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窄卷轴本体外壳的旋转卷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7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窄卷轴本体外壳的旋转卷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具卷轴,尤其相关于藉着使用与手柄的旋转同步旋转的转子而将钓线卷绕在卷线筒上的安装在钓竿上的钓具卷轴。
一般而言,钓具卷轴具有卷轴本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卷轴本体上的转子,及供钓线卷绕用且位于转子的前方的卷线筒。卷轴本体具有用来可旋转地支撑转子的转子支撑部分,及形成于转子支撑部分的外部以覆盖圆柱形部分的后端部分。转子具有具有前壁及一对臂部分的圆柱形部分,该对臂部分形成为于圆柱形部分的两侧互相相对。可枢转至放线位置及关闭至卷线位置的钓线引导部分设置在该对臂部分之间。钓线引导部分具有分别可枢转地支撑在该对臂部分上的半圆形支撑臂(bail)支撑构件,可旋转地支撑于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之一的梢端的钓线滚子,及用来连接成对的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的半圆形支撑臂。
另外,用来将由半圆形支撑臂及钓线滚子引导的钓线均匀地来回卷绕于卷线筒的外周边的摆动机构设置于钓具卷轴。摆动机构一般分成具有摆动齿轮的摆动机构及具有沿着卷线筒轴的螺旋轴的摆动机构。在摆动齿轮型摆动机构中,卷线筒相对端部分的卷绕密度与中央部分的卷绕密度不同。通常,中央部分的卷绕密度较低,以使得于中央部分的钓线绕组形成凹部,而于卷线筒轴向末端上的绕组比于中央部分的绕组厚。因此,近来在许多情况中已使用可将钓线均匀地卷绕于卷线筒的螺旋轴型摆动机构。
螺旋轴型摆动机构设置有平行于卷线筒轴配置的螺旋轴,用来旋转螺旋轴的中间齿轮,及用来使螺旋轴滑动的滑件。螺旋轴沿着卷线筒轴设置于例如卷线筒轴的倾斜侧。交叉螺旋凹槽形成于螺旋轴外周边。滑件的一部分与螺旋凹槽啮合。中间齿轮固定于螺旋轴的梢端,且可与手柄同步旋转。滑件在与螺旋轴啮合的部分相同的轴向位置处固定于卷线筒轴的后端。滑件沿着螺旋轴往复移动,使得卷线筒轴及卷线筒以相同的方式往复移动。如此,卷线筒根据手柄的旋转操作而往复运动,使得钓线均匀地卷绕于卷线筒的外周边。
在此种钓具卷轴中,使结构的尺寸小且重量轻以易于抛线很重要。但是,在具有如同习知钓具卷轴中的螺旋轴型摆动机构的结构中,因为螺旋轴位于卷线筒轴的倾斜侧,所以卷轴本体的左右向尺寸(横向宽度)增加,且上述尺寸通常为凸缘部分直径的50%以上。因此,难以使卷轴本体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小型化的卷轴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钓具卷轴可安装于钓竿上且包含形成有圆柱形部分的可旋转的转子。圆柱形部分形成有前壁,及设置于圆柱形部分的相对侧的臂部分。钓线引导部分可枢转地安装于臂部分之一的一端。卷轴本体形成有外壳,用来可旋转地支撑转子的转子支撑部分,及从转子支撑部分的一部分延伸的凸缘。凸缘形成为覆盖转子的圆柱形部分的后端部分。外壳形成于凸缘的后方,且具有的宽度为凸缘直径的20%至60%。卷线筒轴被可往复旋转地支撑在卷轴本体内。卷线筒固定于卷线筒轴的一端,使得由钓线引导部分引导的钓线卷绕在卷线筒的外周边上。可旋转的手柄轴于垂直于卷线筒轴的方向配置于卷轴本体。手柄轴具有安装于其上的手柄及主齿轮。小齿轮配置成于卷线筒轴的外周边侧与主齿轮啮合,且连接于该转子。往复机构设置于外壳内用以使卷线筒轴往复运动。往复机构包含于卷轴本体中沿着卷线筒轴配置且于外周边具有螺旋凹槽的螺旋轴,不可旋转地安装于螺旋轴且与小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与螺旋凹槽啮合的啮合构件,及相对于卷线筒轴于轴向固定且于螺旋轴旋转时与卷线筒轴一起往复运动的滑动构件。
螺旋轴最好于外壳内位于与卷线筒轴相同的平面且平行于卷线筒轴。
手柄最好设置于手柄轴的梢端,主齿轮最好设置于手柄轴的近端,而手柄轴最好于其中间部分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卷轴本体上。
螺旋轴与卷线筒轴最好于外壳内被设置于相同的平面,而此平面平行于主齿轮。
