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6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蝇蛆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蝇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优质动物性蛋白饲料,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蝇蛆粉是喂养鸡、幼鱼、蝎子、鹌鹑、鳖及鸟类等的科学营养食品。为提供大量的蝇蛆饲料,人们纷纷人工养殖蝇蛆,但蝇蛆的收集成了难题,通常情况下,人们采用四种方法来收集蝇蛆①强光照射分离法;②水分离法;③鸡食分离法;④池式蝇蛆自动收集装置。但前三种方法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又费事。公开号为CN2739970Y的池式蝇蛆自动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包括育蛆池、角式通道、通道出口、池底出口、布袋等。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有一个一角或两角或三角或四角的育蛆池,池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90度,该夹角的部分形成角式通道,角式通道上端有通道出口,布袋绑扎在出口上以收集蝇蛆。该收集装置的结构简单,收集蝇蛆也很方便,但空间利用率极低,在室内外养殖中占地面积比较大,投入增加。
发明的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
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它包括育蛆池、育蛆池盖、收集槽。所述的育蛆池是由小于等于15层育蛆单池组成的层式结构,育蛆池盖盖在育蛆池最上面的育蛆单池上,布袋和收集槽出口连接,收集槽放在育蛆池最底层池的出口侧,育蛆池为地上装置,收集槽为地下装置;育蛆单池呈长方槽形,用混凝土浇筑成,槽的内壁的夹角要做成圆弧形,在育蛆单池长度方向两个侧壁上各留有一个蝇蛆出口,出口的下方各开一个门洞,门用铰链铰接在门洞上,两个门相互错开;在每个育蛆单池出口侧出口以下的地方连同门上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吸水壁。
收集槽为混凝土槽或布槽式;收集槽的长等于育蛆池的的长,宽大于等于16厘米,高大于等于20厘米;槽的内壁四周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防逃层,防逃层微呈悬崖状;收集槽的两端留有蝇蛆出口,出口长同槽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高为槽高的1/3,出口与收集蝇蛆的布袋连接。
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的技术效果能广泛地适用蝇蛆生产的需要,能干净彻底收集所养殖的蝇蛆。所收集到的干净的蝇蛆或蛆蛹便于加工使用。还能用来分离提取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野生蛆。这样既能使人类找到了大量获取蛋白质的捷径,又能消除粪便等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



图1层式育蛆和收集装置总图图2育蛆单池的主视图图3育蛆单池左视图图4育蛆单池俯视图图5I部分放大图图6收集槽主视图图7收集槽左视图图8收集槽俯视图图9收集布袋图图10布袋连接在收集槽出口上的示意图图中,育蛆池盖1,育蛆单池2,收集槽3,门4,育蛆单池蝇蛆出口5,吸水壁6,育蛆单池体7,收集槽的蝇蛆出口8,防逃层9,收集槽体10,收集布袋11。
具体实施方案一种蝇蛆收集装置,它包括育蛆池、育蛆池盖、收集槽。育蛆池是由小于等于15层育蛆单池组成的层式结构,如果层数超出15层,由于太高,蝇蛆掉到收集槽里可能摔伤,收集的蝇蛆虽然都是活的,也能爬到布袋里,最终有部分蝇蛆在变蛹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收集到的蝇蛆需及时加工,不宜存放;育蛆池盖盖在层式育蛆池最上的育蛆单池上,其余单池的池盖是上一层育蛆单池的池底。布袋和收集槽蝇蛆出口相连,收集槽放在层式育蛆池最底层池的蝇蛆出口处。在地表水少的干燥地区,层式育蛆池为地上装置,收集槽为地下装置;水多的地方可抬高层式育蛆池,收集槽做地上槽。
育蛆单池呈长方槽形,长为200厘米,宽为200厘米,高为15~20厘米,育蛆单池用混凝土浇筑成,槽的内壁的夹角要做成圆弧形,防止蝇蛆作为角式通道,从一处集中外出,圆角半径大于蝇蛆的直径便可。在育蛆单池长度方向两个侧壁上各留有一个育蛆池蝇蛆出口,出口的长为单池内壁之间的距离,高为单池高的1/5左右为宜。也可以在育蛆单池的长度方向一个侧面上留有出口,这样层式育蛆池可以靠墙设置。在两个侧面上留有出口的育蛆池,在两出口的同侧下方,和出口相连留有添加育蛆料的门,门的长为30厘米,高同育蛆池的壁高,而且两个侧面上的门要错开,有利于添育蛆料和清除剩废料。只有一侧留有出口的育蛆池,在出口的下面和出口相连留有两个门,门的大小两侧留门的门的大小一样,门用铰链铰接在门洞上。育蛆单池外面为粗糙的面,粗糙得程度不做要求,便于涂上吸水的物质即可。在育蛆池的长度方向两侧壁面在每个育蛆单池出口侧出口以下的地方连同门上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吸水壁,吸水壁呈梯形,如图所示,每个单池吸水壁最厚的那一面应尽量在同一平面上。
