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14018发布日期:2022-05-06 03: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华鳖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华鳖,隶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种,俗称甲鱼、团鱼,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鳖肉富含鳖甲多糖、epa+dha、胶原蛋白、维生素b17,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以及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为我国传统水产珍品之一,目前全国养殖面积达170多万亩,全国总产量达32万吨,总经济效益达千亿元。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我国中华鳖繁殖方法,主要采取建设亲鳖池,每平方米放养亲鳖1-2只,强化培育,在亲鳖池埂上建设产卵房,产卵房内铺设20cm的细沙,并设置进出产卵房的斜坡,方便亲鳖进入产卵;通过模拟自然孵化条件,利用沙子、蛭石等介质覆盖鳖卵,保持一定湿度,孵化出稚鳖。
3.然而,随着孵化规模的扩大,传统孵化方式存在问题不断显现,主要表现为,(1)刚产出的鳖卵是否受精和受精好坏不易辨别;(2)刚产出的受精卵胚胎不稳定,此阶段过多人工操作,很容易损伤胚胎,造成坏胎和死胎;(3)刚收集的鳖卵存在部分未受精卵和受精不好的卵,在孵化过程中易发生死卵,腐烂霉变,且侵染其他好的受精卵感染细菌,常导致大量坏卵;(4)刚产出的鳖卵含有大量水分,对孵化介质水分要求不高,若直接放入湿度较大的孵化房,孵化初期孵化介质湿度易过大,介质透气性差,卵表面易附着水层,常导致鳖卵窒息死亡和孵化率低下等。
4.基于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导致传统中华鳖一步孵化方式的孵化率仅为70-85%,甚至更低。因此,需要创新孵化方法,以提高孵化率,提升养殖户产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该孵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鳖卵孵化率,有效提升养殖户产值。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采集鳖卵稚鳖产卵季节,每天早晨,在产卵房里,通过扒沙方式,采集鳖卵,运至孵化房;步骤2、第一阶段孵化(1)第一阶段孵化房设置简易孵化房,调控第一阶段孵化房温度在28-33℃;(2)鳖卵孵化包装首先,在孵化框底部铺设一块保鲜膜,在保鲜膜上铺设一层干河沙;将鳖卵一层一
层铺设在孵化框内干河沙上,直至装满;其次,在孵化框鳖卵上铺设一层干河沙,利用保鲜膜翻折覆盖住鳖卵和干河沙,再利用少量干河沙将保鲜膜压实;最后,在孵化框上贴标签,注明鳖卵来源、采集时间、放入孵化房时间等信息;(3)孵化将包装好的孵化框呈摞一层一层叠起,放置在第一阶段孵化房中孵化8-12天,检查鳖卵内胚胎颜色,当发现卵内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时,筛选出胚胎正常发育的鳖卵,进入第二阶段孵化房孵化;步骤3、第二阶段孵化(1)第二阶段孵化房第二阶段孵化房内设置高出地面一定距离的平台阶用于放置孵化框,平台阶之间形成集苗沟,集苗沟内存有适量水位;(2)鳖卵孵化包装首先,选用孵化框装载鳖卵进行第二阶段孵化,在孵化框底部铺设2层海绵,其上层海绵中设有鳖卵定位孔,用于放置鳖卵;其次,经第一阶段孵化后,筛选出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的鳖卵,剔除胚胎发白以及损坏的鳖卵,按照动物极向上,将鳖卵排列在海绵的定位孔中;选用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在排好的鳖卵上铺设蛭石;最后,孵化框按照呈摞一层一层叠起,每摞10-13层,将呈摞的孵化框放置在平台阶之上;(3)孵化第二阶段孵化房控制孵化温度为28-33℃,利用喷雾器调控孵化房空气相对湿度70-85%,孵化介质蛭石湿度控制在8-12%;经过33-36天孵化,稚鳖陆续孵化出壳,进入集苗沟,每天分批次将稚鳖捞取后,放入温室进行大规格幼鳖培育,从而完成中华鳖卵孵化。
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该中华鳖卵两段孵化方法中:所述孵化框的尺寸长*宽*高为60cm*40cm*10cm。
8.步骤2中在保鲜膜上铺设厚1-2cm的干河沙,鳖卵一层一层铺设后再铺设一层厚1-2cm的干河沙。