上述的平面最好垂直于相应于外壳宽度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钓具卷轴中,当手柄旋转时,手柄轴旋转,使得主齿轮旋转。与主齿轮啮合的小齿轮旋转,因而使转子旋转。当小齿轮旋转时,与小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也旋转。当中间齿轮旋转时,沿着卷线筒轴配置的螺旋轴旋转,而与螺旋轴啮合的滑动构件前后往复运动,因而使卷线筒与卷线筒轴往复运动。如此,已由转子的钓线引导部分引导的钓线均匀地前后卷绕在卷线筒。
此处必须注意因为卷轴本体于凸缘部分后方的宽度是在凸缘部分的直径的20%至60%的范围内,所以卷轴本体的横向宽度变短,而可减小卷轴本体的尺寸。
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的目的,特征,组态,及优点从以下连同附图的本发明的详细叙述会更明显,在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钓具卷轴的部分剖面部分侧视图;图2为
图1所示的钓具卷轴的部分剖面部分底视图;图3为
图1及2所示的钓具卷轴的后视图;图4为
图1,2及3所示的钓具卷轴的滑件的片段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滑件的片段侧视图;图6为沿图5的线VI-VI所取的滑件的一部分的剖面图。整体结构及钓具本体的结构在
图1至3中,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钓具卷轴设置有用来可旋转地支撑手柄1的卷轴本体2,转子3,及卷线筒4。转子3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卷轴本体2的前方部分。卷线筒4构成为可使钓线卷绕于其外周边表面,且可在转子3的前方部分于轴向移动。
卷轴本体2形成有支撑转子3及卷线筒4的外壳10。一对盖子11a及11b以螺丝分别可拆卸地紧固于外壳10的两侧表面。钓竿安装部分12从外壳10向上延伸。外壳10为例如由铝合金所制成的薄构件,且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于外壳10的相对侧的开口10a和10b。盖子11a覆盖开口10a,而盖子11b覆盖开口10b。外壳10也具有于其前端用来可旋转地支撑转子3的转子支撑部分10c,及
图1及3中所示的圆形凸缘部分10d。圆形凸缘部分10d形成为相应于转子3的圆柱形部分30(以下会叙述)的后端开口部分的圆形形状。
凸缘部分10d覆盖圆柱形部分30的开口空间,用以防止例如尘土等的外来物质进入内部。如图3所示,些微的间隙被界定在凸缘部分10d与圆柱形部分30的后端部分之间。横向宽度W是指卷轴本体2的凸缘部分10d的盖子11a与11b的外侧之间的距离的测量值。横向宽度W是在凸缘部分10d的直径D的20%至60%的范围内。
在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用来旋转转子3有转子驱动机构5,及用来前后移动卷线筒4及均匀卷绕钓线的摆动机构6。
盖子11a及11b为由例如铝合金所制成的薄构件,且被用来分别覆盖外壳10的开口部分10a及10b。盖子11a上(图2中的上方侧)设置有于一侧凸出的圆柱形手柄支撑部分8,用来支撑一端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轴7。轴承9配置于手柄支撑部分8的两端。手柄轴7由轴承9可旋转地支撑于手柄支撑部分8。
如从
图1中之侧面所示,钓竿安装部分12为从外壳10于向前方的方向向上倾斜延伸的构件,且形成为与外壳10成整体的T形。钓竿安装表面12a形成于钓竿安装部分12的上方部分。
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于手柄轴7的近端与手柄轴7一体形成的主齿轮13(图2),及与主齿轮13啮合的小齿轮14。小齿轮14形成为圆柱形套筒,其前方部分14a延伸通过转子3的中央部分且进入卷线筒4内部。小齿轮14于轴向的中间部分及后端部分分别经由轴承15及16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卷轴本体2的外壳10。
摆动机构6为用来于轴向往复移动一端固定有卷线筒4的中央部分的卷线筒轴20的机构,以用来于相同的方向移动卷线筒4。摆动机构6包含设置于卷线筒轴20的上方的螺旋轴21,沿着螺旋轴21于轴向移动的滑件22,及固定于螺旋轴21的梢端的中间齿轮23。螺旋轴21与卷线筒20平行配置,其端部在转子3的内部可旋转地支撑于外壳10。螺旋凹槽21a形成于螺旋轴21的外周边部分。卷线筒轴20的后端固定于滑件22。中间齿轮23固定于螺旋轴21的前端部分,且与小齿轮14啮合。