收集蝇蛆的接收槽,接收槽可采用水泥浇筑成,也可采用布缝制而成。用水泥浇筑成的叫水泥槽式,用布缝制成的叫布槽式。收集槽用水泥浇筑而成,槽的长等于育蛆池的长,宽大于等于16厘米,高大于等于20厘米;如果育蛆池超过10层,接收槽要稍微加高。槽的内面的夹角要做成圆弧形,以防蝇蛆作为角式通道逃跑,圆角半径稍大于蝇蛆的直径。在接收槽的内壁四周涂上一层微薄的微呈悬崖状的一定高度的用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的防逃层,防止蝇蛆从收集槽中爬出。收集槽的两端都留有蝇蛆出口,出口长同槽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高为槽高的1/3,在出口的四周打出6个螺栓孔,目的是连接收集蝇蛆的布袋。如果育蛆池的层数多,或长度比较长,则收集槽的底部也要留有出口,大小和形状和两端的出口相同,留出口的数量,视育蛆池的长度和层数来定。收集的布袋和出口之间用螺钉连接,布袋悬于槽头,所悬的高度距离槽底大于12厘米。布袋的盛蛆部分要宽大,末端留口,收集时扎紧,置于草木灰或干细土等便于吸潮的材料中,使蝇蛆外皮干燥无法逃出布袋。这种槽可在地平面以下,适合于地表水少的干燥地区,水多的地方可抬高层式育蛆池,收集槽做地上槽。这种槽的优点是经久耐用,缺点是做地上槽时占的空间大,对别的生产活动有影响,如向育蛆池内添、除料,温室内几排池之间的运料车的通道等。布槽式,是用布缝制成槽形体,一切基本与水泥接收槽相同。布槽式接收槽要用支架支撑起来才能收集,支撑架不限材料和形状,只要能将槽支撑起来,经久耐用便可。收集蝇蛆时将收集槽放在蝇蛆出口侧收集,不收集时拿走,这样有利于消除收集槽对生产活动造成的障碍,但这种槽不如水泥槽经久耐用。
收集槽放在层式育蛆池的蝇蛆出口处,成熟的蝇蛆从育蛆池的出口爬出,经出口边墙吸水壁第一次脱水,掉入接收槽中进入布袋进行第二次脱水。蛆体表面干燥,无法返回槽底,在布袋中变蛹或等待人工倒出。
蝇蛆成熟后就要脱离育蛆料。它向上运动要依靠水或浆体一类的物质。在蛆体和池壁都干燥的情况下,蛆向上运动距离不超过0.5厘米。本发明就是根据这些原理脱水防逃收集的。
权利要求
1.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它包括育蛆池、育蛆池盖、收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蛆池是由小于等于15层育蛆单池(2)组成的层式结构,育蛆池盖(1)盖在育蛆池最上面的育蛆单池上,布袋(11)和收集槽出口(8)连接,收集槽(3)放在育蛆池最底层池的出口侧,育蛆池为地上装置,收集槽为地下装置;育蛆单池(2)呈长方槽形,用混凝土浇筑成,槽的内壁的夹角要做成圆弧形,在育蛆单池(2)长度方向两个侧壁上各留有一个蝇蛆出口(5),出口的下方各开一个门洞,门(4)用铰链铰接在门洞上,两个门相互错开;在每个育蛆单池(2)出口侧出口以下的地方连同门上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吸水壁(6);收集槽(3)为混凝土槽或布槽式收集槽(3)的长等于育蛆池的的长,宽大于等于16厘米,高大于等于20厘米;槽的内壁四周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防逃层(9),防逃层微呈悬崖状;收集槽的两端留有蝇蛆出口(8),出口长同槽两侧内壁之间的宽度,高为槽高的1/3,出口与收集蝇蛆的布袋(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蝇蛆出口(5)的长度为池内壁之间的距离,高为池高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育蛆单池(2)的四壁内夹角要做成圆弧形,半径稍大于蝇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壁(6)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育蛆单池(2)只有一侧留有出口时,在出口的同侧开有两个门。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槽为布槽式,布槽式,是用布缝制成槽形体,尺寸及形状与水泥接收槽相同,布槽式接收槽用支架支撑起来,支撑架不限材料和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育蛆池的层数增多,在收集槽的底部开一个以上的出口,大小及形状和在两端开的出口相同,出口和布袋相连。
专利摘要
层式育蛆和接收装置,包括育蛆池、育蛆池盖、收集槽。育蛆池是由育蛆单池组成的层式结构,育蛆池盖盖在育蛆池最上面的育蛆单池上,布袋和收集槽出口连接,收集槽放在育蛆池最底层池的出口侧。育蛆单池呈长方槽形,槽的内壁的夹角要做成圆弧形,在育蛆单池长度方向两个侧壁上各留有一个蝇蛆出口,出口的下方各开一个门,在每个育蛆单池出口侧出口以下的地方连同门上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吸水壁。收集槽为混凝土槽或布槽式,槽的内壁四周涂上一层沙壤土或陶土活成的泥形成防逃层,收集槽的两端留有蝇蛆出口,出口与收集蝇蛆的布袋连接。
文档编号A01K67/00GKCN1843105SQ200610080706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胡廷忠 申请人:胡廷忠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