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986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涉及一种水稻新的插秧方法。
传统的水稻插秧方法,都是将多株秧苗合为一蔸,一并同时插下,这种插秧方法虽有助于提高插秧速度,但不利于秧苗根系发展,不利于秧苗株间通风透气,影响秧苗分蘖发蔸,从而影响水稻高产稳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的增产效果显著的插秧方法。
本发明插秧方法是,插秧密度株行距一般为6×7寸至6×8寸。插秧时,每蔸可插2株、3株或4株秧苗,且每蔸的数株秧苗要分别一株一株插下,彼此相互间隔约2厘米。当每蔸插2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两点;当每蔸插3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三角形;当每蔸插4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正方形。切不可图快省事,将每蔸的数株秧苗一把同时插下。具体每蔸插秧多少要据水稻品种和肥水条件而定。一般杂交品种或肥水条件较好时,可适当稀些,每蔸可插2-3株,对于常规品种或肥水条件较差时,可适当密些,每蔸可插3-4株。这种水稻插秧方法暂命名为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采用这种插秧方法,大大促进了秧苗根系发展,改善了秧苗株间局部小气候环境,田间通风透气好,秧苗插后转青快,发根早而多,分蘖早而快,禾苗健壮,成穗率高,既有助于促进个体发育,又有利于控制最高苗数,能有效地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便于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饱,高产稳产的目的。一般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可广泛适于水稻产区推广应用。有必要指出的是,采用小株合蔸插秧方法,由于插秧时每蔸的数株秧苗要分别相间一株一株插下,初看显得费时费力。其实不然,因这种插秧方法本身密度较稀,且为一次性将秧插好,不象现有的“双两大”栽培,要二段育秧,寄插秧苗,原蔸移栽等,插秧较为麻烦。特别是田间通风透气好,禾苗后期易控苗,长势健壮,相对病虫害发生少,田间易于管理,因此,从总体来看,还是较为省时省力,其利远大于“弊”,尤以增产效果确为显著。
为确保本发明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高产稳产,其相应栽掊技术要点如下一、培育壮秧。育秧谷种要进行晒种、选种、浸种和消毒。温水浸种不得超过30℃,温水催芽时不得超过40℃。要精整秧田,施足基肥,通常每亩秧田可施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或与之相当的有机肥。要适时播种,一般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为播种安全期。应注意“冷期”浸种,“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种后要加强管理,注意追肥,并做好除草、除虫、排灌等工作。厢面要经常保持5公分以上的浅水,暴雨要淹水,以免打坏谷种。当秧苗分蘖至3-5叶时即可插种,秧龄期最好为30天,一般不得超过40天。
二、精细整地。稻田整地要做到适时、精细和平整,泥土松软,田埂不得漏水。要施足底肥,稻田肥力大体可分好、中、差三种等级。中等肥力的稻田,一般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或以之相当的有机肥50公斤。肥力差的稻田要多追加底肥,肥力太好的稻田不要施肥。总之,施肥要适当,以免贪青晚熟,影响高产。
三、浅插秧苗。保证浅插的条件是,整地要平、烂、匀、净。早稻浅插深度以浮泥盖过秧头泥为好,晚稻可控制在1寸以内。插秧一定要按照上述的“小株合蔸插秧法”进行。
四、中耕追肥。当秧苗插后20-30天,要及时中耕追肥,以促分蘖。一般每亩施尿素15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施肥应根据水稻生长规律注意“前重”、“中控”、“后轻”的原则。“前重”就是从整地起到分蘖盛期,以施基肥为主,有机肥为主,早期分蘖肥为辅,以促分蘖健株,这一阶段其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90%。“中控”就是指分蘖末期到拨节期,一般不施氮肥而增施少量磷、钾肥,并辅以排水晒田,以促硬杆防病。“后轻”就是指孕穗期至灌浆期,这一阶段在晒田的基础上,若回水后叶色明显退淡,不能自然回青表现缺肥,应酌情追施叶面肥。
五、科学管水。在插秧转青,分蘖期,要保持泥浆水插秧,浅水促蘖。幼穗分化到孕穗期应以晒田为主,间隔灌浅水。晒田前要将水彻底排干,田要重晒,一般为7-10天,冷浸田可晒一个月以上。水稻生长后期要做到湿润保孕穗,半寸水抽齐穗,干干湿湿保灌浆。特别是晒田后的灌水,最好要经常保持活水灌田,不要担心走失肥料。因为此时只有活水灌田,才能更好地达到去热、防病虫、舒根、健杆、壮籽的目的。在收割前7天应断水。
六、防治病虫。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做到前期禾苗不猛发,后期又不贪青,中期及时透黄壮杆,是抗病抗虫的前提。水稻一般在幼苗期和扬花抽穗期不要施药杀虫。一般第一次治虫在秧田秧苗生长到25天左右;第二次治虫在大田插秧后10-20天;第三次治虫结合中耕进行,方法是将水放干,用棍子将叶上的小虫、飞蛾全部摇落在田中,最好用脚踩于泥下,同时结合追肥可每亩拌2.5-3公斤呋南丹一并施下,以主要防治稻杆潜蝇;第四次治虫应在晒田灌水后,扬花抽穗前进行。特殊情况应做到及时防治病虫。
实施例自1983年以来,发明人在本村和自己责任田里采用本发明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其面积大小有0.12-1.20亩不等,年年高产稳产,折合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在新宁县黄龙镇跳石村种植0.8亩田,实收干谷1210公斤,折合亩产1517.7公斤。1997年在0.1亩面积的尾子田(小地名)内进行对比试验,其中0.05亩采用小株合蔸插秧法,实收干谷50公斤,而另一半0.05亩采用常规栽培方法,却仅收干谷25公斤,二者产量相差一半。1998年发明人又在以上0.1亩的尾子田内,全部采用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实收干谷105公斤,折合亩产1050公斤。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插秧方法,插秧密度株行距一般为6×7寸至6×8寸,其特征是,插秧时每蔸可插2株、3株或4株秧苗,且每蔸的数株秧苗要分别一株一株插下,彼此相间约2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方法,其特征是,当每蔸插2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两点;当每蔸插3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三角形;当每蔸插4株时,秧苗彼此相间呈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杂交品种或肥水条件较好时,每蔸可插秧苗2-3株;对于常规品种或肥水条件较差时,每蔸可插秧苗3-4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水稻小株合蔸插秧法公开了一种增产效果显著的新的插秧方法。插秧密度为6×8寸。插秧时每蔸可插2株、3株或4株秧苗,且每蔸的数株秧苗要分别一株一株插下,相应呈两点、三角形或正方形,彼此相间约2厘米。该法大大促进了秧苗根系发展,改善了株间局部小气候环境,田间通风透气好,便于管理,病虫不易发生,插秧转青快,发根早而多,分蘖早而快,禾苗健壮,成穗率高,一般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可广泛适于水稻产区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6/00GK1276961SQ9910468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3日
发明者林国标 申请人:林国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