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番茄育种田土壤同时提高复种指数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30389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8]在所述第一基质中,所述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体积比为5:4: 2,所述复合肥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1:20,所述多菌灵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1:20 ;
[0049]该基质既有良好的保水性也有合适的透水性,保证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另外,其中的复合肥提供养分,多菌灵具有杀菌效果,进而通过多种措施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
[0050]日光温室在白天的温度设定为25?30°C,在夜间温度设定为13?18°C。
[0051]S22、待番茄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在所述日光温室外沿东西方向设置平畦,并将番茄苗移植至所述平畦上,且在所述平畦上设置由双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
[0052]在这一步骤中,将番茄苗移植至所述平畦上之后,在平畦上设置拱棚之前,为了保证番茄苗对水分的所需,还对番茄苗进行浇水;
[0053]另外,所述拱棚设置后密闭,密闭后棚内温度可持续升温3?5天,以保证番茄苗生长温度所需,而且在晴天进行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具体的,拱棚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0054]S23、待番茄苗长至株高为20?30cm时,将其定植到多个栽培畦中,并且每个番茄苗保留两穗花序摘心后继续培植;
[0055]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畦的间隔距离为35?45cm ;
[0056]在这一步骤中,在定植前2-3天将拱棚上的塑料薄膜去掉;另外,为了合理实现套中的效果,保证番茄的生长空间,栽培畦宽65?75cm,高15?20cm,番茄植株之间的株距为25?30cm,彳丁距为40?50cm。
[0057]S24、待番茄苗开花坐果后,在所有所述栽培畦之间套种玉米。
[0058]可选地,在步骤(4)中,在套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的株距为25?30cm,行距为105 ?115cm。
[0059]由于玉米和番茄植株高度不同,因此,在番茄育种时套种玉米需要考虑两者的种植密度,玉米出叶后,植株高度高于番茄植株时,一方面,玉米会提供一定的遮阴效果,有效避免番茄日灼病和减轻病毒病,提高育种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影响番茄生长,造成番茄减产,本发明将番茄株距设置为25?30cm,行距设置为40?50cm,玉米播种于栽培畦间隔之间,间隔为35-45cm,其株距为25?30cm,行距为105?115cm,既能保证番茄和玉米的种植密度最大化,保证其产量,也能有效降低玉米抽叶后植株高度高于番茄植株时对番茄大面积的遮蔽,避免玉米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0060]优选地,所述玉米的品种为儒玉米。
[0061]糯玉米品种具有植株矮壮,生育期短的特点,一般出苗到上市时间为65-70天,与番茄进行套种时,糯玉米植株矮壮,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番茄大面积的遮蔽而导致的番茄光合作用降低,避免造成番茄产量下降;糯玉米生育期短,能够快速实现经济收益。
[0062]实验例I
[0063]三月上旬在日光温室内播种番茄,基质包括由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组成的第一基质、复合肥和多菌灵;在所述第一基质中,所述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体积比为5:4:2,所述复合肥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1:20,所述多菌灵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l:20o采用育苗盘播种,具体包括:将湿润的基质装入育苗盘,浇透水,基质距离苗盘上沿
1.5cm,播种后覆基质I?1.2cm,然后覆塑料膜,一周左右,待80%种子子叶出土,揭去塑料膜。在这一过程中,基质保持见干见湿,浇水过多会引起徒长。日光温室白天温度保持为25?30°C,夜间温度保持为13?18°C。
[0064]待到3月中下旬,番茄苗长至两叶一心时,选无风的晴天上午,在温室外露地沿东西方向设置平畦,平畦面宽100cm,进行分苗移植,移植株行距为10?15cm,边移植边浇透水,分苗移植结束后在平畦上设置拱棚,拱棚上覆双层塑料薄膜,密闭拱棚升温3?5天,晴天拱棚的两侧棚头进行通风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C,土壤保持见干见湿,阴天不通风。
[0065]4月上旬外界气温升高至10?20°C时,拱棚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白天气温高时,逐渐加大塑料薄膜放风口,夜间进行覆盖塑料薄膜,定植前一周进行秧苗锻炼,加大放风口,定植前2?3天不再覆盖塑料薄膜。
