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05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指导水稻生产的一个示算工具。
水稻生育进程与叶龄进程的相关性,江苏农学院院长凌启鸿等同志曾作过研究,发现了同一类型品种各期生产进程与器官建成的叶龄値是相同的,但未把各种技术数据组装配套为示算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过去用生育经历天数来表示生育进程,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带来的误差,以致造成采取的栽培技术措施失误带来了经济损失。
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系将14个技术单元按叶龄进程与生育进程组装配套而成。示算盘由三个园形薄片1、2、3、组成,并联结在中心支点(1)上,可自由旋转360度,薄片1周边上有一个突出旋转柄(2),14个技术单元的技术数据分别印在内盘薄片1的正面和背面上。薄片1正面印有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生长的8个叶龄期的技术数据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3),拔节与穗分化开始(4),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5),高峰苗到达叶龄期(6),实际夠苗叶龄期(7),拔节始期叶龄(8),发根最高叶节位(9),发根最高节位发根叶龄期(10),以上祥见附表一。薄片1背面印有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栽培技术的7个技术单元的技术数据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11),最适秧龄亩播量(斤)(12),移栽最适叶龄及变幅(13),插秧后补施蘖肥叶龄期(14)。施用穗肥叶龄期(15),适宜晒田叶龄(16),叶色黄黑变化的叶龄期(17),以上祥见附表二。外盘薄片2正面划开8个缺口,通过缺口可查找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按叶龄进程联系8个单元(3)至(10)的技术数据。外盘3正面划开7个缺口,通过缺口可以查找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按叶龄进程联系7个技术单元(11)至(17)的技术数据。
各技术单元的技术数据是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n)(3)(11)从常年苗情观察、记载的资料中查得。
拔节期与穗分化开始(4)分重叠形、衔接型、分离型三种。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5)N-n叶龄期。
高峰苗到达叶龄期(6)(N-1)的倒数叶龄期。
实际夠苗叶龄期(7)根据插苗大小,分为大苗、中苗、小苗秧的不同夠苗叶龄期。
拔节始期叶龄(8)n-2的倒数叶龄期。
发根最高叶节位(9)茎基第一伸长节间基部节位即(N-n)+1节位。
发根最高节位发根叶龄期(10)茎基第一伸长节间的叶片出生后的第4片叶抽出期。
最适秧龄亩播量(12)播种量20~120斤,根据品种熟期迟早及秧龄长短而定。
移栽最适叶龄及变幅(13)4~8叶龄,变幅±0.75~3。
插秧后补施蘖肥叶龄期(14)N-n-2叶龄期。
施用穗肥叶龄期(15)同一品种分为生长不足型、稳长型、旺长型等三种不同情况。
适宜晒田叶龄期(16)N数少于14叶的为N-n叶,N数多于15叶的为N-n叶或上升1~4叶。
叶色黄黑变化的叶龄期(17)处于黑的叶龄期,处于黄的叶龄期。
另外,在薄片2正面印有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进程的叶龄模式一、开始分蘖的最低叶龄期是第4叶。二、穗分化进程的叶龄期①倒4叶出叶后半期为穗分化始期,②倒3叶出生全过程为枝梗分化期,③倒2叶出叶全过程为颖花分化期,④剑叶出叶全过程为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⑤孕穗期为花粉完成期。
在薄片3正面上印有二个各类型品种通用的技术指标一、总施肥量千斤亩需纯氮25~30斤,基肥占60~70%,氮、磷、钾配合。二、基本苗估算公式每亩适宜株数(万)= (每亩适宜穗数(万))/(单株成穗数) 注每亩适宜穗数(万)按亩产量指标予先确定。