卷线筒轴20与螺旋轴21平行,界定图2及图3中所示的平面P。平面P垂直于图2及图3的图面,所以平面P显示成一线。平面P平行于主齿轮13。另外,平面P垂直于外壳10的测量宽度W。滑件结构如图4至6所示,滑件22具有滑件本体25及接收于滑件本体25中的啮合构件26。如图5所示,滑件本体25具有沿着螺旋轴21的侧边设置的本体部分25a,从本体部分25a的前方部分(图5的左侧上方)延伸的引导部分25b,及从本体部分25a的后侧(图5的右侧下方)延伸的固定部分25c。横向孔27形成与螺旋轴21交叉,如图6所示。啮合构件26可旋转地插入此孔27中。引导部分25b可滑动地安装在于螺旋轴21上方与螺旋轴21平行配置的引导轴24a上。
固定部分25c可滑动地安装在于螺旋轴21下方与螺旋轴21平行配置的引导轴24b上,且同时相对于配置于引导轴24b下方的卷线筒轴20由螺丝28于轴向固定。附带一提,切口20a形成于卷线筒轴20与固定部分25c啮合的部分。切口20a为平坦状,如图6中从其后端所示。固定部分25c的配合孔25d的截面具有部分圆形形状,且具有相应于切口20a的平坦部分25e。以此种配置,可防止滑件本体25相对于卷线筒轴20旋转。
啮合构件26的梢端形成有与螺旋轴21的凹槽21a啮合的啮合部分26a。盖子构件29固定于本体部分25a的孔27的近端,以防止啮合构件26从孔27被拉出。并且,止件(未显示)设置于孔27的远端,用来限制啮合构件26于远端侧的移动。转子结构参考
图1,转子3具有圆柱形部分30,及于圆柱形部分30的相对侧设置成互相面对的第一转子臂31及第二转子臂32。圆柱形部分30及二转子臂31及32彼此一体成形。
前臂33形成于圆柱形部分30的前方部分,且凸起部分33a形成于前壁33的中央部分。小齿轮14的前方部分14a及卷线筒轴20延伸通过凸起部33a的通孔。圆柱形部分30的后端部分如上所述由卷轴本体2的凸缘部分10d覆盖。螺帽34设置于前壁33的前方侧。此螺帽34与于小齿轮14的稍端的螺丝部分啮合。轴承35设置于螺帽34的内周边部分,用来相对于卷线筒轴20可旋转地支撑螺帽34。
第一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6形成于转子3的前壁33,且具有圆柱形的形状。第一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6形成有于轴向延伸的一对缝隙。第一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6为防止钓线在卷绕卷线筒4时进入转子3与卷线筒4之间的间隙而缠结卷绕在卷线筒轴20上的构件。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在卷线筒4与转子3之间设置在卷线筒4的内部,用来防止钓线在卷绕卷线筒4时进入转子3与卷线筒4之间的间隙而缠结卷绕在卷线筒轴20上。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为形成为杯形形状的构件。
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形成有一对弧形通孔37a,第一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6延伸通过该对弧形通孔37a。用来可旋转地支撑卷线筒轴20的轴承38设置于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的中央部分。于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的周边边缘部分设置有用来阻隔卷线筒4的后端部分与转子3之间的间隙的圆柱形部分37b。另外,一对转子扣持部分39a及39b从圆柱形部分36b向外径向延伸。转子扣持部分39a及39b与转子3的该对转子臂31及32的部分啮合,以与转子3同步旋转第二钓线缠结防止构件37。
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转子臂31的一端的内周边部分。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由二轴承40a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转子臂31上。钓线滚子41安装于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的一端,用来引导钓线于卷线筒4上。第二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2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二转子臂32的一端的内周边部分。可藉着使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2的材料具有比其他部分的材料大的比重而使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2作用为重量平衡件,用来消除由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与钓线滚子41所造成的旋转不平衡。