[0066]4月下旬待番茄长至株高25cm左右时,将其定植到多个栽培畦中,并且每个番茄苗保留两穗花序摘心后继续培植,单株保留两穗花序既可以满足采种需要,同时缩短了生育期,加快了育种进程。并且还为玉米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及时间。
[0067]具体地,每相邻的两个栽培畦的距离为35?45cm ;栽培畦宽65?75cm,高15?20cm,番茄植株之间的株距为25?30cm,行距为40?50cm。
[0068]待番茄开花坐果后,7月上旬播种糯玉米,玉米套种于相邻栽培畦之间,南北行向,株距为25?30cm,行距为105?115cm。
[0069]糯玉米品种具有植株矮壮,生育期短的特点,一般出苗到上市时间为65-70天,与番茄进行套种时,糯玉米植株矮壮,可以有效避免由于番茄大面积的遮蔽而导致的番茄光合作用降低,避免造成番茄产量下降;糯玉米生育期短,能够快速实现经济收益。
[0070]番前果实采收时,玉米高度50cm左右,玉米植株为番前果实提供了适当的遮阴,又不会形成郁闭。番茄采收结束,将番茄植株及竹竿等架材清理干净,进行玉米田培土施月巴,进入9月下旬采收鲜玉米或10月中旬采收成熟玉米。
[0071]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主权项】
1.一种改良番茄育种田土壤同时提高复种指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日光温室中,将基质装入育苗盘中并播种番茄,播种后再依次覆上基质和塑料薄膜;待80%种子子叶出土时,揭去塑料薄膜,并继续培植番茄苗; (2)、待番茄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在所述日光温室外沿东西方向设置平畦,并将番茄苗移植至所述平畦上,且在所述平畦上设置由双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 (3)、待番茄苗长至株高为20?30cm时,将其定植到多个栽培畦中,并且每个番茄苗保留两穗花序摘心后继续培植; 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畦的间隔距离为35?45cm ; (4)、待番茄苗开花坐果后,在所有所述栽培畦间隔之间套种玉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I)中,所述基质包括由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组成的第一基质、复合肥和多菌灵; 在所述第一基质中,所述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体积比为5:4: 2,所述复合肥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1:20,所述多菌灵与所述第一基质的体积比例是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I)中,所述日光温室白天温度为25?30°C,夜间温度为13?18°C。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将番茄苗移植至所述平畦上之后,在所述平畦上设置由双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之前,还对番茄苗进行浇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所述拱棚设置后密闭升温3?5天,并在晴天进行通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2)中,所述拱棚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定植前2-3天将拱棚上的塑料薄膜去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所述栽培畦面宽度为65?75cm,高度为15?20cm,番茄植株之间的株距为25?30cm,行距为40?50cm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在套种玉米的过程中,玉米的株距为25?30cm,行距为105?1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所述玉米的品种为糯玉米。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番茄育种田土壤同时提高复种指数的方法,包括在日光温室中,将基质装入育苗盘中并播种番茄,播种后再依次覆上基质和塑料薄膜;待80%种子子叶出土时,揭去塑料薄膜,并继续培植番茄苗;待番茄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在所述日光温室外沿东西方向设置平畦,并将番茄苗移植至所述平畦上,且在所述平畦上设置由双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待番茄苗长至株高为20~30cm时,将其定植到多个栽培畦中,并且每个番茄苗保留两穗花序摘心后继续培植;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栽培畦的间隔距离为35~45cm;番茄苗开花坐果后,在所有所述栽培畦之间套种玉米。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良土壤。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4620809
【申请号】CN201510021289
【发明人】曹霞, 孙中峰, 武春成, 毛秀杰
【申请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