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6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及污水净化的水增氧机。目前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的水增氧机,无论是叶片式、水车式、喷淋式,多为水表层增氧方式。它们的共同缺点是水底增氧效果差,作用区域小,结构笨重,噪音大,有的易打伤鱼虾,所以使用受到局限。
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本发明者1986年12月14日申请的另一发明申请案CN86108497,
公开日为1987年10月21日。但由于增氧原理及结构上的不足,其增氧效果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都远远不如本发明如原发明不能产生上下水的对流和循环,且空气和水的接触时间短,混合压力小,不能自动行走,作用区域小。另外,成本较高,噪声仍较大,易受杂物堵塞及伤鱼虾等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克服原发明的缺陷。提供一种作用区域大,增氧效果显著,动力效果高和结构紧凑合理,噪声小,不伤鱼虾的水增氧机。
为实现此任务,本发明采用由电机直接带动同轴的气、水增压轮,将空气和水在主体腔架及增压管内同时加压混合后,从喷射口压入水底层,并依靠换向球的自动堵放左、右喷射口,使整机通过滚轮沿两端固定的铁丝往复行走。
本发明采用了压注式增氧方法,在将空气压入水底的同时,还将含氧量高的表层水大量高速压入底层,形成自上而下的水体大循环。加上整机能在水塘中自动行走,扩大了增氧面积,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分别增大了增氧区域。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了轴向和离心两级空气增压轮,及轴向大流量(60-100吨/小时)水增压轮,不仅使气、水大量的混合,而且设置了向水底延伸的增压管,进行深度增压,进一步增加了气、水混合的有效性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增氧效果。本发明,去掉了增氧效果不明显的游离氧发生器和磁化器,大大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同时采用电机与空心轴直接连接并在主体腔架内封闭传动方式,而无外露传动部件,结构紧凑合理,动力损耗小,不伤鱼虾。
在结构安装方式上,本发明是将主机安装在浮筒的浸水底部,一方面消除了原发明主机安装在浮筒上面与其产生的共鸣声,大大降低了噪音和振动,另一方面由于主机的重心位置的下降,增加了主机在水中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增氧机典型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图2是
图1的B向视图。
图3是
图1的C向视图。
图中代号名称如下1-电机2-键3-进气口4-气增压轮5a.b-水平滚轮6a.b-垂直滚轮7-浮筒8-进气孔9-隔板10-空心轴11-主体腔架12-水增压轮13-轮键14-导流支撑15-轴瓦(轴承)16-离心增压轮17-增压管18-汇集筒19-右喷射管20-导滚板21-换向球22-左喷射管23-自动销24-固定钉25-紧固钉26-导流板27-进水口
28-网栅29-螺栓30-密封板31a.b-固定桩32-铁丝33-固紧螺栓34-防雨罩35-后喷射管36-前喷射管37-把手
图1-3所述的典型实施例的水增氧机可由增压系统(1、2、3、4、8、9、10、11、12、13、14、15、16、17、18、23、24、25、26、27、28、29、30、33)导向喷射驶统(19、20、22、35、36),漂浮行走系统[5a、5b、6a、6b、7、21、31a、(图中未画出)31b、32、37]及防雨罩(34)四大部组成。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是在主体腔架(11)上端的发兰盘上,装有电机(1)并通过紧固螺栓(33)固定。空心轴(10)的上端装有轴向式气增压轮(4),中下端装有水增压轮(12),下末端装有离心式气增压轮(16),该轴上末端与电机(1)的轴通过键(2)相连和下端由导流支撑(14)用紧固钉(25)固定在主体腔架(11)内腔的中心位置。主体腔架(11)由隔板(9)将其内腔分隔为上下腔。隔板(9)与空心轴(10)通过耐磨软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板(30)紧密配合,以防运转时下腔的水从此流入上腔,并使上腔内的空气只能通过空心轴(10)上端的进气孔(8)流入离心式气增压轮(16)。增压管(17)通过螺栓或自动销(23)与主体腔架(17)相连接。该管的长度可根据水的深浅的不同而定,该管的下末端最好焊有圆形(或四方形、或六角形)的汇集筒(18)。在该汇集筒(18)的外围上延水平方向至少焊有两个喷水管(19、22),图中典型实施分别焊有右喷射管(19)左喷射管(22),后喷射管(35)和前喷射管(36),各喷射管相互等角分布。