,带动上喷淋头置于绿化绿植上部或收回,在一些较宽的绿化带中,将上喷淋头调整至绿化带上部,便于一次性对所有绿化绿植进行喷淋清洗,提高灌溉和喷淋清洗工作效率。

本技术方案中,下喷淋头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的气缸,实现下喷淋头能够做靠近或远离洒水车本体侧面运动,同时也在需要喷淋时伸出,在洒水车不进行喷淋灌溉仅仅在路面上正常行驶时收回,避免发生干涉问题。

本技术方案中,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前喷淋头与后喷淋头之间以及后喷淋头后部。设置在前喷淋头与后喷淋头之间的一组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实现对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或泥土进行冲洗,也即实现第一次冲洗,冲洗效率高。设置在后喷淋头后部的一组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实现对绿化绿植的叶面上灰尘或泥土进行冲洗,一方面清洗去除绿化绿植的叶面上原有的灰尘和泥土,同时也去除因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在灌溉时溅起后附着在叶面上的泥土,确保绿化绿植的叶面干净,美化环境。

本技术方案中,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上均连接有倾斜向下设置的伸缩安装臂,安装臂一端固定前喷淋头或后喷淋头,另一端与洒水车本体转动连接。伸缩安装臂采用气缸,气缸的推杆端部与前喷淋头或后喷淋头固定,气缸底端与洒水车本体铰接,能够以铰接部位上下旋转,实现前喷淋头和后喷淋头位置的调节。

本技术方案中,前喷淋头、后喷淋头、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均分别通过一连接球头与各自连接的气缸连接,便于各个喷淋头不同角度和朝向的调节。前喷淋头、后喷淋头、上喷淋头和下喷淋头均为现有技术中任一款能够调节流量和喷淋直接的雾化喷头。雾化喷头上连接有柔性的水管,水管活动的固定在气缸推杆上,这样在气缸带动个雾化喷头运动中,水管能够随着运动,不影响雾化喷头位置的调节,适用性强。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