单株成穗数=(1+t1)〔1+(N-n-SN-1-a)r1〕+t2r2注1为主茎数;t1为移栽时秧苗3叶以上大蘖数;t2为移栽时秧苗,2叶以下小蘖数;SN为秧苗移栽时叶龄;a为正值小苗1~2,中苗0~1,大苗0~(-1);r1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分蘖成活率0.7~0.9;r2为秧苗小蘖成活率0.3~0.5。N为主茎总叶数,n为伸长节间数。上述均可在移栽时考苗获得。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长期来水稻生产用生育经历天数来表示生育进程,确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的粗放方法。采用叶龄进程与各生育期同步的栽培管理措施。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农业工作的干部群众随身携带,在田间进行示算。
图1 本实用新型侧視图图2 本实用新型薄片2正面图图3 本实用新型薄片3正面图图4 本实用新型薄片1正面图图5 本实用新型薄片1背面图实施例在桂林市雁山早稻种植红南品种。查阅常年苗情观察资料得知其主茎总叶数(N)为15,伸长节间数(n)为5。旋转薄片1的旋转柄(2)在薄片2周边缺口处找到(N)为15,(n)为5的单元即迟熟早稻组这一格。然后逐项查找薄片2缺口格眼,就显示出拔节与穗分化开始为衔接型;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0;高峰苗到达叶龄期为12;实际夠苗叶龄期插大苗的为11,插中苗的为10,插小苗的为9;拔节始期叶龄値为13;发根最高叶节位为11;发根最高节位发根叶龄値为孕穗期。旋转薄片1的旋转柄(2),在薄片3周边缺口处找到N为15,n为5的单元即迟熟早稻组这一格。然后逐项查找薄片(O)缺口格眼就显示出最适秧龄亩播量为60斤左右;移栽最适秧龄为6.5,变幅±1.75。
用基本苗估算公式计算每亩适宜株数(万)= (28万)/(1+〔1+(15-5-6.5-1-1)×0.7〕+0.75×0.3)= (28万)/4.33 =6.46万单株平均茎蘖数为1+1+0.75=2.75每亩插植3万穴,每穴2株,基本总茎蘖数为(3万×2)×2.75=15.9万 予测在11叶龄期即可达到予期穗数28万的指标。
通过薄片3缺口还可找到插秧后补施蘖肥叶龄期为8叶;施用穗肥叶龄期,群体稳长型的可在14叶龄値,变幅13~15叶龄値,此时的生育进程为颖花分化期,13叶出生初期追肥可促进枝梗分化,在剑叶(第15叶)出生初期追肥的可防止颖花退化;适宜晒田叶龄値为10~12叶;叶色黄黑变化叶龄期黑的叶龄値为6.5~10和13叶至孕穗,黄的叶龄値为10~12叶。
附表一 水稻生长的8个叶龄期的技术数据单位片
附表一(接上表) 水稻生长的8个叶龄期的技术数据 单位片
附表二 水稻栽培技术的7个技术单元的技术数据 单位片
附表二(接上表) 水稻栽培技术的7个技术单元的技术数据单位片
权利要求
1.一个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系将水稻生育进程与叶龄进程的各种相关技术数据组装配套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由三个园形薄片1、2、3组成,并联结在中心支点(1)上。可自由旋转360度。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示算盘,其特征是薄片1周边有一个突出旋转柄(2),正面印有水稻8个类型品种(特早熟早稻组、早熟早稻组、中熟早稻组、迟熟早稻组含早稻中稻、中稻、晚稻、特晚熟稻、国际稻系统)按叶龄进程联系的8个技术单元的数据(3-10),背面印有水稻8个类型品种(同上)栽培技术的7个技术单元的数据(11-17)。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示算盘,其特征是薄片2正面划开8个缺口,通过缺口查找水稻8个类型品种按叶龄进程联系的8个技术单元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示算盘,其特征是薄片3正面划开7个缺口,通过缺口查找水稻8个类型品种栽培技术的7个技术单元的数据。
专利摘要
水稻叶龄模式示算盘,系将不同类型品种按叶龄进程联系生育进程,把14个技术单元组装配套成为规范化的模式示算盘。它模式化地揭示了不同类型品种的生育过程和规律,数量化地确定高产群体的主要生育指标和相应的促控技术,使水稻栽培技术规范化。它解决了过去用生育经历天数来表示生育进程,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带来的误差。示算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农业工作者随身携带到田间进行示算。
文档编号A01G16/00GK86202690SQ86202690
公开日1987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4月29日
发明者谭承裕, 苏祖芳, 张洪程 申请人: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