9.步骤3中用于放置孵化框的平台阶高出地面15-20cm、宽1-1.5m,平台阶之间形成深15-20cm、宽20-50cm的集苗沟,集苗沟内水位控制在3-8cm。铺设两层海绵的厚度均为0.8-1cm,其上层海绵中设有孔径为12-18mm的鳖卵定位孔,用于放置鳖卵。选用粒径为2-4mm的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在排好的鳖卵上铺设厚1-2cm的蛭石。
10.本发明依据鳖卵胚胎发育习性,采用中华鳖卵两段孵化方法,减少胚胎早期发育损伤,有效剔除未受精卵和受精不好的卵,有效调控不同时期鳖卵孵化湿度调控,减少孵化过程中坏卵、死卵,提高孵化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本发明通过第一阶段的10天左右孵化后,鳖卵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易于判别胚胎发育好坏,可有效优选出正常发育的受精卵,剔除未受精卵和胚胎发育不好的受精卵,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孵化过程中未受精卵和受精不好的卵坏死腐烂,导致附近正常孵化的受精卵感染细菌,导致大批死卵、坏卵,大大提高了孵化率,也省去了孵化过程中检查坏卵的操作环节,减少劳动强度。
11.2、本发明采取对刚采集的卵进行快速装框,进入第一阶段孵化,有利于发育初期不稳定的受精卵胚胎稳定下来,有效避免了该阶段过多人工操作,降低了发育初期胚胎损
伤,促进了受精卵胚胎正常发育。
12.3、本发明采用第一阶段10天左右孵化,利用少量干河沙覆盖和保鲜膜保持鳖卵水分,完全能保障该阶段鳖卵孵化水分的需要,有效避免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湿度较大的孵化房环境,促进了前期胚胎发育稳定。
13.4、本发明选用的孵化材料主要有孵化房间、空调、加热器、孵化框、海绵、干河沙、蛭石等,材料简单易得;在孵化过程不需要倒腾介质剔除坏卵,省工省力。孵化区清洁,操作安全,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第一、二阶段孵化所采用的孵化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第二阶段孵化房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a向视图。
17.图4为装载海绵孵化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一并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中华鳖卵孵化率的两段孵化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采集鳖卵每年5-9月份,气温达到25℃以上,为稚鳖产卵季节,每天早晨,在产卵房里,通过扒沙方式,采集鳖卵,运至孵化房。
19.步骤2、第一阶段孵化产出不久的鳖卵胚胎不稳定,需要尽量减少鳖卵颠簸、震动、过多人员操作,防止损伤胚胎,刚产出的鳖卵对孵化湿度要求较低,不能直接进入湿度过大的孵化环境。
20.(1)第一阶段孵化房设置面积为15-20m2的简易孵化房,孵化房内安装1台功率为2kw加热器和功率为1.5匹空调1台,调控第一阶段孵化房温度在31℃左右。
21.(2)鳖卵孵化包装选用长*宽*高为60cm*40cm*10cm的孵化框1(图1所示)装载鳖卵,进行第一阶段孵化。首先,在孵化框底部铺设一块长*宽为1.5m*1m的保鲜膜,在保鲜膜上铺设厚1cm左右的干河沙。将鳖卵一层一层铺设在孵化框内干河沙上,直至装满,每框可装鳖卵600-700枚。其次,在孵化框鳖卵上铺设一层厚1-2cm的干河沙,利用保鲜膜翻折覆盖住鳖卵和干河沙,再利用少量干河沙将保鲜膜压实。最后,在孵化框上贴标签,注明鳖卵来源、采集时间、放入孵化房时间等信息。
22.(3)孵化将包装好的孵化框呈摞一层一层叠起,放置在第一阶段孵化房中,采取加热器和空调相结合,将第一阶段孵化房内温度控制在31℃左右,孵化10天左右,检查鳖卵内胚胎颜色,当发现卵内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时,筛选出胚胎正常发育的鳖卵,进入第二阶段孵化房孵化。
23.步骤3、第二阶段孵化
(1)第二阶段孵化房如图2和3所示,第二阶段孵化房6面积为40-50m2,安装1台功率为2kw加热器9、2台1.5匹空调10、1台风扇,控制孵化房温度为31℃左右;孵化房内设置高出地面15-20cm、宽1-1.5m的平台阶7,用于放置孵化框,平台阶之间形成深15-20cm、宽20-50cm的集苗沟8,集苗沟内水位控制在5cm左右。
