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剥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树剥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取果树花药的剥花机,属于一种果树授粉机械。
近几十年来,落叶果树栽培区,由于偏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加之许多果农滥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杀菌杀虫农药,使生态平衡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自然传粉媒介的蜂类越来越少,甚至处于灭绝的边缘。又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果树的人工授粉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人工授粉中花药的收取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搓取办法,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果树的花朵开放和授粉时间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超过时间期限后,既剥取不到又好又多的花药,又可能延误授粉时机,造成授粉无效,如红富士苹果的花朵开放30小时后授粉无效,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收成,降低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取果树花药的剥花机,该剥花机结构简单,灵巧方便,使用该剥花机剥取花药,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剥取花药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案来实现。
所述的果树剥花机,包括机架、进料口和出料口,固定于机架上的圆弧形外壳内有一表面布有弹性凸起的辊筒,辊筒的轴端伸出外壳,外壳的内表面上也布有弹性凸起,辊筒上的凸起和外壳上的凸起错位接触,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在外壳的上、下部。
所述的果树剥花机,其辊筒上的凸起是呈螺旋形的橡胶齿条,外壳上的凸起是轴向的橡胶齿条。
所述的果树剥花机,其辊筒水平放置,进料口位于辊筒的一端,在辊筒的另一端有残花出口,外壳的底部为筛网状,筛网的下面为花药漏斗,从而实现残花与花药的一次分离。
根据花朵的特点和工作状况,将辊筒表面与外壳内表面间的间隙定为15~25mm,辊筒上的凸起与外壳上的凸起错位叠接2~6mm,以改善花药的剥离效果。
辊筒的轴端连接一摇把,实现手摇转动辊筒。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侧外壳打开)。亦为一实施例。
图2、
图1中取走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花药漏斗、3筛网、4摇把、5辊筒轴、6木质辊筒、7辊筒上的橡胶齿条、8进料口、9外壳、10外壳内表面上的橡胶齿条、11残花出口。
如图所示,圆弧形外壳9固定于机架1上,木质辊筒6通过辊筒轴5也固定于机架1上,辊筒6外表面与外壳9内表面间的间隙为20mm,辊筒6上设置有螺旋形的橡胶齿条7,外壳9的内表面上设有轴向橡胶齿条10 ,辊筒6上的橡胶齿条7与外壳内表面的橡胶齿条10互相错位叠接5mm。外壳9的底部为筛网状,筛网3下为花药漏斗2,辊轮6筒的右端上方有进料口8 ,左端的侧面有残花出口11。本实用新型可作得较小,申请人作的一样机的长×宽×高为520mm×270mm×320mm。
使用时,转动摇把4,通过辊筒轴5带动辊筒6转动,从而使辊筒6与外壳9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进料口8投入花朵,花朵受辊筒6上的橡胶齿条7与外壳内表面上的橡胶齿条10间的相互揉搓,使花药被脱粒并与残花分离。花药透过筛网3从花药漏斗2中收集。残花通过螺旋形橡胶条7的推送从残花出口11排出。
由上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容易操作,使用安全,携带方便。
2、弹性橡胶条交错相互磨擦揉搓,类似人工手工揉搓,花药的剥离效果好也保证了花药的收集质量。
3、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可满足花药剥取与授粉的短时间需要,抓住种植的时节时机,打好基础,保证收获,提高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果树剥花机,包括机架、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固定于机架上的圆弧形外壳内有一表面布有弹性凸起的辊筒,辊筒的轴端伸出外壳,外壳的内表面上也布有弹性凸起,辊筒上的凸起和外壳上的凸起错位接触,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在外壳的上、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花机,其特征在于辊筒上的凸起是呈螺旋形的橡胶齿条,外壳上的凸起是轴向的橡胶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花机,其特征在于辊轮永平放置,进料口位于辊筒的一端,在辊筒的另一端有残花出口,外壳的底部为筛网状,筛网的下面为花药漏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花机,其特征在于辊筒表面与外壳内表面间的间隙为15~25mm,辊筒上的凸起与外壳上的凸起错位叠接2~6mm。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剥花机,其特征在于辊筒的轴端连接一摇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取果树花药的果树剥花机,包括机架、进料口和出料口,固定于机架上的圆弧形外壳内有一表面布有弹性凸起的辊筒,辊筒的轴端伸出外壳,外壳的内表面上也布有弹性凸起,辊筒上的凸起和外壳上的凸起错位接触,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在外壳的上、下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使用该剥花机剥取花药,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剥取花药效果好,该剥花机广泛用于各种落叶果树的花药剥取,尤其更适宜于苹果花、梨花花药的剥取。
文档编号A01H1/02GK2284501SQ972330
公开日1998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14日
发明者王德云 申请人:王德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