半圆形支撑臂43设置成在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的末端的钓线滚子41与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2之间延伸。半圆形支撑臂45由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及42,钓线滚子41,及半圆形支撑臂43构成。如此,各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42被安装在转子臂31及32的内周边侧,使得半圆形支撑臂45的旋转半径减小,且半圆形支撑臂45不会撞击抓住钓竿的钓鱼者的手。因此,钓竿安装部分12变短,且可使卷线筒4与钓竿互相接近,而使整体结构比习知技术的组态较为小型。
此处必须注意二半圆形支撑臂构件40及42是被安装成可绕
图1所示的单一摆动轴线M枢转。摆动轴线M与第一转子臂31的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安装表面互相相交叉的点称为摆动中心C1,而摆动轴线M与第二转子臂32的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安装表面互相相叉的点称为摆动中心C2,摆动中心C2位于摆动中心C1的前方,其中前方的方向是定义为
图1的左方侧。亦即,摆动轴线M相对于垂直于卷线筒轴20的轴线向后倾斜。并且,各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及42被配置成使得其枢转表面垂直于摆动轴线M。
反转防止机构50设置于转子3的圆柱形部分30的内部。反转防止机构50具有滚子型单向离合器(未显示),及用来切换单向离合器于操作情况与不操作情况(容许于两方向的旋转)之间的操作机构51。单向离合器的外环固定于外壳10,而其内环固定于小齿轮14。操作机构51具有位于外壳10的下方部分的操作杆52。操作杆52可摆动以实施从单向离合器操作的切换而容许于两方向的旋转。在操作情况中,防止转子3反转,而在不操作情况中,转子3可于反向旋转。卷线筒结构卷线筒4设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与第二转子臂32之间,且固定于卷线筒轴20的末端。卷线筒4具有供钓线卷绕用的钓线卷绕鼓部分4a,与钓线卷绕鼓部分4a的后方部分一体成形的后凸缘部分4b,及固定于钓线卷绕鼓部分4a的前方部分的前凸缘部分4c。钓线卷绕鼓部分4a延伸上至转子3的圆柱形部分30的外周边侧,而其鼓长度之延伸大于习知技术的钓竿相应部分。凸缘部分4b的高度或直径及凸缘部分4c的高度或直径小于习知技术的钓竿所有者。如此,钓线释放时的阻力变小,且即使是细钓线卷绕钓线卷绕鼓部分4a,钓线也较不会扭曲。
卷轴操作在上述的钓具卷轴中,于抛线时,半圆形支撑臂43被手动枢转,使得其从卷线筒4的钓线卷绕侧移动至卷线筒4的钓线释放侧。如此,第一及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及42绕摆动轴线M于相同方向枢转。此时,第一及第二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及42配置于第一及第二转子臂31及32的内侧,且同时,摆动轴线M相对于卷线筒轴20向后倾斜,使得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及于其末端的钓线滚子41比在钓线卷绕位置时更向内移动。因此,于抛线时已卷出的钓线不会缠结卷绕第一半圆形支撑臂支撑构件40或钓线滚子41。
于卷入钓线时,半圆形支撑臂43枢转至钓线卷绕位置。此是藉着当手柄1于钓线卷绕方向旋转时凸轮及弹簧(未显示)的作用而自动实施。当手柄1于钓线卷绕方向旋转时,其旋转转矩经由手柄轴12及主齿轮13而传送至小齿轮14。已传送至小齿轮14的旋转转矩再经由小齿轮14的前方部分传送至转子3,因而于钓线卷绕方向旋转转子3。
另一方面,螺旋轴21被与小齿轮14啮合的中间齿轮23旋转,使得与螺旋轴21的螺旋凹槽21a啮合的滑件22在被引导轴24a及24b引导之下前后移动。因此,卷线筒轴20及卷线筒4于轴向前后往复移动。由半圆形支撑臂43及钓线滚子41引导至卷线筒4的钓线于轴向前后均匀地卷绕于卷线筒4的钓线卷绕鼓部分4a的外周边表面。
在具有此结构的钓具卷轴中,因为滑件22藉着二引导轴24a及24b的引导而往复移动,所以滑件22在没有任何旋转移位或倾斜下平滑地往复运动。因此,不须以滑件本体25覆盖螺旋轴21的整个周边,因而可使相对于啮合构件26的空间小。结果,可减小于卷轴本体2的后方部分的于横向的凸出部,因而使卷轴本体2小型化。