24.(2)鳖卵孵化包装首先,选用长*宽*高为60cm*40cm*10cm的孵化框装载鳖卵,进行鳖卵第二阶段孵化,在孵化框底部铺设2层厚0.8-1cm的海绵(如图4所示),上层海绵4面积适当小于下层海绵3,其上层海绵4中设有300个孔径为15mm左右的鳖卵定位孔5,用于放置鳖卵。其次,经第一阶段孵化后,筛选出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的鳖卵,剔除胚胎发白以及损坏的鳖卵,按照动物极向上,将鳖卵排列在海绵的定位孔中。选用粒径为2-4mm的蛭石作为孵化介质,在排好的鳖卵上铺设厚1-2cm的蛭石;利用喷雾器喷洒蛭石,使得孵化蛭石湿度在8-12%。最后,孵化框按照呈摞一层一层叠起,每摞10-13层(如图3所示),将呈摞的孵化框放置在平台阶之上。
25.(3)孵化在第二阶段孵化房中设置温度和湿度计,利用加热器、空调和风机调控孵化房温度31℃左右,利用喷雾器调控孵化房空气相对湿度70-85%,孵化介质蛭石湿度控制在8-12%。经过33-36天孵化,稚鳖陆续孵化出壳,进入集苗沟,每天分批次将稚鳖捞取后,放入温室进行大规格幼鳖培育,从而完成中华鳖卵孵化。
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中华鳖卵两段孵化方法作进一步详述。
27.实施例1:2020年,在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设置亲鳖池13个,面积17.5亩,设置第一阶段孵化房20m2,第二阶段孵化房50m2。
28.1、亲鳖池每个亲鳖池长60m,宽15m,单口面积900m2,每个池放养5龄亲鳖1350只,其中雌鳖1200只,雄鳖150只,雌雄比8∶1。
29.2、产卵房在两个亲鳖池中间建设产卵房,产卵房宽度2m,长30m,共60m2,每个亲鳖池产卵房30m2,每个产卵房底部设置1.5m*0.2m的亲鳖出入口2个,每个产卵房进、出入口设置2m*1.5m、网目尺寸为3cm方便亲鳖进出产卵房的斜坡1个。
30.3、第一阶段孵化第一阶段孵化房为砖墙瓦顶,面积20m2,安装1台功率为2kw加热器和功率为1.5匹空调1台,调控孵化房室内温度31℃左右。2020年5月15日,开始陆续从产卵房采集鳖卵,利用保鲜膜、干河沙等进行包装,每个孵化框装载鳖卵600-700枚,贴好标签,注明鳖卵来源、采集时间、放入孵化房时间等信息,每摞叠放10框,鳖卵进入第一阶段孵化房10天,检查卵的孵化情况,卵内胚胎布满血丝呈红色时,开始分框进入第二阶段孵化。
31.4、第二阶段孵化第二阶段孵化房为砖墙瓦顶,面积50m2,安装1台功率为2kw加热器和2台1.5匹空调,1台风扇。平台阶上一次容纳孵化框1170个,每个孵化框排设胚胎正常发育的受精卵300
个,总共可容纳受精卵35.1万枚。2020年5月25日,陆续从第一阶段孵化房中筛选正常发育的受精卵,按照动物极朝上排放在孵化框内上层海绵定位孔上,用蛭石覆盖,叠放于孵化房孵化,通过加热器和空调调控孵化房室内温度在31℃左右,利用喷雾器喷洒蛭石,使得蛭石湿度在8-12%,孵化房空气相对湿度利用喷雾器控制在70-85%;2020年6月27日,出现孵化出壳的稚鳖进入集苗沟,开始每天收集孵出的稚鳖,投放于温室培育,并计数。
32.5、孵化率计算经统计,2020年累计进入第二阶段孵化的受精卵为70万枚,累计出苗68万枚,孵化率达97.1%。
33.对比例(1)试验设计2019年,在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设置2摞试验孵化框,每摞10框。其中选择10个孵化框,采用本发明的中华鳖卵二段孵化法,作为试验组;另外10个孵化框,采取传统中华鳖卵一步孵化法,作为对照组。
34.2019年6月1日早晨,从同一间产卵房中,采集鳖卵7000枚。对于试验组,将采集的鳖卵通过孵化框、保鲜膜、细河沙包装3100枚,叠放于第一阶段孵化房内孵化,利用加热器和空调调控孵化房温度31℃左右。孵化10天后,经检查鳖卵胚胎充满血丝、卵呈红色,筛选出受精卵3000枚,将鳖卵按动物极朝上,排放于海绵的定位孔上,覆盖2cm蛭石。孵化框叠放于第二阶段孵化房中,共10框。利用加热器、空调和风机调控孵化房温度为31℃左右,每隔10-15天,视蛭石湿度情况,利用喷雾器喷洒蛭石,保持湿度为蛭石湿度为8-12%。
35.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一步孵化方法,将采集回来的鳖卵放置1天后,筛选出受精卵3000枚,直接将鳖卵按动物极朝上,排放于海绵的定位孔上,覆盖2cm蛭石,共10框,其他孵化条件(孵化房温湿度、蛭石湿度)和孵化方法与试验组第二段孵化方法保持一致。
36.(2)结果经过46天的孵化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总共孵出稚鳖2958只,孵化率98.6%,孵化时间43-46天;对照组共孵出稚鳖2556只,孵化率85.2%,孵化时间43-47天。
37.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孵化时间差异不显著,但孵化率差异较大,试验组孵化率较对照组高13.4%,由此可以说明本发明的中华鳖卵两段孵化方法是一种技术创新的孵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孵化率,提升养殖户产值。
38.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