一般喷射管的有效喷射横截面积之和为增压管的0.8~2.5倍。在汇集筒(18)的内底板上沿左、右喷射管(19、22)的中心线两侧(即沿整机行走方向),分别焊有导滚板(20),以构成“U”型或“V”型导滚槽,以便换向球(21)在槽内能自如滚动。为配合换向球(21)的运作及克服整机工作时产生的扭力,在浮筒(7)靠近中心线上圆面板上的两边缘处,分别焊有水平滚轮(5a、5b)和垂直滚轮(6a、6b),并使栓在两对岸固定栓(31b、31b)的铁丝(32)穿过上述四滚轮的外圆槽内,以起到行走导轨和平衡作用。图中的增压系统和导向喷射系统通过螺栓(29)与浮筒(7)内圆孔下板相连接。电机(1)上部的防雨罩(34)用螺钉固定在浮筒(7)上。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当电机(1)通电后,带动空心轴(10)沿一定方向高速旋转,安装在该轴上的水增压轮(12)和气增压轮(4、16),同时作高速旋转。在水增压轮(12)的作用下,水迅速通过网栅(28)、进水口(27)、导流板(26)流入主体腔架(11)的下内腔并经导流支撑(14)进一步引流后,高速流过离心气增压轮(16)外圆边,进入增压管(17)并经汇集筒(18)后,再从前、后、右三个喷射管(36、35、19)压入水底层。与此同时,高速旋转的离心气增压轮(16),首先将空心轴(10)内和主体腔架(11)上内腔的水甩出,空气在增压轮(4)的作用下,随即通过进气口(3)、进气孔(8)压入空心轴(10)内,并经离心增压轮(16)进一步增压后,与高速水流充分混合并一同在增压管(17)、汇集筒(18)内增压混溶后,经喷射管(36、35、19)压入水底层,达到水底增氧的目的。又由于安放在汇集筒(18)内的换向球(21)在导滚板(20)和自上而下的水流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若首先(如图中所示位置)将左喷射管(22)堵住,使高压水、气流只能从前、后、右三喷射管(36、35、19)喷出。由于前后喷射管(36、35)同处一直线上且喷水方向相反,其作用力相抵消,而只有右喷射管(19)喷射的水,对整机产生一个向左方向的反作用力推动整机沿铁丝(32)向左方向行走。当整机行至靠左岸的固定桩(31b)时,由于栓在岸上固定桩(31b)处的铁丝(32)高于水塘中部位置,致使该机产生左高右低的倾斜。此时换向球(21)在重力作用下,而向右滚动并将右喷射管(19)堵住,随之左喷射管(22)喷水,又推动增氧机沿铁丝(32)向右方向行走。当行走到靠右岸固定桩(31a)时,换向球(21)又向左滚动并重新堵住左喷射管(22)增氧机又重新向左方向行走,以扩大增氧水面。
该机也可用于其它(如圆周)行走方式。
若将换向球(21)取出,该机即可成为固定式增氧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增氧机,由动力源,一根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的空心轴,一连到空心轴另一端的离心增压轮,一与水相连通的主体腔架,以及增氧机浮筒组成,空心轴支承在主体腔架内,并在上端开有与大气相通的孔,其特征是主体腔架内还包括给空心轴内空气增压的叶轮和将增氧水压出主体腔架的叶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增氧机,其特征是主体腔架在其下端连通一通向水底的增压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增氧机,其特征是增压管有一使得增氧水随深度增压的长度,该长度可根据需要确定。
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另一种的增氧机,其特征是增压管底部连通一汇集筒,该汇集筒有2根或4根等角分布的喷射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增氧机,其特征是汇集管底部设有用于换向球的导滚板,以便增氧机在工作中其中一个喷射口被换向球堵住,而使水增氧机借助上端的滑轮和水的喷射冲力的作用,沿两端固定的铁丝在水中行走。
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水增氧机,其特征是喷射管喷口的有效喷射横截面积之和为增压管圆截面积的0.8-2.5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增氧机,该机通过动力源带动空气和水两种增压轮,使通过空心轴的空气与高速水流在增压管中充分混合后压入水底,达到水增氧目的,并借助汇集筒(或增压管)中的换向球靠压水冲力实现行走。具有作用区域大、增氧效果显著、动力效率高,运转可靠,噪音小,不伤鱼虾等特点,可广泛运用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和污水净化及需要增氧的场合。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244SQ8810835
公开日1990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12日
发明者瞿斌, 刘涛自, 陈毛江, 袁财庆, 郑以雄, 刘有清 申请人:瞿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