并且,因为螺旋轴21位于卷线筒轴20的上方,所以卷轴本体2于凸缘部分10d后方的部分的横向宽度变窄至凸缘部分10d的直径D的20%至60%,且于横向的凸出部可进一步减小。同时,因为固定有中间齿轮23的螺旋轴21的一端位于转子3的内部,所以螺旋轴21的后端比传统结构位于更向前方处。如此,卷轴本体2的轴向长度可变短。因此,与上述的习知螺旋轴型钓具卷轴相比,整体宽度显著变小。可更进一步使卷轴本体2小型化。
另外,在滑件本体25中,因为与卷线筒轴20固定的部分位于与螺旋轴21啮合的部分的后方,所以即使螺旋轴21的一端位于转子3的内部,仍可使结构成为使得已向前的滑件22的卷线筒轴固定部分不会与小齿轮14干涉。
并且,因为手柄轴7只被支撑于盖子构件11a,所以不须提供完全穿过卷轴本体2的手柄轴7。因此,可容易地将螺旋轴21配置于卷线筒轴20的上方而接近卷线筒轴20,因而可缩短卷轴本体2的直立长度(高度)。另外,可使卷轴本体2小型化。并且,增进手柄轴的安装精度,且使手柄有平滑的旋转。其它实施例
(a)钓具卷轴的实施例不受限于上述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拖曳机构于前方或后方部分的实施例,或具有以制动杆取代反转防止机构的制动机构的实施例。
(b)摆动机构的滑件等的结构不受限于先前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钓具卷轴中,因为卷轴本体于凸缘部分后方的横向宽度是在凸缘部分直径的20%至60%的范围内,所以卷轴本体的横向宽度短,且卷轴本体可小型化。
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下,可改变本发明的许多细节。另外,以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叙述只是举例说明用,并非限制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钓具卷轴,安装于钓竿上,该钓具卷轴包含可旋转的转子,形成有形成有前壁的圆柱形部分,设置于该圆柱形部分的相对侧的臂部分,及可枢转地安装于该臂部分之一的一端的钓线引导部分;卷轴本体,形成有外壳,用来可旋转地支撑该转子的转子支撑部分,及从该转子支撑部分的一部分延伸的凸缘,该凸缘形成为覆盖该转子的该圆柱形部分的后端部分,该外壳形成于该凸缘的后方,该外壳具有的宽度为该凸缘直径的20%至60%;卷线筒轴,可往复旋转地支撑在该卷轴本体内;卷线筒,固定于该卷线筒轴的一端,使得由该钓线引导部分引导的钓线卷绕在该卷线筒的外周边上;可旋转的手柄轴,于垂直于该卷线筒轴的方向配置于该卷轴本体,该手柄轴具有安装于其上的手柄及主齿轮;小齿轮,配置成于该卷线筒轴的外周边侧与该主齿轮啮合,且连接于该转子;及往复机构,设置于该外壳内用以使该卷线筒轴往复运动,该往复机构包含于该卷轴本体中沿着该卷线筒轴配置且于外周边具有螺旋凹槽的螺旋轴,不可旋转地安装于该螺旋轴且与该小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与该螺旋凹槽啮合的啮合构件,及相对于该卷线筒轴于轴向固定且于该螺旋轴旋转时与该卷线筒轴一起往复运动的滑动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具卷轴,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轴于该外壳内位于与该卷线筒轴相同的平面且平行于该卷线筒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具卷轴,其特征在于该手柄设置于该手柄轴的梢端,该主齿轮设置于该手柄轴的近端,而该手柄轴于其中间部分被可旋转地支撑于该卷轴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钓具卷轴,其特征在于该螺旋轴与该卷线筒轴于该外壳内被设置于相同的平面,该平面平行于该主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具卷轴,其特征在于该平面垂直于相应于该外壳的宽度的方向。
全文摘要
为使卷轴本体小型化,钓具卷轴安装于具有圆柱形部分30的钓竿上,且设置有可旋转转子3,卷轴本体2,卷线筒轴20,卷线筒4,手柄轴7,小齿轮14,及摆动机构6。卷轴本体2具有用来可旋转地支撑转子的转子支撑部分10c,及形成于转子支撑部分10c的外部以覆盖圆柱形部分30的后端部分的凸缘部分10d。卷轴本体2的外壳于凸缘部分10d后方的横向宽度是在凸缘部分10d的直径的20%至60%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A01K89/01GK1183212SQ9712245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30日
发明者川辺雄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